隨著產業化試驗等積極因素的增加,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煤化工瓶頸的突破態勢已逐漸明晰。煤化工方面的政策在今年逐漸明朗,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建設、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調整能源替代戰略規劃等政策文件先后公布,現代煤化工獲得了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為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截至2012年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包括已建、在建、獲批和待審批的)共計40多個,總產能已達1902.5億立方米/年 ;除核準項目外,內蒙古呼倫貝爾華能伊敏煤電公司60億立方米/年、新汶礦業集團(伊犁)20億立方米/年等項目也在開工建設。
拉動煤炭消費新動力
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認為,煤化工產業的再度紅火與氣荒有莫大關系,由于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在供給方面的增長潛力有限,很長一段時期內無法滿足大幅增加的燃氣需求,諸多人士便將注意力轉移到煤制氣領域,欲大力發展煤制氣來解決燃氣產業供需失衡的問題。
隨著天然氣工業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和中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近年來天然氣市場消費量呈現爆炸式增長。2012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459億立方米 ,而國內天然氣生產所能提供的只有1067.1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缺口達391.9億立方米。
而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將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氣約150億至180億立方米,占國產天然氣8.5%至10%。
安信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至2015年前后,煤化工的規模化將成為拉動煤炭消費的新動力,屆時煤化工耗煤占煤炭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引領煤炭行業進入新上升周期。
“資本市場的概念炒作浪潮再度席卷,煤化工項目更是被煤企和油企看作是當下的重點工作。然而,盈利難將是長期擺在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能夠擊潰新型煤化工概念炒作風潮的最佳工具。” 邱希哲認為。
“除國家核準項目外,當前各地上馬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熱情很高,未批先建項目眾多。” 桑建新表示。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核準煤制天然氣項目10個,總產能935億立方米/年 ,2017年以前建成,一期總產能316億立方米/年 ,2015年以前建成,投資總金額超過3200億元,而進展最快的是大唐赤峰和新疆慶華兩個項目。大唐克旗項目一期2012年7月28日產出合格天然氣,二期在建,謀劃2013年底向北京供氣。新疆慶華煤化有限公司煤制天然氣項目6月一期試生產,8月20日產出的煤制天然氣進入西氣東輸管網,預計2013年底實現達產。
根據國家《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計劃2015年煤制天然氣產量約150-180億立方米。根據在建和擬建煤制天然氣項目進度,預計2015年我國煤制天然氣產能650億立方米/年,產量180億立方米/年 ;2017年產能預計達到1800億立方米/年,產量約為750億立方米/年 。
目前,煤制天然氣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地區。其中,在產業政策方面,中央給予新疆差別化的產業政策,目前新疆正在建設和規劃中的煤制天然氣項目近30個,產能超過1000億立方米/年 ;內蒙古煤制天然氣總規模達到400億立方米/年 ,大部分項目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申請開展前期工作的請示。
“國家層面雖然作出重啟煤化工項目的戰略舉措,但對新型煤化工的要求更高,環保政策、核心技術、核心設備、利用效率等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緊,其都不允許企業盲目涉足新型煤化工項目。”不過,邱希哲認為,企業私下興建煤化工項目的熱情卻異常高漲,而在國家層面核準多個煤化工項目后,業內更是一度傳出新型煤化工全面放開的聲音,沒有拿到路條的項目在各地方陸續開展。
煤企避險新途徑
國內知名煤炭產業研究專家、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主任郝向斌日前在“2013年山東青島煤炭產業高峰論壇”上分析2014年的市場形勢時預計,我國煤炭市場仍將保持總體寬松格局,其中季節性需求仍是煤炭供求波動的主要因素,如果出現季節性需求明顯低于預期,就會階段性面臨過剩壓力。
郝向斌認為,在供應能力總體充足的條件下,煤炭供求形勢主要取決于需求,終極決定因素仍是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由于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拉動力度比較平穩,冬季耗煤旺季氣候因素雖可起到一定正面影響,但煤炭需求總體偏弱的格局難以改觀。
因此,抵消煤價下行風險已成為諸多煤炭企業投資煤化工項目的重要動力。
11月2日,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久泰能源集團公司簽約煤化工項目。按照協議,久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將投資1000多億元建設620萬噸/年煤轉化項目。這個協議最引人關注的是該項目總投資約1085億元,年就地轉化煤炭3600萬噸。
作為國內煤炭生產大省,山西省近日對于大規模發展煤化工亮明了支持的態度。
最新公布的《山西省煤化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未來將在晉東、晉中、晉北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三大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培育壯大15個具有鮮明循環經濟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園區,最終形成以現代煤化工為主導、傳統煤化工為基礎、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特色的產業格局。
應加強統籌規劃
邱希哲認為,目前進入量產的大型煤化工項目乏陳可數,能夠獲利的項目更是鳳毛麟角。而勉強能夠拿到微薄利潤的企業多是在補貼政策、優惠政策、產業政策全面到位的前提下,若政策稍有不給力則項目將會虧損連連。而且,當前煤價仍處于低迷狀態,下行態勢依然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支出,一旦煤價有所反彈則煤化工項目的經濟效益便會大打折扣,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等項目之所以在今年如此受寵,與煤價下跌也存在著必然聯系。
在采訪的最后,邱希哲提醒,發展新型煤化工項目的思路并沒有錯,但在技術攻關、設備研發工作尚未就緒,在產業政策尚未完善,在盈利能力尚未凸顯出來前,全國范圍內大規模上馬新型煤化工的做法便有些欠妥。產能過剩、結構失衡、企業盈利能力低下等問題會隨之而來,新型煤化工項目若不加以管控則有可能重走傳統煤化工產業的老路。果真如此,則國家層面發展清潔能源、提升煤炭產品附加值、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恐難以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