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王鳳恩赴京參加全國群英會,被命名為全國工業戰線生產建設“十面紅旗”之一。
用熨斗解決技術難題
王鳳恩1948年進入沈陽變壓器廠。1951年,沈陽變壓器廠接受了國家下達的制造中國第一臺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的任務。當時,作為大型變壓器車間工段長的王鳳恩深感責任重大。第一道工序就卡住了,變壓器的絕緣筒沒有一個人會做,此前的絕緣筒都是從國外來的。王鳳恩修理電動機是“大拿”,開吊車也不錯,但說到造機器,還是從未有過。一試驗,卷出來的絕緣筒滿身都是褶子。而這種特殊的絕緣材料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是前蘇聯支援的。看著成堆的廢料,他心急如焚。
一次,他帶著難題回家,見妻子正在熨衣服,王鳳恩瞅來瞅去,突然起身搶過熨斗就往外跑,任妻子在后邊怎么喊也不回頭。來到廠里,他用熨斗在絕緣紙上一按一推,困擾工廠多年的絕緣紙起泡問題就這么解決了。1953年,中國第一臺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終于制造成功。
變手工操作為自動化
鉗子、扳子、螺絲刀、錘子、卡尺……勞模紀念館展陳的王鳳恩使用過的工具,每一件都歷經過歲月的磨礪,陪主人參與過驚心動魄的攻關生產,手柄部位無不磨得锃亮。1951年至1958年,王鳳恩先后革新創造機器設備、工藝裝備207項,其中117項科研成果為國家創造價值150萬元,成為全國著名的創新大王。
1958年初,王鳳恩一直考慮著如何變車間手工操作為機械化、自動化。他的車間原來只能實現30%的機械化生產,其余均為手工操作,效率很低。王鳳恩和工友們一起反復計算,定出5年規劃,規劃中所需要的31臺機器,都是他自己制造和發動工人制造的。此后,機器的運轉聲代替了錘子、手鋸的響聲,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彌留之際不忘交黨費
“我認為父親無論做什么職業,都會是很出色的人,因為他吃苦耐勞且與時俱進。”王鳳恩的女兒王芳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父親誠懇實在、心靈手巧,她對父親至今充滿著敬慕。
上世紀60年代初,王鳳恩出任遼寧省和沈陽市技協副主席,組織科技人員和能工巧匠,為當時的沈陽機床三廠、高壓開關廠、自行車廠、鑄造廠、油氈紙廠等30多家企業和單位,解決了72項技術難題。
王鳳恩離休后,仍關心著工廠,在彌留之際向組織交了最后一次黨費2000元。臨終前,他眼里含著淚,用只有家人才聽得清的聲音說:“我再也不能為廠里幫忙了!”說完,淚水止不住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