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疲軟 東北電企經營壓力持續加碼
發布日期:2016-06-22 瀏覽次數:
2425
“現在東北地區的電力市場整體形勢很不好。”遼寧某電廠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調結構、謀轉型成為各行業、地方政府工作的重點。聚集了眾多傳統重工業的東北地區,曾是新中國發展建設的重要支柱,而今卻深陷產能過剩的困局之中,電力消納成為難題。
需求疲軟
2014年以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東北區域電力供給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局面,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全國倒數。為此,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緩解東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的意見》,以求破解東北能源發展難題、支持東北振興。
經濟結構調整使得社會對于大型工業建設及相關產品的需求降低,鋼鐵等東北地區傳統工業產品的價格,近年來持續走低。產品賣不出去,企業的利潤得不到保障,生產積極性隨之下降,直接影響工業用電量。
根據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遼寧全省用電量將為1945億千瓦時左右,同比降幅達到2%。“遼寧省現在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口,經濟運行壓力比較大,市場萎靡,社會用電量也在逐年減少,增長乏力。現階段指望工業用電量的增長是不現實的。”上述電廠負責人稱。
作為東北電網的負荷中心,遼寧省發電裝機約占全網的35%,發電量占39%,而用電量則占到50%。相比之下,黑龍江、吉林的處境可能比遼寧更為糟糕。黑龍江省地處邊陲,處于電網、路網末端,包括電力在內的諸多資源外送困難;吉林省作為國家規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近年來“棄風”問題嚴重,遲遲得不到解決,2015年棄風率高達31.9%。
供應過剩
相關統計顯示,算上目前遼寧省內在建的風電、光伏項目,以及紅沿河核電站新投產機組,加上在建待建的火電項目,今年遼寧省還將新增410萬千瓦的發電裝機。
電力供給過剩的情況下,仍有新機組不斷投產,這對短時間內經濟形勢難以逆轉的東北地區而言,意味著更多電力設備將處于閑置狀態,“棄光”“棄風”問題可能更為嚴重。尤其是理論上適宜滿負荷運行的核電,運行情況也并不理想。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我國核電運行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紅沿河核電站1、2號機組的設備平均利用率僅為44.98%和61.59%,而3號機組的數據甚至低至14.53%。
根據《報告》,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1月全月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2月下旬至3月底進行了換料大修;2號機組在春節期間應電網要求停機備用,其余大部分時間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3號機組在1月至3月有約兩個半月處于季節性停運狀態。除大修造成的影響外,電網調度成為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這也清晰地展現了電力裝機過剩,設備閑置嚴重的狀況。
為解決消納難題,2015年8月,遼寧綏中電廠二期2臺百萬千瓦機組由東北電網改接至華北電網并投入運行,每年可為東北區域騰出約80億度電量空間;今年4月,吉林-扎魯特電力外送項目群開工,建成后將擁有500萬千瓦外送能力,年輸電量最多可達375億度。
考驗營銷能力
電力裝機過剩,需求疲軟,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正在持續增加。與此同時,電力體制改革開始逐步推進,也進一步考驗著發電企業的營銷能力。
“現在推行電力體制改革,省里要從計劃電量里拿出140億千瓦時作為市場電量,來參與競爭,這大約占到原來計劃電量的7%、8%左右。”國電康平公司市場營銷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今年5月份,遼寧省經信委下發了基數電量計劃,康平公司雖然取得了比“三同”機組多50個小時的基數電量計劃指標,但仍與年度發電目標存在差距。
“今年年初公司指定的48億度的發電目標,目前來看是很難完成了。大概只能保證45億度左右。”上述營銷負責人稱,“我們公司的情況還算好的,吉林有一些電廠從去年開始已經出現虧損。部分熱電廠還要涉及最小運行方式的問題,面臨調峰和供熱之間的矛盾。現在發電企業尤其火電企業,日子都不太好過。”
仍以遼寧省為例,今年遼寧省給統調機組的利用小時數僅有3000小時,其他額外的利用小時數需要電廠方通過市場交易等方式進行爭取。目前正值電力交易市場建設初期,相關機制尚不完善,發電側熱情高漲的同時用電側參與不足。且目前的雙邊電量交易基本由各電力集團內部開展,發電企業拓展電力市場愈發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康平、莊河等公司開始嘗試與華潤電力等五大集團以外的發電企業進行接洽,均取得一定成果。
業內人士指出,在發電企業繼續努力開拓大用戶交易市場,電網企業加快線路完善同時,還應進一步推進調峰輔助市場建設,以應對東北地區復雜的電力供需情況。
原標題:東北電企經營壓力持續加碼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 市場動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