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融資市場概況
1.融資市場助推光伏產業走向世界領先
有巨大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光伏產品加工產業基本是由民營企業構成的,經歷了規模化的10年高速發展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了高峰時期5000多億元人民幣的資產規模。其中資本利得的積累是有限的,而多種形式的融資對中國光伏產業獲取今天的地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資本市場作用居功至偉。沒有資本市場資本聚集的魔力,就沒有中國光伏產業迅速成為全球產能第一的發展奇跡。沒有光伏產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位勢,就難有中國光伏企業的國際地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在國際光伏商用市場開始規模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光伏民營企業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用非常短的時間實現了驚人的增長。
光伏企業的上市融資主要分為兩大階段三大地點。第一階段是以美國資本市場融資為主。從2005年到2007年底,11家中國光伏民營企業以存托憑證方式完成了在美國的上市,1家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最高市值曾經達到320億美元,它們占據了今天全球光伏組件產能的前十名。最重要的是,國際資本市場上市及其所帶來的國際化元素,成為中國光伏產業走向世界的直接原因。第二階段是以國內和香港資本市場為主。2008年至2011年底以前,十多家中國民營光伏企業,或直接上市,或并購上市,或上市公司以轉投光伏產業等方式實現通過國內資本市場的融資運作。據不完全統計,這十多家光伏企業融資額近200億元人民幣。同時,龍源電力、大唐新能源、華能新能源等以投資風電和光伏為主要方向的國有新能源公司也競相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融資,他們已成為當前國內光伏終端市場建設的重要代表。這一時期,受當時短期高額利潤和高科技、環保概念影響,光伏產業被投資者普遍看好,國內上市光伏企業的市盈率平均為60%,高于市場40%的平均水平。一時間,產業與資本市場“落霞與孤鶩齊飛”,為光伏產業的資本市場融資奠定了極好的基礎。
2)商業和政策銀行貸款是中國光伏企業早期發展階段的重要融資手段。受過去短期高額利潤影響,光伏企業一度成為銀行貸款的寵兒。特別是在各地方政府多種形式的擔保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光伏企業的融資出現了中國銀行業規范運作以來超乎常規的放大,成為光伏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河北省是光伏產業發展大省之一,據統計:近年來,河北省各銀行業機構通過信貸投放、貿易融資、票據貼現、承兌匯票、信用證和保函等多種形式,累計投放資金108億元支持光伏企業發展。過去國家開發銀行給光伏企業的貸款授信額共計2450億元人民幣,對尚德公司一家的授信就曾高達5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12年,國開行對光伏產業的貸款余額為500億元。
舉例尚德公司很能說明銀行貸款的作用:2005年底,尚德上市時貸款余額為0.56億美元,2006年底,銀行貸款已經攀升至3.07億美元。到2013年3月20日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整時,多家銀行對無錫尚德的債權金額高達70多億元人民幣。
3) 受光伏產品生產主要為民營企業影響,債券融資成為中國光伏企業融資的短板。
可轉債:尚德、賽維、天合等在境外上市公司分別發行了5.75億、4億、1.38億美元的可轉債(由于已知上述可轉債并未轉化為股份,故將此列入債券部分)。
企業債:由于光伏產品生產企業是由民營企業構成,難以享受國家發改委的這一重要融資待遇。
公司債:超日太陽等幾家境內上市企業在交易所發行了數十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
中短期融資票據:英利、賽維、晶科等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分別發行了數期中期票據。2013年初發行的“13晶科債”,募集資金8億元,票面利率8.99%,為資金最困難時期的光伏企業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一度是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境內發債的熱土。
債券融資從來是中國融資市場的短板,但受過去產業“光環”影響,光伏產業可能已是債券市場的寵兒。粗略估計,中國光伏企業在境內的各類債券融資額約為二百億元人民幣左右。
4) 民間融資數額巨大。由于民營企業通過正規融資渠道進行規模融資的可能性有限,非正規民間融資則成為光伏企業重要的融資手段。山東省一家成立于2009年底的光伏企業,2012年中期的資產負債表顯示:總資產為12億元人民幣,股東權益1.1億元,負債構成為政府借款3億元、政府擔保和商業運作銀行融資4億多元、民間融資3億多元。民間融資占全部負債比例高達30%的現象在民營光伏企業比比皆是,尤以江浙一帶為甚。
總體來看,過去受產業繁榮和政府導向影響,光伏產業的融資條件和結果要好于其他產業,推動了中國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但是,當市場供求發生逆轉,企業效益出現根本性變化的時候,過往的巨額融資和嚴重惡化的資產負債結構,又變為眾多光伏企業無可回避的硬傷。
2.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融資困境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融資市場的主要問題是: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日益重視與金融支持嚴重脫節;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產業地位與金融的市場化運作不相匹配;光伏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式與傳統金融手段單一不相適應。一面是平穩增長的市場需求和難得的并購機遇,一面是資金融通市場的日趨狹小,中國有競爭力的光伏產業與融資市場正處于這樣的矛盾中。
1) 股權融資基本停止。具體表現在:其一,由于光伏組件產能嚴重供大于求,2011年底監管機構停止了該類企業的IPO融資。自2012年初單晶硅生產企業隆基股份公司實現IPO融資后,再無光伏企業上市;其二,由于光伏企業業績大幅下滑,2011年中期以來境內外上市光伏企業難有再融資條件;其三,從風險投資角度看,2011年,連續數年保持全球吸引新能源投資頭把交椅的中國和原來第二位的美國進行了互換,美國的融資數額為280億美元,中國為250億美元;其四,受產業不景氣影響,在美國上市的11家光伏企業從市值最高320億美元跌至最低時的20多億美元,不少企業面臨退市風險。2012年10月,尚德公司因股價連續3個月低于1美元,而被紐約交易所首次警告面臨退市。隨著監管機構推出新的退市管理辦法,超日太陽公司一度被認為可能成為國內首家退市的光伏企業。
2) 銀行融資嚴重受限。有消息稱,早在2011年末,銀監會就擴大了逾期貸款的監測口徑,將未到期但已欠息90天以上的貸款納入逾期貸款的統計,處于產業整合期的光伏產業則成為重點關注對象。事實上,早在2011年中,銀行對光伏企業的態度已經“變臉”,“斷貸”和提前“收貸”更使寒冬中的光伏企業雪上加霜。2013年8月歐盟“雙反”最后協商階段,多家銀行明確表態:如果高稅率確立,對光伏企業將加大限制貸款和清收未到期貸款的力度。
3) 債券融資極度困難。由于全行業虧損,絕大多數光伏企業失去了進行債券融資的前提條件。過去光伏企業最有希望發債成功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在2012年8月交易商協會進行針對光伏產業的專項調查之后,也曾一度停止了對光伏企業的融資服務。2013年初,產業深度整合以來發行的唯一一只“13晶科債”,也是在有政府背景的“上饒城投”的擔保之下才得以完成,發行成本奇高。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融資分析
1.融資市場對于光伏產業的重要意義
1)“準金融”的光伏產業。社會生活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決定了能源規模化的持續增加,決定了金融服務規模化的持續增加,因而能源被稱為“準金融”產業。從統計結果看,能源行業的產值占我國GDP總量的30%;從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前10名企業看,能源企業數量占有7名。光伏屬于能源行業,金融之于光伏意義重大,特別是光伏終端建設市場。
2)成熟的金融環境構造成功的光伏產業。補貼力度的大小只能決定產業初始規模,如早期高速發展的德國和正在到來的中國、日本光伏終端市場建設;金融市場的完善才是決定產業長遠商業化發展的關鍵,如當前的美國光伏產業。各國光伏產業環境分析結果顯示:美國的補貼政策力度遠不如德國、中國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樣化服務遠超德國、中國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環境使得美國的光伏終端市場建設穩健崛起,相信未來將領先世界。
3)對加速產業整合的積極意義。中國的光伏產業是極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也是人類探討新能源發展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從全球長遠發展角度,都應當保護和促進中國光伏產業的穩定發展。當前中國光伏產業正處于殘酷的產業整合期,2013年6月14日“光伏國六條”的第六條專門指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 有必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給予有競爭力光伏企業流動資金支持,以利于它度過非理性價格競爭階段;給予有競爭力光伏企業并購資金支持,以利于加速產業整合,培育核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