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副董事長、副總裁陶剛]中國在過去“十一五”期間風電取得了非常快的發展,截至到2012年年底我們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7021萬千瓦,投入并網運行的已經達到6200多萬千瓦,這在全球都是排在領先地位的,正如你剛才所說的,我們用五年的時間趕上了美國或者歐洲十幾年的發展,同時在去年我們實際的并網發電量風電已經達到1004億千瓦/時,風電已經成為繼煤電和水電之后目前在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所以說在過去的六到八年左右是中國風電發展的黃金階段,主要是得益于政府中策的引導同時也是風電企業進行了很多的投入和努力,使風電在中國取得了突破性的長足的發展。
當然,正如您剛才所提到的,現在風電產業類似于光伏或者其他行業,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從市場上來說,增速放緩。在“十一五”期間您看它的增長速度、裝機容量每年都是翻番甚至翻兩番的速度在高速發展,但是從2011年開始它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當然也是因為它的裝機容量也就是這個基數已經非常大了。
另外,從各個公司的財務狀況來看,其實不單是中國企業,包括全球的一些風電企業,從前年或者說特別是從去年到今年開始都普遍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它面臨市場、價格包括利潤的雙重壓力,所以說也是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我們現在變成了風電大國這是一個事實,但是離我們變成風電強國確實有一定的距離要走,還有一些問題和挑戰也要在發展中得到一些解決,主要是分以下幾點:首先是風電設備本身,的確中國的風電設備如果從單機容量上來看,中國風電從2005、2006年發展起來前我們都是千瓦級別的風機,之后我們與全球一樣正式進入兆瓦級風機時代,華銳作為中國首家1.5兆瓦裝機,之后推出3兆瓦、5兆瓦,我們在設備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
其次,就是就風電場的運營和維護來看,我們現在也還缺乏一些經驗,因為剛才我們提到中國的風電大發展雖然歷史比較長,從第一臺小風機可以追溯到十年二十年前,但真正發展是從2005、2006年國家頒布可再生能源法之后,但是風電設備實際上是要運行二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一個長期的產出設備,所以除了設備本身外之后的運營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我們同時也要看到,中國除了幾家領先的整機企業外絕大部分還是從國外引進技術,用許可證的方式進行生產,這就對后續的研發和技術提高用一定的制約。另外,就一些關鍵零部件來說,類似于汽車比如發動機、變速箱是否掌握了,對風電一樣,比如齒輪、電控箱等方面中國雖然已經實現了本土化,本土企業現在已經做得很不錯,但是和國外在這方面的零部件的主要廠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特別是海上風電,現在在歐洲和中國我們都認為是下一步發展方向,但是在中國只有兩個成規模的海上風電廠,這個全面投入運行也不過是三年左右的時間,時間還是非常短的,所以說很多問題或者說很多經驗我們需要一步步積累,在國外他們畢竟積累了二三十年的時間。
第三就是市場方面的問題。雖然中國是全球單一最大的風電市場,但是2011年之后發展進入了瓶頸期,但是中國的風電企業還是很多的,產能也是很大的,那么我們一方面要立足國內,同時很多風電企業也面臨著國際化和走出去的挑戰,就如早期的華為等等企業一樣。這方面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也告訴我們國際化也是很具有挑戰的一個過程,從經營的理念到對本土的不同企業文化的理解,到政策法規的了解等等都需要企業做很多工作,包括在風電設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