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比從前更需要中國
IEA 成立之初,成員國能源消費量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60%:包括68%的石油、71%的天然氣及56%的煤炭消費,因此IEA在和OPEC成員國進行能源議價、應對全球石油價格波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隨著中國能源需求的增加,缺少中國參與的IEA所能發揮的作用必然越來越受限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受到質疑。”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陳占明博士指出。
有專家認為,缺少中國的參加,IEA 將很難對國際能源信息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消息的缺失可能會造成石油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的沖突,以及加劇石油消費國之間的競爭,最后仍然平抑不了世界石油價格。只有中國的加入,IEA 才能維持其傳統意義上能源消費強國集團的地位,才可能在今后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講,現在IEA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江蘇大學王正明教授說。基于這一考慮,外界邀請中國加入IEA的呼聲日漸高漲。
早在2007年,田中伸男就已經提出這個觀點:“之前我們猜測中國可能會加入國際能源署,但是五年過去了,中國還未成為IEA成員。所以我再次努力,并認為中國是時候加入能源署了。”
事實也是如此。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美國能源信息局預測,隨著中國需求的增長和美國產油量提高,中國將于2013年10月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 口國。“可以說,沒有中國的加入,IEA 就是不完整的。”廈門大學林伯強教授表示。
大勢所趨,但不可操之過急
那么,中國到底是否應該加入 IEA?加入IEA能給中國帶來什么?
如果中國加入 IEA,該機構則將變得更為強大,其應急反應機制就會更加協調一致和有效。這將有助于增加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為中國贏得戰略主動。
但根據IEA的章程要求,成員國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例如透露石油庫存數據、開放能源市場、將能源供需轉向市場主導等政策。一些輿論甚至認為,由于要接受IEA規則的約束,并且因經驗不足而缺乏機制創設能力,初加入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可能在 IEA 框架內喪失話語主導權,處于被動的地位。因此,目前中國加入IEA還缺乏足夠的條件。
“鑒于能源需求日益增長,中國加入IEA將是大勢所趨。”能源安全國際論壇秘書長劉強教授表示,“但是對中國加入IEA后突發狀況的處理以及中國的投票權等細節問題,IEA還沒有明確的表示。如果中國要加入,必須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才不至于被別國制約。”
“從中國的利益和立場上看,正如當年加入WTO一樣,加入IEA的利益與風險是并存的,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王正明認為中國加入IEA不可操之過急。
“如果不能在IEA內起到一個主導地位并具有主要話語權的話,中國并不能從中獲得特別的好處,因此只有在不需要付出明顯代價的情況下,我們才應該選擇加入。”陳占明博士對于中國加入IEA也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練好內功,掌握主動權
在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加入IEA和加入WTO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目前我們應該先從自己的角度做好工作,練好內功,培養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系統研究我國加入IEA的對策和步驟,不能再走過去的高成本、高代價的國際化老路。”王正明表示。
因此,劉強教授認為,對于加入IEA,中國需要審慎地權衡利弊,力爭達到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在目前情況下,“可以建立一個中國—IEA合作機制,與IEA 成員國舉行定期會晤,學習IEA 應急和預警的經驗,提出有利于增強中國石油定價話語權的條款,”或者還可以像北美、歐洲石油市場一樣,“建立一個東北亞地區的石油交易所,與日、韓合作,增強議價能力、共用儲油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