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方向明確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以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拉動消費需求、以增強工程技術能力拉動投資需求、以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釋放內需潛力、以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意見》不僅明確四大重點領域:加快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還對四大重點領域都提出具體的要求和發展方向。
意見提出,要強化目標責任,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形成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倒逼機制。
“有政策支持是好的,但一定要考慮市場需求,不能盲目發展。”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借鑒光伏產業發展的經驗,真正落實政策,實現市場化。”
持上述觀點的還有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國環境保護產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專家金亞飚,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方向是好的,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難度的。節能環保產業的相對市場容量并沒有想象中這么大。節能環保產業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而發展,比如污廢水處理、余熱回收等,并非完全是新興產業,只是從前沒有把節能環保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而已。” 金亞飚說。
繼國務院定調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后,8月14日,北京市發改委、市科委、市經信委隨即聯合發布了《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5年)》(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到2015年,北京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占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左右,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北京的新興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多管齊下解決資金問題
對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需要的資金問題,《意見》提出,一是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繼續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二是拓展投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節能環保項目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快制定實施鼓勵余熱余壓余能發電及背壓熱電、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上網和價格政策。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擴大應用面并逐步擴大峰谷價差。對超過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嚴格落實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價政策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推行居民用水用氣階梯價格。
“資金是制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上述意見只是國家給出了方向,希望更細化政策快點出臺。”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
河北一家節能技術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缺的不是技術,而是資金。由于我們企業規模小,很難獲得信貸資金的扶持,擁有高新綠色節能技術根本無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
這位負責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推動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企業特別是相關中小企業的信貸力度。
“市場現狀決定了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不可能靠一兩家大企業做起來,而必須依靠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因此政策設計如何能更好地貼近中小企業實際情況顯得格外重要。”上述負責人說。
實現市場化是關鍵
除此以外,多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如何理順體制機制和抓政策落實是最關鍵的。
“需要具體的執行政策,其中還牽涉到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市場封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金亞飚說,目前的環保市場其實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而是一個半封閉的市場。各地都興建了自己的環保工業園區,最終地區之間的行業壁壘將日趨森嚴。
“要把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成真正的支柱產業,關鍵是健全市場機制。”一位多年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人士表示:“很多節能環保企業的前身是政府下屬或直接服務政府的單位,這些企業盡管形式上以企業的身份獨立存在,但仍舊與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一些體制外成長起來的企業,一時間很難介入到已固若金湯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去。所以不能單純從產業發展層面去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需要推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實現真正公平競爭。”
好政策要有執行力
中國節能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宋忠奎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家層面出臺的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已經不少,扶持力度也很大,關鍵問題是如何把這些政策支持落到實處,是增強執行力的問題。
在宋忠奎看來,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政策扶持和市場機制必須有機結合,缺一不可。當前國家對于節能環保產業推出的財政扶持力度,無疑會拉大地方和企業的投資,投資規模有望翻倍。
如何才能把政策支持落到實處?宋忠奎認為,前提是完善節能監察制度和節能管理體系,加強節能執法力度,強化節能執法監督。
有業內人士為記者舉例說:“就拿節能環保產品來說,目前市場上種類繁多,產品質量千差萬別。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造成市場上魚龍混雜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一些技術不過關的產品也貼上節能環保的標簽,與此同時,在產品的交付、使用、驗收、理賠等許多方面也存在權威衡量尺度缺失的問題。”
“要想把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做成支柱產業,最基本的產品的規范問題、標準問題必須解決。”該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