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組數據也顯示:到2015年我國的累計裝機將達到35GW,以后三年的平均每年裝機10GW,而到2020年基本上我們國家的裝機量達到100GW,2020—2050年裝機量還會大幅度提高,平均裝機要達到30GW。
這些都能表明:我國的光伏產業面臨著重大轉機。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論壇上指出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他說道:“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光伏產業面臨的這些挑戰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思考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在發展上究竟該注意什么問題,該采取哪些更有戰略性的措施來應對挑戰。”
“第一,還是要依靠技術上進一步突破。比如國產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沒有國外高,我國一般平均是13—16%,國外可以做到18—22%,電池轉換率方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做技術上的突破;第二,從金融方面來說,應該給太陽能產業一定的財政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是財政補貼,可以是金融手段。從貨幣政策來說,由于光伏發電的還貸周期比較長,應該延長貸款期限,給予適當的貸款利率。從資本市場來看,應該支持光伏產業上市融資,應該對這些產業上市要有一定的支持。另外,允許這些產業在有保證的情況下發行企業債券,以使它進一步融資;第三,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降低成本一方面要靠技術上的改進,另一方面要通過清潔生產機制GDM,再就是主張對火電收取碳稅。因為火電排出的二氧化碳對環境是有影響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對火電收碳稅,用碳稅補貼太陽能產業,或許更好一點。我們計算了一下,如果對每度火電收4分錢的碳稅,足夠支持新能源的發展。”成思危說道。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則認為,為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做到電網的接入和運行,要電網順利的接納光伏發電;二是政府要解決補貼的問題,補貼的額度要合理,方式要合適,補貼的發放要可靠,要保證及時、到位;三是政府要做的是市場監管,按照標準,按照市場的管理,使得我們的優質產品得到認可,劣質的不能進入市場,我們互動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可以使我們的產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保利協鑫執行總裁舒樺則從企業責任和產業規范的角度來談如何促進光伏產業發展。他說道:“整個光伏產業的企業都應該承擔一些責任,這個責任既是光伏發展的責任,又是綠色環保的社會責任,每一個企業家和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努力做到承擔責任。再就是要建立明確的規范體系。剛才談到的光伏困難期,一方面是因為有國際貿易的摩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業自身快速擴大產能造成的。我們要建立產品質量和整體的準入門檻的規范,出臺更多的行業自律和行業規范,使具備競爭力的企業能夠在行業當中發揮作用。”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則希望中國的地方政府能夠像招商引資一樣,去積極歡迎外面的企業到本地,以促進產業整合有效的推進。并且他認為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整合,淘汰落后產能,才能推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