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非核心業務處置列入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文件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罕見就主輔分離公開表態: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這一表述出現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3月22日公布的《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中。
國家電網公司在《通報》中稱,“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此外,“公司集體企業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獲國資委批復,制定工作意見加強對各單位工作指導,確保2020年6月全部完成。加強對賓館酒店改革督辦整改,積極研究市場化賓館酒店改革模式。截至2019年底,33家未完成改革脫離的賓館酒店中,12家已完成關閉撤銷或脫離,其他21家正加快推進整改。公司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已報送國資委,做好改革前準備工作,待方案批復后全面實施改革工作。”
上述表態是國家電網公司對去年8月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反饋的該公司“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堅守主責主業不夠有力”問題的回應。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家電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最大電網企業。其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的88%以上,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資產總額3.93萬億元。除了國內電網業務、海外電網投資之外,國家電網還廣泛涉獵電工裝備制造、信息通信與電子商務等產業板塊,擁有16家產業公司、6家上市公司,同時接近集齊金融全牌照。
其中,國家電網的電工裝備制造業務主要由旗下南瑞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承擔。房產物業業務則由魯能集團和國網中興公司承擔,控股1家上市公司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住宅產品開發、商業地產項目開發運營以及物業管理服務。上述《通報》中提及的待整改的賓館酒店,多為電網公司三產的內部酒店,用來接待內部員工出差、會議、培訓等。
“主輔分離”,是從2002年電改開始就確立的電力工業改革目標。2002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確定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主多分離、輸配分開的改革方向。按照“主輔分離”精神,國網公司理應剝離所有非電網資產,其中包括從事電力設計、設備制造、電力建造等業務的二級單位。之所以要這么做,是為了厘清電網的真實運行成本,在此基礎上推動電力市場化。然而,2002年電改在邁出“廠網分開”的第一步之后,后續的“主輔分離”幾度擱淺。
2010年,經國資委批復同意,國網公司正式重組整合國內電氣設備龍頭許繼集團和平高集團。電網公司挺進上游裝備業打造直屬設備制造體系的行為被業內視為違背電改初衷,引發廣泛質疑。包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內的反對方認為,國網將許繼、平高收入囊中有悖于電改的“主輔分離”方向,一個集標準制定、設備制造、招標和采購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巨無霸電網企業的誕生,無益于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將致使國網體系外的電氣制造企業更難獲得訂單。
仍保留在系統內的大多數集體企業與國家電網公司存在關聯交易,但很多名稱中不帶國網字樣。曾有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人士指出,國家電網通過其經研院重建規劃設計體系,存在一些電網公司在電源接入時,強行指派設計隊伍的情況,造成市場混亂。亦有電力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長期的主輔不分相互捆綁,滋生巨大灰色空間,電力用戶被迫使用電網旗下三產公司施工,導致了電力工程造價虛高。
2014年,曾有消息傳出,魯能、南瑞、中電裝備等公司明年將被分離出國網,魯能由保利接手,南瑞和中電裝備由并到能建或電建,后再無下文,主輔分離陷入停滯。2015年3月啟動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延續了此前的思路,要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電力技術特性定位電網企業功能,“繼續完善主輔分離”。
既然國網決定退出傳統制造業,許繼、平高等上游設備制造資產是否將全部剝離?備受外界關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20日公布的《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提到,“大力推動中央企業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輸配電裝備制造、海工裝備資源整合。”
國家電網旗下另一家歷史淵源頗為復雜的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歷經多次改制,其前身可追溯到國家電網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下屬“三產多經”企業(電力行業內部對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公司的通稱),曾為職工持股的集體企業。電網公司下屬的集體企業,屬于特殊歷史時期下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安置電力系統無業職工家屬、待業職工子女和分流富余職工等現實需求,催生出大批集體所有制企業。國網公司系統的集體企業主要圍繞電網主業,業務包括電網建造、電工設備制造、電力設計,甚至房地產、物業等等相關輔業,其中以電網建設(包括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和電工產品制造份額最大。
官網資料顯示,魯能集團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布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筑面積1300萬平米。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業內看來,魯能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于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魯能是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2010年,為規范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布“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此年,又有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魯能即在此列。
針對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電網在《通報》中稱,“積極與國資委匯報溝通主要思路,促請國資委明確整改工作方向。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在產融結合方面,“嚴控業務范圍,避免脫實向虛,制定并下發金融業務清單,實施分類管控、動態調整。”
據澎湃新聞了解,國家電網公司2月初內部印發的《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安排》中,對剝離非主業提出了時間表:9月份完成“集體所有制”企業壓減、產權關系搭建、產業管理公司規范運營等改革任務,年底前基本完成非核心業務處置。大力推進“省管產業單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行市場化運行。10月份基本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深化醫療機構改革,年內完成療養機構改革。有序退出傳統裝備制造、房地產、賓館酒店等業務。基本完成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
國家電網公司在《通報》中稱,“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此外,“公司集體企業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獲國資委批復,制定工作意見加強對各單位工作指導,確保2020年6月全部完成。加強對賓館酒店改革督辦整改,積極研究市場化賓館酒店改革模式。截至2019年底,33家未完成改革脫離的賓館酒店中,12家已完成關閉撤銷或脫離,其他21家正加快推進整改。公司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已報送國資委,做好改革前準備工作,待方案批復后全面實施改革工作。”
上述表態是國家電網公司對去年8月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反饋的該公司“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堅守主責主業不夠有力”問題的回應。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家電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最大電網企業。其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的88%以上,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資產總額3.93萬億元。除了國內電網業務、海外電網投資之外,國家電網還廣泛涉獵電工裝備制造、信息通信與電子商務等產業板塊,擁有16家產業公司、6家上市公司,同時接近集齊金融全牌照。
其中,國家電網的電工裝備制造業務主要由旗下南瑞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承擔。房產物業業務則由魯能集團和國網中興公司承擔,控股1家上市公司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住宅產品開發、商業地產項目開發運營以及物業管理服務。上述《通報》中提及的待整改的賓館酒店,多為電網公司三產的內部酒店,用來接待內部員工出差、會議、培訓等。
“主輔分離”,是從2002年電改開始就確立的電力工業改革目標。2002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確定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主多分離、輸配分開的改革方向。按照“主輔分離”精神,國網公司理應剝離所有非電網資產,其中包括從事電力設計、設備制造、電力建造等業務的二級單位。之所以要這么做,是為了厘清電網的真實運行成本,在此基礎上推動電力市場化。然而,2002年電改在邁出“廠網分開”的第一步之后,后續的“主輔分離”幾度擱淺。
2010年,經國資委批復同意,國網公司正式重組整合國內電氣設備龍頭許繼集團和平高集團。電網公司挺進上游裝備業打造直屬設備制造體系的行為被業內視為違背電改初衷,引發廣泛質疑。包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內的反對方認為,國網將許繼、平高收入囊中有悖于電改的“主輔分離”方向,一個集標準制定、設備制造、招標和采購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巨無霸電網企業的誕生,無益于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將致使國網體系外的電氣制造企業更難獲得訂單。
仍保留在系統內的大多數集體企業與國家電網公司存在關聯交易,但很多名稱中不帶國網字樣。曾有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人士指出,國家電網通過其經研院重建規劃設計體系,存在一些電網公司在電源接入時,強行指派設計隊伍的情況,造成市場混亂。亦有電力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長期的主輔不分相互捆綁,滋生巨大灰色空間,電力用戶被迫使用電網旗下三產公司施工,導致了電力工程造價虛高。
2014年,曾有消息傳出,魯能、南瑞、中電裝備等公司明年將被分離出國網,魯能由保利接手,南瑞和中電裝備由并到能建或電建,后再無下文,主輔分離陷入停滯。2015年3月啟動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延續了此前的思路,要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電力技術特性定位電網企業功能,“繼續完善主輔分離”。
既然國網決定退出傳統制造業,許繼、平高等上游設備制造資產是否將全部剝離?備受外界關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20日公布的《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提到,“大力推動中央企業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輸配電裝備制造、海工裝備資源整合。”
國家電網旗下另一家歷史淵源頗為復雜的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歷經多次改制,其前身可追溯到國家電網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下屬“三產多經”企業(電力行業內部對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公司的通稱),曾為職工持股的集體企業。電網公司下屬的集體企業,屬于特殊歷史時期下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安置電力系統無業職工家屬、待業職工子女和分流富余職工等現實需求,催生出大批集體所有制企業。國網公司系統的集體企業主要圍繞電網主業,業務包括電網建造、電工設備制造、電力設計,甚至房地產、物業等等相關輔業,其中以電網建設(包括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和電工產品制造份額最大。
官網資料顯示,魯能集團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布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筑面積1300萬平米。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業內看來,魯能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于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魯能是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2010年,為規范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布“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此年,又有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魯能即在此列。
針對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電網在《通報》中稱,“積極與國資委匯報溝通主要思路,促請國資委明確整改工作方向。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在產融結合方面,“嚴控業務范圍,避免脫實向虛,制定并下發金融業務清單,實施分類管控、動態調整。”
據澎湃新聞了解,國家電網公司2月初內部印發的《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安排》中,對剝離非主業提出了時間表:9月份完成“集體所有制”企業壓減、產權關系搭建、產業管理公司規范運營等改革任務,年底前基本完成非核心業務處置。大力推進“省管產業單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行市場化運行。10月份基本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深化醫療機構改革,年內完成療養機構改革。有序退出傳統裝備制造、房地產、賓館酒店等業務。基本完成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