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第三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暨2020年工作會議上,公司授予周孝信、薛禹勝、黃其勵、沈國榮、郭劍波、陳維江、湯廣福等7名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功勛人物”榮譽稱號。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首次授予這一榮譽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電網科學技術進步有力推動我國電力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公司系統院士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大電網安全、新能源并網、電網防災減災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家級和世界級創新成果,實現公司從技術跟隨到技術趕超、從技術趕超向技術引領的跨越。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公司決定授予周孝信等7名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功勛人物”榮譽稱號。
公司號召廣大干部員工要以7位科技功勛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熱愛祖國、忠誠擔當的家國情懷,學習他們不忘初心、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學習他們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立足本職、辛勤耕耘,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不斷攀登世界電力技術制高點,為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事跡簡介
周孝信,我國著名電力系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40年4月7日生于山東省蓬萊市,196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IEEEFellow。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分析方法研究。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現代電力系統分析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主持開發了我國第一套“電力系統分析綜合程序”大型軟件,該軟件在全國各地電力系統廣泛應用。多年來參加或主持我國多項大型超高壓輸電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在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第一條±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等電力系統工程中提出并采用新的仿真計算分析模型、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新型靈活交流輸電系統,主持超高壓輸電系統可控串補等重點項目,致力于研究電力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應用于電力系統,以適應未來電力系統發展要求。他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提高大型互聯電網運行可靠性的基礎研究”的研究工作。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8年被IEEEPES授予NariHingoraniFACTS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EI、SCI論文110余篇。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薛禹勝,我國著名穩定性理論及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家,非自治非線性系統運動穩定性量化理論的創立者。1941年2月7日生于江蘇省無錫市,1963年畢業于原山東工學院,1981年獲電力科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87年獲比利時列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現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網安全運行風險量化分析與協調控制攻關團隊和能源互聯網風險分析與決策科技攻關團隊帶頭人,亞洲地區電力能源領域影響因子最高SCI期刊《MPCE》創刊主編,國內頂級中文學術期刊《電力系統自動化》主編。
發明的擴展等面積準則(EEAC)突破了電力系統大擾動穩定量化分析這一世界難題,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并成功出口至近30個境外電力公司和大學;設計的大電網停電綜合防御系統WARMAP,防御范圍覆蓋中國約4/5的電網,為中國電力安全提供堅強技術保障,被評為首批243項國家自主創新產品;提出了在能源領域信息、物理、社會系統的研究框架,即在電力系統研究中增加對信息系統、非電的能源系統、非能源的物理系統、人的行為等社會系統的考慮。兩次受邀在ProceedingsofIEEE主刊上發表闡述相關思想的學術論文,并在國際上得到熱烈反響。
截至2018年年底,共出版專著5部,發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論文6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73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等。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其勵,蒸汽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41年1月15日生于遼寧省營口市,1964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熱能動力系,1968年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三系碩士畢業后被分配到遼寧發電廠,后在東北電管局科技處、東北電力技術改進局、錦州發電廠、遼寧省電力工業局、東北電管局、東北電網公司和國網東北分部等單位工作,分別任廠長和總工程師。1981年公派赴日本進修,1987年獲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博士。曾兼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和中國電工學會常務理事。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級顧問,電網安全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煤基清潔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能源和電力領域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技術管理等工作,在燃煤清潔高效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節能環保和能源發展戰略等領域作出積極貢獻。負責并實施節能降耗、節油、降NOx排放等重大技術改造工程70余項;主持實施煤粉均勻分配、煙風系統優化及大流量測量等領域20余項工程。主持或參加40余項有關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咨詢研究,在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多種能源綜合協同利用等大能源系統等方面為國家提出了參考建議。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0余項。主編或參編專著5本、科普讀物若干,發表技術論文70余篇。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國榮,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49年7月生于江蘇省武進市,1978年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原華北電力學院),1982年畢業于電力科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電力行業繼電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靜態繼電保護裝置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研究,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和柔性交直流輸電等領域取得多項成就。創造性提出了“工頻變化量繼電保護原理”“振蕩閉鎖開放原理”和“循序阻抗判別原理”,解決了繼電保護安全可靠和快速動作難以兼顧,以及電網失步和系統振蕩難以區分的歷史性難題;提出并組織構建了以“三道防線”為基礎的電網安全穩定架構,為保證電網暫態穩定、防止大面積電網崩潰起到關鍵作用;帶領團隊開發的系列化電力控制保護,以及柔性直流輸電、統一潮流控制系統(UPFC)等高端智能電力裝備得到廣泛應用,為推動我國電力科技進步和重大電力裝備國產化作出積極貢獻。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授權專利30多項,2項專利獲國家優秀專利獎,發表論文30余篇。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劍波,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專家。1960年3月6日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原籍湖南省桃源縣,1982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1984年畢業于電力科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研究,在電網規劃、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輸電能力及風電并網安全等方面成績顯著。先后參加了三峽輸電等電網規劃研究,主持了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全國互聯電網(2020~2050年)規劃系列研究;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控串補裝置和特高壓串補裝置,帶領團隊開發了跨大區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提高了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輸電能力;組織建成了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為電力行業提供了公共研發實驗平臺,提高了風電并網安全水平。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維江,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8年12月生于山東省淄博市,1982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電機系,1985年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磁瞬態分析方法與防護技術研究。主持了交直流特高壓輸電系統電磁與絕緣特性基礎問題研究,獲得多時間尺度瞬態過電壓特性,支撐我國研發成功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系統研究了電網雷擊上行先導放電機理與絕緣線路雷擊斷線機理,提出了基于雷擊概率分布實施疏、堵措施的差異化防護方法,研發出的系列防護裝置在電力系統和鐵路牽引供電系統獲廣泛應用。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特等獎。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湯廣福,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66年8月9日生于安徽省滁州市,199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曾任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CIGRE)高壓直流與電力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現任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先進輸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針對電力電子換流內在規律、強電磁環境驅動與保護、等效試驗機理等關鍵工程技術難題,在該領域重要裝備的系統設計、設備研發和工程應用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先后完成靜止無功補償器、可控串聯補償器、特高壓直流換流閥、柔性直流換流閥和高壓直流斷路器等高端電力裝備的研制,陸續實施多項參數居國際首位的重大工程示范和推廣應用,為實現電網靈活可控、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高效接納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手段。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77項,其中中國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3項。獲第九屆中國工程科技光華青年獎。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137篇。
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