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9日電(記者杜剛)在我國西北邊境的新疆阿合奇縣哈拉奇鄉一個刺繡合作社內,古那依·依不拉音正和其他幾名女工,使用電動縫紉機和繡花機加工地毯、靠墊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柯爾克孜族刺繡正擺脫低效的手工制作模式,搭上“電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使用電動機器后,原來需要一天才能干完的活,現在兩三個小時就能干完,效果也比原來好,工資也從每月1500元漲到了3000元。”古那依·依不拉音說。
長期以來,哈拉奇鄉由于電路老化,一些耗電量大的電器無法正常運行。為此,國網克州供電公司今年4月對該鄉線路和變電站進行改造,當地供電能力增強,刺繡、農產品加工等設備得以正常使用。
位于新疆東部的哈密瓜原產地之一——哈密市南湖鄉,也受益于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南湖鄉托普塔勒村村委會主任李勇介紹,以前每逢大風、大雨天氣就會發生故障停電,瓜農無法及時澆灌瓜地,今年哈密供電公司將村里8.6公里老舊線路全部升級換新,更換了3臺變壓器。“老鄉們今年幾乎沒遇到計劃外停電,瓜田收益得到保障。”
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新疆已落實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26億元,幫助更多貧困地區農牧民發展生產,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