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南瑞集團22項科研成果,10月27日通過包括5名院士在內的150多位專家的鑒定,18項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一天,另有16項新產品在南瑞總部發布。
自2015年起,南瑞每年都有幾十項科技成果問世,多項成果已轉化成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改革開放40年來,南瑞靠著清晰的創新邏輯,持續深耕電力行業,通過“跟跑”變“領跑”,從一個研究型科研機構成長為科研產業協同發展的電氣行業龍頭企業,在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系統保護、調度控制、柔性直流輸電、新能源接入等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
甘坐“冷板凳”,
穩步走向舞臺中央
電,早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但過往歲月中,國外大停電事故屢屢上演。值得欣慰的是,最近20多年來我國電網總體穩定。這份“超級福利”的背后,南瑞作出了突出貢獻。
薛禹勝,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科院名譽院長。他發明的電力系統暫態穩定EEAC理論與算法,是國際上唯一實現工程應用的量化分析方法。
30多年前,薛禹勝帶著EEAC理論與算法從比利時回國,率領團隊甘坐“冷板凳”,開始幾十年如一日的潛心攻關。
電網是極為復雜的人工系統,眾多因素影響電力供需的瞬時平衡。“薛禹勝這項研究對受到擾動的電網進行量化分析,確定離穩定邊界有多遠,告訴電網調度員最優調控措施,使其回到穩定狀態。”南瑞穩定公司總經理薛峰說,南瑞對薛禹勝的研究高度重視,配備團隊,撥付經費,全力推動在電網中的運用。
剛開始,學術界對量化分析方法并不認同,產業界也質疑其經濟效益。但薛禹勝不為所擾,堅信一點:把自己的事做好。結果,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并很快在東北電網、華東電網等示范應用,成為我國電網運行的“穩定器”。
我國的能源供應比較特殊,西部地區的豐富資源和中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不相匹配。這幾年以長距離輸送清潔能源為特點的特高壓電網發展迅速,這也成為薛禹勝團隊科技攻關新的方向。
“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運,大電網安全的停電防御支撐任務更重了,我和團隊感到了巨大壓力。”懷著這份責任擔當,薛禹勝分秒必爭潛心研究。去年,世界首次特高壓直流閉鎖沖擊試驗成功,全面驗證南瑞研發的世界首個大電網頻率緊急協調控制系統的成功。
有人說,電力系統是僅次于人類大腦的第二大超級復雜系統。40多年來,南瑞堅守其中最“燒腦”的領域,從引進、給國外同行當幫手、做維護等“跟跑”開始,一步步走向全球電力自動化舞臺中央,成為諸多領域的“領跑”者。
“南瑞由科研院所發展而來,科技創新是我們的基因。”南瑞集團董事長奚國富說,回望南瑞的成長歷程,每一點進步都鐫刻著自主創新的鮮明印記。
在業界,南瑞與電網穩定分析控制系統一樣名揚四方的,還有電網調度控制系統。
“調度就像大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全靠它指揮。”南瑞研究院黨委書記高宗和說,我國電網調度從零起步,經歷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的過程,南瑞人功不可沒。
從起家開始,電網調度自動化一直是南瑞的核心專業,在這一領域屢開先河:第一套國產分布式UNIX調度自動化系統RD-800,第一個地方調度SCADA系統通過實用化驗收,第一個國產省調應用軟件實用驗收,第一套國產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問世,成功開發OPEN-2000、CC-2000、OPEN-3000等系列產品。
我國電網調度行業有個詞叫“盲調”,調度員看不到電網運行情況,只能靠打電話指揮電廠、變電站等。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瑞引進西門子、ABB等4套系統,研究消化后自主研發成功一個小系統,才結束“盲調”歷史。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原有電網調度系統短板暴露。好在2007年開始,南瑞就著手D5000系統研發。電網一旦出現異常,這個新系統會自動定位故障設備發出告警信息,并給調度員在線給出輔助策略。
5年出成果,南瑞完成國外通常要8-1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這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核心技術形成20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2013年1月,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主席Klaus Wucherer參觀后評價:“這是世界級的成果,是智能電網領域的巨大進步。”目前,以D5000系統為代表的調度自動化系統產品,已在國內廣泛應用。
放眼大市場,
成果轉化百花爭艷
著名經濟學家阿瑟說,在實現技術突破后還要不斷地擴散,直至整個經濟體系都能適應新的技術。南瑞,正是要千方百計把“待字閨中”的成果轉化為產品。
截至去年底,南瑞產品已在全部43個省級及以上高端電網調度系統應用,擁有全國386個地級調度系統中的296個。南瑞還成功實施巴西CCMC集控、菲律賓國調和地調、老撾國調等國際項目。
善弈者謀勢。隨著“傳統升級、戰略新興、跨界融合”三位一體現代產業體系的確立和推進,南瑞的特高壓、智能電網、市政公用、節能環保、工業控制等產業全面開花。
繼電保護系統,堪稱南瑞科研產業化的典范。
長期以來,國外公司的壟斷使得我國這一領域不僅產品價格畸高,服務不及時,而且缺乏個性化服務。手握國際領先的自主創新技術,南瑞勇敢叫板國外公司。
1990年,南瑞開始自主研制“LFP-900系列輸電線路成套保護”設備并逐步實現產業化,主要性能指標一舉超越國外同行,奠定繼電保護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
幾年后,大區交直流互聯電網保護控制技術研究新成果又在國內廣泛應用,我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企業的崛起,自主創新的深入推進,催生出我國電力自動化產業新格局:國產新技術、新產品大量裝備到電網中,我國電網繼電保護動作正確率由1995年的95.2%提高到99.99%,電力自動化國產設備裝配比例接近95%。
今年4月,南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世界首座加裝全類型就地化保護裝置500千伏變電站投運,這是全球電壓等級最高的就地化保護裝置,技術水平領先國際。
從自主研發到“南瑞創造”,再到“南瑞引領”,南瑞品牌不僅名聞國內,國際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項目,韓國濟州島直流控保改造工程,日本東京、大阪兩個城市儲能變流器和SCADA供貨項目,希臘150千伏GIS變電站新建總包工程……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好口碑。
構建新機制,
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創新驅動,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前不久召開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科技創新工作會議要求,著力深挖科技資源潛力,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實力,著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南瑞人努力用行動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在加快科技創新的同時,協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翻開我國科研體制改革史,南瑞曾是最早一批試點單位。
“像很多科研院所一樣,南瑞的前身南京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里也曾躺著很多科研成果。1984年,南瑞解放思想,率先啟動科研體制改革,成為全國首批10家試點單位之一。”南瑞首席專家席平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為激勵開拓市場,當時試行的方法類似項目承包,你去找市場、拉項目,單位就給獎勵,一個月5元錢,當時我們一個月工資才80多元。效果太明顯了,一個個課題走出實驗室變成項目、變成效益。”
讓市場檢驗科研成果。評判標準變了,科研導向隨之改變。南瑞的研發人員通過客戶發現研發短板,及時修正,為下一輪研發贏得經驗。
1992年到2008年,南瑞推出“一所兩制”運行模式,由此開啟以高新技術產業轉化為核心內容的改革,運行績效在國家科研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中位列第一,一批重要成果獲得首臺首套應用機會,奠定在我國高壓繼電保護、電力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一位老同志回憶說,南瑞的發展過程是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的過程。2003年,國電南瑞成功上市,首開國家電網公司上市企業先河。2013年,完成對置信電氣的重大資產重組,集團上市公司增至2家。去年,實現核心優質資產整體上市,資產證券化率由42%上升至89%。
進入新時期,為讓科研人員的才智更充分釋放,更好促進科研成果變成產品,南瑞的機制體制創新也進入新的階段。
從2015年開始,南瑞實施科研團隊以及個人激勵機制。公司科研人員只要有新點子,集團就會給予20萬元啟動資金,幫助把點子變成可行方案。一年后,如果項目可以推進,則列入集團產業化培育計劃,再予以100萬元產業基金支持,使得紙上成果變成樣機。
幾年來,南瑞已有30多個項目獲得類似“天使投資”的啟動資金支持,6個項目受惠產業基金進入培育期,其中城市綜合管廊機器人項目已實現部分產品化。 本報記者 邵生余
馬上就評
科技創新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
什么是企業贏取市場的秘籍?什么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恒久動力?南瑞集團用40多年的探索實踐給出答案:聚焦科技創新、聚力產業化推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創新主體,科技創新之于企業,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生生死死是規律,要在競爭搏殺中生存甚至超越,唯有創新。進入新時代,創新發展理念的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都離不開企業擔當。南瑞從“跟跑”到超越,如果沒有不斷創新的銳氣和韌勁,沒有謀求發展的遠見,沒有敢于挑戰強手的勇氣,尤其是沒有寬容失敗的胸懷,是難以做到的。
作為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效主要靠產業化發展來驗證。南瑞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路徑,千方百計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用新產品贏得新市場。南瑞的成功,為更多企業提供了樣本。
自2015年起,南瑞每年都有幾十項科技成果問世,多項成果已轉化成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改革開放40年來,南瑞靠著清晰的創新邏輯,持續深耕電力行業,通過“跟跑”變“領跑”,從一個研究型科研機構成長為科研產業協同發展的電氣行業龍頭企業,在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系統保護、調度控制、柔性直流輸電、新能源接入等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
甘坐“冷板凳”,
穩步走向舞臺中央
電,早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但過往歲月中,國外大停電事故屢屢上演。值得欣慰的是,最近20多年來我國電網總體穩定。這份“超級福利”的背后,南瑞作出了突出貢獻。
薛禹勝,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科院名譽院長。他發明的電力系統暫態穩定EEAC理論與算法,是國際上唯一實現工程應用的量化分析方法。
30多年前,薛禹勝帶著EEAC理論與算法從比利時回國,率領團隊甘坐“冷板凳”,開始幾十年如一日的潛心攻關。
電網是極為復雜的人工系統,眾多因素影響電力供需的瞬時平衡。“薛禹勝這項研究對受到擾動的電網進行量化分析,確定離穩定邊界有多遠,告訴電網調度員最優調控措施,使其回到穩定狀態。”南瑞穩定公司總經理薛峰說,南瑞對薛禹勝的研究高度重視,配備團隊,撥付經費,全力推動在電網中的運用。
剛開始,學術界對量化分析方法并不認同,產業界也質疑其經濟效益。但薛禹勝不為所擾,堅信一點:把自己的事做好。結果,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并很快在東北電網、華東電網等示范應用,成為我國電網運行的“穩定器”。
我國的能源供應比較特殊,西部地區的豐富資源和中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不相匹配。這幾年以長距離輸送清潔能源為特點的特高壓電網發展迅速,這也成為薛禹勝團隊科技攻關新的方向。
“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運,大電網安全的停電防御支撐任務更重了,我和團隊感到了巨大壓力。”懷著這份責任擔當,薛禹勝分秒必爭潛心研究。去年,世界首次特高壓直流閉鎖沖擊試驗成功,全面驗證南瑞研發的世界首個大電網頻率緊急協調控制系統的成功。
有人說,電力系統是僅次于人類大腦的第二大超級復雜系統。40多年來,南瑞堅守其中最“燒腦”的領域,從引進、給國外同行當幫手、做維護等“跟跑”開始,一步步走向全球電力自動化舞臺中央,成為諸多領域的“領跑”者。
“南瑞由科研院所發展而來,科技創新是我們的基因。”南瑞集團董事長奚國富說,回望南瑞的成長歷程,每一點進步都鐫刻著自主創新的鮮明印記。
在業界,南瑞與電網穩定分析控制系統一樣名揚四方的,還有電網調度控制系統。
“調度就像大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全靠它指揮。”南瑞研究院黨委書記高宗和說,我國電網調度從零起步,經歷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的過程,南瑞人功不可沒。
從起家開始,電網調度自動化一直是南瑞的核心專業,在這一領域屢開先河:第一套國產分布式UNIX調度自動化系統RD-800,第一個地方調度SCADA系統通過實用化驗收,第一個國產省調應用軟件實用驗收,第一套國產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問世,成功開發OPEN-2000、CC-2000、OPEN-3000等系列產品。
我國電網調度行業有個詞叫“盲調”,調度員看不到電網運行情況,只能靠打電話指揮電廠、變電站等。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瑞引進西門子、ABB等4套系統,研究消化后自主研發成功一個小系統,才結束“盲調”歷史。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原有電網調度系統短板暴露。好在2007年開始,南瑞就著手D5000系統研發。電網一旦出現異常,這個新系統會自動定位故障設備發出告警信息,并給調度員在線給出輔助策略。
5年出成果,南瑞完成國外通常要8-1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這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核心技術形成20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2013年1月,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主席Klaus Wucherer參觀后評價:“這是世界級的成果,是智能電網領域的巨大進步。”目前,以D5000系統為代表的調度自動化系統產品,已在國內廣泛應用。
放眼大市場,
成果轉化百花爭艷
著名經濟學家阿瑟說,在實現技術突破后還要不斷地擴散,直至整個經濟體系都能適應新的技術。南瑞,正是要千方百計把“待字閨中”的成果轉化為產品。
截至去年底,南瑞產品已在全部43個省級及以上高端電網調度系統應用,擁有全國386個地級調度系統中的296個。南瑞還成功實施巴西CCMC集控、菲律賓國調和地調、老撾國調等國際項目。
善弈者謀勢。隨著“傳統升級、戰略新興、跨界融合”三位一體現代產業體系的確立和推進,南瑞的特高壓、智能電網、市政公用、節能環保、工業控制等產業全面開花。
繼電保護系統,堪稱南瑞科研產業化的典范。
長期以來,國外公司的壟斷使得我國這一領域不僅產品價格畸高,服務不及時,而且缺乏個性化服務。手握國際領先的自主創新技術,南瑞勇敢叫板國外公司。
1990年,南瑞開始自主研制“LFP-900系列輸電線路成套保護”設備并逐步實現產業化,主要性能指標一舉超越國外同行,奠定繼電保護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
幾年后,大區交直流互聯電網保護控制技術研究新成果又在國內廣泛應用,我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企業的崛起,自主創新的深入推進,催生出我國電力自動化產業新格局:國產新技術、新產品大量裝備到電網中,我國電網繼電保護動作正確率由1995年的95.2%提高到99.99%,電力自動化國產設備裝配比例接近95%。
今年4月,南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世界首座加裝全類型就地化保護裝置500千伏變電站投運,這是全球電壓等級最高的就地化保護裝置,技術水平領先國際。
從自主研發到“南瑞創造”,再到“南瑞引領”,南瑞品牌不僅名聞國內,國際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項目,韓國濟州島直流控保改造工程,日本東京、大阪兩個城市儲能變流器和SCADA供貨項目,希臘150千伏GIS變電站新建總包工程……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好口碑。
構建新機制,
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創新驅動,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前不久召開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科技創新工作會議要求,著力深挖科技資源潛力,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實力,著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南瑞人努力用行動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在加快科技創新的同時,協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翻開我國科研體制改革史,南瑞曾是最早一批試點單位。
“像很多科研院所一樣,南瑞的前身南京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里也曾躺著很多科研成果。1984年,南瑞解放思想,率先啟動科研體制改革,成為全國首批10家試點單位之一。”南瑞首席專家席平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為激勵開拓市場,當時試行的方法類似項目承包,你去找市場、拉項目,單位就給獎勵,一個月5元錢,當時我們一個月工資才80多元。效果太明顯了,一個個課題走出實驗室變成項目、變成效益。”
讓市場檢驗科研成果。評判標準變了,科研導向隨之改變。南瑞的研發人員通過客戶發現研發短板,及時修正,為下一輪研發贏得經驗。
1992年到2008年,南瑞推出“一所兩制”運行模式,由此開啟以高新技術產業轉化為核心內容的改革,運行績效在國家科研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中位列第一,一批重要成果獲得首臺首套應用機會,奠定在我國高壓繼電保護、電力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一位老同志回憶說,南瑞的發展過程是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的過程。2003年,國電南瑞成功上市,首開國家電網公司上市企業先河。2013年,完成對置信電氣的重大資產重組,集團上市公司增至2家。去年,實現核心優質資產整體上市,資產證券化率由42%上升至89%。
進入新時期,為讓科研人員的才智更充分釋放,更好促進科研成果變成產品,南瑞的機制體制創新也進入新的階段。
從2015年開始,南瑞實施科研團隊以及個人激勵機制。公司科研人員只要有新點子,集團就會給予20萬元啟動資金,幫助把點子變成可行方案。一年后,如果項目可以推進,則列入集團產業化培育計劃,再予以100萬元產業基金支持,使得紙上成果變成樣機。
幾年來,南瑞已有30多個項目獲得類似“天使投資”的啟動資金支持,6個項目受惠產業基金進入培育期,其中城市綜合管廊機器人項目已實現部分產品化。 本報記者 邵生余
馬上就評
科技創新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
什么是企業贏取市場的秘籍?什么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恒久動力?南瑞集團用40多年的探索實踐給出答案:聚焦科技創新、聚力產業化推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創新主體,科技創新之于企業,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生生死死是規律,要在競爭搏殺中生存甚至超越,唯有創新。進入新時代,創新發展理念的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都離不開企業擔當。南瑞從“跟跑”到超越,如果沒有不斷創新的銳氣和韌勁,沒有謀求發展的遠見,沒有敢于挑戰強手的勇氣,尤其是沒有寬容失敗的胸懷,是難以做到的。
作為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效主要靠產業化發展來驗證。南瑞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路徑,千方百計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用新產品贏得新市場。南瑞的成功,為更多企業提供了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