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給予了明確表態,“陜北—武漢±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將于近期核準。”換言之,總投資超200億元,推遲三年之久的陜北—武漢±800千伏特高壓工程即將迎來開工。
上述利好并非偶然。9月3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推進9項重點輸變電工程,共計12條特高壓線路建設,合計輸電能力5700萬千瓦。
一紙通知讓沉寂兩年的特高壓建設“重換生機”。一頭是西北風電大省、西南水電大省“發的出來,送不出去”,大量的清潔能源白白浪費;一頭是東部地區電力負荷緊張情況持續上演。交織著多方利益博弈,承載著調整能源結構的特高壓工程,或將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
此前,電網投資的放緩反映了決策層對大型項目投資的謹慎態度,宏觀維穩成為政策的主基調。而今,在電網階段性投資明顯低于規劃,國家拉動基建穩增長預期大幅提升的當下,能源局發文用意明顯。“一方面旨在加大我國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另一方面西部清潔能源的消納外送難題迫在眉睫,特高壓工程的大規模重啟或將解決這一難題。”國家能源局浙江監管辦公室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
12年前,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電網建設在爭議中起步。直至2014年借助“以電代煤”、“治理霧霾”之名,迎來第一輪建設高潮。而今,能否再借“基建提速”、“清潔能源外送”之機二次崛起,成為新的憂慮。
誰動了誰的奶酪
9月6日,地處四川涼山寧南縣和云南巧家縣交界的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8號機首節尾水錐管順利吊裝成功。這一總投資1785.99億元、總裝機1600萬千瓦的世界在建最大規模水電站,最快將于2021年并網發電。
然而,約半個月前,這座已籌建了7年的超級水電工程,最終電力受端省份才得以確定。《通知》顯示:白鶴灘水電站的外送落點為2000公里外的江蘇和浙江。原定落點省份江西和湖北惜敗。
作為國家戰略,西電東送并沒有指令性計劃,僅依靠省間協調難以有效平衡利益博弈,導致地方利益難以調和。跑路條上項目、工程議而不決、多方意見分歧、審批長期擱置,2016年下半年以來,多條特高壓線路方案幾近暫停。顯然,特高壓建設已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是否落地的問題,其背后代表的四通發達“能源大通道”,正深刻影響一些省市乃至區域的經濟發展,并成為博弈焦點。
以爭議最大的雅中至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為例。根據《通知》,雅中直流落點之爭終于有了結果——最終確定為江西南昌,輸電容量800萬千瓦,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核準。
事實上,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早在2015年10月就已遞至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進行評審,但因落點問題長期存在爭議,遲遲未啟動建設工作。一方面,水電富余的四川方面認為,江西是雅中直流最佳落點;另一方面,受點江西態度冷淡,稱“‘十三五’期間江西不具備接納‘川電入贛’的空間。”
四川有四川的考慮,江西有江西的籌謀,其中更牽扯到水電開發企業、電網公司等多個市場主體。“雅中直流工程的落地問題本質是如何消除省際壁壘,協調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不同意見。建議在規劃之初,應尊重各方尤其是受端省份意見,避免拉郎配。”業內專家分析。
據了解,雅中直流的落點最初定在江西,但因江西規劃建設大量煤電項目,遂于“十二五”期間否掉了這一工程。根據2017年6月公布的江西省“十三五”規劃,“加快形成煤炭快捷運輸入贛通道,重點推進蒙西—華中煤運通道建設”一條赫然在列。
江西積極推動火電站建設,不僅能繼續發展當地煤炭產業,還可拉動當地財政收入。對于一個電煤外購量高達90%的省份,若在當地建設電廠,煤炭成本將很高;但在特高壓建成后,江西只能成為一個輸電的通道,原來可以繼續上馬的火電廠將由四川豐富的水電所代替,而由此產生的稅收也將大幅度減少。
特高壓的建設也動了鐵路部門的奶酪。5月27日,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南至江西省吉安的世界最長重載鐵路——蒙華鐵路大中山隧道提前5個月貫通。為什么投入巨資修建重載鐵路?江西有關方面回復,因為高壓電暫時難以取代重載鐵路這樣的超級戰略運輸工具。據悉,鐵路的斷面輸送能力是單回路特高壓的10-20倍,但造價也高達3-4倍。
二次開閘 號稱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珠穆朗瑪峰”的特高壓電網,自誕生之日特高壓便飽含爭議。這種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網絡,較之目前普遍采用的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等優勢。
但不少專家質疑,交流特高壓技術不成熟,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的交流特高壓實驗均未成功。另一部分則直指電網的壟斷。他們認為,國家電網推行特高壓是為了加強全國壟斷,形成全國一張網,顯然與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政府希冀破除行業壟斷的精神背道而馳。爭議聲中,從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第一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后的8年,中國僅有10條特高壓線路核準開工。
直至2014年,全國持續性霧霾天氣給了特高壓上馬的機會。“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提出加快發展特高壓是解決霧霾問題的治本之策。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也提出擬規劃建設12條大氣污染防治輸電通道,其中8條為特高壓通道。借助“緩解霧霾”的概念,特高壓獲得極大關注,并進入發展快車道。2014年11月4日,“兩交一直”正式開工,中國特高壓建設迎來第一輪提速。
此后2014年至2016年間,中國特高壓線路核準和建設速度都處于快速階段。不過伴隨能源供給側改革與能源結構調整的加劇,加上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直接或間接導致了2017年的特高壓核準及建設速度明顯放緩。這一年,僅有兩條特高壓工程核準開工。“煤電機組嚴重過剩,在前幾年經歷了一個自我消化過程。到了今年,東部地區電力裝機已明顯偏緊、用電量持續增長,由于不能再上新的煤電機組,所以選擇加大特高壓通道將西部的清潔能源向東部輸送,以解決新增的電力需求。”談及此輪特高壓重啟的原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資源節約部副主任薛靜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
在其看來,近55年最高氣溫致今年夏季用電量大漲,從而造成多個省份電力供應吃緊,是促進此輪特高壓重啟的“導火索”。多位受訪人士也對此坦言,電力產能整體過剩背景之下,東部一些省份仍產生缺電問題,并呈現愈演愈烈之勢。而特高壓此時提速,一方面有利于緩解東部地區用電緊張及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也將繼續促進西部清潔能源消納外送,打破省間壁壘,實現供需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基建投資也頻頻發力,多個地方政府和部委公布下半年“補短板”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從過往的基建投資來看,電網投資一直是基建的主力軍之一;加之烏東德、白鶴灘兩個大型水電站首臺機組即將投運以及新能源電站裝機大規模增長,主管單位此時發文,加碼電網基建的意圖更加明顯。
設備商的春天
新一輪特高壓項目迎來密集核準,不僅讓此前飽受爭議的多條線路塵埃落定,也為持續低迷的輸配電設備市場帶來了大量訂單。《通知》發布至今,備受承壓的高壓設備上市公司股價應勢大漲。9月14日收盤,通合科技、藍海華騰、維科技術漲逾10%,電科院、通達股份、英可瑞漲逾9%,萬里股份、和順電氣、猛獅科技漲逾3%。“12條特高壓線路的核準在即,首先解決的是資源調配以及網架薄弱問題,另外,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思維方式,這一政策也將進一步提振特高壓設備相關的制造業。”薛靜分析。
另據來自中信證券的分析報告顯示,以平均單條特高壓工程直接投資金額約80-200億元測算,預計本次特高壓規劃將拉動直接投資金額超2000億元。而此前,諸多設備廠商受到特高壓放緩沖擊,業績持續下降。
特高壓行業主要3家上市公司中國西電、特變電工、平高電氣,近期經營業績均不甚理想。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3家公司的行業毛利率跌至17.6%。除特變電工凈利率同比略有上升,其它2家凈利率均同比大幅下滑,平高電氣第二季度凈利潤甚至跌至負值。
“特高壓項目建設速度放緩,公司高附加值產品合同未到交貨期,導致公司本期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對業績呈現斷崖式下滑,平高電氣方面如上回應。事實上,作為國家電網旗下主要上市平臺,該公司自去年以來,經營業績加速下滑。2017年,凈利潤6.31億元,同比下降48.31%;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1.31億元,同比暴跌137.33%。
數據顯示,自2006年我國開工第一條特高壓交流示范項目晉東南-荊門以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2014年至2016年達到頂點。然而從2017年開始,新項目招標速度明顯放慢,直接影響了2018年的電網投資。中電聯數據顯示,今年1-7月,電網投資累計達2347億元,同比下滑16.6%。“2017年,國內特高壓整體利用率回升至50%以上,將較大程度緩解新能源送出與消納問題。中長期來看,特高壓直流的主要需求將來自風、光、水等新能源長距離送出,而特高壓交流可能逐步取代500kV成為華東、華北、華中電網的主干網。后續特高壓直流的增長空間,可能要看海外直流市場與國內外柔性直流需求,特高壓交流的發展空間則主要看三華聯網的推進與實施。”招商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游家訓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