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謹的學術報告中,一陣陣笑聲讓會場沉穩的氣氛輕松起來。但這兩次間隔只有1分半鐘的會心笑聲充滿無奈、尷尬,讓人陷入反思。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賈科華)
“我國國產工業控制系統已日趨成熟,打破了國際工業控制系統的壟斷地位。截至2017年底,我國1000MW級發電機組投產101臺,其中,國產系統26臺。但在2013年之前,當時32臺1000MW級機組全部采用了國外的控制系統,沒有一家國產的。我問:為什么不用自己國產的?對方就說:出了事誰負責?”
6月6日,中國能源研究會智能發電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位于北京的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310號樓二層報告廳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智能發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吉臻在會上作了題為“智能發電系統體系架構及其關鍵技術”的主旨報道。
會場內有300多聽眾,包括中國工程院倪維斗、岳光溪、凌文3位院士,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還有來自多家科研機構和各大發電集團的電力“內行”。
劉吉臻院士侃侃而談,聽眾認真聽講,不時有人舉高手臂或者站起身來拍攝演講的PPT。
談到國產化、自主化、創新問題,劉吉臻院士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國家現在有點著急。為什么核心設備總是受制于人?我認為,我們在認知、體制上有些問題。我們總認為外國人的東西是好的、安全的,總是采用他們的設備,多花錢也沒關系。我說:決策者應該敢拍板,就用我們自己國產的。不過,他們說:那不行,出了事怎么辦?”
“但最近我們也出了一些事故,查來查去,核心部件是外國的。說明什么?說明外國人的東西也不是不會壞的,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所以,我建議,以后形成一個促進國內創新的機制——只要是用了我們自己的東西,出了事,沒關系,咱們再干得更好就行了;誰要是選了外國人的東西,出了事就嚴查。查一下他有沒有里通外國。”
劉吉臻幽默風趣的語言,引來一陣笑聲。無奈的笑聲、尷尬的笑聲。
“我不是拿了‘國電智深’(編者注:國電集團自主研發的工業控制系統)的廣告費,我親眼看到國電智深的實力,已經掌握了關鍵技術。但說實在的,除了國電集團用‘國電智深’,我們其他幾個發電集團都不用。我就問他們幾個集團的老總,你們為什么不用國電智深?他們說:‘我為什么要用?’”
“現在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成立了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說以后內部都用‘國電智深’。”說到這里,劉吉臻看向了正在臺下就坐的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話鋒一轉,說:“看上去市場變大了,但現在新投產機組也越來越少了。”(編者注:在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前,凌文是神華集團的總經理;受“煤電去產能”政策影響,煤電機組投產規模正在大幅減少。)
會場里又響起一陣笑聲。笑聲,還是無奈的笑聲、尷尬的笑聲。在自嘲?在掩飾?在惋惜?在反思?
“你看現在國內設備企業都跟‘受氣包’似的。你不培育它,它能一夜之間發展起來嗎?不能的。”劉吉臻說。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賈科華)
“我國國產工業控制系統已日趨成熟,打破了國際工業控制系統的壟斷地位。截至2017年底,我國1000MW級發電機組投產101臺,其中,國產系統26臺。但在2013年之前,當時32臺1000MW級機組全部采用了國外的控制系統,沒有一家國產的。我問:為什么不用自己國產的?對方就說:出了事誰負責?”
6月6日,中國能源研究會智能發電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位于北京的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310號樓二層報告廳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智能發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吉臻在會上作了題為“智能發電系統體系架構及其關鍵技術”的主旨報道。
會場內有300多聽眾,包括中國工程院倪維斗、岳光溪、凌文3位院士,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還有來自多家科研機構和各大發電集團的電力“內行”。
劉吉臻院士侃侃而談,聽眾認真聽講,不時有人舉高手臂或者站起身來拍攝演講的PPT。
談到國產化、自主化、創新問題,劉吉臻院士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國家現在有點著急。為什么核心設備總是受制于人?我認為,我們在認知、體制上有些問題。我們總認為外國人的東西是好的、安全的,總是采用他們的設備,多花錢也沒關系。我說:決策者應該敢拍板,就用我們自己國產的。不過,他們說:那不行,出了事怎么辦?”
“但最近我們也出了一些事故,查來查去,核心部件是外國的。說明什么?說明外國人的東西也不是不會壞的,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所以,我建議,以后形成一個促進國內創新的機制——只要是用了我們自己的東西,出了事,沒關系,咱們再干得更好就行了;誰要是選了外國人的東西,出了事就嚴查。查一下他有沒有里通外國。”
劉吉臻幽默風趣的語言,引來一陣笑聲。無奈的笑聲、尷尬的笑聲。
“我不是拿了‘國電智深’(編者注:國電集團自主研發的工業控制系統)的廣告費,我親眼看到國電智深的實力,已經掌握了關鍵技術。但說實在的,除了國電集團用‘國電智深’,我們其他幾個發電集團都不用。我就問他們幾個集團的老總,你們為什么不用國電智深?他們說:‘我為什么要用?’”
“現在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成立了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說以后內部都用‘國電智深’。”說到這里,劉吉臻看向了正在臺下就坐的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話鋒一轉,說:“看上去市場變大了,但現在新投產機組也越來越少了。”(編者注:在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前,凌文是神華集團的總經理;受“煤電去產能”政策影響,煤電機組投產規模正在大幅減少。)
會場里又響起一陣笑聲。笑聲,還是無奈的笑聲、尷尬的笑聲。在自嘲?在掩飾?在惋惜?在反思?
“你看現在國內設備企業都跟‘受氣包’似的。你不培育它,它能一夜之間發展起來嗎?不能的。”劉吉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