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門核燃料項目夭折后一個月,廣東又一能源項目宣告下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8月7日,深圳發改委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深圳能源濱海電廠項目停止前期工作,另行選址建設。
這一結果可謂在各方的意料之中,但是對于項目的投資方深圳能源而言,項目停工帶來的是巨額損失。據深圳能源8月15日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濱海電廠累計實際投入金額已超3.3億元。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這個項目被 “請出”深圳,意味著這筆巨資基本“打水漂”。
有觀點認為,外埠投資一直是深圳能源的短板,新能源項目利潤貢獻微薄,濱海電廠曾被視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此番濱海電廠受挫,對深圳能源火電業務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
項目籌劃數年后被迫叫停
濱海電廠項目原計劃選址于深圳東部的美麗村莊壩光,距深圳市區約50公里,緊鄰惠州。在項目選址前,這里被譽為深圳最后的凈土之一。今年7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實地探訪過這里。
記者在現場看到,壩光村三面環山、一面朝海,村子地勢較低,仿佛鑲嵌于山底,十分幽靜。據當地村民介紹,這里大多數人已陸續搬離,剩下的人多以捕撈售賣海鮮產品為生。
近年來,隨著大鵬半島開發進程的加快,這個“世外桃源”昔日的寧靜被打破了。
“這一大片原來都是海,這兩年被填掉了,從旁邊的山上挖泥土,把一些養蝦場填平,聽說是要建煤電廠,但現在又好像不搞了。”一位村民指著眼前被平整的荒地對記者說。他所指的煤電廠正是深圳能源擬建設的濱海電廠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6月,濱海電廠項目便正式啟動籌建工作,原本是作為深圳精細化工園的配套電廠項目,后來,化工園因與該區域的產業定位和環保要求不符下馬,但濱海電廠項目被保留了下來。
2009年2月26日,深圳能源董事會六屆六次會議決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濱海電廠項目前期工作及收購關停小火電機組容量的議案》。公告稱,公司擬在深圳市龍崗區葵涌鎮內投資建設濱海電廠項目,項目規劃容量為4×100萬千瓦,一期建設2×100萬千瓦超臨界環保燃煤發電機組,同步配套建設高效的煙氣脫硫、脫硝裝置。不僅如此,按照國家有關“上大壓小”政策的要求,深圳能源以不超過3.6億元的總價收購110萬~140萬千瓦關停小火電機組容量,用于濱海電廠項目及其他項目“上大壓小”的容量需要。
彼時,濱海電廠并未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今年3月18日,深圳能源一則關于濱海電廠項目獲國家能源局批復可開展前期工作“路條”的公告引起爭議。
“在壩光建煤電廠,這是深圳發改委和深圳能源在挑戰常識。”濱海電廠項目反對者、深圳政協委員金心異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他所指的“常識”是項目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此外,亦有人大代表稱該行為觸及了環保底線。
經過長達數月的博弈,8月1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深圳市原則上不再新建燃煤電廠,深圳發改委宣布深圳能源停止濱海電廠項目在深圳開展前期工作,另行選址建設。8月9日,深圳能源發布公告,確認了上述事實。
3.3億前期投入或不了了之
根據深圳發改委通報,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濱海電廠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但需進一步落實有關外部建設條件,包括項目規劃選址、土地利用、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專題論證工作,并取得各級相應主管部門的支持性文件。
但事實上,盡管深圳能源公告有意弱化濱海電廠另行選址對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公司為該項目前期工作累計投入的3.3億元基本上打了水漂。
據深圳能源半年報顯示,濱海電廠項目計劃投資總額達81.79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實際投入金額亦多達3.33億元,今年上半年投入金額為1997.83萬元。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向深圳能源了解上述投入資金的具體用途,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長期關注該項目的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向記者表示,深圳能源前期投入包括前期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以及涉及該項目的平海、居民搬遷補償等費用。同時他認為,這筆前期投入基本上無法收回。
此外,記者從深圳發改委的通報中獲悉,濱海電廠項目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量僅相當于所關停小火電機組排放的10%和5%,而這批燃油小火電機組已于2009年全部關停。根據深圳能源2009年2月發布的公告,公司承擔了這批小火電機組關停帶來的經濟損失。
“不僅是深圳能源濱海項目,此前下馬的中核集團江門核燃料項目也有過億元的前期投入,在中部地區的湖北、江西等重大能源項目,在沒有拿到"路條"之前,投資方實際上也投入不菲的資金開展大量的前期工作,但是項目下馬之后,前期投入都是不了了之。”任浩寧表示。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此亂象產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審批沒能做到真正的公開化、透明化、法制化,等到項目真正立項時,迫于各界爭議,只好匆忙下馬作罷,而此時,投資方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前期工作。
本埠業務擴張未達預期
深圳發改委在取消濱海電廠項目的通報中列舉了幾組數據闡述深圳突出的電力供需矛盾。通報稱,2012年深圳全社會用電量達722.1億千瓦時,最高用電負荷達1383.4萬千瓦。根據預測,2020年深圳全社會用電量和最高用電負荷將分別達到1120億千瓦時和2200萬千瓦。
深圳電力供應緊張是公認的事實。任浩寧介紹說,深圳電力來源主要來自大亞灣核電站、西電東送及小部分天然氣。在深圳,不管是哪種形式的電力,只要獲取政府批準,發出電來基本都能上網,電力銷售不成問題,市場空間巨大。
他進一步分析稱,深圳能源發電量約占深圳市總發電量的8%~10%,如果濱海電廠上馬,其在深圳的市場占有率至少可提升2個百分點。顯然,濱海電廠受挫對深圳能源在本土市場的業務擴張帶來不小的損失。
據深圳能源201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3.70億元,同比下降16.71%。就行業和產品而言,電力生產貢獻了48.92億元,占比超過九成;就市場區域而言,廣東地區更是貢獻了50.81億元的營收。
顯然,傳統煤電項目依然占據了深圳能源絕大部分的業績來源,在其外埠投資及新能源項目布局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傳統煤電在本埠的擴張顯然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財報數據顯示,受社會用電量增幅趨緩、西電東送擠壓等因素制約,今年上半年,深圳能源完成售電量107億千瓦時(含調試電量),同比減少15.70%;燃煤電廠平均利用小時為2404小時,同比下降444小時。
來自瑞銀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作為深圳本地企業,深圳能源近年出手的外埠投資尚無成功案例,環保電廠2012年的利潤貢獻也出現下降,其他新能源項目利潤貢獻微薄。報告認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還寄希望于濱海電廠,占公司現有權益火電機組的46.7%。
事實上,隨著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的不斷推進,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環保成本較大的煤電項目并不為業界所看好。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省火電降幅達到7.7%,受此影響,深圳能源去年煤電發電量下降15.3%。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崛起,深圳能源火電項目將會受到進一步擠壓,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公司必須考慮轉型。”任浩寧表示。
深圳能源幾年前便已開始拓展新能源業務,在內蒙古通遼、滿洲里、興安盟等地布局風電項目。此外,公司還拓展全新業務領域,今年上半年,深圳能源再向深創投投資2億元,占后者權益比例已超5%。
但由于受新能源行業大環境影響,深圳能源的新業務項目未達預期。對此,一不愿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表示,公司在新能源布局上,區域重點沒能準確把握,西北、東北地區電力并網、補貼、政策支持相對較差,深圳能源應立足深圳,向政策落地和電力消納相對較好的一二線大城市靠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8月7日,深圳發改委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深圳能源濱海電廠項目停止前期工作,另行選址建設。
這一結果可謂在各方的意料之中,但是對于項目的投資方深圳能源而言,項目停工帶來的是巨額損失。據深圳能源8月15日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濱海電廠累計實際投入金額已超3.3億元。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這個項目被 “請出”深圳,意味著這筆巨資基本“打水漂”。
有觀點認為,外埠投資一直是深圳能源的短板,新能源項目利潤貢獻微薄,濱海電廠曾被視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此番濱海電廠受挫,對深圳能源火電業務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
項目籌劃數年后被迫叫停
濱海電廠項目原計劃選址于深圳東部的美麗村莊壩光,距深圳市區約50公里,緊鄰惠州。在項目選址前,這里被譽為深圳最后的凈土之一。今年7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實地探訪過這里。
記者在現場看到,壩光村三面環山、一面朝海,村子地勢較低,仿佛鑲嵌于山底,十分幽靜。據當地村民介紹,這里大多數人已陸續搬離,剩下的人多以捕撈售賣海鮮產品為生。
近年來,隨著大鵬半島開發進程的加快,這個“世外桃源”昔日的寧靜被打破了。
“這一大片原來都是海,這兩年被填掉了,從旁邊的山上挖泥土,把一些養蝦場填平,聽說是要建煤電廠,但現在又好像不搞了。”一位村民指著眼前被平整的荒地對記者說。他所指的煤電廠正是深圳能源擬建設的濱海電廠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6月,濱海電廠項目便正式啟動籌建工作,原本是作為深圳精細化工園的配套電廠項目,后來,化工園因與該區域的產業定位和環保要求不符下馬,但濱海電廠項目被保留了下來。
2009年2月26日,深圳能源董事會六屆六次會議決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濱海電廠項目前期工作及收購關停小火電機組容量的議案》。公告稱,公司擬在深圳市龍崗區葵涌鎮內投資建設濱海電廠項目,項目規劃容量為4×100萬千瓦,一期建設2×100萬千瓦超臨界環保燃煤發電機組,同步配套建設高效的煙氣脫硫、脫硝裝置。不僅如此,按照國家有關“上大壓小”政策的要求,深圳能源以不超過3.6億元的總價收購110萬~140萬千瓦關停小火電機組容量,用于濱海電廠項目及其他項目“上大壓小”的容量需要。
彼時,濱海電廠并未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今年3月18日,深圳能源一則關于濱海電廠項目獲國家能源局批復可開展前期工作“路條”的公告引起爭議。
“在壩光建煤電廠,這是深圳發改委和深圳能源在挑戰常識。”濱海電廠項目反對者、深圳政協委員金心異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他所指的“常識”是項目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此外,亦有人大代表稱該行為觸及了環保底線。
經過長達數月的博弈,8月1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深圳市原則上不再新建燃煤電廠,深圳發改委宣布深圳能源停止濱海電廠項目在深圳開展前期工作,另行選址建設。8月9日,深圳能源發布公告,確認了上述事實。
3.3億前期投入或不了了之
根據深圳發改委通報,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濱海電廠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但需進一步落實有關外部建設條件,包括項目規劃選址、土地利用、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專題論證工作,并取得各級相應主管部門的支持性文件。
但事實上,盡管深圳能源公告有意弱化濱海電廠另行選址對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公司為該項目前期工作累計投入的3.3億元基本上打了水漂。
據深圳能源半年報顯示,濱海電廠項目計劃投資總額達81.79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實際投入金額亦多達3.33億元,今年上半年投入金額為1997.83萬元。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向深圳能源了解上述投入資金的具體用途,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長期關注該項目的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向記者表示,深圳能源前期投入包括前期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以及涉及該項目的平海、居民搬遷補償等費用。同時他認為,這筆前期投入基本上無法收回。
此外,記者從深圳發改委的通報中獲悉,濱海電廠項目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量僅相當于所關停小火電機組排放的10%和5%,而這批燃油小火電機組已于2009年全部關停。根據深圳能源2009年2月發布的公告,公司承擔了這批小火電機組關停帶來的經濟損失。
“不僅是深圳能源濱海項目,此前下馬的中核集團江門核燃料項目也有過億元的前期投入,在中部地區的湖北、江西等重大能源項目,在沒有拿到"路條"之前,投資方實際上也投入不菲的資金開展大量的前期工作,但是項目下馬之后,前期投入都是不了了之。”任浩寧表示。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此亂象產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審批沒能做到真正的公開化、透明化、法制化,等到項目真正立項時,迫于各界爭議,只好匆忙下馬作罷,而此時,投資方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前期工作。
本埠業務擴張未達預期
深圳發改委在取消濱海電廠項目的通報中列舉了幾組數據闡述深圳突出的電力供需矛盾。通報稱,2012年深圳全社會用電量達722.1億千瓦時,最高用電負荷達1383.4萬千瓦。根據預測,2020年深圳全社會用電量和最高用電負荷將分別達到1120億千瓦時和2200萬千瓦。
深圳電力供應緊張是公認的事實。任浩寧介紹說,深圳電力來源主要來自大亞灣核電站、西電東送及小部分天然氣。在深圳,不管是哪種形式的電力,只要獲取政府批準,發出電來基本都能上網,電力銷售不成問題,市場空間巨大。
他進一步分析稱,深圳能源發電量約占深圳市總發電量的8%~10%,如果濱海電廠上馬,其在深圳的市場占有率至少可提升2個百分點。顯然,濱海電廠受挫對深圳能源在本土市場的業務擴張帶來不小的損失。
據深圳能源201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3.70億元,同比下降16.71%。就行業和產品而言,電力生產貢獻了48.92億元,占比超過九成;就市場區域而言,廣東地區更是貢獻了50.81億元的營收。
顯然,傳統煤電項目依然占據了深圳能源絕大部分的業績來源,在其外埠投資及新能源項目布局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傳統煤電在本埠的擴張顯然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財報數據顯示,受社會用電量增幅趨緩、西電東送擠壓等因素制約,今年上半年,深圳能源完成售電量107億千瓦時(含調試電量),同比減少15.70%;燃煤電廠平均利用小時為2404小時,同比下降444小時。
來自瑞銀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作為深圳本地企業,深圳能源近年出手的外埠投資尚無成功案例,環保電廠2012年的利潤貢獻也出現下降,其他新能源項目利潤貢獻微薄。報告認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還寄希望于濱海電廠,占公司現有權益火電機組的46.7%。
事實上,隨著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的不斷推進,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環保成本較大的煤電項目并不為業界所看好。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省火電降幅達到7.7%,受此影響,深圳能源去年煤電發電量下降15.3%。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崛起,深圳能源火電項目將會受到進一步擠壓,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公司必須考慮轉型。”任浩寧表示。
深圳能源幾年前便已開始拓展新能源業務,在內蒙古通遼、滿洲里、興安盟等地布局風電項目。此外,公司還拓展全新業務領域,今年上半年,深圳能源再向深創投投資2億元,占后者權益比例已超5%。
但由于受新能源行業大環境影響,深圳能源的新業務項目未達預期。對此,一不愿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表示,公司在新能源布局上,區域重點沒能準確把握,西北、東北地區電力并網、補貼、政策支持相對較差,深圳能源應立足深圳,向政策落地和電力消納相對較好的一二線大城市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