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發展改革委,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工作總要求,加快補齊電網發展短板,打造中部地區領先的城鄉配電網,根據國家和我省經濟社會及能源發展規劃,我委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十三五”城鄉配電網發展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城鄉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為全面貫徹國家《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5〕1899號文)和《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國能電力〔2015〕290號文)等要求,切實落實“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決策部署,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四張牌”,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河南省“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全省“十三五”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的行動指南,是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編制城鄉配電網規劃和實施方案的重要依據。規劃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適時進行滾動調整。
一、發展基礎
我省城鄉配電網覆蓋全省18個省轄市、106個縣的110千伏及以下電網。“十二五”期間,全省持續加大建設改造力度提升供電能力,加快智能發展提升供電質量,取消農電代管理順體制機制,城鄉配電網面貌明顯改善,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規劃目標和任務,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網改造升級取得新成效。農網建設投入持續加大,五年累計完成投資335億元,電網投入、供電規模均實現翻番。供電能力持續增強,全部縣域110千伏實現雙電源供電,85%以上的鄉鎮實現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供電,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系薄弱問題全面解決。農網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顯著提高,424萬戶“低電壓”問題得到解決。機井通電加快推進,新增電力灌溉機井22.5萬眼,受益農田1362萬畝。
城鎮電網發展建設取得新成績。110千伏變電站增加84座,10千伏配變容量翻番,為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帶動力提供了電力保障。供電質量位于中部六省前列,戶均停電時間較2010年縮短一半,電壓合格率從99.42%提升至99.992%,10千伏及以下綜合線損率從7.14%降低至5.98%;網架結構更加完善,供電可靠性、靈活性顯著提升。
保障能力躍上新臺階。城鄉配電網供電規模大幅增加,總量居中部六省之首,110千伏及35千伏變電容量增長過半,10千伏戶均配變容量提升50%。供電質量顯著改善,全省戶均停電時間縮短四分之一,綜合電壓不合格時間下降60%。電網結構不斷增強,供電半徑顯著下降,負荷轉移能力明顯提高。裝備水平明顯提升,在運設備標準化、新型化比例逐年提高,10千伏架空絕緣化率由9%提升至25.7%,高損配變占比由20%降至7.2%。
智能化水平建設取得新進展。智能化建設快速推進,110千伏智能變電站覆蓋率實現零的突破達到21.4%,新增智能電能表1237萬塊,智能電能表覆蓋率由2010年的1%提升至31.9%,10千伏配電自動化建設“從無到有”,覆蓋率達到4.9%。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城網全覆蓋,在鄭州、鶴壁兩地開展配電自動化試點建設。建成鄭州新區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
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農電代管體制基本取消,縣級供電企業劃轉省電力公司直接管理。城鄉各類用電全面實現同網同價,城鄉電力均等化服務普遍提高。探索推進并完成8個縣級供電企業“子公司”改“分公司”,逐步理順農村電網發展體制,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體制基礎。
專欄1 “十二五”城鄉配電網發展主要情況 |
||||
類別 |
指標 |
2010 |
2015 |
增速 |
電力總量 |
全社會用電量(億千瓦時) |
2354 |
2880 |
4.1% |
全社會最大負荷(萬千瓦) |
3845 |
5350 |
6.8% |
|
電網規模 |
110千伏變電容量(萬千伏安) |
4466 |
6941 |
9.2% |
110千伏線路長度(萬千米) |
1.6 |
1.9 |
3.5% |
|
35千伏變電容量(萬千伏安) |
1188 |
1907 |
9.9% |
|
35千伏線路長度(萬千米) |
1.8 |
2.0 |
2.1% |
|
10千伏配變容量(萬千伏安) |
2639 |
4793 |
12.7% |
|
10千伏線路總長度(萬千米) |
18.5 |
20.5 |
2.1% |
|
0.4千伏線路長度(萬千米) |
38.9 |
43.8 |
2.4% |
|
民生保障 |
供電可靠率(%) |
99.75 |
99.857 |
|
其中:中心城市(%) |
99.93 |
99.98 |
||
城鎮(%) |
99.92 |
99.95 |
[0.03] |
|
鄉村(%) |
99.59 |
99.80 |
[0.21] |
|
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小時) |
21.85 |
12.5 |
[-9.35] |
|
其中:中心城市(小時) |
5.78 |
1.6 |
[-4.18] |
|
城鎮(小時) |
7.35 |
4.4 |
[-2.95] |
|
鄉村(小時) |
35.88 |
17.2 |
[-18.68] |
|
綜合電壓合格率(%) |
98.90 |
99.45 |
[0.55] |
|
其中:中心城市(%) |
99.80 |
100 |
[0.20] |
|
城鎮(%) |
99.19 |
99.38 |
[0.19] |
|
鄉村(%) |
98.78 |
98.89 |
[0.11] |
|
戶均配變容量(千伏安) |
0.9 |
1.35 |
8.4% |
|
其中:城鎮(千伏安) |
1.61 |
2.11 |
5.6% |
|
鄉村(千伏安) |
0.7 |
0.95 |
6.3% |
|
智能發展 |
智能電表覆蓋率(%) |
1 |
31.9 |
[30.9] |
配電自動化覆蓋率(%) |
0.4 |
4.9 |
[4.5] |
|
配電通信網覆蓋率(%) |
28 |
59 |
[31] |
注:[ ]內為5年累計值。
(二)“十三五”面臨問題和機遇
我省城鄉配電網建設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農村電網仍存在突出短板,有13.6%的鄉鎮無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74個鄉鎮10千伏單回路供電。二是城鎮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有待提高,110、35千伏電網容載比為中部省份最低,10千伏戶均配變容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5%。三是裝備水平亟待提升,在運老舊設備多,低壓線路架空絕緣化率僅為38.8%。四是配電網建設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市場在配置資源中還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電網結構優化及轉型升級的調控政策亟待進一步加強。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攻堅期,全省經濟社會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為滿足電力剛性增長需求,確保電力安全可靠供應,需要建設堅強的電網結構,我省城鄉配電網建設面臨著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一是全省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加速推進,縣域產城融合發展提速,電力需求增長潛力巨大,扶貧攻堅和大氣污染防治全面推進,電能替代深入實施,農村適當集中居住穩步推進,迫切需要加大電網投入、加快電網建設。二是第三產業、城鄉居民用電品質和可靠性要求提高,加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及電動汽車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提升城鄉配電網發展質量,適應大規模清潔能源接入及多元化負荷發展需求。三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智能化技術與電力系統深度融合,促進配電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助推配電網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四是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輸配電價改革順利實施,配售電業務逐步放開,電網建設投融資機制更加暢通,有利于降低配電網建設和運營成本,破解配電網發展瓶頸制約,促進城鄉配電網建設健康發展。
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城鄉用電需求、提高供電質量、促進智能化為目標,著力加強供電保障,服務社會民生;著力完善電網結構,消除城鄉配電網薄弱環節;著力推進標準配置,提升裝備技術水平;著力推進體制改革,降低用戶用電成本,打造中部領先的城鄉配電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提供堅強保證。
規劃引領,合理布局。落實先規劃、后建設的要求,切實加強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合理制定城鄉配電網遠景目標,遠近結合,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協調發展,均等服務。城鄉配電網建設要統一技術標準,突出補齊農網發展滯后短板,推動城鄉電網統籌一體化發展,構建強簡有序、結構清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配電網絡。
城鄉統籌,市場主導。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推進城鄉協同發展,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總體要求,建立市場化建設與運營協調機制,拓展投資渠道,多方參與,促進配電網協調發展。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揮科技創新核心引領作用,提高裝備水平,推進智能化升級,探索智能配電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電網。
2017年底,實現自然村動力電“村村通”、平原機井電力“井井通”,全面完成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2018年底,完成所有貧困村電網改造,建成一批小康電示范縣;到2020年,中心城市(區)供電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城鎮、鄉村地區供電質量達到國內平均水平,配電網發展總體水平達到中部地區領先,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或高于國家配電網建設改造目標要求。
——建設規模目標。到2020年,全省配電網110~10千伏變電總容量達到2.48億千伏安,線路總長度達到35.27萬公里。其中,農網變電總容量達到1.64億千伏安,線路總長度達到27.28萬公里。
——供電質量目標。到2020年,中心城市(區)、城鎮、鄉村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4小時、9小時,故障停電時間整體降低44%;綜合電壓合格率分別達到100%、99.6%、99.2%,電壓不合格時間減少56.4%。鄉村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2千伏安,較2015年翻一番。
——安全智能目標。110千伏主變、110千伏線路、35千伏主變、35千伏線路N-1通過率實現“四個百分百”,高壓配電網單一元件故障基本不影響正常供電。配電自動化、配電通信網、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基本實現“四個全覆蓋”。
——精準扶貧目標。全面落實農網精準扶貧,完成所有貧困村電網改造,實現三相動力電“村村通”、平原機井電力“井井通”;加強電網建設,全面保障光伏扶貧項目接入。
專欄2 “十三五”城鄉配電網發展主要目標 |
||||
類別 |
指標 |
2015 |
2020 |
增速 |
電力總量 |
全社會用電量(億千瓦時) |
2880 |
3760 |
5.5% |
全社會最大負荷(萬千瓦) |
5350 |
7380 |
6.6% |
|
電網規模 |
110千伏變電容量(萬千伏安) |
6941 |
12197 |
11.9% |
35千伏變電容量(萬千伏安) |
1907 |
2234 |
3.2% |
|
民生保障 |
供電可靠率(%) |
99.857 |
99.92 |
[0.045] |
其中:中心城市(%) |
99.98 |
99.989 |
[0.009] |
|
城鎮(%) |
99.95 |
99.954 |
[0.004] |
|
鄉村(%) |
99.80 |
99.897 |
[0.097] |
|
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小時) |
12.5 |
7 |
[-5.5] |
|
其中:中心城市(小時) |
1.6 |
1 |
||
城鎮(小時) |
4.4 |
4 |
[-0.4] |
|
鄉村(小時) |
17.2 |
9 |
[-8.2] |
|
綜合電壓合格率(%) |
99.45 |
99.76 |
[0.31] |
|
其中:中心城市(%) |
100 |
100.00 |
[持平] |
|
城鎮(%) |
99.38 |
99.60 |
||
鄉村(%) |
98.89 |
99.20 |
[0.31] |
|
戶均配變容量(千伏安) |
1.35 |
2.6 |
14.0% |
|
其中:城鎮(千伏安) |
2.11 |
3.0 |
7.3% |
|
鄉村(千伏安) |
0.95 |
2.2 |
18.3% |
|
智能發展 |
智能電表覆蓋率(%) |
31.9 |
100 |
[68.1] |
配電自動化覆蓋率(%) |
4.9 |
100 |
[95.1] |
|
配電通信網覆蓋率(%) |
59 |
100 |
[41] |
四、重點任務
實施千億元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圍繞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扶貧攻堅,著力解決配電網薄弱問題,推動裝備提升與科技創新,實現由長期相對滯后的局面向中部領先的地位跨越。
1、全面實施電力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電網扶貧攻堅工程建設,加大貧困地區電力發展扶持力度,堅持“一縣一報告、一鄉一清冊、一村一方案”精準扶貧原則,聚焦全省53個貧困縣、6492個貧困村脫貧目標,集中三年(2016-2018年)時間全面解決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不足、可靠性低、不通動力電等問題,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和質量,供電保障能力實現翻番。全省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建設電力設施。力爭貧困縣電網改造提升目標整體進度比經濟社會脫貧計劃提前一年完成。
2、提升農村電力普遍服務水平。服務新農村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堅持“分類統籌、整村推進、銷號管理”思路,全面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推行標準化建設,加快實施農網戶均配變容量倍增工程,大力推進村村通動力電、平原地區井井通電、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著力提升裝備水平。2020年全省農網整體達到中部地區先進水平。
專欄3 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 |
新一輪農網升級重點工程(2016-2017年)。投資200億元,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7310個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9212個自然村動力電建設改造、38萬眼機井通電。 農網戶均配變容量倍增工程。新(擴)建、改造110千伏及以下變電站683座、配變13.5萬臺、開閉所74座;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6284條、低壓線路7. 農網裝備水平升級工程。導線截面、配變布點按照滿足20-30年供電需要一次選定,配變容量按需增加(至少滿足5年發展需要)。到2020年,農網低壓線路絕緣化率達到65.3%,較2015年增長5倍,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全覆蓋。 美麗鄉村電網改造升級示范工程。結合“四改一建”,新增10千伏配變容量1.9萬千伏安,新建10千伏線路30余千米、低壓線路 |
1、實現中心城市高可靠性供電。服務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建設,保護變電站站址和電力廊道資源,加快解決變電站“落地難”問題。大力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提高供電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開展高可靠性示范區建設。力爭2020年中心城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9%以上,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滿足城鎮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配電網建設與城市規劃、水路氣基礎設施建設“兩協同”,適度超前建設配電網,緊密跟蹤市區、縣城及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等經濟增長熱點,加快駐馬店、信陽、周口、商丘等豫東南地區電網建設,增加供電能力,消除城鎮用電瓶頸。開展新型城鎮化配電網示范區建設。力爭2020年城鎮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4%以上,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4小時,達到中部先進水平。
專欄4 城鎮現代配電網建設工程 |
中心城市供電高可靠性示范區工程。積極推動鄭州龍湖新區、航空港區、洛陽西工區三個高可靠性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實現配電自動化、配電通信網和智能電表全覆蓋,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5分鐘,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新型城鎮化試點配電網示范工程。積極推動安陽林州、商丘永城等28個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配電網示范工程建設,新增110千伏及以下變電容量748萬千伏安,線路長度 |
2、推進標準化建設。按照“導線截面一次選定、廊道一次到位、土建一次建成”的原則,提高建設標準,避免重復改造和投資浪費。全面開展標準化建設,推廣應用配電網工程典型設計、通用設計、通用造價、檢修施工工藝規范和標準物料目錄。簡化設備序列,同一供電區域每類設備不超過3~5種。推行功能模塊化、接口標準化,提高配電網設備通用性、兼容性。在可靠性要求較高、環境條件惡劣(如鹽霧、污穢嚴重等)以及災害高發等區域適當提高設備配置標準。2020年,新建和改造工程標準物料應用率均達到100%,典型設計應用率分別達到98%、90%。
3、實現裝備水平升級。在中心城市、城鎮區域選用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設備設施,在農村地區選用成熟可靠、堅固耐用的設備設施,提高低壓線路絕緣化率,提高供電安全性。逐步更換老舊設備,對運行年限長、不滿足安全運行要求、存在系統性缺陷的設備等進行改造,消除運行安全隱患。提高設備本體智能化水平,推行功能一體化、設備模塊化、接口標準化。推廣應用固體絕緣環網柜、選用節能型變壓器、智能配電臺區等新設備新技術。
4、開展綜合管廊建設試點。
專欄5 配網安全運行提升工程 |
中心城市網架提升工程。重點解決變電站“落地難”問題,積極落實廊道資源,盡快形成雙側電源的鏈式結構,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加強中壓線路站間聯絡,提升供電靈活性和可靠性。“十三五”期間,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182.7萬千伏安、線路 城鎮地區網架優化工程。高壓配電網加快形成鏈式、環網為主的網架結構,解決110千伏變電站單電源供電問題,提高負荷轉移能力,提升電網防災容災能力。結合高壓變電站布點,加大中壓線路配出,加強中壓主干網架,提高供電可靠性,解決供電區域交叉重疊、供電半徑超標等問題。“十三五”期間,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570萬千伏安、線路 農村地區網架加強工程。適度增加110千伏變電站布點,合理劃分變電站供電范圍,縮短供電半徑;持續優化35千伏電壓等級;加快10千伏主干網架建設,增加輻射線路分段數,縮短故障停電時間。加快解決246個鄉沒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一鄉無站”)和74個鄉僅靠一回10千伏線路供電(“一鄉一線”)問題。“十三五”期間,新增35~110千伏變電容量556萬千伏安、線路 配電網裝備水平升級工程。更換、淘汰高損配電變壓器1.8萬臺,推廣應用非晶合金變、可調容量變等先進適用的節能型設備;改造配電開關7245臺。到2020年,低壓線路絕緣化率中心城市及城鎮地區基本實現100%,農村地區提升至65.3%;全省配電開關全部實現無油化。 |
1、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配套電網建設。加強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保障充換電設施無障礙接入。按照“先試點后推廣”的思路,加強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焦作和許昌等重點地區充電設施建設,加快優勢資源布局,推廣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充放儲一體化運營技術,實現城市及城際間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至2020年,建成集中式充電站1000座以上、分散式充電樁10萬個以上,構建以住宅和辦公場所充電為主,城市公共充電為輔、城際間快速充電為補充,適度超前、車樁相隨、科學合理、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
2、多措并舉推進電能替代。加強配電網絡建設,配合電能替代有序發展。圍繞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按照規劃引領、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因地制宜的原則,在鐵路、汽車運輸等領域以電代油,提高交通電氣化水平;在集中供暖、工商業、農業生產領域大力推廣熱泵、電采暖、電鍋爐、雙蓄等電能替代技術。
3、服務新能源及多元化負荷接入。綜合應用新技術,大幅提升配電網接納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及多元化負荷的能力,落實接入標準和典型設計,加快配套電網建設,促進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和電動汽車等多元化負荷靈活接入、高效消納和友好互動,實現清潔替代。“十三五”期間,規劃在開封、鶴壁、洛陽、安陽4地建成智能配電網示范工程。
4、開展儲能裝置試點應用。開展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儲能技術研究,推進大容量儲能系統的試點應用,提高電網“削峰填谷”能力,提升配電網對風電場、光伏電站等規模化新能源的接納能力。
專欄6 服務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
服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按照《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做好配電網規劃與充換電設施規劃的銜接,加強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保障充換電設施無障礙接入。加快建設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推廣電動汽車有序充電、V 電采暖推廣應用。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開展電采暖替代燃煤鍋爐的示范工程,力爭到2020年,推廣電采暖1000萬平方米以上,工業電鍋爐2000蒸噸、電窯爐1500臺,熱泵供熱面積 “以電代油”工程。在鄭州、洛陽、南陽等機場實施空港陸電項目,推廣應用橋載設備,推動機場運行車輛和裝備“油改電”工程。 |
1、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水平。加快配電自動化建設步伐,優先實現鄭州、洛陽市區配電網自動化全覆蓋。提高配電通信網支撐能力,推進電力信息通信網網絡覆蓋和帶寬提升,實現省、市、縣通信網一體化發展,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類業務分網承載、寬帶互聯,到2020年,配電通信網覆蓋率達到100%。加快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更換改造2550萬塊智能電表,到2017年,提前實現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全覆蓋。
2、促進用戶智能友好互動。以配電網為支撐平臺,以智能電表為載體,建設智能計量系統,改造提升傳統營銷業務與服務的智能化、互動化功能,建設服務資源集約、渠道線上線下協同、管理統一的互動服務管理平臺。完善網上營業廳、移動營業廳、電力服務終端、社交媒體(微信)、智能家電、分布式能源等新型互動服務業務,全面提升配電網智能化、互動化水平。
3、加快配電網智能化發展。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高標準建設電力通信信息平臺。提升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電力系統生產環節智能化水平,加快互聯網技術與智能電網深度滲透融合,實現電力系統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
專欄7 加快配電網智能化發展重點工程 |
配電自動化建設工程。在鄭州、鶴壁先行試點的基礎上,2017年開展洛陽、許昌、開封、濟源、漯河5市配電自動化建設。“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配電自動化工程主站16座,配電終端48.23萬個。到2020年,全省配電自動化全覆蓋,基本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控。 配電環節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開展主動配電網實踐,支持各類能源發電和消費設施“即插即用”和“雙向傳輸”。到2020年,城鎮電網實現配電自動化覆蓋率100%,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滿足分布式電源友好接入和多元負荷即插即用。 用電環節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廣、輪換建設智能電能表2550萬只,配套改造568.85萬表位計量箱;完成547個營業廳標準化建設;開展互動服務渠道建設87項。 |
1、深化農村電力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規范的現代電力企業制度,爭取2017年提前實現縣級供電企業由省電力公司的“子公司”改為“分公司”。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縣級供電企業股份制改革試點。
2、有序放開增量配電業務。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網投資業務,賦予投資主體增量配電網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通過PPP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鄉配電網建設。鼓勵符合國家準入條件的配電網企業成立售電公司,采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購電。
3、完善輸配電價形成機制。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持續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嚴格成本審核和監管,促進電網企業建立完善投資激勵和成本約束,合理調整電價結構,支持城鄉配電網一體化發展。
4、支持清潔能源和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建設。鼓勵包括清潔能源和分布式電源項目業主在內的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清潔能源和分布式電源并網線路工程,賦予投資主體并網線路所有權和運營權,并享受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等相關優惠政策。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鄉配電網規劃建設改造總投資1206億元,其中農村電網投資700億元。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5260萬千伏安、線路10789公里;新增35千伏變電容量394萬千伏安、線路4829公里;新增10千伏配變容量5802.3萬千伏安,線路11萬公里,0.4千伏線路20.5萬公里,戶表改造1910萬戶。按電壓等級劃分,各類工程建設投資占比如下。
專欄8 “十三五”城鄉配電網投資分類表 |
||
電壓等級 |
投資額(億元) |
投資占比 |
合 計 |
1206 |
100% |
110千伏 |
333 |
27.6% |
35千伏 |
41.5 |
3.4% |
10千伏 |
664.8 |
55.1% |
0.4千伏(220V/380V) |
153.8 |
12.8% |
其他 |
12.9 |
1.1% |
環境影響識別通過考慮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所有直接和間接的環境影響,篩選關鍵環境影響因子,并重點加強保護措施。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因子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個方面。
社會環境主要影響因子。一是規劃中電力需求預測結果是否符合河南省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各城市總體規劃;二是規劃供電方案是否能滿足電力用戶安全可靠用電需要;三是電網規劃是否與河南省其它規劃相協調。
自然環境主要影響因子。一是土地資源占用,電網規劃的實施不可避免地將占用少量土地資源,線路走廊有可能限制附近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二是電磁環境影響,輸變電工程不可避免產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等電磁影響;三是噪聲環境影響,電磁設備和輸電線路產生的電磁噪聲對聲環境可能造成某些影響;四是生態環境影響,輸變電站工程建設將有可能改變其原有的土地使用功能,在生態敏感區域,有可能影響生態環境;五是危險廢物處置,變壓器冷卻油產生的廢棄沉積物屬于危險廢物,電氣設備中絕緣氣體六氟化硫(SF6)作為一種溫室氣體,其排放可能對氣候造成一定累積影響。
充分銜接各層級規劃。加強規劃與國民經濟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各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生態保護等規劃規劃銜接,重點關注規劃建設內容與環境保護目標和資源環境保護建設內容的協調,規劃建設時序安排與環境保護建設內容時序安排的協調。在環境保護方面上避免出現與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不符的建設活動。
科學布局變配電站址。根據負荷空間分布進行各電壓等級變配電站布點,使變配電站布局與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相協調,同時加強變電站用電與其它公共設施用地結合,強化土地利用功能的區分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考慮變電站進出線的影響。站址選擇盡量避開生態紅線區等生態敏感區域和居民集中區,對不能避開的,在變電站的選型、出線方式等方面采取更嚴格的措施,確保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等環境影響符合環保的標準要求。
優化配電網線路路徑。高壓線路走廊布局充分考慮對生態紅線區、水源保護區等的不利影響。高壓線路在確保電網安全可靠前提下,盡可能采用同塔雙回、同塔四回架設,以減少輸電線路走廊保護區面積,從而減輕對土地利用的影響。線路走廊盡量避開景觀閾值低的敏感區域,包括森林公園、游覽區等。城市線路走廊盡量沿城市規劃生態廊道、城市規劃道路綠化帶布設,遠離居民區,使規劃輸電線路走廊的建設對城市景觀的影響最小化。在居民相對密集區線路應根據周圍環境特點,將輸電線路桿塔美化,以引導觀景者認同并接受輸電線路桿塔的存在,不致引起不愉悅、不舒適感。
提升裝備本質環保水平。合理選擇變配電站型式,建設在城區內的110千伏變電站,采用戶內、半戶內式設計,以降低規劃對城市景觀的影響。變電站建筑的型式、風格、色彩根據周圍環境、建筑風格進行針對性設計,盡量保證與周圍景觀協調、統一。各電壓等級變電站內均設置有變壓器用油排蓄系統,當發生事故時或檢修時,變壓器用油排入事故油池,減少環境的污染。適當提高設備選型標準,合理布局變配電站內設備,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設置防雷接地保護裝置,選用帶屏蔽層的電纜,有效地降低靜電感應的影響。適度提高電力線路建設標準,防止由于導線缺陷處的空氣電離產生的電暈,降低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水平。適當提高線路桿塔和導線對地高度、優化導線相間距離、分裂導線結構尺寸以及導線布置方式,以降低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
加強規劃實施環境風險管控。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施工工序要安排科學、合理,土建施工一次到位,避免重復開挖;施工期應盡量避開雨季,最大程度地減少雨季水力侵蝕,如無法完全避開雨季,則采取臨時擋護和覆蓋的措施;臨時堆土點也應避開水源保護區、遠離水體,施工廢水和廢渣應禁止向水源保護區水體直接排放;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施工遺棄物,集中外運妥善處置,并進行植被恢復。
河南省“十三五”城鄉配電網發展規劃的實施,將從規劃層面把社會經濟發展、城市規劃與配電網規劃有機結合。一是建立“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現代配電網,滿足負荷增長的需要,實現安全可靠供電;二是全面考慮電網建設對地區環境的影響,并采取了有利于地區環境保護的相應措施,實現電網規劃能與地區發展目標、城市總體規劃協調發展;三是通過實施機井通電、電能綠色替代等專項行動,降低企業、居民生產生活成本,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改善空氣質量,對大氣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涉及工程項目多、工作任務重、投資需求大,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強化資金保障,政企協同,形成合力,保障規劃落實。
充分發揮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領導小組作用,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分工明確、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常態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配電網建設改造重大問題,督導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落實責任,營造高效順暢的建設改造環境。
各級市、縣政府部門要承擔配電網規劃的主體責任,建立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將電網規劃及時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保護變電站站址、線路走廊、地下管線等建設資源,完善并落實各項配套支持政策。
電網企業應積極配合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謀劃、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科學制定規劃方案,突出建設重點,全面做好配電網建設改造各項工作。
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資,探索市場化模式,鼓勵通過企業債券、銀行貸款、PPP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城鄉配電網投入。爭取國家農網改造升級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城鎮配電網建設專項債券資金支持,省和市縣財政資金給予必要的支持,減輕項目資本金籌措壓力。
加強技術標準培訓宣貫,推廣貫徹全壽命周期理念,適度超前建設城鄉配電網,提高配電網安全性、經濟性以及對負荷增長的適應性。統一規劃建設技術標準,優化設備序列,簡化設備種類,采用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設備設施,提高配電網設備通用性、互換性,提升裝備水平,推進配電網標準化發展。
增強規劃的執行力和約束力,強化對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推動規劃有效落地。發改(能源)部門牽頭,加強對城鄉配電網工程的統籌協調和督導檢查;相關部門進一步規范和簡化項目管理程序,加快辦理項目用地、規劃、環評、林木等相關手續;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為工程實施營造良好環境。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責權明晰”的原則,鼓勵有條件地區將配電網建設列入城市綜合管廊建設計劃,為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避免城市綜合管廊內管線間相互影響,建設獨立電力艙,解決城區項目落地難問題。
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及電網企業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作用,宣傳配電網建設改造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意義,以及在保障城鄉發展、帶動經濟增長中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定位。科學引導,提升公眾對配電網建設改造在促經濟、保民生、節能減排等方面貢獻的認識,調動廣大群眾支持配電網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形成有利于配電網發展的輿論氛圍與環境。
堅持規劃中期評估制度,嚴格評估程序,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制定對策。探索開展第三方機構評估,對規劃滾動實施提出建議,促進規劃目標順利實施。確需調整的,按規定程序修訂后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