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實習記者 方祖望 記者 王婧)在臺灣,共計17個縣市的668萬戶居民在8月15日下午5點后遭遇停電。停電時長接近5小時,直至當晚9點40分,當地電力系統才恢復正常。公開資料顯示,這是臺灣18年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
超過四分之一的臺灣居民生活受到影響,經濟損失尚無法估量。據臺灣本地媒體報道,僅高雄一市,經濟損失就高達4000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81萬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此事公開道歉,經濟部門負責人李世光已口頭請辭并獲得批準。
大停電是工作人員失誤造成的。臺灣電力公司對外解釋稱: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更換計量站電源供應器時,操作失誤,導致大譚氣電廠供氣中斷,發電機組停運。
大譚氣電廠是臺灣第二大發電廠,隸屬臺灣電力公司,其滿載時能供應全臺灣三分之一的用電需求。本次供氣中斷導致該廠6臺裝機容量為72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停運,電網負載減少420萬千瓦,電網安全系統啟動低頻減載。
所謂“低頻減載”,是電網防止崩潰的一種安全措施。一般情況下,電網需要保證發電量和用電量瞬時平衡。當發電量小于用電量時,電網就會自動按照設定減少部分用電,即按計劃分區停電,從而保證發電用電平衡。
臺灣大停電因此發生。事實上,受到大潭山電廠停機直接影響的用戶僅為154萬戶,而受到電網減載、分區輪流停電影響的用戶高達438萬。兩者合計共592萬戶。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大譚山電廠停機后,位于臺中市的火電機組也發生跳閘,停電范圍繼續擴大,影響人數亦上升至大約668萬戶。
“臺灣電力建設緩慢,備用電量不足,是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一名長期在電網工作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公開資料顯示:臺灣全部裝機容量自2009年突破4000萬千瓦時后,就一直在4100萬千瓦時左右徘徊,核電廠建設亦因民眾反對而未能推進。
這導致臺灣電力裝機備用容量不足。所謂備用容量,是指電力系統在設備檢修、事故、調頻等情況下,仍能保證電力穩定供給而增設的容量。根據電力系統多年運行經驗,備用容量大致為系統最大負荷的8%至10%,才能在意外事故出現時,確保大規模停電不會發生。
據臺灣電力公司測算,備用容量率低于10%,臺灣就有缺電風險;低于7.5%,缺電已無可避免。
南方電網技術情報中心發布的《臺灣大停電事故分析快報》顯示:自2013年以來,臺灣電網的事故備用容量低于6%的天數,已從2013年的一天,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80天。
一旦事故備用容量小于6%,意外停電事故就很有可能發生。該分析報告稱,“一個大型發電機組跳機,就可能發生大規模區域失壓,甚至限電。”
分析報告稱:臺灣目前正處于用電高峰期。今年8月11日,臺灣用電負荷達到3641.68萬千瓦,最小備用容量卻下降到64.32萬千瓦,僅占全部負荷的1.77%。
此次臺灣停電事故給大陸電網敲響警鐘。廣東電網近期負荷因為高溫天氣屢創新高,這也導致廣東電網備用容量占比下降。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地市,出現多地點的小規模停電。8月7日,廣東電網的用電負荷達到10506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當天的最小備容量為600萬千瓦,僅占總負荷的5.7%。
據財新記者了解,廣東電網現已明確提出,要“嚴守備用底線,合理規劃電源,盡量避免失去單一電源即造成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