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西部邊陲昌吉的一家企業——特變電工是怎樣創造這一奇跡的?從一個街道小廠到登上世界行業巔峰,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驅動型現代企業集團,用源自新疆的“中國制造”創新科技“裝備”世界。特變電工是怎樣實現這一逆襲的?
科技改變特變
科技創新一直伴隨著特變電工發展的每一步。正如特變電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所言:“科技創新是特變電工發展的第一要務,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支撐,是發展全局的核心。”
秉承不斷科技創新的理念,公司每年將銷售收入的約4%用于自主創新的投入不斷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開放式的創新體系建設,走出了一條從產品輸出、到標準輸出、再到品牌輸出的創新發展之路。
特變電工建有國家唯一的特高壓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公司現有的輸變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國家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優勢人才集中地建立研發中心,與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與中科院、清華、上交大、華北電力等國內外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長期創新合作,成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近年來,特變電工先后承擔了我國綠色節能、環保、智能化領域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等,實現160項自主技術重大突破,其中55項世界首創、105項國產首臺套。公司申請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及專有技術、技術秘密、軟件著作權等超過1000項。參與了國內外行業標準制訂100余項,包括IEC標準2項。公司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領域最高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10項,行業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近200項。
特變電工立足新疆,培育了以能源為基礎,“輸變電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國家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現已發展成為世界輸變電行業的排頭兵,我國大型鋁電子、多晶硅新材料研制出口基地,大型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商。
同時,特變電工依托在綠色節能輸變電領域全球領先的技術,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中國電力建設的成功經驗與世界分享,實現了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的跨越。
目前,公司已為美國、俄羅斯、巴西等6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綠色環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裝備和系統集成服務;先后參與了中亞、南亞、非洲多國的電力規劃,電源、電網建設。這些成套項目的建設,帶動了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和上萬人的勞務輸出,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說,通過這些項目,特變電工與合作伙伴、客戶分享了自己代表世界輸變電技術節能創新領跑工程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百萬千瓦大型核電、大型水電、大型火電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成功建設經驗,用源自新疆的“中國制造”創新科技“裝備”著世界。
如今,新疆正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這為特變電工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變電工科技創新的步伐正在加快。
深情藏沃土
一個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特變電工每走關鍵的一步,背后都飽含著地方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厚愛。
1997年6月18日,特變電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變壓器第一股,也是當時新疆屈指可數的上市公司。至此,特變電工踏上企業快速發展的擴張、躍升之旅。
而兩家企業戰略重組的背后,昌吉州黨委、政府在協調、報批等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一言難盡。這只是昌吉州扶持特變電工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昌吉州著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簡政放權,減少環節,縮短審批期限,辦事程序進一步公開透明,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速,致力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簡便、快捷、優質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投資成本。大力營造投資“洼地”,吸引疆外至國內外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向昌吉州匯聚。
在支持特變電工發展上,昌吉州政府及有關部門不遺余力,竭盡全力。昌吉州鼓勵企業創新管理制度,以管理創新推動技術創新,積極向企業宣傳有關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風險與資金投入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截至2016年,昌吉州列入自治區技術創新指導計劃項目累計789個,其中,特變電工占193個。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在特變電工實施高端和重點外國專家14項項目中,昌吉州幫助引進國外技術、管理專家和團隊50余人,與世界著名的變壓器和多晶硅研究機構、電線電纜和能源優秀企業進行了全方位合作,成立了多個科研公關課題組,解決了公司在新產品研發制造、工藝改進的多項技術難點和問題。日籍專家住本勉先生入選國家第五批“外國專家千人計劃”。
昌吉州厚愛包括特變電工在內的所有工業企業,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竭盡全力支持,經常第一時間深入企業現場辦公,只要政策允許,都會千方百計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幫助企業輕裝前進。
“長期以來,國稅部門不斷探索完善服務企業機制,為特變電工量體裁衣,簽訂長效服務機制,為以特變電工為首的‘走出去’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昌吉州黨委常委、常務副州長王炳炬如是說。
特變電工受益于長期以來稅政銀服務的不斷完善,緊抓市場動向,及時把握最新政策,集中資金優勢,靈活調整發展路線,完成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由單機制造向系統建成、再到中國電力標準全面輸出的轉變。特變電工高新技術產品先后進入美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60余個國家和地區。為塔吉克、菲律賓、坦桑尼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涵蓋電網、電源建設的成套項目總承包服務。帶動了我國技術、制造、勞務、裝備等方面的全面輸出,推動了國際產能大幅增長。
根深才能葉茂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特變電工在國內擁有14個制造業工業園,海外建有兩個基地。變壓器年產量達2.6億kVA,位居世界第一位。企業綜合實力位居世界機械500強第228位、中國企業500強第277位、中國上市企業500強第154位、中國機械100強第9位。公司品牌價值502.16億元,排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47位。
梳理特變電工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生逢改革開放偉大時代,是跨越發展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成因,國家、自治區、昌吉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對于特變電工科技創新的發展支持,給了特變電工創新求變和超常發展的廣闊平臺和重要機遇。
昌吉州的政策不是最優惠的,昌吉州的硬件設施也不是最好的。特變電工的成功,就在于昌吉州創造了最優的環境。除了機制、政策,更在于釋放科技的磁力。政府重視產業導向、政策扶持上的調控作用,同時更尊重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激發活力方面的主導作用。這些比減稅讓利等優惠政策,更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茁壯成長。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棵小樹,那么它們成長的地方就需要一片沃土,只有努力將根深植于沃土才能茁壯成長、根深葉茂。特變電工做到了。
樹高千尺不忘根。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特變電工一直心存感恩,努力用發展回報父老鄉親。
2011年1月5日,特變電工集團立足昌吉“十二五”戰略投資建設項目簽約儀式在昌吉市舉行,“十二五”期間,特變電工將立足昌吉加快三大產業發展,在昌吉市建設三大產業總部商務區、國際裝備物流產業基地、物流周轉基地、高端綠色制造基地等四大基地,力爭在昌吉打造產銷300億、利稅6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
張新稱之為“二次創業”。張新說,有人說美國條件好,中國最優秀的留學生去了那里,還得洗碗,不受別人重視。西方國家再好,與我們有什么關系?你不去創造它的昨天,有什么理由分享它的未來?
張新認為,特變電工誕生在西部貧瘠的大漠戈壁,自然環境、工業基礎、人才力量、市場條件、資源稟賦等等先天不足。但是,新疆昌吉是一塊創業的沃土,有超前和開放的理念,有寬松的創業環境,是發展最好的平臺。
張新表示,正在崛起的新疆有無數機遇,快速發展的昌吉,正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特變電工根植于昌吉這片沃土,堅定不移做“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和踐行者,努力將成熟先進的電力標準和技術與“一帶一路”各國共享,深入推動跨國電力聯網、電力投資合作、電力技術合作、電力人才互培,以綠色科技、智能環保、可靠高效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裝備中國、裝備世界,切實打造“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擁有世界頂尖裝備制造業技術,“誕生”于昌吉州的特變電工,將繼續面向世界,以開放的心態,尋求與輸變電、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的全球優勢企業的共贏合作,以國際化的視野推動企業全球化的步伐,實現人才的全球化,組織的全球化,生產、營銷、服務、市場的全球化,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昌吉州與特變電工正政企同心協力,攻堅克難,朝著夢想的方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