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仍然很大的情況下,山東鄒平縣的兩家民營企業魏橋集團和西王集團不但頂住了壓力,而且實現了規模擴張,強健了“筋骨”。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擁有自備電廠。
日前,西王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西王特鋼(01266. HK)發布盈利預期公告:集團預期2016年度公司股東應占綜合利潤可能同比增長超過80%。這跟西王集團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大大降低成本不無關系。
魏橋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宏橋(01738.HK)也曾發布預期盈利公告:預期集團2016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綜合溢利較2015年大幅上升,預計增幅 70%~100%。中國宏橋董事長張波此前就多次強調電價低是中國宏橋最大的優勢。
發電成本僅0.17元
走進鄒平縣城,其東北角的一座座電廠冷卻塔十分引人注目。有的正在拆除,有的正在建設。這是魏橋集團在對自己的電廠進行更新改造,當然也正在擴張。雖然魏橋模式備受爭議,尤其是受到國家電網的“排擠”,但魏橋集團的裝機容量還是實現了逆勢擴張。
中國宏橋為何能夠逆勢擴張,大公國際根據魏橋集團提供資料出具的評估公告稱:公司繼續采用電、氣能源全部自給的生產方式,有利于減輕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在“不利因素”中有一條是:公司的熱電銷售業務仍然面臨改為使用網電的政策風險,由此可見自備電力的重要性。
“公司自辦電廠、自建電網,為紡織和鋁業企業供電,這一舉措解決了公司發展所需的能源問題。公司熱電廠生產的電力和蒸汽分為自用和外銷,其中自用比例為34.76%。剩余部分電力經鄒平縣政府準許,應用自有管線銷售給非合并范圍內的關聯企業、周邊村鎮和企業,其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大公國際的評估報告稱。
魏橋集團的發電成本也很低。去年1~3月份,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是0.17元。2015年和2014、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是0.18元、0.21元和0.29元。
一位長期從事能源產業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說,電力總成本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生產消耗,是發電成本、購電成本、供電成本及售電成本的總成。自備火力電廠首先隨著煤炭價格下降會節省采購成本。其發電過程中的蒸汽可做二次銷售使用回收部分成本。自我發電、變電、輸送電網建設減少了一系列國網收費項目,如有臨近企業工廠并網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自我使用不受電網電量控制可以進行發電總量調控,這樣又節省一部分成本。再就是違規生產,產能突破批復的發電總量私下擴大產能;環保設備如降塵、排污等偷工減料。
同時,有媒體分析說,在山東,每一度電中含農網還貸資金2分錢、三峽工程建設基金0.7分錢、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1分錢、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0.88分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0.1分至0.4分錢等一系列費用,而用自備電廠發電的魏橋集團無須承擔這些。加上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等,才有了魏橋集團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低1/3的現實。
在輸配電方面,魏橋集團也有優勢,不用長距離輸送,也就少了許多損耗。
山東正在對電力體制進行改革,其中涉及企業的自備電廠。按照《山東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按規定承擔國家依法合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政策性交叉補貼,合理繳納系統備用費。環保的門檻也在提高,方案要求加快推進自備電廠升級改造。對達不到環保等政策標準要求且不實施改造或不具備改造條件的,逐步淘汰關停。
電價要算綜合賬
西王集團執行副總裁王紅雨日前告訴第一財經,從原料成本,也就是煤炭上講,民營企業的自備電廠和國有大電廠相比差別并不大,自備電廠成本低,一是民企自備電廠機制靈活,用人少些。再就是民營企業的自備電廠消化蒸汽等為企業所用,降低了綜合成本。而國有大電廠的蒸汽無法自己消化,很多都白白排放掉了。這一塊數額不小。
“企業自備電廠,不能光看電價,要算綜合賬。”王紅雨說。
西王集團的自備電廠現有130噸鍋爐3臺,220噸鍋爐3臺,發電機組一共5臺,其中4臺是背壓機,1臺冷凝機。最大發電能力12億千瓦時,2015年電廠發電5.6億千瓦時,2016年電廠發電5.8億千瓦時。
這個發電量還不足以滿足西王集團的用電要求,還需要再從國網購買一部分電量,但蒸汽成為了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西王集團有兩大支柱產業,一是玉米深加工,包括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國內輸液用的葡萄糖,八成是西王集團生產。二是鋼鐵產業,西王集團通過自備電廠這個環節,把整個產業鏈條結合了起來。
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生產主要消耗蒸汽,排出大量廢水,一般企業經過生化處理后達標排放。而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煉鋼,消耗大量的電、水,煉鋼過程中還產生大量蒸汽。“蒸汽、電、水怎樣平衡利用,輕重行業怎樣有機結合,在西王的產業發展中得到充分融合,形成了西王獨特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王紅雨說。
簡單來說,鋼廠生產過程中,依托西王集團形成的重工業、輕工業兩大板塊互為支撐、協調發展的先天優勢,把特鋼公司的中低壓蒸汽、煙氣通過優化,利用管道輸送到玉米深加工板塊,實現能源的大循環。現在西王特鋼公司每天回收蒸汽1700噸以上,這樣每年可新增效益5000萬元以上。
煉鋼廠降溫過程中產生的余熱蒸汽每小時可達到10噸以上,用于生產用汽和辦公生活區生活用汽,年節約蒸汽費用1200多萬元。
王紅雨說,煉鋼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粉塵之類的東西,如果排放掉,不但會污染空氣,還會造成很大安全隱患。現在,把它作為發電的原料,效率比煤炭還高。
魏橋集團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魏橋集團董事長張士平曾說,堅持“鋁電網一體化”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用電、用熱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山東水泥集團。該集團高管日前告訴第一財經,此前,在水泥生產中廢熱沒有利用,排掉了。現在有了余熱發電,每噸水泥生產成本可以降低12元左右。山東水泥下屬企業每年利用廢熱發電大概在30億千瓦時,占到了總用電量的七成左右。
日前,西王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西王特鋼(01266. HK)發布盈利預期公告:集團預期2016年度公司股東應占綜合利潤可能同比增長超過80%。這跟西王集團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大大降低成本不無關系。
魏橋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宏橋(01738.HK)也曾發布預期盈利公告:預期集團2016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綜合溢利較2015年大幅上升,預計增幅 70%~100%。中國宏橋董事長張波此前就多次強調電價低是中國宏橋最大的優勢。
發電成本僅0.17元
走進鄒平縣城,其東北角的一座座電廠冷卻塔十分引人注目。有的正在拆除,有的正在建設。這是魏橋集團在對自己的電廠進行更新改造,當然也正在擴張。雖然魏橋模式備受爭議,尤其是受到國家電網的“排擠”,但魏橋集團的裝機容量還是實現了逆勢擴張。
中國宏橋為何能夠逆勢擴張,大公國際根據魏橋集團提供資料出具的評估公告稱:公司繼續采用電、氣能源全部自給的生產方式,有利于減輕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在“不利因素”中有一條是:公司的熱電銷售業務仍然面臨改為使用網電的政策風險,由此可見自備電力的重要性。
“公司自辦電廠、自建電網,為紡織和鋁業企業供電,這一舉措解決了公司發展所需的能源問題。公司熱電廠生產的電力和蒸汽分為自用和外銷,其中自用比例為34.76%。剩余部分電力經鄒平縣政府準許,應用自有管線銷售給非合并范圍內的關聯企業、周邊村鎮和企業,其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大公國際的評估報告稱。
魏橋集團的發電成本也很低。去年1~3月份,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是0.17元。2015年和2014、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是0.18元、0.21元和0.29元。
一位長期從事能源產業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說,電力總成本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生產消耗,是發電成本、購電成本、供電成本及售電成本的總成。自備火力電廠首先隨著煤炭價格下降會節省采購成本。其發電過程中的蒸汽可做二次銷售使用回收部分成本。自我發電、變電、輸送電網建設減少了一系列國網收費項目,如有臨近企業工廠并網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自我使用不受電網電量控制可以進行發電總量調控,這樣又節省一部分成本。再就是違規生產,產能突破批復的發電總量私下擴大產能;環保設備如降塵、排污等偷工減料。
同時,有媒體分析說,在山東,每一度電中含農網還貸資金2分錢、三峽工程建設基金0.7分錢、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1分錢、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0.88分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0.1分至0.4分錢等一系列費用,而用自備電廠發電的魏橋集團無須承擔這些。加上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等,才有了魏橋集團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低1/3的現實。
在輸配電方面,魏橋集團也有優勢,不用長距離輸送,也就少了許多損耗。
山東正在對電力體制進行改革,其中涉及企業的自備電廠。按照《山東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按規定承擔國家依法合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政策性交叉補貼,合理繳納系統備用費。環保的門檻也在提高,方案要求加快推進自備電廠升級改造。對達不到環保等政策標準要求且不實施改造或不具備改造條件的,逐步淘汰關停。
電價要算綜合賬
西王集團執行副總裁王紅雨日前告訴第一財經,從原料成本,也就是煤炭上講,民營企業的自備電廠和國有大電廠相比差別并不大,自備電廠成本低,一是民企自備電廠機制靈活,用人少些。再就是民營企業的自備電廠消化蒸汽等為企業所用,降低了綜合成本。而國有大電廠的蒸汽無法自己消化,很多都白白排放掉了。這一塊數額不小。
“企業自備電廠,不能光看電價,要算綜合賬。”王紅雨說。
西王集團的自備電廠現有130噸鍋爐3臺,220噸鍋爐3臺,發電機組一共5臺,其中4臺是背壓機,1臺冷凝機。最大發電能力12億千瓦時,2015年電廠發電5.6億千瓦時,2016年電廠發電5.8億千瓦時。
這個發電量還不足以滿足西王集團的用電要求,還需要再從國網購買一部分電量,但蒸汽成為了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西王集團有兩大支柱產業,一是玉米深加工,包括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國內輸液用的葡萄糖,八成是西王集團生產。二是鋼鐵產業,西王集團通過自備電廠這個環節,把整個產業鏈條結合了起來。
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生產主要消耗蒸汽,排出大量廢水,一般企業經過生化處理后達標排放。而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煉鋼,消耗大量的電、水,煉鋼過程中還產生大量蒸汽。“蒸汽、電、水怎樣平衡利用,輕重行業怎樣有機結合,在西王的產業發展中得到充分融合,形成了西王獨特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王紅雨說。
簡單來說,鋼廠生產過程中,依托西王集團形成的重工業、輕工業兩大板塊互為支撐、協調發展的先天優勢,把特鋼公司的中低壓蒸汽、煙氣通過優化,利用管道輸送到玉米深加工板塊,實現能源的大循環。現在西王特鋼公司每天回收蒸汽1700噸以上,這樣每年可新增效益5000萬元以上。
煉鋼廠降溫過程中產生的余熱蒸汽每小時可達到10噸以上,用于生產用汽和辦公生活區生活用汽,年節約蒸汽費用1200多萬元。
王紅雨說,煉鋼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粉塵之類的東西,如果排放掉,不但會污染空氣,還會造成很大安全隱患。現在,把它作為發電的原料,效率比煤炭還高。
魏橋集團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魏橋集團董事長張士平曾說,堅持“鋁電網一體化”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用電、用熱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山東水泥集團。該集團高管日前告訴第一財經,此前,在水泥生產中廢熱沒有利用,排掉了。現在有了余熱發電,每噸水泥生產成本可以降低12元左右。山東水泥下屬企業每年利用廢熱發電大概在30億千瓦時,占到了總用電量的七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