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霧霾頻繁襲來,一邊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在此背景下中國能源戰略加速轉型。媒體記者從11月4日到5日舉行的2016全國用電與節電技術研討會上獲悉,電力“十三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近日將會印發,重要任務之一是全面推進居民供暖、交通運輸、生產制造、電力系統等領域的電能替代,尤其是在任務最重的前兩項要下大力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累計出臺電能替代支持政策1050項,但業內普遍認為成本依然是最大制約。為此,有關部門醞釀下一步給予更多扶持政策,并充分利用當前電改的有利時機,在售電側業務方面開展更多工作。
“當前我國電氣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燒煤和燃油消費是全國多個省市出現嚴重霧霾的原因,所以現在推進油改電、煤改電的工作。此外,伴隨新興產業出現、產業升級需要,未來很多企業的用能將是電能。”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處長楊旸在研討會上表示,“十三五”是中國能源轉型的關鍵期,從需求側推動電能替代是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的有效途徑。2000年到2015年,全球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經從15.4%提高到19%,中國從10.9%提高到22%,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偏低,“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提高電氣化水平。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也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等背景下,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將成為能源變革的必由之路,未來15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階段。“十三五”及2021至2030年電力消費增速繼續放緩,但電能作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消費規模和消費比例均穩步上升,中高端制造業、居民采暖和交通等領域的電氣化水平顯著提升。
據了解,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首次將電能替代上升為國家落實能源戰略、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之后國家部委又陸續出臺了京津冀煤改電、船舶與港口防治專項行動等電能替代政策要求。各地配套政策也相繼落地,如北京市出臺“煤改電”配套電網、電價、設備補貼政策;江西省對電能替代項目給予新增電費支出40%的運行成本獎勵,以及不超過投資額30%的建設成本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與會人士反映,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際、國內油氣價格持續走低,電能在部分終端能源消費領域價格競爭優勢不強,大規模推廣受到制約。同時,雖然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但直接可操作的財政補貼、價格類政策以及政策執行監督手段還很欠缺,政策支持力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此,楊旸透露,今年是國家層面全面推進電能替代的第一年,從許多項目來看,面臨最大問題是成本,下一步還將協調財政部等部門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時,目前電能替代初步有一些示范試點項目,下一步將促進電能替代企業與風電等各類發電企業開展雙邊協商或集中競價的直接交易。通過直接交易,電能替代項目可以按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進行購電。并且創新輔助服務機制,電、熱生產企業和用戶投資建設蓄熱式電鍋爐,提供調峰服務的,將獲得合理補償收益。(.經.濟.參.考.報)
11月4日,媒體記者從第六屆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智能電網研討會獲悉,截至目前,由中美雙方共同合作的四項智能電網項目均已如期全部完成,這也是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的具體成果。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與美國能源部簽訂的《中美智能電網合作的工作計劃》,中美雙方合作計劃開展4個智能電網合作項目,其中美方為爾灣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和微網示范項目,中方為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和深圳前海智能電網工程,前者為國家電網負責,后者為南方電網負責。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巴黎協定》的落地實施,在國家多次強調的能源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背景下,智能電網在中國將迎來新的機遇,加上新電改步入實操階段,智能電網被認為能夠解決新電改中分布式能源的發展難題,相關投資將在中國迎來爆發契機。
積成電子募資12億投向智能電網自動化項目、長園集團募資8億投向智能電網、東士科技擬收購智能電網企業。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以來,上市公司紛紛瞄準智能電網, 通過并購、定增等多種途徑掘金智能電網市場。
不僅如此,中國智能電網市場這塊“蛋糕”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11月2日,全球最大的電網設備供應商ABB集團便宣布,將在中國著力發掘數字化變電站在內的智能電網市場,根據其預計,目前全球電網設備市場年增速在30%,未來將有三分之二在智能電網。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網中新能源電力比重逐步增加,但風能、水能、太陽能這些新能源具有很大間歇性、隨機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征發生顯著變化,主要體現在隨機性增強、可控性降低、安全風險增加,亟須智能化技術作為支撐,智能電網的經濟性和應用前景在這時就真正凸顯出來。
以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項目為例,園區內不僅裝配了各類智能配用電設備,能夠實現配電網智能運行及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協調和調度等,還建設了附建式變電站、光伏電源,以及冰蓄冷等分布式儲能系統。
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各個系統的配合和完善,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并不十分完善,且由于各國的電力系統發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并不能完全模仿國外的發展模式。
此外,他坦言,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剛剛起步,相應的技術支持并不十分完善。雖然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但是由于這些未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這些標準是否能夠在電網的建設中得到應用并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尚且未知。
不過,記者獲悉,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一階段合作將聚焦測試智能電網設備、裝置和系統,使之符合兩國國家測試機構要求的國家/產業/企業標準。
新電改推進加速 兩月批復19個試點
新一輪電改推進速度正在加快。媒體記者梳理發現,9月以來,短短兩個月內,國家發改委密集批復北京等14個省市或自治區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福建等5個省份或地區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這意味著電改綜合試點和售電側改革試點范圍已擴至26個省市區,基本涵蓋了全國經濟大省與用電負荷大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地方電改試點缺乏操作性細則,改革處于僵持、停滯階段,眾多業內人士擔憂改革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在深圳、內蒙古西部、寧夏等7地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先行試點的基礎上,今年3月,北京、天津等12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也被列入試點范圍。
“力爭年底前核定這些試點的輸配電價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將原定2017年開展的14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提前到今年9月啟動,計劃于明年1月底完成成本監審工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此前召開的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座談會議上表示。
在電改基礎工作全面鋪開的同時,地方電改也加速落地。從9月6日到10月31日,北京、甘肅、海南、河南、新疆、山東、湖北、四川、遼寧、陜西、安徽、寧夏、上海、內蒙古的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和福建、黑龍江、浙江、吉林、河北的售電側改革方案相繼獲批。
媒體記者發現,上述批復中要求各省對已組建的全資子公司模式的交易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股份制交易中心。同時,在部分省份批復方案中,新增了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在電力交易機構中的職能。
而這樣的明確要求還是第一次出現。在之前云南、貴州、山西等早期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批復中,相關表述都是“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按照《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包括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公司制、電網企業子公司制、會員制等組織形式。
此外,雖然地方試點方案中都提出針對特定領域建立優先發電、優先購點制度以及電價市場化、有序放開配售電業務等類似改革內容,但也存在鮮明的地區特色。
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蒙東、蒙西兩張電網,前者由國家電網公司管理,后者由內蒙古電力公司管理。其電力改革方案中,考慮到蒙東電網公司經營虧損嚴重、投資能力不足、同價資金缺口較大、電價改革難度大等問題,明確了爭取國家支持政策,多措并舉來解決上述問題;蒙西方面則繼續測算現行電價中交叉補貼額度,明確各類用戶承擔或享受交叉補貼水平,科學實施合理分攤和逐步消化。
而北京的電改還涉及建設京津冀統一的電力市場,要求北京市積極配合組建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京津冀電力交易機構,爭取在京落地。結合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開展京津冀地區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和現貨市場業務。
作為電改“先行軍”的廣東省則繼續領跑全國,醞釀2017年市場建設和規則調整的相關工作,將對電力用戶、售電公司參與交易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定,比如,電力用戶自進入市場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自行退出市場,這就意味著進入電力市場不是玩“過家家”,不能任性進出。
在地方電改潮涌之下,企業加緊布局。近日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表示,新增配電業務是電力機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這方面的推進計劃,國家電網堅決支持,也非常歡迎民營企業的參與,國家電網單獨成立售電公司的工作也在進行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成立的售電公司超過600家。
“近幾個月來,國家出政策的力度和頻度都超出預期,但是,有些地方電改是很滯后的,要么缺乏具有實際操作性的細則,從文件到文件空轉,要么就是政策上打架,設置障礙提高門檻。”某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他所在的省目前沒有完成一單交易,改革處于僵持、停滯的階段。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擔憂地方電改在具體落實上“雷聲大雨點小”,錯過最好的時機。在他看來,雖然電改的根本目的不是降電價,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對這一紅利很看重。而現實是,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連漲18周,已經破了600元/噸的大關,電廠的盈利空間被大幅擠壓,甚至逼近虧損邊緣,電價難降給電力交易開展造成了阻礙。
劉振亞呼吁各國共推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來自國家電網公司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0月26日,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聯合主辦的高級別研討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人人享受可持續能源”的必由之路。他呼吁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劉振亞的演講受到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的高度贊賞。這位在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指出,當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導的世界能源系統是不可持續的。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滿足世界能源需求,最終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目標。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聯合國將積極組織有關各方,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據了解,“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于2011年發起的一項倡議。2016年1月1日,由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正式生效,其中“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成為該議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劉振亞在演講中指出,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著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應對挑戰,必須遵循世界能源發展規律,立足全球資源稟賦特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加快實施“兩個替代”,即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實施電能替代。要實施“兩個替代”,關鍵是要構建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以電為中心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電網必將成為全球互聯互通的能源配置平臺,這就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的基礎平臺。實質上,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全球能源互聯網集能源傳輸、資源配置、信息交互、智能服務、市場交易于一體,是未來能源網的基本形態。”劉振亞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總體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力爭在本世紀中期基本建成。屆時,能夠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全球清潔能源比重將達到80%以上,年人均用電量超過7500千瓦時,從根本上解決亞洲、非洲、拉美有關國家和地區能源貧困問題,有效縮小地區發展差異。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將非洲、拉美等地區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同時,能夠有效控制全球溫升,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從而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世界將成為一個能源充足、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劉振亞呼吁世界各國在聯合國框架內加強協調、大力推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將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與聯合國等相關國際組織、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企業等在理念傳播、聯網規劃、技術標準、項目推進等方面加強合作,建立跨國界、跨領域、跨專業的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據悉,劉振亞的發言在聯合國相關機構、非盟、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東非電力聯盟等與會國際組織中引起熱烈反響。非盟基礎設施和能源事務委員易卜拉欣表示,非洲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風能資源,以及非常豐富的水能資源。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會給非洲能源發展帶來諸多機遇,對促進非洲地區能源結構調整,消除非洲能源貧困和實現共同發展,使更多人用上現代、清潔及可持續的能源產生積極影響。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主任彼得·利特伍德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方案,是基于特高壓、智能電網和清潔能源技術革命的必然產物。
廣東電力交易醞釀新規:市場用戶三年內不得自行退出
10月27日,媒體記者獨家獲悉,在當日下午召開的廣東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方案及交易基本規則第一組宣貫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正式對外介紹《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新規)有關情況,這意味著醞釀多時的廣東新規即將實行,不過從發布的規則來看,文件中尚未明確規則從何時起實行。而據參與該會的廣東電力市場人士透露,新規將從明年1月開始實施。
此次廣東電力交易新規分16章、124條,包括市場準入管理、市場交易要求、電力批發交易、電力零售交易等重要內容,對廣東電力市場的交易品種、周期和方式、價格機制、電量規模、結算方式等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規范要求。業內認為,在該規則的要求和引導下,廣東電力市場有望走向更嚴格、更規范,而對于用戶、售電公司等市場主體而言,風險與利益仍然并存。
用戶與售電公司不準隨便解約
媒體記者看到,新規中對參與市場的主體的準入與退出機制進行了明確。根據新規,市場主體資格采取注冊制度,參與電力市場的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應符合國家、廣東省有關準入條件,進入廣東省公布的目錄,并按程序完成注冊和備案后方可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新規指出,售電公司因運營不善、資產重組或者破產倒閉等特殊原因退出市場的,應提前至少45天通知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電力交易機構以及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等相關方。退出之前,售電公司應將所有已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履行完畢或轉讓,并處理好相關事宜,否則不得再參與市場。
對于自愿退出,新規表示,發電企業、售電公司、超過規定期限的電力用戶履行完交易合同和交易結算的,可自愿申請退出市場,符合退出條件的,從市場主體目錄中剔除。
需要提及的是,電力用戶進入市場不是“過家家”,不能任性進出,因為根據新規,電力用戶自進入市場之日起,3年內不得自行退出市場,否則對其用電價格給予一定的懲罰。電力用戶無法履約的,提前45天書面告知電網企業、相關售電公司、電力交易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方,將所有已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履行完畢或轉讓,并處理好相關事宜。
早在今年7月初,廣東經信委在公布54家列入售電公司目錄企業名單時,進一步指出,列入售電公司目錄的企業不允許變更法定代表人和股東構成;確需變更的,將在售電公司目錄中刪除,交易機構取消注冊。此次新規則明文規定,市場主體注冊變更,須向電力交易機構提出申請,電力交易機構按照注冊管理工作制度有關規定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還規定,無論是電力大用戶還是一般用戶,同一時期內原則上只可選擇一家售電公司售電。這意味著,與售電公司在合約未到期前不準隨便“解約”。
違規行為依法查處
今年3月,廣東在全國率先引入售電公司參與市場化交易,截至目前,進入廣東售電公司目錄的企業已達到151家,但隨著電力市場競爭的加劇,監管層也發現有個別市場主體存在違規行為。
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南方能源監管局在官網發布一份《關于揭東國潤不銹鋼實業有限公司違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處理意見的通知》,向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通報了國潤公司違規參與交易的情況與處理決定。這也是電改以來,首次對違規交易的市場主體進行處理的官方文件。
根據調查,國潤公司以可參與直接交易的揭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內用戶的名義參與電力直接交易,但經過監管部門調查并確認,該公司不屬于揭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管轄范圍;此外,該企業也并不位列《揭陽市直接交易準入電力大用戶名單》內,無法參與直接交易。
對此,南方能源監管局作出了相關處理決定:取消交易電量,該部分電量按照目錄電價結算;對已經結算的電量部分,將由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負責追繳差價;撤銷市場交易資格。
此次新規中對于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進一步明確為:1、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市場準入資格;2、濫用市場力,惡意串通、操縱市場;3、不按時結算,侵害其他市場主體利益;4、電力交易機構和電力調度機構對市場主體有歧視行為;5、提供虛假信息或違規發布信息;6、其他嚴重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
史上最大力度配售電改革落地
作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最大亮點,配售電改革全面落地開花在即。媒體記者10月11日獲悉,繼廣東、重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福建和黑龍江之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河北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同時,業內翹首以盼的《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下稱《售電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下稱《配網辦法》)兩大核心文件終于出爐。分析人士一致認為,這兩大文件堪稱新電改兩年來改革力度最大的政策,電網壟斷能力大幅受限,將在根本上有效推進整個改革進程。
提速 售電側改革試點擴至六地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獨家壟斷配售電的體制被徹底打破。與法國、英國等國類似,在我國,民營資本也將能夠投資新增配電網及成立售電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如此評價道。
當年年底,廣東和重慶成為首批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截至2016年8月進入廣東省經信委目錄的市場化售電公司已達到127家,3至9月份累計成交電量達到159.8億千瓦時,超過全年140億千瓦時的原定競價電量,而且9月份成交售電公司數目大幅增加,售電市場競爭激烈性已經有所體現。
今年以來,電改進一步提速。4月底,新疆建設兵團成為第三個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9月又一天內批復福建、黑龍江兩個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據媒體記者了解,目前新疆建設兵團已初步建立了售電側改革工作機制,培育市場主體、制定相關規劃,啟動了配電網資產摸底調研工作。
此次獲批的《河北售電側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將有序放開售電業務、鼓勵社會資本成立售電公司開展售電業務,選擇條件適宜的區域向社會資本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培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允許用戶自由選擇售電公司進行交易或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不參與交易的用戶,由電網企業提供保底服務并執行政府定價。
隨著售電改革試點范圍的不斷擴大,售電市場的活躍度也日趨增強。自從去年新電改方案公布后,據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除西藏外各省(市、區)均成立了售電公司,目前全國成立的售電公司達到600家左右,其中民營資本更為活躍。
限制 電網參與配售電將受影響
與此相比,增量配電網放開在真正意義上觸及了電網企業的核心利益,推動改革的阻力要更大,放開的腳步則要緩慢一些。據媒體記者了解,此前在電網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增量配電的合法性,輸配電的劃分標準、對電網安全的影響等多個方面,各方均存在爭議。不過,如今這一切發生了變化。
曾鳴表示,作為9號文的核心重點,社會各界從改革之初便對包括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業務的售電側改革給予了很大期望,此次兩個辦法根據我國目前售電市場建設情況,對售電側縱向改革鏈條的各個環節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將從根本上有效推進改革進程,標志著我國售電市場的大門正式向全社會開啟后,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前進,再次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根據《售電辦法》,售電公司準入條件包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資產總額不得低于2千萬元人民幣,要有10名以上專業人員,與售電規模相適應的固定經營場所及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所需要的信息系統和客戶服務平臺,無不良信用記錄等。
與此相比,配電網放開的力度比預期的更大。與征求意見稿相比,《配電網辦法》將配電網擴展至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局域電網,提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均屬于新增配電網。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售電側有效競爭,兩大辦法對電網公司、發電企業開展售電業務與配電網業務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即電網企業可以從事配售電業務,但控股增量配電網擁有其運營權,在配電區域內僅能從事配電網業務,其競爭性售電業務,要逐步實現由獨立的售電公司承擔;發電企業及其資本不得參與投資建設電廠向用戶直接供電的專用線路,也不得參與投資建設電廠與其參與投資的增量配電網絡相連的專用線路。
“此次配網改革文件,堪稱新電改兩年來,改革力度最大政策,大大削弱了電網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電力行業市場化程度空前加強。”興業證券蘇晨團隊稱。
競爭 配售一體化公司更具優勢
按照規定,售電公司可分為三類:一是由社會資本組建的僅提供售電服務的售電公司;二是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三是電網企業成立的售電公司。
“配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售電公司實際上可以分兩類,是否擁有配網資產是本質區別。”華創證券分析師王秀強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配電網辦法》規定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具備條件的要將配電業務和競爭性售電業務分開核算。而“具備條件”就意味著,在市場培育階段,配售一體、發配售一體的模式是被允許存在的。在配網資源稀缺性放大的情況下,其比單純的售電公司更具競爭力。
“此輪政策驅動下的配電網革命改變了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由收取購銷差價變為收取核定的輸配電價,并且該收益將由原來運營配電網的電網企業轉移至配電網投資主體。”蘇晨團隊也表示,非電網投資的存量增量資產全部放開成為改革最大亮點,讓過去難以產生收益的配網資產價值凸顯,投資、建設、運營新增配電網的售電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根據《配網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2015年至2020年,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其中2015年投資不低于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
蘇晨團隊測算,我國現有347家國家級工業園區,1167家省級工業園區,假設國家級工業園區年平均用電量為20億千瓦時,省級工業園區用電量為5億千瓦時,則全國工業園區年用電量為12775億千瓦時。大工業用戶接入的配電網平均輸配電價為0.1341元/千瓦時,則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電網企業和售電公司年輸配電價收入為1678.6億元,根據廣東月度交易結果,估計未來售電度電利潤將穩定在2.5分,則工業園區售電市場利潤空間為319.4億元。
安信證券:持續推薦電改、儲能,增量配網投資釋放市場空間
發改委向各省下達報送增量配電項目示范通知,電改正逐步邁向電網核心利益區域:近日,發改委下發《關于請報送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的通知》,其擬在全國批復約100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增量配網。同時發改委還要求各地發改委、能源局在9月2日前上報3~5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同時附項目投資主體、投資規模、輸配電價核定情況。
早在15年初頒布的電改9號文中已明確要求增量配電放開,此番各省報送增量配網項目試點,我們認為此舉既符合電改核心思想的政策的落實,同時也是為后續出臺增量配網放開轉向文件的預熱。增量配網的放開是電網向社會資本分享利益的信號,社會資本通過投建高質量配網,繼而實現配售電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有望為相關投資方帶來客觀受益。
增量配網的質量應是社會資本關注的重點,如下游工商業用戶的電力需求,當地電網是否結算流程清晰等等都是決定投資回報率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不同社會資本(如區域燃氣網公司,地方能源平臺,電力設備龍頭)等等在配網建設上各有優勢,選取適合的配網切入也將是其考慮的重點。重點推薦:國電南瑞、置信電氣、金智科技。
電改:從投資標的選取,我們看好與園區開發運營商合作或持有配網資產的,率先分享電力改革紅利;其次有成熟的用電服務經驗的公司,他們能將“售電端用戶和用電服務用戶”客戶資源進行雙向開發,用電服務能在全國進行快速復制;此外擁有微電網技術、電力數據分析及服務技術儲備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公司未來亦值得期待;推薦智光電氣、北京科銳、涪陵電力、積成電子、中恒電氣、炬華科技,關注東方能源、新聯電子。
儲能政策紅利加速釋放,風口到來:過去五年儲能從示范逐步走向商業化階段,最新的政策已經明確儲能在電力市場的獨立市場地位、結算方式、電網企業的配合機制等。根據我們前期調研,鉛炭電池儲能在無補貼情況已經可以商業化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累計出臺電能替代支持政策1050項,但業內普遍認為成本依然是最大制約。為此,有關部門醞釀下一步給予更多扶持政策,并充分利用當前電改的有利時機,在售電側業務方面開展更多工作。
“當前我國電氣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燒煤和燃油消費是全國多個省市出現嚴重霧霾的原因,所以現在推進油改電、煤改電的工作。此外,伴隨新興產業出現、產業升級需要,未來很多企業的用能將是電能。”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處長楊旸在研討會上表示,“十三五”是中國能源轉型的關鍵期,從需求側推動電能替代是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的有效途徑。2000年到2015年,全球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經從15.4%提高到19%,中國從10.9%提高到22%,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偏低,“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提高電氣化水平。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也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等背景下,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將成為能源變革的必由之路,未來15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階段。“十三五”及2021至2030年電力消費增速繼續放緩,但電能作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消費規模和消費比例均穩步上升,中高端制造業、居民采暖和交通等領域的電氣化水平顯著提升。
據了解,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首次將電能替代上升為國家落實能源戰略、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之后國家部委又陸續出臺了京津冀煤改電、船舶與港口防治專項行動等電能替代政策要求。各地配套政策也相繼落地,如北京市出臺“煤改電”配套電網、電價、設備補貼政策;江西省對電能替代項目給予新增電費支出40%的運行成本獎勵,以及不超過投資額30%的建設成本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與會人士反映,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際、國內油氣價格持續走低,電能在部分終端能源消費領域價格競爭優勢不強,大規模推廣受到制約。同時,雖然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但直接可操作的財政補貼、價格類政策以及政策執行監督手段還很欠缺,政策支持力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此,楊旸透露,今年是國家層面全面推進電能替代的第一年,從許多項目來看,面臨最大問題是成本,下一步還將協調財政部等部門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時,目前電能替代初步有一些示范試點項目,下一步將促進電能替代企業與風電等各類發電企業開展雙邊協商或集中競價的直接交易。通過直接交易,電能替代項目可以按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進行購電。并且創新輔助服務機制,電、熱生產企業和用戶投資建設蓄熱式電鍋爐,提供調峰服務的,將獲得合理補償收益。(.經.濟.參.考.報)
11月4日,媒體記者從第六屆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智能電網研討會獲悉,截至目前,由中美雙方共同合作的四項智能電網項目均已如期全部完成,這也是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的具體成果。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與美國能源部簽訂的《中美智能電網合作的工作計劃》,中美雙方合作計劃開展4個智能電網合作項目,其中美方為爾灣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和微網示范項目,中方為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和深圳前海智能電網工程,前者為國家電網負責,后者為南方電網負責。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巴黎協定》的落地實施,在國家多次強調的能源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背景下,智能電網在中國將迎來新的機遇,加上新電改步入實操階段,智能電網被認為能夠解決新電改中分布式能源的發展難題,相關投資將在中國迎來爆發契機。
積成電子募資12億投向智能電網自動化項目、長園集團募資8億投向智能電網、東士科技擬收購智能電網企業。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以來,上市公司紛紛瞄準智能電網, 通過并購、定增等多種途徑掘金智能電網市場。
不僅如此,中國智能電網市場這塊“蛋糕”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11月2日,全球最大的電網設備供應商ABB集團便宣布,將在中國著力發掘數字化變電站在內的智能電網市場,根據其預計,目前全球電網設備市場年增速在30%,未來將有三分之二在智能電網。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網中新能源電力比重逐步增加,但風能、水能、太陽能這些新能源具有很大間歇性、隨機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征發生顯著變化,主要體現在隨機性增強、可控性降低、安全風險增加,亟須智能化技術作為支撐,智能電網的經濟性和應用前景在這時就真正凸顯出來。
以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項目為例,園區內不僅裝配了各類智能配用電設備,能夠實現配電網智能運行及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協調和調度等,還建設了附建式變電站、光伏電源,以及冰蓄冷等分布式儲能系統。
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各個系統的配合和完善,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并不十分完善,且由于各國的電力系統發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并不能完全模仿國外的發展模式。
此外,他坦言,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剛剛起步,相應的技術支持并不十分完善。雖然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但是由于這些未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這些標準是否能夠在電網的建設中得到應用并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尚且未知。
不過,記者獲悉,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一階段合作將聚焦測試智能電網設備、裝置和系統,使之符合兩國國家測試機構要求的國家/產業/企業標準。
新電改推進加速 兩月批復19個試點
新一輪電改推進速度正在加快。媒體記者梳理發現,9月以來,短短兩個月內,國家發改委密集批復北京等14個省市或自治區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福建等5個省份或地區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這意味著電改綜合試點和售電側改革試點范圍已擴至26個省市區,基本涵蓋了全國經濟大省與用電負荷大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地方電改試點缺乏操作性細則,改革處于僵持、停滯階段,眾多業內人士擔憂改革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在深圳、內蒙古西部、寧夏等7地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先行試點的基礎上,今年3月,北京、天津等12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也被列入試點范圍。
“力爭年底前核定這些試點的輸配電價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將原定2017年開展的14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提前到今年9月啟動,計劃于明年1月底完成成本監審工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此前召開的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座談會議上表示。
在電改基礎工作全面鋪開的同時,地方電改也加速落地。從9月6日到10月31日,北京、甘肅、海南、河南、新疆、山東、湖北、四川、遼寧、陜西、安徽、寧夏、上海、內蒙古的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和福建、黑龍江、浙江、吉林、河北的售電側改革方案相繼獲批。
媒體記者發現,上述批復中要求各省對已組建的全資子公司模式的交易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股份制交易中心。同時,在部分省份批復方案中,新增了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在電力交易機構中的職能。
而這樣的明確要求還是第一次出現。在之前云南、貴州、山西等早期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批復中,相關表述都是“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按照《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包括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公司制、電網企業子公司制、會員制等組織形式。
此外,雖然地方試點方案中都提出針對特定領域建立優先發電、優先購點制度以及電價市場化、有序放開配售電業務等類似改革內容,但也存在鮮明的地區特色。
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蒙東、蒙西兩張電網,前者由國家電網公司管理,后者由內蒙古電力公司管理。其電力改革方案中,考慮到蒙東電網公司經營虧損嚴重、投資能力不足、同價資金缺口較大、電價改革難度大等問題,明確了爭取國家支持政策,多措并舉來解決上述問題;蒙西方面則繼續測算現行電價中交叉補貼額度,明確各類用戶承擔或享受交叉補貼水平,科學實施合理分攤和逐步消化。
而北京的電改還涉及建設京津冀統一的電力市場,要求北京市積極配合組建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京津冀電力交易機構,爭取在京落地。結合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開展京津冀地區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和現貨市場業務。
作為電改“先行軍”的廣東省則繼續領跑全國,醞釀2017年市場建設和規則調整的相關工作,將對電力用戶、售電公司參與交易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定,比如,電力用戶自進入市場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自行退出市場,這就意味著進入電力市場不是玩“過家家”,不能任性進出。
在地方電改潮涌之下,企業加緊布局。近日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表示,新增配電業務是電力機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這方面的推進計劃,國家電網堅決支持,也非常歡迎民營企業的參與,國家電網單獨成立售電公司的工作也在進行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成立的售電公司超過600家。
“近幾個月來,國家出政策的力度和頻度都超出預期,但是,有些地方電改是很滯后的,要么缺乏具有實際操作性的細則,從文件到文件空轉,要么就是政策上打架,設置障礙提高門檻。”某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他所在的省目前沒有完成一單交易,改革處于僵持、停滯的階段。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擔憂地方電改在具體落實上“雷聲大雨點小”,錯過最好的時機。在他看來,雖然電改的根本目的不是降電價,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對這一紅利很看重。而現實是,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連漲18周,已經破了600元/噸的大關,電廠的盈利空間被大幅擠壓,甚至逼近虧損邊緣,電價難降給電力交易開展造成了阻礙。
劉振亞呼吁各國共推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來自國家電網公司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0月26日,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聯合主辦的高級別研討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人人享受可持續能源”的必由之路。他呼吁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劉振亞的演講受到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的高度贊賞。這位在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指出,當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導的世界能源系統是不可持續的。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滿足世界能源需求,最終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目標。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聯合國將積極組織有關各方,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據了解,“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于2011年發起的一項倡議。2016年1月1日,由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正式生效,其中“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成為該議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劉振亞在演講中指出,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著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應對挑戰,必須遵循世界能源發展規律,立足全球資源稟賦特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加快實施“兩個替代”,即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實施電能替代。要實施“兩個替代”,關鍵是要構建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以電為中心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電網必將成為全球互聯互通的能源配置平臺,這就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的基礎平臺。實質上,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全球能源互聯網集能源傳輸、資源配置、信息交互、智能服務、市場交易于一體,是未來能源網的基本形態。”劉振亞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總體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力爭在本世紀中期基本建成。屆時,能夠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全球清潔能源比重將達到80%以上,年人均用電量超過7500千瓦時,從根本上解決亞洲、非洲、拉美有關國家和地區能源貧困問題,有效縮小地區發展差異。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將非洲、拉美等地區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同時,能夠有效控制全球溫升,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從而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世界將成為一個能源充足、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劉振亞呼吁世界各國在聯合國框架內加強協調、大力推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將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與聯合國等相關國際組織、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企業等在理念傳播、聯網規劃、技術標準、項目推進等方面加強合作,建立跨國界、跨領域、跨專業的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據悉,劉振亞的發言在聯合國相關機構、非盟、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東非電力聯盟等與會國際組織中引起熱烈反響。非盟基礎設施和能源事務委員易卜拉欣表示,非洲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風能資源,以及非常豐富的水能資源。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會給非洲能源發展帶來諸多機遇,對促進非洲地區能源結構調整,消除非洲能源貧困和實現共同發展,使更多人用上現代、清潔及可持續的能源產生積極影響。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主任彼得·利特伍德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方案,是基于特高壓、智能電網和清潔能源技術革命的必然產物。
廣東電力交易醞釀新規:市場用戶三年內不得自行退出
10月27日,媒體記者獨家獲悉,在當日下午召開的廣東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方案及交易基本規則第一組宣貫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正式對外介紹《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新規)有關情況,這意味著醞釀多時的廣東新規即將實行,不過從發布的規則來看,文件中尚未明確規則從何時起實行。而據參與該會的廣東電力市場人士透露,新規將從明年1月開始實施。
此次廣東電力交易新規分16章、124條,包括市場準入管理、市場交易要求、電力批發交易、電力零售交易等重要內容,對廣東電力市場的交易品種、周期和方式、價格機制、電量規模、結算方式等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規范要求。業內認為,在該規則的要求和引導下,廣東電力市場有望走向更嚴格、更規范,而對于用戶、售電公司等市場主體而言,風險與利益仍然并存。
用戶與售電公司不準隨便解約
媒體記者看到,新規中對參與市場的主體的準入與退出機制進行了明確。根據新規,市場主體資格采取注冊制度,參與電力市場的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應符合國家、廣東省有關準入條件,進入廣東省公布的目錄,并按程序完成注冊和備案后方可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新規指出,售電公司因運營不善、資產重組或者破產倒閉等特殊原因退出市場的,應提前至少45天通知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電力交易機構以及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等相關方。退出之前,售電公司應將所有已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履行完畢或轉讓,并處理好相關事宜,否則不得再參與市場。
對于自愿退出,新規表示,發電企業、售電公司、超過規定期限的電力用戶履行完交易合同和交易結算的,可自愿申請退出市場,符合退出條件的,從市場主體目錄中剔除。
需要提及的是,電力用戶進入市場不是“過家家”,不能任性進出,因為根據新規,電力用戶自進入市場之日起,3年內不得自行退出市場,否則對其用電價格給予一定的懲罰。電力用戶無法履約的,提前45天書面告知電網企業、相關售電公司、電力交易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方,將所有已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履行完畢或轉讓,并處理好相關事宜。
早在今年7月初,廣東經信委在公布54家列入售電公司目錄企業名單時,進一步指出,列入售電公司目錄的企業不允許變更法定代表人和股東構成;確需變更的,將在售電公司目錄中刪除,交易機構取消注冊。此次新規則明文規定,市場主體注冊變更,須向電力交易機構提出申請,電力交易機構按照注冊管理工作制度有關規定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還規定,無論是電力大用戶還是一般用戶,同一時期內原則上只可選擇一家售電公司售電。這意味著,與售電公司在合約未到期前不準隨便“解約”。
違規行為依法查處
今年3月,廣東在全國率先引入售電公司參與市場化交易,截至目前,進入廣東售電公司目錄的企業已達到151家,但隨著電力市場競爭的加劇,監管層也發現有個別市場主體存在違規行為。
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南方能源監管局在官網發布一份《關于揭東國潤不銹鋼實業有限公司違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處理意見的通知》,向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通報了國潤公司違規參與交易的情況與處理決定。這也是電改以來,首次對違規交易的市場主體進行處理的官方文件。
根據調查,國潤公司以可參與直接交易的揭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內用戶的名義參與電力直接交易,但經過監管部門調查并確認,該公司不屬于揭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管轄范圍;此外,該企業也并不位列《揭陽市直接交易準入電力大用戶名單》內,無法參與直接交易。
對此,南方能源監管局作出了相關處理決定:取消交易電量,該部分電量按照目錄電價結算;對已經結算的電量部分,將由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負責追繳差價;撤銷市場交易資格。
此次新規中對于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進一步明確為:1、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市場準入資格;2、濫用市場力,惡意串通、操縱市場;3、不按時結算,侵害其他市場主體利益;4、電力交易機構和電力調度機構對市場主體有歧視行為;5、提供虛假信息或違規發布信息;6、其他嚴重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
史上最大力度配售電改革落地
作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最大亮點,配售電改革全面落地開花在即。媒體記者10月11日獲悉,繼廣東、重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福建和黑龍江之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河北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同時,業內翹首以盼的《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下稱《售電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下稱《配網辦法》)兩大核心文件終于出爐。分析人士一致認為,這兩大文件堪稱新電改兩年來改革力度最大的政策,電網壟斷能力大幅受限,將在根本上有效推進整個改革進程。
提速 售電側改革試點擴至六地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獨家壟斷配售電的體制被徹底打破。與法國、英國等國類似,在我國,民營資本也將能夠投資新增配電網及成立售電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如此評價道。
當年年底,廣東和重慶成為首批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截至2016年8月進入廣東省經信委目錄的市場化售電公司已達到127家,3至9月份累計成交電量達到159.8億千瓦時,超過全年140億千瓦時的原定競價電量,而且9月份成交售電公司數目大幅增加,售電市場競爭激烈性已經有所體現。
今年以來,電改進一步提速。4月底,新疆建設兵團成為第三個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9月又一天內批復福建、黑龍江兩個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據媒體記者了解,目前新疆建設兵團已初步建立了售電側改革工作機制,培育市場主體、制定相關規劃,啟動了配電網資產摸底調研工作。
此次獲批的《河北售電側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將有序放開售電業務、鼓勵社會資本成立售電公司開展售電業務,選擇條件適宜的區域向社會資本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培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允許用戶自由選擇售電公司進行交易或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不參與交易的用戶,由電網企業提供保底服務并執行政府定價。
隨著售電改革試點范圍的不斷擴大,售電市場的活躍度也日趨增強。自從去年新電改方案公布后,據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除西藏外各省(市、區)均成立了售電公司,目前全國成立的售電公司達到600家左右,其中民營資本更為活躍。
限制 電網參與配售電將受影響
與此相比,增量配電網放開在真正意義上觸及了電網企業的核心利益,推動改革的阻力要更大,放開的腳步則要緩慢一些。據媒體記者了解,此前在電網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增量配電的合法性,輸配電的劃分標準、對電網安全的影響等多個方面,各方均存在爭議。不過,如今這一切發生了變化。
曾鳴表示,作為9號文的核心重點,社會各界從改革之初便對包括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業務的售電側改革給予了很大期望,此次兩個辦法根據我國目前售電市場建設情況,對售電側縱向改革鏈條的各個環節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將從根本上有效推進改革進程,標志著我國售電市場的大門正式向全社會開啟后,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前進,再次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根據《售電辦法》,售電公司準入條件包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資產總額不得低于2千萬元人民幣,要有10名以上專業人員,與售電規模相適應的固定經營場所及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所需要的信息系統和客戶服務平臺,無不良信用記錄等。
與此相比,配電網放開的力度比預期的更大。與征求意見稿相比,《配電網辦法》將配電網擴展至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局域電網,提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均屬于新增配電網。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售電側有效競爭,兩大辦法對電網公司、發電企業開展售電業務與配電網業務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即電網企業可以從事配售電業務,但控股增量配電網擁有其運營權,在配電區域內僅能從事配電網業務,其競爭性售電業務,要逐步實現由獨立的售電公司承擔;發電企業及其資本不得參與投資建設電廠向用戶直接供電的專用線路,也不得參與投資建設電廠與其參與投資的增量配電網絡相連的專用線路。
“此次配網改革文件,堪稱新電改兩年來,改革力度最大政策,大大削弱了電網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電力行業市場化程度空前加強。”興業證券蘇晨團隊稱。
競爭 配售一體化公司更具優勢
按照規定,售電公司可分為三類:一是由社會資本組建的僅提供售電服務的售電公司;二是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三是電網企業成立的售電公司。
“配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售電公司實際上可以分兩類,是否擁有配網資產是本質區別。”華創證券分析師王秀強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配電網辦法》規定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具備條件的要將配電業務和競爭性售電業務分開核算。而“具備條件”就意味著,在市場培育階段,配售一體、發配售一體的模式是被允許存在的。在配網資源稀缺性放大的情況下,其比單純的售電公司更具競爭力。
“此輪政策驅動下的配電網革命改變了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由收取購銷差價變為收取核定的輸配電價,并且該收益將由原來運營配電網的電網企業轉移至配電網投資主體。”蘇晨團隊也表示,非電網投資的存量增量資產全部放開成為改革最大亮點,讓過去難以產生收益的配網資產價值凸顯,投資、建設、運營新增配電網的售電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根據《配網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2015年至2020年,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其中2015年投資不低于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
蘇晨團隊測算,我國現有347家國家級工業園區,1167家省級工業園區,假設國家級工業園區年平均用電量為20億千瓦時,省級工業園區用電量為5億千瓦時,則全國工業園區年用電量為12775億千瓦時。大工業用戶接入的配電網平均輸配電價為0.1341元/千瓦時,則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電網企業和售電公司年輸配電價收入為1678.6億元,根據廣東月度交易結果,估計未來售電度電利潤將穩定在2.5分,則工業園區售電市場利潤空間為319.4億元。
安信證券:持續推薦電改、儲能,增量配網投資釋放市場空間
發改委向各省下達報送增量配電項目示范通知,電改正逐步邁向電網核心利益區域:近日,發改委下發《關于請報送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的通知》,其擬在全國批復約100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增量配網。同時發改委還要求各地發改委、能源局在9月2日前上報3~5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同時附項目投資主體、投資規模、輸配電價核定情況。
早在15年初頒布的電改9號文中已明確要求增量配電放開,此番各省報送增量配網項目試點,我們認為此舉既符合電改核心思想的政策的落實,同時也是為后續出臺增量配網放開轉向文件的預熱。增量配網的放開是電網向社會資本分享利益的信號,社會資本通過投建高質量配網,繼而實現配售電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有望為相關投資方帶來客觀受益。
增量配網的質量應是社會資本關注的重點,如下游工商業用戶的電力需求,當地電網是否結算流程清晰等等都是決定投資回報率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不同社會資本(如區域燃氣網公司,地方能源平臺,電力設備龍頭)等等在配網建設上各有優勢,選取適合的配網切入也將是其考慮的重點。重點推薦:國電南瑞、置信電氣、金智科技。
電改:從投資標的選取,我們看好與園區開發運營商合作或持有配網資產的,率先分享電力改革紅利;其次有成熟的用電服務經驗的公司,他們能將“售電端用戶和用電服務用戶”客戶資源進行雙向開發,用電服務能在全國進行快速復制;此外擁有微電網技術、電力數據分析及服務技術儲備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公司未來亦值得期待;推薦智光電氣、北京科銳、涪陵電力、積成電子、中恒電氣、炬華科技,關注東方能源、新聯電子。
儲能政策紅利加速釋放,風口到來:過去五年儲能從示范逐步走向商業化階段,最新的政策已經明確儲能在電力市場的獨立市場地位、結算方式、電網企業的配合機制等。根據我們前期調研,鉛炭電池儲能在無補貼情況已經可以商業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