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6月習主席提出“能源四個革命”,今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又指出,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四個革命”和“創新驅動”,應該是我們當前討論能源和電力發展問題的總綱!
今年7月1日,習主席又指出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應該是我們編制“十三五”電力規劃的具體目標。
1.對我國電力發展現狀的分析似乎不夠到位.
制定好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我認為需要四方面準備工作:
(1)未來負荷預測。
(2)對現狀的分析,有哪些深層次的矛盾?要實事求是,不簡單是個能源平衡問題。
(3)對國內外電力技術發展和新走勢的認識,大勢所趨是什么?
(4)規劃思想的反思,有沒有創新的思維,還是繼續慣性思維?我們哪些傳統規劃思維是過時的,甚至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沒有這起碼的四方面準備,我想我們的規劃很難達到國家要求。我覺得《征求意見稿》對后三條都反映不夠充分!
“電力設備利用率不高,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輸電系統利用率偏低”,這對現在電力系統發展存在的問題,深層次矛盾的嚴重性是否估計的不夠?《征求意見稿》還說現在“輸電網穩定運行壓力加大,安全風險增加”——現在新常態下,負荷水平下降,輸電網冗余加大,安全風險還增加了?這不符合事實也違背常識!
業內大家都很清楚:
(1)2015年全國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降至4000h以下,有的地區達到3000h,這意味著有差不多1/3的火電裝機(大約3億kW,經濟日報說2億kW)在閑置,而2015年全國又凈增發電機容量1.4億kW,"創年度投產規模歷史新高",導致供需之間嚴重失衡。經濟日報觀點認為原因是“企業盲目擴張”和“地方政府貪圖眼前利益”;不知道我們規劃有沒有什么問題?我們規劃的觀念是否不符合變化了的新形勢?傳統規劃是以夏大冬大的尖峰負荷為基準再加檢修和熱備用來安排所有發輸配用設備容量的,而尖峰負荷的10%運行不到500h,盤子大了就造成大量冗余,當然還有其它許多原因。
(2)全國500kV線路達107993km,每條500kV線路本來可以送120萬kW,實際60%左右的線路大部分時間運行在60萬kW以下,全國60%的500kV省間聯絡線平均輸送功率也低于經濟輸送功率的50%。結論是發電設備和電網設備冗余很大,大有潛力可挖。適當改造現有500kV電網應該可以承受西電東輸對受端電網的需求!甚至有的網局領導人說即便不架新線路也可以支撐今后5年負荷的增長;
注1:對現狀分析很重要
到2015年底全國有15億kW裝機,如果其中火電10億kW(實際是9。9億)×6000h=6萬億度;水電裝機3億kW×3000h=9000億度,核電裝機0.4萬億kW×6000h=2400億度;風電裝機1億kW×1000h=1000億度,總發電量就遠大于<十三五計劃>的7萬億度。如果再搞到20億kW裝機,每類電站運行小時是多少?是否在制造過剩產能?
如果說到2015年我們的輸電網建設并沒有大大滯后于電源建設的話,實際上到處在冗余,即那么現在的輸電網應該是可以負擔7萬億度電量的輸電任務的!《十三五計劃》再花1.5萬億元搞輸電網建設是否又在擴大冗余水平?
2.電網規劃需要新思維,有一些是慣性思維缺乏新意
應該改變舊的傳統受端電網規劃設計理念——用大電網冗余來應對小概率或極小概率事件,肯定造成巨大資金浪費,是不可取的!搞華北、華東的罩在500kV上面的交流特高壓電網是“三華交流特高壓網”的變種,是不必要,不經濟的,是添亂的,是這種錯誤規劃思想的頑強表現!需要經過嚴格評審,不應該如此簡單地納入《十三五規劃》!這方面我看到網絡上譚永才、郭象容、王仲鴻有一篇文章有詳細論述,我這里不再贅述。
《規劃》中的華北和華東的兩個區域特高壓環網方案缺乏嚴肅的科學論證的話,可以將現有區域超高壓電網(區域網絡可以進行柔性改造)方案同特高壓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利用率,經濟性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地評估比較,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應該有能力、有必要、有義務提供現在真正運行的電網數據,讓大家分析比較,不給數據讓大家自己想辦法,這是無能的做法,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靠創新思維,采用新技術,可以更好地解決花巨資上交流特高壓電網所提出問題:(1)根據認真分析論證,適當完善現有已經很緊密的500kV骨干網(例如新架個別線路、關鍵線路加固定串補,因地制宜改變運行規程等等,提升500kV線路輸電能力)(2)在精選直流落點的同時,受端電網采用直流或柔直分隔,重負荷區域加裝動態無功支撐,HVDC受端換流站柔性化改造(±800kV換流站大約60億元,花70-80億元換成柔性直流輸電的換流站,就沒有換相失敗問題了!干嘛要花上千億元罩一個交流特高壓電網呢!)等技術,可以用少得多的錢有效解決受端電網安全問題,而且符合國際電力系統新型電網發展走勢。
南方電網已經有很好的示范,8回直流進入廣東,采用適當的措施就駕馭的很有效了,他們還在考慮進一步將廣東省網內部柔性分隔,搞混合直流,效果還會更好!希望國網和南網能做好交流經驗!“十三五”規劃應該推廣公認先進的技術!
這些內容是我和李立呈院士商量過的共同意見。
3.對于“十二五”期間的電網建設需要進行反思,“錯勿憚改”,不要“一錯再錯”,越陷越深,浪費越來越大!
“重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幾條輸電通道”每一條通道是否沒有必要進行方案論證?
“大氣污染防治”為什么要選擇貴一倍的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晉東南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并沒有達到設計指標,也沒有達到中國工程院咨詢報告的“滿負荷運行考驗”的要求,又花46億元搞擴建工程,(據說按照發改委領導要求),盡管送到500萬kW,最大至570萬kW,但到半途的南陽就走掉2/3,而且加了串補,并不表明交流特高壓的優越,為了減少電磁環網,晉東南1000kV投運,原河北辛安到河南洹安78km的500kV連線停運;哈鄭直流上來又發現雙極閉鎖會引起晉東南聯絡線震蕩,于是提出晉東南聯絡線要上第二回。
"電科院在現有電網基礎上,考慮試驗示范工程擴建,針對哈鄭直流進行安全分析。研究表明,“試驗示范擴建工程”北電南送5000MW時,哈鄭直流發生雙極閉鎖,系統失穩,震蕩中心在晉東南至南陽線路上,導致晉東南至南陽特高壓線路解列,華中電網功率缺額超過10000MW,低頻減載裝置動作,切除負荷6000MW后,系統頻率可以恢復。
若限制直流輸送功率不超過4000MW或限制“試驗示范擴建工程”南送功率不超過2000MW,可以使系統在雙極閉鎖故障下保持穩定,考慮與哈密至鄭州直流同步建設蒙西至長沙(“西縱”)交流特高壓工程,計算表明,在華北至華中斷面南送9800MW,且哈密直流滿送情況下,直流雙極閉鎖后,受端電網無需采取措施系統可以保持穩定。
因此,為充分發揮哈密至鄭州直流以及試驗示范工程輸送電力作用,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建議“西縱”交流特高壓工程與本工程同期建設投產。"
不知道報告說的是什么震蕩?廣域控制為什么不能解決?把辛安到洹安的聯絡線投運為什么不能解決,卻需要再加一條線?如此補漏洞有完沒完?
如果我們中國的電網規劃似這樣走一步看一步,缺乏科學性,而且也沒有人問責,甚至為了使某個方案成立,故意拿出明顯不可比的方案進行比較,甚至還有其他更惡劣的做法,今后如何向國人交代?
注2:上述描述情況恰恰反映了特高壓同步聯網的弊病!如果沒有特高壓緊密同步電網的話,哈密直流即使N-2,作為1.7億kW裝機的華中電網,損失800萬kW,本來沒有問題,第一輪低頻減載都不會動作!現在自己造成的事故擴大,只好再加一個配套的更大的工程來作為事故備用!這是很不科學的!
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如果哈密直流落點離開晉東南特高壓交流落點遠一些,譬如落到湖北去,豈不沒有這么多麻煩了嗎?為什么要落點鄭州?落點方案方案經過詳細比選嗎?
這個報告也再一次提醒我們,電力系統規劃本來是個長期動態規劃問題,每一個重要線路的規劃計算都是要考慮它的后效性!如果我們的規劃計算都是象上述報告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么所鼓吹的“西縱”如跳掉又要產生什么連鎖反應,于是又需要架設什么線路?
4.對交流特高壓輸電的工程應用希望有個小結
個人看法:經過十年的反復研討和實踐現在對交流特高壓應該看得很清楚了!交流特高壓問題應該有一個小結了!應該給電力消費者一個合理的交代了。
(1)電工基本原理不能違背造成交流特高壓先天性劣勢——輸電能力只相當于兩回500kV線路,相同輸電能力比500kV緊湊型,更比±800kV直流貴一倍以上!(示范工程640km,電抗163歐。折算到500kV側300萬kVA變壓器的電抗為18%,共120歐姆,相當于把輸電線路電抗增加[120歐+163歐]。目前50kA是500kV通用開關的最大切斷電流,就是等值電抗的最小可能值和最大靜態穩定極限功率值,對應的兩項電抗共46歐。相當又把輸電線電抗增加28%[46歐]兩項使總阻抗增加一倍,所以,輸電能力只能相當于兩回而不是四回,而造價要比兩回500kV貴一倍!)加上每隔300至400km要加一座變電站無功支撐,又增加了造價,又必須造成電磁環網,這是它的天生劣質!
2)工程實踐檢驗結果不能違背——示范工程設計送300萬kW,實際上250萬kW就不穩定了!實際上并沒有達到設計指標,也沒有達到滿負荷運行的要求;擴建工程加串補并沒有說明什么問題,又浪費了40多億元。
(3)建“三華同步電網”提出了各種站不住腳的理由,現在改變成了華北、華東兩個交流特高壓同步電網,不知道是否經過了充分論證和評審?怎樣論證和評審的!這么大的事情就這樣隨便地寫入規劃,是否太輕率了?建議在《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不具體列出新增交流特高壓輸電工程,以免造成既成事實,為科學論證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間,為科學決策提供可以回旋的余地,可避免造成一錯再錯的重大失誤。
(4)交流特高壓是俄、日棄用技術,他們研究多年,花了不少錢,好多年前就搞成了,然后棄用或降壓運行了,必有其深刻道理。他們與這個“大金礦”擦肩而過,卻被中國人“撿漏”了,這在當今世界傳統行業中可能性雖不能說絕對沒有,但一定是極其少的!
5.政策制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件,輸配電價逐步過渡到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
根據文件,以后過網電價可能就是“準許成本×106—108%”。這樣一來,電網公司投資越高、越貴收益越多!只要項目得到批準,這些公眾是不清楚的!
新常態下過網電價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對一些企業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寧夏高耗能企業用自備電廠的電2角多就可以盈利,如向電網買電每度電0.5元多,就得破產。延長石油集團自發電每度0.3元,不能自己用,必須送到網上,但從網上買下來就得花0.6元多,其實出330KV設備外下面各電壓水平上的設備都是油田的!這樣的案例很多。)
政府主管部門責任重大,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嚴格地把關,需要對電網有效資產進行評估形成節點電價,防止大電網夸大電網資本!政府主管部門要敢于擔當,不要讓關系國家電力安全的、投資巨大的重大工程被搞成“攻關工程”,更不要讓他“改頭換面”,“巧立名目”,以什么“重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的名義,不經過嚴格評審就列入規劃。英國電力市場改革,不同地區電價差高達十幾倍的政策值得借鑒,既減少了遠距離輸電的壓力,也減少了遠距離輸電的安全問題。
6.建議不是“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問題”而是立項研究我國電網中長期動態規劃問題。
電力系統規劃實際上是中長期動態整數規劃問題,理論上也并沒有完全解決,僅僅拿出一個目標網架實際上很難說明是否合理,不是算幾個穩定就行了,因為要考慮如何過渡問題,還要考慮到電網技術的發展,還要創新發展規劃理論和理念。
希望十三五規劃立項研究我國電網中長期發展的動態規劃的理論、方法和方案問題。
還有其他影響電網規劃和運行的經典問題,如“負荷黑箱子”問題,也希望下決心解決。
希望能源局征求各方意見之后,要跳出來,站在國家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對國家負責,對用電企業負責,對老百姓負責,敢于擔當,敢于創新,制定出高水平的規劃!
原標題:內部發言丨韓英鐸院士句句戳中要害,電力“十三五”規劃不能一錯再錯!
今年7月1日,習主席又指出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應該是我們編制“十三五”電力規劃的具體目標。
1.對我國電力發展現狀的分析似乎不夠到位.
制定好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我認為需要四方面準備工作:
(1)未來負荷預測。
(2)對現狀的分析,有哪些深層次的矛盾?要實事求是,不簡單是個能源平衡問題。
(3)對國內外電力技術發展和新走勢的認識,大勢所趨是什么?
(4)規劃思想的反思,有沒有創新的思維,還是繼續慣性思維?我們哪些傳統規劃思維是過時的,甚至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沒有這起碼的四方面準備,我想我們的規劃很難達到國家要求。我覺得《征求意見稿》對后三條都反映不夠充分!
“電力設備利用率不高,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輸電系統利用率偏低”,這對現在電力系統發展存在的問題,深層次矛盾的嚴重性是否估計的不夠?《征求意見稿》還說現在“輸電網穩定運行壓力加大,安全風險增加”——現在新常態下,負荷水平下降,輸電網冗余加大,安全風險還增加了?這不符合事實也違背常識!
業內大家都很清楚:
(1)2015年全國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降至4000h以下,有的地區達到3000h,這意味著有差不多1/3的火電裝機(大約3億kW,經濟日報說2億kW)在閑置,而2015年全國又凈增發電機容量1.4億kW,"創年度投產規模歷史新高",導致供需之間嚴重失衡。經濟日報觀點認為原因是“企業盲目擴張”和“地方政府貪圖眼前利益”;不知道我們規劃有沒有什么問題?我們規劃的觀念是否不符合變化了的新形勢?傳統規劃是以夏大冬大的尖峰負荷為基準再加檢修和熱備用來安排所有發輸配用設備容量的,而尖峰負荷的10%運行不到500h,盤子大了就造成大量冗余,當然還有其它許多原因。
(2)全國500kV線路達107993km,每條500kV線路本來可以送120萬kW,實際60%左右的線路大部分時間運行在60萬kW以下,全國60%的500kV省間聯絡線平均輸送功率也低于經濟輸送功率的50%。結論是發電設備和電網設備冗余很大,大有潛力可挖。適當改造現有500kV電網應該可以承受西電東輸對受端電網的需求!甚至有的網局領導人說即便不架新線路也可以支撐今后5年負荷的增長;
注1:對現狀分析很重要
到2015年底全國有15億kW裝機,如果其中火電10億kW(實際是9。9億)×6000h=6萬億度;水電裝機3億kW×3000h=9000億度,核電裝機0.4萬億kW×6000h=2400億度;風電裝機1億kW×1000h=1000億度,總發電量就遠大于<十三五計劃>的7萬億度。如果再搞到20億kW裝機,每類電站運行小時是多少?是否在制造過剩產能?
如果說到2015年我們的輸電網建設并沒有大大滯后于電源建設的話,實際上到處在冗余,即那么現在的輸電網應該是可以負擔7萬億度電量的輸電任務的!《十三五計劃》再花1.5萬億元搞輸電網建設是否又在擴大冗余水平?
2.電網規劃需要新思維,有一些是慣性思維缺乏新意
應該改變舊的傳統受端電網規劃設計理念——用大電網冗余來應對小概率或極小概率事件,肯定造成巨大資金浪費,是不可取的!搞華北、華東的罩在500kV上面的交流特高壓電網是“三華交流特高壓網”的變種,是不必要,不經濟的,是添亂的,是這種錯誤規劃思想的頑強表現!需要經過嚴格評審,不應該如此簡單地納入《十三五規劃》!這方面我看到網絡上譚永才、郭象容、王仲鴻有一篇文章有詳細論述,我這里不再贅述。
《規劃》中的華北和華東的兩個區域特高壓環網方案缺乏嚴肅的科學論證的話,可以將現有區域超高壓電網(區域網絡可以進行柔性改造)方案同特高壓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利用率,經濟性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地評估比較,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應該有能力、有必要、有義務提供現在真正運行的電網數據,讓大家分析比較,不給數據讓大家自己想辦法,這是無能的做法,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靠創新思維,采用新技術,可以更好地解決花巨資上交流特高壓電網所提出問題:(1)根據認真分析論證,適當完善現有已經很緊密的500kV骨干網(例如新架個別線路、關鍵線路加固定串補,因地制宜改變運行規程等等,提升500kV線路輸電能力)(2)在精選直流落點的同時,受端電網采用直流或柔直分隔,重負荷區域加裝動態無功支撐,HVDC受端換流站柔性化改造(±800kV換流站大約60億元,花70-80億元換成柔性直流輸電的換流站,就沒有換相失敗問題了!干嘛要花上千億元罩一個交流特高壓電網呢!)等技術,可以用少得多的錢有效解決受端電網安全問題,而且符合國際電力系統新型電網發展走勢。
南方電網已經有很好的示范,8回直流進入廣東,采用適當的措施就駕馭的很有效了,他們還在考慮進一步將廣東省網內部柔性分隔,搞混合直流,效果還會更好!希望國網和南網能做好交流經驗!“十三五”規劃應該推廣公認先進的技術!
這些內容是我和李立呈院士商量過的共同意見。
3.對于“十二五”期間的電網建設需要進行反思,“錯勿憚改”,不要“一錯再錯”,越陷越深,浪費越來越大!
“重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幾條輸電通道”每一條通道是否沒有必要進行方案論證?
“大氣污染防治”為什么要選擇貴一倍的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晉東南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并沒有達到設計指標,也沒有達到中國工程院咨詢報告的“滿負荷運行考驗”的要求,又花46億元搞擴建工程,(據說按照發改委領導要求),盡管送到500萬kW,最大至570萬kW,但到半途的南陽就走掉2/3,而且加了串補,并不表明交流特高壓的優越,為了減少電磁環網,晉東南1000kV投運,原河北辛安到河南洹安78km的500kV連線停運;哈鄭直流上來又發現雙極閉鎖會引起晉東南聯絡線震蕩,于是提出晉東南聯絡線要上第二回。
"電科院在現有電網基礎上,考慮試驗示范工程擴建,針對哈鄭直流進行安全分析。研究表明,“試驗示范擴建工程”北電南送5000MW時,哈鄭直流發生雙極閉鎖,系統失穩,震蕩中心在晉東南至南陽線路上,導致晉東南至南陽特高壓線路解列,華中電網功率缺額超過10000MW,低頻減載裝置動作,切除負荷6000MW后,系統頻率可以恢復。
若限制直流輸送功率不超過4000MW或限制“試驗示范擴建工程”南送功率不超過2000MW,可以使系統在雙極閉鎖故障下保持穩定,考慮與哈密至鄭州直流同步建設蒙西至長沙(“西縱”)交流特高壓工程,計算表明,在華北至華中斷面南送9800MW,且哈密直流滿送情況下,直流雙極閉鎖后,受端電網無需采取措施系統可以保持穩定。
因此,為充分發揮哈密至鄭州直流以及試驗示范工程輸送電力作用,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建議“西縱”交流特高壓工程與本工程同期建設投產。"
不知道報告說的是什么震蕩?廣域控制為什么不能解決?把辛安到洹安的聯絡線投運為什么不能解決,卻需要再加一條線?如此補漏洞有完沒完?
如果我們中國的電網規劃似這樣走一步看一步,缺乏科學性,而且也沒有人問責,甚至為了使某個方案成立,故意拿出明顯不可比的方案進行比較,甚至還有其他更惡劣的做法,今后如何向國人交代?
注2:上述描述情況恰恰反映了特高壓同步聯網的弊病!如果沒有特高壓緊密同步電網的話,哈密直流即使N-2,作為1.7億kW裝機的華中電網,損失800萬kW,本來沒有問題,第一輪低頻減載都不會動作!現在自己造成的事故擴大,只好再加一個配套的更大的工程來作為事故備用!這是很不科學的!
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如果哈密直流落點離開晉東南特高壓交流落點遠一些,譬如落到湖北去,豈不沒有這么多麻煩了嗎?為什么要落點鄭州?落點方案方案經過詳細比選嗎?
這個報告也再一次提醒我們,電力系統規劃本來是個長期動態規劃問題,每一個重要線路的規劃計算都是要考慮它的后效性!如果我們的規劃計算都是象上述報告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么所鼓吹的“西縱”如跳掉又要產生什么連鎖反應,于是又需要架設什么線路?
4.對交流特高壓輸電的工程應用希望有個小結
個人看法:經過十年的反復研討和實踐現在對交流特高壓應該看得很清楚了!交流特高壓問題應該有一個小結了!應該給電力消費者一個合理的交代了。
(1)電工基本原理不能違背造成交流特高壓先天性劣勢——輸電能力只相當于兩回500kV線路,相同輸電能力比500kV緊湊型,更比±800kV直流貴一倍以上!(示范工程640km,電抗163歐。折算到500kV側300萬kVA變壓器的電抗為18%,共120歐姆,相當于把輸電線路電抗增加[120歐+163歐]。目前50kA是500kV通用開關的最大切斷電流,就是等值電抗的最小可能值和最大靜態穩定極限功率值,對應的兩項電抗共46歐。相當又把輸電線電抗增加28%[46歐]兩項使總阻抗增加一倍,所以,輸電能力只能相當于兩回而不是四回,而造價要比兩回500kV貴一倍!)加上每隔300至400km要加一座變電站無功支撐,又增加了造價,又必須造成電磁環網,這是它的天生劣質!
2)工程實踐檢驗結果不能違背——示范工程設計送300萬kW,實際上250萬kW就不穩定了!實際上并沒有達到設計指標,也沒有達到滿負荷運行的要求;擴建工程加串補并沒有說明什么問題,又浪費了40多億元。
(3)建“三華同步電網”提出了各種站不住腳的理由,現在改變成了華北、華東兩個交流特高壓同步電網,不知道是否經過了充分論證和評審?怎樣論證和評審的!這么大的事情就這樣隨便地寫入規劃,是否太輕率了?建議在《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不具體列出新增交流特高壓輸電工程,以免造成既成事實,為科學論證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間,為科學決策提供可以回旋的余地,可避免造成一錯再錯的重大失誤。
(4)交流特高壓是俄、日棄用技術,他們研究多年,花了不少錢,好多年前就搞成了,然后棄用或降壓運行了,必有其深刻道理。他們與這個“大金礦”擦肩而過,卻被中國人“撿漏”了,這在當今世界傳統行業中可能性雖不能說絕對沒有,但一定是極其少的!
5.政策制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件,輸配電價逐步過渡到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
根據文件,以后過網電價可能就是“準許成本×106—108%”。這樣一來,電網公司投資越高、越貴收益越多!只要項目得到批準,這些公眾是不清楚的!
新常態下過網電價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對一些企業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寧夏高耗能企業用自備電廠的電2角多就可以盈利,如向電網買電每度電0.5元多,就得破產。延長石油集團自發電每度0.3元,不能自己用,必須送到網上,但從網上買下來就得花0.6元多,其實出330KV設備外下面各電壓水平上的設備都是油田的!這樣的案例很多。)
政府主管部門責任重大,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嚴格地把關,需要對電網有效資產進行評估形成節點電價,防止大電網夸大電網資本!政府主管部門要敢于擔當,不要讓關系國家電力安全的、投資巨大的重大工程被搞成“攻關工程”,更不要讓他“改頭換面”,“巧立名目”,以什么“重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的名義,不經過嚴格評審就列入規劃。英國電力市場改革,不同地區電價差高達十幾倍的政策值得借鑒,既減少了遠距離輸電的壓力,也減少了遠距離輸電的安全問題。
6.建議不是“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問題”而是立項研究我國電網中長期動態規劃問題。
電力系統規劃實際上是中長期動態整數規劃問題,理論上也并沒有完全解決,僅僅拿出一個目標網架實際上很難說明是否合理,不是算幾個穩定就行了,因為要考慮如何過渡問題,還要考慮到電網技術的發展,還要創新發展規劃理論和理念。
希望十三五規劃立項研究我國電網中長期發展的動態規劃的理論、方法和方案問題。
還有其他影響電網規劃和運行的經典問題,如“負荷黑箱子”問題,也希望下決心解決。
希望能源局征求各方意見之后,要跳出來,站在國家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對國家負責,對用電企業負責,對老百姓負責,敢于擔當,敢于創新,制定出高水平的規劃!
原標題:內部發言丨韓英鐸院士句句戳中要害,電力“十三五”規劃不能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