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電力行業歷來也是分久必合,但是為發展特高壓而讓國網、南網合并,這并不是一個可以令人完全信服的理由。發展特高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將電源點的富余電量更好地輸送到東部等電力負荷中心,而不是為了將全國電網連成一張網。
從中國南車集團公司與北車集團公司的合并,到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合并,工業能源領域的央企合并浪潮此起彼伏。這一次,合并的聲音再次蔓延到中國兩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和南方電網公司(下稱南網)身上。
1月9日,在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議庫》APP上線儀式暨2016“兩會e提案”征集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蔡國雄建議國網和南網合并,以適應市場形勢。
蔡國雄認為,從改革之初,中國的電網分解成了國網和南網兩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電網體制的改革。但時至今天,跨地域特高壓電網遍布全國,國網和南網的區域性分割,對于特高壓電網的規劃、設計與分布,新能源的調度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帶來了負面影響。
蔡國雄以南、北車合并為例,表示此前推動兩大高鐵企業合并,也是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同樣隨著能源互聯網的逐漸形成,跨區域、跨國界的特高壓電網的形成也會是歷史趨勢。
南網現有轄區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海南五省,國網轄區為除前述地區以外的所有其他省份。
“兩個國家級電網在地域上互相不重疊,在發展和規劃當中更多考慮本公司管轄區域的發展。這樣的規劃方式,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特高壓發展和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了特高壓電網的健康發展,應該考慮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合并,營造合理的適宜特高壓發展的管理體制。”蔡國雄建議。
贊成合并和反對合并的各自站隊,引起業內不少討論。實際上,作為整個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組織,電網應該是“一張網”還是“多張網”的爭論一直都存在。
2002年2月,國務院下發電改“5號文”,確定電力體制改革的階段性方案,啟動了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在一輪改革中,原國家電力公司分被拆成11家公司,從事發電、電網和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業務。
據當時參與該輪電改的人士稱,當時爭議最大的就是關于電網拆分上是選擇“一張網”還是“多張網”。
原國家電力公司主張以“全國一張網”為前提進行改革,但當時成立的電改小組則主張拆分為多張電網。
在爭論中,各方提出了多種方案。如拆分為三張電網的方案 ,即北方、中部、南方電網;“1+6”方案,國家電力公司主體不動,在其下分設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和南方6個區域電網公司;“0+4”方案,取消國家電力公司,組建東北、北方、長江和南方四大電網公司等。
最終,各方案被折中,確定了“兩張網”的方案,成立了國網和南網。實際上,南網的成立,就帶著作為區域電網進行先行試點的性質。參與該輪電改的人士稱,如果南網試點成功,會再仿照南網,將大電網進行拆分,成立區域電網。
如今已過去十多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也已啟動,繼續拆分電網似乎已經成為不可能,國網和南網的合并傳聞卻不絕于耳。
早在十年前,《21世紀經濟報道》稱,廣東國資委意欲向國網出讓其持有的南網股權,國網將絕對控股南網。不過,這一收購最終未能成行。
近期則在2015年6月,大智慧通訊社報道,有專家建議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層面,將國網、南網或部分合并,將二者的網絡合并為新的國家電網公司。一個月后,原國家電網副總曹志安空降南網,擔任南網總經理一職,再次引起了坊間關于國網、南網有合并的可能性猜想。
贊成合并者的主要理由之一為特高壓建設。目前,國網已累計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17條特高壓輸電線路,長度超過2.8萬公里。主張合并者認為,目前兩大電網的設立,阻礙了特高壓的發展。
按照國網的規劃,到2020年,要將西部不同資源類型的電網互聯,構建西部電網;將東部主要受電地區電網互聯,構建東部電網,形成送、受端結構清晰,交、直流協調發展的兩個同步電網。到2025年,建設東部、西部電網同步聯網工程,國家電網形成一個同步電網。
贊成合并者還表示,目前的“兩張網”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投資,合并后可以對資源統籌規劃,節約資源,可更集中地實現輸配環節的中間監管。
但在反對合并的一方看來,南網作為電改試點的地位必不可少,如果兩家合并的話,將違背當初為破除壟斷進行電力改革的初衷。
在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中,南網發揮了試點作用,除了擁有輸配電電價、售電側改革試點外,國內的兩大綜合試點都在南網區域。南網極大地推動了電力體制改革進程,理應作為試點繼續發揮作用。
另外,根據國外電網的經驗看,大網與大網多為弱聯系的聯合電網,極少搞統一的聯合電網。從市場化層面看,南網的市場化程度和效率高于國網,如果進行合并,似乎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悖。
為發展特高壓而讓國網、南網合并,這并不是一個可令人完全信服的理由。發展特高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將電源點富余的電量更好地輸送到東部等電力負荷中心,而不是為了將全國電網連成一張網。
界面新聞記者認為,根據目前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進程,尚未實現輸配電價分開的情況下,國網和南網合并的可能性不大。
一度電從電廠發出來后到用戶需要經過四個環節——發電、輸電、配電、售電。輸電指的是從發電廠,將電輸送到用電中心;配電是指將用電中心的電,經過變電站降壓后分配至用戶;售電是電力出售給相關部門和用戶。
拿物流打比方,輸電相當于中間的運輸過程;配電相當于物品到達中間省市倉庫、中轉站后,對物品分發和指派;售電則是快遞員將物品直接送到用戶,并收取費用。
業內對于電網壟斷的最大質疑就在于,電力的輸、配、售電三個環節都集中在電網,成本不夠透明。如果在此時,對國網和南網進行合并,是進一步加劇了電網的壟斷。
新一輪電力改革已明確放開售電側。根據電改9號文,此輪電改的重點和路徑是: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
其中,電改9號文還明確要繼續深化對區域電網建設和適合中國國情的輸配體制研究。
倘若日后實現輸配電分開,將國網和南網的輸電網部分合并為新的國家輸電電網公司,或存在可能性。
電改的最終目是為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安全可靠地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無論是“一張網”,還是“多張網”,最終的目標應該是為了建立一個良性健全、運行高效、安全可靠,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網結構。
比如,電網的建設能與電源點匹配,一直難以解決的棄風、棄光、棄水問題得以解決;價格關系得以理順,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電網能給電力用戶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力服務和產品。
從中國南車集團公司與北車集團公司的合并,到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合并,工業能源領域的央企合并浪潮此起彼伏。這一次,合并的聲音再次蔓延到中國兩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和南方電網公司(下稱南網)身上。
1月9日,在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議庫》APP上線儀式暨2016“兩會e提案”征集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蔡國雄建議國網和南網合并,以適應市場形勢。
蔡國雄認為,從改革之初,中國的電網分解成了國網和南網兩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電網體制的改革。但時至今天,跨地域特高壓電網遍布全國,國網和南網的區域性分割,對于特高壓電網的規劃、設計與分布,新能源的調度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帶來了負面影響。
蔡國雄以南、北車合并為例,表示此前推動兩大高鐵企業合并,也是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同樣隨著能源互聯網的逐漸形成,跨區域、跨國界的特高壓電網的形成也會是歷史趨勢。
南網現有轄區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海南五省,國網轄區為除前述地區以外的所有其他省份。
“兩個國家級電網在地域上互相不重疊,在發展和規劃當中更多考慮本公司管轄區域的發展。這樣的規劃方式,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特高壓發展和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了特高壓電網的健康發展,應該考慮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合并,營造合理的適宜特高壓發展的管理體制。”蔡國雄建議。
贊成合并和反對合并的各自站隊,引起業內不少討論。實際上,作為整個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組織,電網應該是“一張網”還是“多張網”的爭論一直都存在。
2002年2月,國務院下發電改“5號文”,確定電力體制改革的階段性方案,啟動了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在一輪改革中,原國家電力公司分被拆成11家公司,從事發電、電網和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業務。
據當時參與該輪電改的人士稱,當時爭議最大的就是關于電網拆分上是選擇“一張網”還是“多張網”。
原國家電力公司主張以“全國一張網”為前提進行改革,但當時成立的電改小組則主張拆分為多張電網。
在爭論中,各方提出了多種方案。如拆分為三張電網的方案 ,即北方、中部、南方電網;“1+6”方案,國家電力公司主體不動,在其下分設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和南方6個區域電網公司;“0+4”方案,取消國家電力公司,組建東北、北方、長江和南方四大電網公司等。
最終,各方案被折中,確定了“兩張網”的方案,成立了國網和南網。實際上,南網的成立,就帶著作為區域電網進行先行試點的性質。參與該輪電改的人士稱,如果南網試點成功,會再仿照南網,將大電網進行拆分,成立區域電網。
如今已過去十多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也已啟動,繼續拆分電網似乎已經成為不可能,國網和南網的合并傳聞卻不絕于耳。
早在十年前,《21世紀經濟報道》稱,廣東國資委意欲向國網出讓其持有的南網股權,國網將絕對控股南網。不過,這一收購最終未能成行。
近期則在2015年6月,大智慧通訊社報道,有專家建議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層面,將國網、南網或部分合并,將二者的網絡合并為新的國家電網公司。一個月后,原國家電網副總曹志安空降南網,擔任南網總經理一職,再次引起了坊間關于國網、南網有合并的可能性猜想。
贊成合并者的主要理由之一為特高壓建設。目前,國網已累計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17條特高壓輸電線路,長度超過2.8萬公里。主張合并者認為,目前兩大電網的設立,阻礙了特高壓的發展。
按照國網的規劃,到2020年,要將西部不同資源類型的電網互聯,構建西部電網;將東部主要受電地區電網互聯,構建東部電網,形成送、受端結構清晰,交、直流協調發展的兩個同步電網。到2025年,建設東部、西部電網同步聯網工程,國家電網形成一個同步電網。
贊成合并者還表示,目前的“兩張網”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投資,合并后可以對資源統籌規劃,節約資源,可更集中地實現輸配環節的中間監管。
但在反對合并的一方看來,南網作為電改試點的地位必不可少,如果兩家合并的話,將違背當初為破除壟斷進行電力改革的初衷。
在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中,南網發揮了試點作用,除了擁有輸配電電價、售電側改革試點外,國內的兩大綜合試點都在南網區域。南網極大地推動了電力體制改革進程,理應作為試點繼續發揮作用。
另外,根據國外電網的經驗看,大網與大網多為弱聯系的聯合電網,極少搞統一的聯合電網。從市場化層面看,南網的市場化程度和效率高于國網,如果進行合并,似乎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悖。
為發展特高壓而讓國網、南網合并,這并不是一個可令人完全信服的理由。發展特高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將電源點富余的電量更好地輸送到東部等電力負荷中心,而不是為了將全國電網連成一張網。
界面新聞記者認為,根據目前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進程,尚未實現輸配電價分開的情況下,國網和南網合并的可能性不大。
一度電從電廠發出來后到用戶需要經過四個環節——發電、輸電、配電、售電。輸電指的是從發電廠,將電輸送到用電中心;配電是指將用電中心的電,經過變電站降壓后分配至用戶;售電是電力出售給相關部門和用戶。
拿物流打比方,輸電相當于中間的運輸過程;配電相當于物品到達中間省市倉庫、中轉站后,對物品分發和指派;售電則是快遞員將物品直接送到用戶,并收取費用。
業內對于電網壟斷的最大質疑就在于,電力的輸、配、售電三個環節都集中在電網,成本不夠透明。如果在此時,對國網和南網進行合并,是進一步加劇了電網的壟斷。
新一輪電力改革已明確放開售電側。根據電改9號文,此輪電改的重點和路徑是: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
其中,電改9號文還明確要繼續深化對區域電網建設和適合中國國情的輸配體制研究。
倘若日后實現輸配電分開,將國網和南網的輸電網部分合并為新的國家輸電電網公司,或存在可能性。
電改的最終目是為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安全可靠地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無論是“一張網”,還是“多張網”,最終的目標應該是為了建立一個良性健全、運行高效、安全可靠,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網結構。
比如,電網的建設能與電源點匹配,一直難以解決的棄風、棄光、棄水問題得以解決;價格關系得以理順,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電網能給電力用戶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力服務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