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來襲,申城頻創用電高峰。近日,浦東金橋地區停電,約700戶居民受到影響,而6月初,靜安、黃浦等多個中心城區也曾遭遇大范圍停電。一場探討未來電網發展的技術研討會日前在張江召開,科學家在會上分享了一項工業互聯網技術,它將把未來電網帶入“云”端,電網的監測、管理和控制會更加智能,大停電、偷電等疾病的“先兆”一目了然。
用電需求劇增
據預計,到2030年,僅亞洲的用電需求就將翻番。
現在,傳統的電網都是單向的:發電廠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后集中輸送給用戶。尤其是在我國,能源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區,長距離輸電還會出現損耗,而且容易造成設備的老化,出現停電的現象。因此,為了應對損耗,我們國家提倡超高壓工程。國家電網直流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袁清云高級工程師透露,到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將累計建成特高壓直流工程預計將達20項,換流容量3.2億千瓦,累計建成直流線路3.7萬公里。
激活“沉睡”數據
在研討會上,電網技術專家們一致認為,未來電網智能化是減少大停電等事故的方法。GE中國研發中心電氣研發技術總監康鵬舉表示,未來電網將隨著海量的大數據進入“云”端。他分享了一項目前正在開發的工業互聯網技術,一個軟件平臺將把每個獨立的用電個體連接起來,整合來自不同系統和設備的數據,包括目前的電網管理系統、智能電表或者其他智能電網設備、傳感器、天氣預報甚至來自社交媒體的信息,從而監測和預測電網故障和設備壽命。“比如,可以利用谷歌地圖分析植被信息,電網架設過程中避開可能會給電網電纜線造成潛在威脅的大樹等。一旦設備發生事故,‘云’端的智能軟件可以幫檢修人員迅速定位。”
專家透露,電力系統每天都收集了海量的信息,但約80%的數據都處于沉睡狀態。據科學家預計,如果把這些數都“激活”,全球電網進行系統的智能優化,每降低1%的能耗,就能為世界節省660億美元,其中,光中國就能節省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