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電壓不穩?你家會遇到這樣的用電問題嗎?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回答“很少”甚至“完全沒有”。這是因為我國的電網,尤其是配電網的發展水平,越來越成熟。國家電網公司日前公布了“十三五”配電網發展規劃,將多措并舉提升配電網建設水平。未來,更可靠、更清潔、更智能的配電網不僅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能讓我們每一個用電人直接受益。
國家能源局在今年9月發布了《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表示將通過實施這項計劃,有效加大配電網資金投入。而這筆投入資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該計劃表示,2015~2020年,用于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投資將不低于2萬億元。
為什么國家要在建設改造配電網上下這樣的“血本”?那是因為配電網,相對于輸電網來說,它的發展完善水平與我們廣大客戶日常用電的感受息息相關。配電網建設水平越高,我們可能遇到的低電壓、短路跳閘和停電等用電問題就會越少。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我國目前的配電網發展狀況。
近年來,從總體上說,我國電網結構日趨合理,供電安全水平有效提升,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電網規模也快速增長。2011~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完成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建設投資6257億元(其中農網投資4055億元),2015年安排投資2150億元,“十二五”配電網建設投資占750千伏及以下電網比例超過60%。110~35千伏配電網的變電容量達到14億千伏安,線路長度為72.5萬公里。10千伏配電網的配變容量為8.5億千伏安,線路長度為318.9萬公里。110~35千伏變電容量、線路長度分別達到2010年1.8、1.7倍,10千伏配變容量、線路長度分別達到2010年的1.8、1.2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另外,110、35千伏容載比分別為2.01、1.89,農網戶均配變容量由2010年的0.99千伏安提高到1.57千伏安,供電能力總體充裕。2011~2014年累計新增售電量22663億度,新增負荷14205萬千瓦,全面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電需求。
當然,目前這樣的規模和發展水平還不夠,“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產、生活用電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配電網建設改造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新增中央投資,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李克強總理專門強調加強農網改造的重要性,提出要追加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8月,城鎮配電網建設改造,農網改造升級均納入“穩增長防風險”支持范圍,國家先后下達中西部農網中央預算內計劃,城鎮配電網和東部七省市農網專項建設基金計劃。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和《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正式印發,對全國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提出總體要求。
今年上半年,按照國家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工作要求,國家電網公司編制了《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日前,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在于北京召開的CIGREC6中國專委會工作會議暨2015配電技術研討會上公布了公司“十三五”期間的配電網發展規劃,主要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建立技術標準體系
制定以《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為核心的各類技術標準,初步形成涵蓋一次網架、配電自動化、設備物料、電源和多元化負荷接入等全方面,貫穿規劃、設計、運維、檢修等全過程的技術標準體系。
加快解決農村“低電壓”問題,加強網架建設,提高供電能力。因地制宜使用配變,緩解季節性負荷引起的“低電壓”問題。逐步解決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系薄弱問題。做好邊遠貧困地區電力建設。
穩步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和可靠性水平
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已有26家省公司、76家地市公司開展了配電自動化建設,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6.2%,涉及3.9萬條10千伏線路,主要位于網架成熟地區。系統應用地區,平均倒閘操作時間縮短至8.3分鐘;非故障區域平均恢復供電時間縮短至11.4分鐘。
加快配套電網建設保障大規模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接入
開展電網適應性研究,完善技術標準、簡化管理流程、出臺服務意見、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努力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需要,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速最快的電網。
加快信息化集成應用
實現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方法、模型、數據、工具“四統一”。統一開發部署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軟件,實現供電可靠性計算、技術經濟比選等量化分析。開發應用一體化電網規劃設計平臺,實現負荷預測、供電區域劃分、成果管理等配電網規劃基礎功能,進行配電網數據集成試點。
實現配電網與用戶雙向靈活互動
建設智能互動服務體系,加大智能電表等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的覆蓋范圍,掌握用戶用電行為,引導分時有序用電,提供定制電力、能效管理等增值服務;積極開展電能替代,倡導能源消費新模式。
加大科技創新,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新技術,逐步構建以電網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平臺,促進電力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的深度融合;推廣應用先進傳感器、自動控制、電力電子、信息通信和“即插即用”并網裝置等新技術、新設備,建設智能配電網試點示范工程,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
可以發現,以上措施中既有相應的標準體系設計,也有不少科技創新的方法,不僅設法全面提高配電網質量,也在加強整體配電網的智能化和交互化水平。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不難想見,下一個五年,我國配電網的發展水平將上一個新的臺階,而直接受益的也將是我們每一個用電的人,更可靠、更清潔、更智能的配電網將讓用電這件事兒變得更加輕松自在。
國家能源局在今年9月發布了《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表示將通過實施這項計劃,有效加大配電網資金投入。而這筆投入資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該計劃表示,2015~2020年,用于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投資將不低于2萬億元。
為什么國家要在建設改造配電網上下這樣的“血本”?那是因為配電網,相對于輸電網來說,它的發展完善水平與我們廣大客戶日常用電的感受息息相關。配電網建設水平越高,我們可能遇到的低電壓、短路跳閘和停電等用電問題就會越少。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我國目前的配電網發展狀況。
近年來,從總體上說,我國電網結構日趨合理,供電安全水平有效提升,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電網規模也快速增長。2011~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完成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建設投資6257億元(其中農網投資4055億元),2015年安排投資2150億元,“十二五”配電網建設投資占750千伏及以下電網比例超過60%。110~35千伏配電網的變電容量達到14億千伏安,線路長度為72.5萬公里。10千伏配電網的配變容量為8.5億千伏安,線路長度為318.9萬公里。110~35千伏變電容量、線路長度分別達到2010年1.8、1.7倍,10千伏配變容量、線路長度分別達到2010年的1.8、1.2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另外,110、35千伏容載比分別為2.01、1.89,農網戶均配變容量由2010年的0.99千伏安提高到1.57千伏安,供電能力總體充裕。2011~2014年累計新增售電量22663億度,新增負荷14205萬千瓦,全面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電需求。
當然,目前這樣的規模和發展水平還不夠,“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產、生活用電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配電網建設改造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新增中央投資,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李克強總理專門強調加強農網改造的重要性,提出要追加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8月,城鎮配電網建設改造,農網改造升級均納入“穩增長防風險”支持范圍,國家先后下達中西部農網中央預算內計劃,城鎮配電網和東部七省市農網專項建設基金計劃。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和《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正式印發,對全國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提出總體要求。
今年上半年,按照國家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工作要求,國家電網公司編制了《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日前,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在于北京召開的CIGREC6中國專委會工作會議暨2015配電技術研討會上公布了公司“十三五”期間的配電網發展規劃,主要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建立技術標準體系
制定以《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為核心的各類技術標準,初步形成涵蓋一次網架、配電自動化、設備物料、電源和多元化負荷接入等全方面,貫穿規劃、設計、運維、檢修等全過程的技術標準體系。
加快解決農村“低電壓”問題,加強網架建設,提高供電能力。因地制宜使用配變,緩解季節性負荷引起的“低電壓”問題。逐步解決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系薄弱問題。做好邊遠貧困地區電力建設。
穩步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和可靠性水平
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已有26家省公司、76家地市公司開展了配電自動化建設,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6.2%,涉及3.9萬條10千伏線路,主要位于網架成熟地區。系統應用地區,平均倒閘操作時間縮短至8.3分鐘;非故障區域平均恢復供電時間縮短至11.4分鐘。
加快配套電網建設保障大規模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接入
開展電網適應性研究,完善技術標準、簡化管理流程、出臺服務意見、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努力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需要,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速最快的電網。
加快信息化集成應用
實現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方法、模型、數據、工具“四統一”。統一開發部署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軟件,實現供電可靠性計算、技術經濟比選等量化分析。開發應用一體化電網規劃設計平臺,實現負荷預測、供電區域劃分、成果管理等配電網規劃基礎功能,進行配電網數據集成試點。
實現配電網與用戶雙向靈活互動
建設智能互動服務體系,加大智能電表等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的覆蓋范圍,掌握用戶用電行為,引導分時有序用電,提供定制電力、能效管理等增值服務;積極開展電能替代,倡導能源消費新模式。
加大科技創新,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新技術,逐步構建以電網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平臺,促進電力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的深度融合;推廣應用先進傳感器、自動控制、電力電子、信息通信和“即插即用”并網裝置等新技術、新設備,建設智能配電網試點示范工程,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
可以發現,以上措施中既有相應的標準體系設計,也有不少科技創新的方法,不僅設法全面提高配電網質量,也在加強整體配電網的智能化和交互化水平。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不難想見,下一個五年,我國配電網的發展水平將上一個新的臺階,而直接受益的也將是我們每一個用電的人,更可靠、更清潔、更智能的配電網將讓用電這件事兒變得更加輕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