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前瞻信息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發現,2008-2013年,中國電抗器行業銷售收入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204.46億元,同比增長16.07%。目前電抗器的價格集中在227.45-5092.64之間,占65%的比重;價格在227.45元以下有15%;價格位于5092.64-15288.1元占比重為13%;價格在15288.1元以上的占據了7%。
根據規劃,國家電網"十二五"期間將投資約2.55萬億用于電網建設,相比"十一五"期間的1.5萬億元,"十二五"電網投資額同比提升了68%。細分來看,2.55萬億中將有5000億用于特高壓電網投資,5000億用于配電網投資,另外約1.55萬億用于其他電壓等級的電網線路投資。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測算:在特高壓電網投資中,特高壓交流的投資額約為2700億元。特高壓交流的主要設備包括特高壓變壓器、電抗器、GIS組合開關、互感器等設備。在特高壓投資中,設備投資約占45%,而電抗器占交流特高壓設備投資額的16%,由此測算,"十二五"期間,在特高壓電網的電抗器市場容量將超過194億元。
自2004年至2009年,國家電力投資經歷了一波超常規的高速發展期,期間各電力設備制造商快速進行產能擴張,一些中低壓或其他行業的廠商甚至也紛紛加入輸變電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意欲搶奪市場空間。
而從2009年開始,國家電網投資高速增長出現拐點,并迅速傳導到設備制造商,引發常規產品的產能過剩。由于國際巨頭ABB、Siemens等在中國直流輸電工程中早已獲利豐厚,加上合資企業的國產化率上升,因此在交流設備方面,其率先降價,意欲擴大占有率,而此時中國西電(601179,股吧)正籌備上市,為做大收入規模,也加入降價大軍,引發行業無序、惡性低價競爭。
行業發展影響因素
(1)有利因素
國家對于特高壓輸變電網建設的產業政策支持
2006年以來,我國強調要堅持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國務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其中明確將"重點研究開發±800KV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技術和10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及裝備"列為能源重點領域的優先主題內容,這一方針將推動我國逐步從世界電磁線行業大國,成長為世界電磁線行業強國。
截至2012年份,國網公司制定的《特高壓電網"十二五"規劃》已上報國家能源局。交流方面,總體線路基本不變,部分途經變電站可能微調;直流方面,明確提出2015年將投產16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近期將重點建設兩縱(東縱:錫盟-南京,西縱:蒙西-長沙)、一橫(南橫:雅安-上海)、環網(淮南-上海-淮南)的特高壓交流以及溪洛渡-浙西、哈密南-鄭州、哈密北-重慶等特高壓直流工程。
技術進步與材料更新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對電力設備、電機、電氣設備、電子產品的節能、環保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電抗器產品結構升級、技術更新換代勢在必行。
(2)不利因素
資金短缺成為行業內企業發展的瓶頸
電抗器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對資本規模和籌資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電抗器生產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必然對流動資金的規模和資金周轉效率提出較高要求。目前,電抗器行業多數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資金短缺情況,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速度,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技術裝備相對落后,研發能力相對較弱
國內電抗器行業起步較晚,早期技術主要由國外引進。由于研發與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國內電抗器技術裝備與研發能力同國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部分先進設備仍需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