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公布的寧夏版電改方案,與深圳、蒙西兩地方案區別不大,主要政策包括分離輸配電價、鼓勵電力直售,逐步減少交叉補貼等。
繼深圳和蒙西電網之后,《寧夏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是第三批電改試點中第一個獲批的方案。
本次公布的寧夏版電改方案,與深圳、蒙西兩地方案區別不大,主要政策包括分離輸配電價、鼓勵電力直售,逐步減少交叉補貼等。
煤炭和電力是寧夏的資源優勢,兩者之間的相互轉換和支撐,構成了寧夏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隨著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寧夏也像其他資源大省一樣,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在一些當地人眼中,電改之于寧夏不僅僅是電改,更是盤活經濟的良藥。
該區政協副秘書長陳莉萍介紹,寧夏部分工業用電企業的電費成本占生產成本的40%到80%,電價對于寧夏工業企業的競爭性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目前該區基礎電價普遍高于周邊省份已經成為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新電改“關注中間”的方式旨在降低電網企業購售電差價,但真正操作時成本核算非常復雜,仍需要配套細則出臺。
寧夏拔得第三批試點頭籌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確定在深圳、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4個省(區),寧夏就是其中之一。
試點擴容的消息公布后,業內都在等待著下一個改革方案的出臺,而本次寧夏版方案獲批,意味著該省成為第三批試點中首個獲批的省份。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試點內容,寧夏版方案與之前發布的蒙西電網方案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單獨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按監管周期定價(第一個監管周期為2016——2018年),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激勵和約束機制,試點改革后的電網企業盈利不再與購售電差價相關。
周大地介紹,寧夏與蒙西電網存在著許多相似點,兩個區域能源需求都比較小,電力外輸沖動強,而且新能源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寧夏電網新能源裝機772.073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30.12%。截止5月底,年累計新能源發電量為54.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16%,占總用電量的15.89%。
然而和內蒙、深圳不同的是,對于寧夏來說,煤炭和電力在其整個工業體系中占比達到4成,在全國用電量增速屢屢創下新低的今天,寧夏和其他能源大省一樣,經濟被煤炭和電力兩大產業嚴重拖累。
據該省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寧夏電力行業完成增加值39.3億元,下降10.3%,增速較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電力行業生產持續走低。
正是因為其過人的資源稟賦,寧夏在過去幾十年里形成了高耗能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而這些產業對電力價格高度敏感。
據陳莉萍介紹,該區部分工業用電企業的電費成本占生產成本的40%到80%,電價對于寧夏工業企業的競爭性來說具有決定性作用。
高電價制約當地工業發展
然而,豐富的煤炭和電力資源并沒有在“塞上江南”轉化為電價優勢。
民盟寧夏區委會參政議政處處長張曉勇介紹,寧夏的基本電價高于陜西、甘肅、青海和新疆,其中最大需量的基本電價比西北五省區平均價還高。
據媒體報道,寧夏目前仍執行基礎電價和電度電價相結合的兩部制電價,而其基礎電價標準自1996年確定至今,從未被改變,電價改革亟需破冰。
此外,國際上電網的利潤基本上維持在10%到20%,但是寧夏的電網利潤遠高于這個水平,每度電上網電價0.28元,購銷差價接近0.2元。
“一家工業企業每月電費支出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一度電多支出幾分錢,每年就需要多支出上百萬元的電費,這對于轉型攻堅的工業企業而言,是負擔不起的。”當地一位工業企業負責人說,“每度電多或少一分錢就可以決定企業的‘生與死’。”
在這種情況下,寧夏也在努力為企業減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該區政府網站獲悉,該區于今年4月份曾下調區內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其中上網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8分錢,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下調5分錢。
也正因為此,新電改9號文件發布后,寧夏就成為了最積極的省份之一。和深圳、蒙西一樣,寧夏版方案中電網企業的總收入以“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稅金”的方式核定,也就是“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方式旨在打破電網企業依賴購售電價格差來盈利的模式,將電網企業的“過路費”從黑箱中拉出。
按照這一認識,寧夏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將解決當地購售差價過高的問題。
繼深圳和蒙西電網之后,《寧夏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是第三批電改試點中第一個獲批的方案。
本次公布的寧夏版電改方案,與深圳、蒙西兩地方案區別不大,主要政策包括分離輸配電價、鼓勵電力直售,逐步減少交叉補貼等。
煤炭和電力是寧夏的資源優勢,兩者之間的相互轉換和支撐,構成了寧夏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隨著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寧夏也像其他資源大省一樣,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在一些當地人眼中,電改之于寧夏不僅僅是電改,更是盤活經濟的良藥。
該區政協副秘書長陳莉萍介紹,寧夏部分工業用電企業的電費成本占生產成本的40%到80%,電價對于寧夏工業企業的競爭性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目前該區基礎電價普遍高于周邊省份已經成為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新電改“關注中間”的方式旨在降低電網企業購售電差價,但真正操作時成本核算非常復雜,仍需要配套細則出臺。
寧夏拔得第三批試點頭籌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確定在深圳、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4個省(區),寧夏就是其中之一。
試點擴容的消息公布后,業內都在等待著下一個改革方案的出臺,而本次寧夏版方案獲批,意味著該省成為第三批試點中首個獲批的省份。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試點內容,寧夏版方案與之前發布的蒙西電網方案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單獨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按監管周期定價(第一個監管周期為2016——2018年),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激勵和約束機制,試點改革后的電網企業盈利不再與購售電差價相關。
周大地介紹,寧夏與蒙西電網存在著許多相似點,兩個區域能源需求都比較小,電力外輸沖動強,而且新能源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寧夏電網新能源裝機772.073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30.12%。截止5月底,年累計新能源發電量為54.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16%,占總用電量的15.89%。
然而和內蒙、深圳不同的是,對于寧夏來說,煤炭和電力在其整個工業體系中占比達到4成,在全國用電量增速屢屢創下新低的今天,寧夏和其他能源大省一樣,經濟被煤炭和電力兩大產業嚴重拖累。
據該省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寧夏電力行業完成增加值39.3億元,下降10.3%,增速較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電力行業生產持續走低。
正是因為其過人的資源稟賦,寧夏在過去幾十年里形成了高耗能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而這些產業對電力價格高度敏感。
據陳莉萍介紹,該區部分工業用電企業的電費成本占生產成本的40%到80%,電價對于寧夏工業企業的競爭性來說具有決定性作用。
高電價制約當地工業發展
然而,豐富的煤炭和電力資源并沒有在“塞上江南”轉化為電價優勢。
民盟寧夏區委會參政議政處處長張曉勇介紹,寧夏的基本電價高于陜西、甘肅、青海和新疆,其中最大需量的基本電價比西北五省區平均價還高。
據媒體報道,寧夏目前仍執行基礎電價和電度電價相結合的兩部制電價,而其基礎電價標準自1996年確定至今,從未被改變,電價改革亟需破冰。
此外,國際上電網的利潤基本上維持在10%到20%,但是寧夏的電網利潤遠高于這個水平,每度電上網電價0.28元,購銷差價接近0.2元。
“一家工業企業每月電費支出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一度電多支出幾分錢,每年就需要多支出上百萬元的電費,這對于轉型攻堅的工業企業而言,是負擔不起的。”當地一位工業企業負責人說,“每度電多或少一分錢就可以決定企業的‘生與死’。”
在這種情況下,寧夏也在努力為企業減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該區政府網站獲悉,該區于今年4月份曾下調區內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其中上網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8分錢,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下調5分錢。
也正因為此,新電改9號文件發布后,寧夏就成為了最積極的省份之一。和深圳、蒙西一樣,寧夏版方案中電網企業的總收入以“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稅金”的方式核定,也就是“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方式旨在打破電網企業依賴購售電價格差來盈利的模式,將電網企業的“過路費”從黑箱中拉出。
按照這一認識,寧夏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將解決當地購售差價過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