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記者來到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GDHA500千伏輸變電項目Dedesa500千伏變電站工程現場,遠遠就看到管母線安裝吊裝的起重機上下左右地伸縮搖擺,倒運設備的工具車在場內來回穿梭;腳手架上,工人們正在緊張進行電氣安裝工作;串補平臺上,一件件組裝好的附件正被精確的安裝在平臺上每個角落;在電纜溝施工作業區,三五個中方和埃塞工人圍在一起仔細研究著什么,他們臉上寫滿暢快與喜悅……
一絲不茍嚴格施工
沿著站內土建區,跨過臨時步行扶橋,我們來到電纜溝施工現場。只見有的鋼模已拆除,露出澆筑好的電纜溝模型;有的模型剛支好,錯落有致的鋼結構正等待著混凝土澆灌。
隨行的土建項目總工吳昊用手摸了摸電纜溝澆制面的平整度和棱角,又閉上一只眼查看整排電纜溝支架是不是符合要求整齊排列在一條線上,對施工隊長點了點頭說:“還行,每一步都嚴格按照咱們的標準工藝執行。”干了5年多變電施工的吳昊,對質量工藝管理向來是一絲不茍。
在串補平臺下方,我看到串補圍欄、三面型的平臺構支架混凝土基礎表面光滑、棱角筆直,電纜溝支架螺栓排列整齊美觀。吳昊介紹說,Dedesa變電站工程基礎和構支架的形式與國內基礎不同,所有構支架基礎均為預埋螺栓式外露基礎,全部為格構式安裝,與國內杯口式基礎相比,這種形式施工對地腳螺栓的預埋精度和構支架的安裝工藝要求很高。
“主變、高抗油池壁及電纜溝、串補平臺基礎都采用定制組合鋼模,采取人工倒模、收邊,這樣基礎樁基表面光潔、橫平豎直、顏色一致、無蜂窩麻面和氣泡,還有效控制了螺栓的預埋精度。”項目執行經理熊武對施工工藝非常自信,“這樣的施工標準在非洲變電站工程建設中史無前例。”
“這地腳螺栓構支架基礎三面坡度與斜拉絕緣子要100%吻合,每一個構支架基礎澆筑要經過34道工序才算完成。”吳昊指著安裝好的串補平臺構支架基礎介紹說。“這么復雜的工序會不會比其它工程更累?”記者試探地問。“話不能這么說,活干完給外方看,干好了給咱掙面子!”吳昊回答道。簡短的對話,道出了工程高標準工藝的奧妙。
排除萬難啃下硬骨頭
目前,埃塞俄比亞GDHA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設備、線路物資等全部運輸到現場,工程建設總體進度可控、在控,建設質量可靠。對此,項目業主埃塞俄比亞國家電力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澤布十分贊賞:“中電裝備公司在工程建設中的表現令人滿意,是完全可靠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盛譽的背后是工程總承包項目部和各施工單位一年多來的不懈努力、攻堅克難。對這個非洲目前在建最大的輸變電工程,總承包項目部執行經理蔡永平和項目設計總工王玥不約而同地表示“不容易”。除了施工線長面廣、山區和無人區施工、物資供應等硬骨頭外,語言、法律政策、衣食住行和事務協調等困難也很多。
埃塞雨季來得特別早。工程各施工項目部自進場施工工程開工后不久的5~9月份,一個月內有三分之二時間是雨天,暴雨天氣幾乎天天有。“一下雨整個工地就是一個泥漿池,有的地方泥漿厚度達40厘米。為了不影響施工,我們專門成立了拉泥漿隊,24小時不停地拉運。”項目副經理熊武苦笑著說。
工程量大、人員不足、施工機械缺乏……擺在施工人員面前的是一堆現實困難。為此,他們從國內調集專業技術和施工人員,在埃塞當地篩選土方機械充足、施工技術精湛的施工單位合作。“很多在國內不是問題的事情,出了國門一切都成了難題。說說容易,實現起來才是考驗真功夫。”吳昊說。
原標題:中電裝備把中國電力標準工藝用在非洲
一絲不茍嚴格施工
沿著站內土建區,跨過臨時步行扶橋,我們來到電纜溝施工現場。只見有的鋼模已拆除,露出澆筑好的電纜溝模型;有的模型剛支好,錯落有致的鋼結構正等待著混凝土澆灌。
隨行的土建項目總工吳昊用手摸了摸電纜溝澆制面的平整度和棱角,又閉上一只眼查看整排電纜溝支架是不是符合要求整齊排列在一條線上,對施工隊長點了點頭說:“還行,每一步都嚴格按照咱們的標準工藝執行。”干了5年多變電施工的吳昊,對質量工藝管理向來是一絲不茍。
在串補平臺下方,我看到串補圍欄、三面型的平臺構支架混凝土基礎表面光滑、棱角筆直,電纜溝支架螺栓排列整齊美觀。吳昊介紹說,Dedesa變電站工程基礎和構支架的形式與國內基礎不同,所有構支架基礎均為預埋螺栓式外露基礎,全部為格構式安裝,與國內杯口式基礎相比,這種形式施工對地腳螺栓的預埋精度和構支架的安裝工藝要求很高。
“主變、高抗油池壁及電纜溝、串補平臺基礎都采用定制組合鋼模,采取人工倒模、收邊,這樣基礎樁基表面光潔、橫平豎直、顏色一致、無蜂窩麻面和氣泡,還有效控制了螺栓的預埋精度。”項目執行經理熊武對施工工藝非常自信,“這樣的施工標準在非洲變電站工程建設中史無前例。”
“這地腳螺栓構支架基礎三面坡度與斜拉絕緣子要100%吻合,每一個構支架基礎澆筑要經過34道工序才算完成。”吳昊指著安裝好的串補平臺構支架基礎介紹說。“這么復雜的工序會不會比其它工程更累?”記者試探地問。“話不能這么說,活干完給外方看,干好了給咱掙面子!”吳昊回答道。簡短的對話,道出了工程高標準工藝的奧妙。
排除萬難啃下硬骨頭
目前,埃塞俄比亞GDHA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設備、線路物資等全部運輸到現場,工程建設總體進度可控、在控,建設質量可靠。對此,項目業主埃塞俄比亞國家電力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澤布十分贊賞:“中電裝備公司在工程建設中的表現令人滿意,是完全可靠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盛譽的背后是工程總承包項目部和各施工單位一年多來的不懈努力、攻堅克難。對這個非洲目前在建最大的輸變電工程,總承包項目部執行經理蔡永平和項目設計總工王玥不約而同地表示“不容易”。除了施工線長面廣、山區和無人區施工、物資供應等硬骨頭外,語言、法律政策、衣食住行和事務協調等困難也很多。
埃塞雨季來得特別早。工程各施工項目部自進場施工工程開工后不久的5~9月份,一個月內有三分之二時間是雨天,暴雨天氣幾乎天天有。“一下雨整個工地就是一個泥漿池,有的地方泥漿厚度達40厘米。為了不影響施工,我們專門成立了拉泥漿隊,24小時不停地拉運。”項目副經理熊武苦笑著說。
工程量大、人員不足、施工機械缺乏……擺在施工人員面前的是一堆現實困難。為此,他們從國內調集專業技術和施工人員,在埃塞當地篩選土方機械充足、施工技術精湛的施工單位合作。“很多在國內不是問題的事情,出了國門一切都成了難題。說說容易,實現起來才是考驗真功夫。”吳昊說。
原標題:中電裝備把中國電力標準工藝用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