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我國最長的一條特高壓輸電項目,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國的特高壓輸電工程集中上馬,截至6月,已有5條特高壓項目開建。特別是我國首個海外特高壓項目——巴西美麗山特高壓項目(簡稱,巴西美麗山項目)也已開工建設,格外引人矚目。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今年計劃核準開工建設‘六交八直’共14條線路,總投資額達到 4202億元。”隨著我國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對內,特高壓能推動我國東西部資源優化配置,大規模消納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外,則能帶動我國電力設備裝備制造業走向海外。”他說。
對內:劍指棄光棄風
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和湖南五省市,全長2383公里,投資額高達262億元,將成為完全由我國自主技術研發,并完成設備安裝和制造的距離最長的特高壓輸電工程,這一項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的特高壓電網建設正在提速。
這一項目的一端連著我國風能和太陽能富集的西北地區,另一端則連著我國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電力負荷中心區域華中地區。曾鳴說:“以甘肅為例,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底,甘肅電網并網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44.84萬千瓦,躍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甘肅電網并網風電裝機容量突破700萬千瓦,達到702.91萬千瓦,位列全國第三位。”
與大規模裝機對應的卻是甘肅的棄風棄光嚴重。據了解,2013年甘肅棄風電量31.02億千瓦時,占西北地區棄風電量的85.86%,棄風率 20.65%;2013年棄光電量約為3.03億千瓦時,棄光率約為13.78%。
棄風棄光現象的成因,“外送通道不夠為其一。如果發了電,本地消納不了又外送不出去,就只能放棄掉了。”浙商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分析師鄭丹丹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據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甘肅本地無法消納的大量清潔能源外送,化解這一地區的棄風棄光難題。為做好配套輔助工作,酒泉地區的800萬千瓦火電項目也已經開始前期工作。在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實現光電、風電和火電的聯合外送。
同時,由于華中地區經濟發展潛力較大,電力需求增長較快,但一次能源相對匱乏。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是解決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
曾鳴說:“雖然2014年我國棄風棄光情況有出現好轉的跡象,但甘肅酒泉,以及內蒙古地區、東北地區、新疆地區棄風棄光現象也較嚴重。”這是因為,“我國電力能源和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特點比較明顯,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但由于一次能源匱乏,并且土地、環保空間有限,電力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而我國西部地區,如山西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內蒙古風力發達,這些地區電力資源充裕,但本地消納不足。”他說。
“因此,建設特高壓電網的直接目的就是將西部豐富的煤電,內蒙古、新疆的清潔風電輸送到東部用電緊張地區,實現大規模的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曾鳴說。當然,特高壓項目也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要輸電通道之一,對于解決霧霾問題及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意義重大。
對外:完成海外首秀
今年以來,我國的特高壓輸電項目的建設腳步已經明顯加快。
曾鳴介紹,我國計劃在2015年核準開工建設“六交八直”合計14條線路。其中,一季度核準開工蒙西—天津南、榆橫—濰坊交流以及酒泉—湖南直流等“兩交一直”工程;二季度核準開工“三直”工程,為錫盟—江蘇、晉北—江蘇、上海廟—山東。下半年計劃核準開工“四交四直”工程,分別為蒙西—長沙、荊門—武漢、長沙—南昌交流,張北—南昌、晉東南—豫北、南陽—駐馬店交流,南京—徐州—連云港—泰州交流,濟南—棗莊—臨沂—濰坊交流;以及呼盟—青州、蒙西— 武漢、準東—成都、準東—皖南直流工程。
在上述特高壓線路中,上半年計劃核準開工的“兩交四直”已有4條線路正式開工,這與2014年的“六交四直”計劃相比,建設的規模十分搶眼。
與國內疾馳而進的特高壓建設形成呼應的是,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特高壓項目在國外正不斷落地,投資18億元人民幣的巴西美麗山項目就是我國特高壓技術在國外的首秀。據了解,該項目于2014年的2月中標,由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營體中標(其中中方占股比例51%)。預計將在 2017年底建成一條2084公里的±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及兩端換流站。
而我國的海外特高壓項目建設市場其實潛力巨大。曾鳴透露,“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國家電網公司一直在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工程,目前已成功運營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骨干能源網,境外資產達到298億美元。”
特高壓走向海外正帶動我國對國外電力設施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對境外投資接近百億元。以巴西為例,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成為該國第四大輸電運營商,在運線路總里程已經達到約6700公里。
2015年,我國特高壓項目總投資將高達4202億元,帶動相關投資將達到萬億元。
特高壓將成出海“新貴”
今年以來,我國的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以特高壓為代表的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有望成為即“高鐵”和“核電”之后又一重要“出海”行業。這將帶動眾多中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走向海外。
電力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南瑞集團某責任人表示,我國研制的特高壓變壓器、開關、高抗、串補等全部關鍵設備具有一定技術優勢,這將有力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
“我國的電力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優勢在±800千伏和±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等領域的核心技術、設備制造和試驗技術。” 電力裝備行業的大型骨干和龍頭企業許繼集團公司某高管曾表示。
華泰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陸正認為:“隨著西方發達國家電網設備的老化和發展中國家進入快速工業化進程,對電力設備和設施的需求正進入上升通道,而俄羅斯和巴西等幅員遼闊的國家也對遠距離大容量輸電設備設施‘求賢若渴’,這都為我國輸出特高壓技術和裝備提供了機遇。”
特高壓技術作為智能電網的支撐技術,能夠實現能源的遠距離、大容量傳輸,保證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曾鳴說:“我國的特高壓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自主創新性。我國的特高壓是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自主研發出來的創新性新成果。二是規模經濟性和網絡經濟性突出。具有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占地省的綜合優勢。三是具有管理優勢和標準競爭優勢。目前我國管理著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電網,擁有超過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的運營管理經驗,掌握著先進的大電網運行技術。同時,我國主動參與國際電網技術交流,擔任國際組織重要職務,主導著國際標準的制定。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連續中標境外國家級輸電網和大型電網項目的特許經營權和股權,以電網為平臺,進一步增強了我國電氣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必將帶動我國電氣裝備的出口業務,提高我國裝備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為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開拓了新的國際市場,成為未來電力設備相關企業的主要獲利點之一,與此同時也必將給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今年計劃核準開工建設‘六交八直’共14條線路,總投資額達到 4202億元。”隨著我國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對內,特高壓能推動我國東西部資源優化配置,大規模消納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外,則能帶動我國電力設備裝備制造業走向海外。”他說。
對內:劍指棄光棄風
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和湖南五省市,全長2383公里,投資額高達262億元,將成為完全由我國自主技術研發,并完成設備安裝和制造的距離最長的特高壓輸電工程,這一項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的特高壓電網建設正在提速。
這一項目的一端連著我國風能和太陽能富集的西北地區,另一端則連著我國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電力負荷中心區域華中地區。曾鳴說:“以甘肅為例,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底,甘肅電網并網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44.84萬千瓦,躍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甘肅電網并網風電裝機容量突破700萬千瓦,達到702.91萬千瓦,位列全國第三位。”
與大規模裝機對應的卻是甘肅的棄風棄光嚴重。據了解,2013年甘肅棄風電量31.02億千瓦時,占西北地區棄風電量的85.86%,棄風率 20.65%;2013年棄光電量約為3.03億千瓦時,棄光率約為13.78%。
棄風棄光現象的成因,“外送通道不夠為其一。如果發了電,本地消納不了又外送不出去,就只能放棄掉了。”浙商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分析師鄭丹丹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據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甘肅本地無法消納的大量清潔能源外送,化解這一地區的棄風棄光難題。為做好配套輔助工作,酒泉地區的800萬千瓦火電項目也已經開始前期工作。在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實現光電、風電和火電的聯合外送。
同時,由于華中地區經濟發展潛力較大,電力需求增長較快,但一次能源相對匱乏。酒泉—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是解決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
曾鳴說:“雖然2014年我國棄風棄光情況有出現好轉的跡象,但甘肅酒泉,以及內蒙古地區、東北地區、新疆地區棄風棄光現象也較嚴重。”這是因為,“我國電力能源和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特點比較明顯,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但由于一次能源匱乏,并且土地、環保空間有限,電力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而我國西部地區,如山西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內蒙古風力發達,這些地區電力資源充裕,但本地消納不足。”他說。
“因此,建設特高壓電網的直接目的就是將西部豐富的煤電,內蒙古、新疆的清潔風電輸送到東部用電緊張地區,實現大規模的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曾鳴說。當然,特高壓項目也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要輸電通道之一,對于解決霧霾問題及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意義重大。
對外:完成海外首秀
今年以來,我國的特高壓輸電項目的建設腳步已經明顯加快。
曾鳴介紹,我國計劃在2015年核準開工建設“六交八直”合計14條線路。其中,一季度核準開工蒙西—天津南、榆橫—濰坊交流以及酒泉—湖南直流等“兩交一直”工程;二季度核準開工“三直”工程,為錫盟—江蘇、晉北—江蘇、上海廟—山東。下半年計劃核準開工“四交四直”工程,分別為蒙西—長沙、荊門—武漢、長沙—南昌交流,張北—南昌、晉東南—豫北、南陽—駐馬店交流,南京—徐州—連云港—泰州交流,濟南—棗莊—臨沂—濰坊交流;以及呼盟—青州、蒙西— 武漢、準東—成都、準東—皖南直流工程。
在上述特高壓線路中,上半年計劃核準開工的“兩交四直”已有4條線路正式開工,這與2014年的“六交四直”計劃相比,建設的規模十分搶眼。
與國內疾馳而進的特高壓建設形成呼應的是,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特高壓項目在國外正不斷落地,投資18億元人民幣的巴西美麗山項目就是我國特高壓技術在國外的首秀。據了解,該項目于2014年的2月中標,由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營體中標(其中中方占股比例51%)。預計將在 2017年底建成一條2084公里的±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及兩端換流站。
而我國的海外特高壓項目建設市場其實潛力巨大。曾鳴透露,“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國家電網公司一直在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工程,目前已成功運營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骨干能源網,境外資產達到298億美元。”
特高壓走向海外正帶動我國對國外電力設施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對境外投資接近百億元。以巴西為例,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成為該國第四大輸電運營商,在運線路總里程已經達到約6700公里。
2015年,我國特高壓項目總投資將高達4202億元,帶動相關投資將達到萬億元。
特高壓將成出海“新貴”
今年以來,我國的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以特高壓為代表的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有望成為即“高鐵”和“核電”之后又一重要“出海”行業。這將帶動眾多中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走向海外。
電力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南瑞集團某責任人表示,我國研制的特高壓變壓器、開關、高抗、串補等全部關鍵設備具有一定技術優勢,這將有力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
“我國的電力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優勢在±800千伏和±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等領域的核心技術、設備制造和試驗技術。” 電力裝備行業的大型骨干和龍頭企業許繼集團公司某高管曾表示。
華泰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陸正認為:“隨著西方發達國家電網設備的老化和發展中國家進入快速工業化進程,對電力設備和設施的需求正進入上升通道,而俄羅斯和巴西等幅員遼闊的國家也對遠距離大容量輸電設備設施‘求賢若渴’,這都為我國輸出特高壓技術和裝備提供了機遇。”
特高壓技術作為智能電網的支撐技術,能夠實現能源的遠距離、大容量傳輸,保證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曾鳴說:“我國的特高壓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自主創新性。我國的特高壓是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自主研發出來的創新性新成果。二是規模經濟性和網絡經濟性突出。具有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占地省的綜合優勢。三是具有管理優勢和標準競爭優勢。目前我國管理著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電網,擁有超過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的運營管理經驗,掌握著先進的大電網運行技術。同時,我國主動參與國際電網技術交流,擔任國際組織重要職務,主導著國際標準的制定。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連續中標境外國家級輸電網和大型電網項目的特許經營權和股權,以電網為平臺,進一步增強了我國電氣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必將帶動我國電氣裝備的出口業務,提高我國裝備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為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開拓了新的國際市場,成為未來電力設備相關企業的主要獲利點之一,與此同時也必將給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