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稍早前聯合發布的2014年度電力可靠性指標顯示,2014年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變壓器、斷路器、架空線路三類主要設施強迫停運率均較30年前下降一個數量級;城市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由1991的96.55小時下降到2014年的2.59小時。在發電方面,2014全年“零非停”機組越來越普遍,指標遠遠領先于北美國家水平;其中,參與可靠性統計的100兆瓦及以上火電、40兆瓦及以上水電機組每臺每年非計劃停運次數分別僅為30年前的1/12和1/16。
另據記者了解,在裝機容量方面,1986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僅為9300萬千瓦,而2014年已經達到13.6億千瓦,尤其是從2002年電改以來,電力裝機容量凈增10億千瓦,年均增長8000萬千瓦。
這意味著,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我國電力行業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記者也了解到,電力行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勞動生產率較低、投資效率呈下降趨勢尤為值得關注。
勞動生產率有待提高
2014年我國電力行業中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均進入世界500強。“但這只說明這些企業變大了,而不是變強了,因為世界500強是按照營業收入排名。”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電聯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人均銷售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但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電力企業人均營業額大大低于國外同行。他說,“有的國內企業營業額與國外企業相近,但員工數量卻顯著多于對方。雖然國內有人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解讀,即增加了就業,但事實上,這是人力資源巨大浪費、效率不高的表現。”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專職顧問姜紹俊此前也曾撰文表示,“通過我國人均銷售收入與發達國家電力公司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企業勞動生產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希望‘十三五’期間至少有20%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生產率在電源和電網企業間存在顯著差距。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介紹,近年來我國發電企業經過嚴格控制員工數量、上大壓小等措施,實現了火電機組單機容量的倍增,進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目前發電企業勞動生產率指標已顯著優于電網企業,人均資產等指標甚至達到后者的3~4倍。”吳疆說,“盡管電網企業也推行了相關措施,但由于擴大營業區域、上劃地方資產等原因,員工人數較2002年電改初期增長1倍以上,目前國網和南網員工人數分別已經超過150萬和30萬人,成為世界上員工最多的電力企業,從而形成了上述差距。”
從1995年至2013年的數據來看,除去1998年這一特殊年份,電力行業每新增一千瓦時發電量需要投入的資金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反映出相應投資效率是在下降的。”
據記者了解,導致投資效率下降的因素較多,包括人力成本提高、設備材料價格上升等,但電源與電網企業投資效率同樣存在明顯差異。據上述人士介紹,“近年來電源的投資成本是在下降的,而電網的投資成本出現了明顯上升。可以設想,在電源投資效率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如果電網的投資效率能夠維持不變,那么電力行業的整體投資效率也會上升,但近年來行業的整體投資效率卻是下降的,這也反映出電網的投資效率已經出現了巨大下滑,‘吃掉’了電源投資效率提升的空間。”
對此,吳疆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據他介紹,以2003年數據為基準,近年來我國電源設備新增裝機容量增幅明顯高于電源投資增幅。例如,2014年電源投資3646億元,新增容量達到1億千瓦,分別為2003年的2倍和3倍,新增容量增幅顯著高于投資增幅。“而在電網投資效率方面,則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即不管是110kV及以上電網線路長度增幅還是變電設備容量增幅,均低于投資增幅。”
對于2002年電改之后,電源與電網企業勞動生產率和投資效率呈現出的明顯差別,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呈壟斷狀態的電網企業,電源企業多元競爭的格局,使得各市場主體顯示出巨大活力,顯著提高了企業效率。
原標題:電力投資效率降勢明顯
另據記者了解,在裝機容量方面,1986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僅為9300萬千瓦,而2014年已經達到13.6億千瓦,尤其是從2002年電改以來,電力裝機容量凈增10億千瓦,年均增長8000萬千瓦。
這意味著,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我國電力行業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記者也了解到,電力行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勞動生產率較低、投資效率呈下降趨勢尤為值得關注。
勞動生產率有待提高
2014年我國電力行業中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均進入世界500強。“但這只說明這些企業變大了,而不是變強了,因為世界500強是按照營業收入排名。”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電聯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人均銷售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但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電力企業人均營業額大大低于國外同行。他說,“有的國內企業營業額與國外企業相近,但員工數量卻顯著多于對方。雖然國內有人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解讀,即增加了就業,但事實上,這是人力資源巨大浪費、效率不高的表現。”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專職顧問姜紹俊此前也曾撰文表示,“通過我國人均銷售收入與發達國家電力公司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企業勞動生產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希望‘十三五’期間至少有20%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生產率在電源和電網企業間存在顯著差距。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介紹,近年來我國發電企業經過嚴格控制員工數量、上大壓小等措施,實現了火電機組單機容量的倍增,進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目前發電企業勞動生產率指標已顯著優于電網企業,人均資產等指標甚至達到后者的3~4倍。”吳疆說,“盡管電網企業也推行了相關措施,但由于擴大營業區域、上劃地方資產等原因,員工人數較2002年電改初期增長1倍以上,目前國網和南網員工人數分別已經超過150萬和30萬人,成為世界上員工最多的電力企業,從而形成了上述差距。”
從1995年至2013年的數據來看,除去1998年這一特殊年份,電力行業每新增一千瓦時發電量需要投入的資金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反映出相應投資效率是在下降的。”
據記者了解,導致投資效率下降的因素較多,包括人力成本提高、設備材料價格上升等,但電源與電網企業投資效率同樣存在明顯差異。據上述人士介紹,“近年來電源的投資成本是在下降的,而電網的投資成本出現了明顯上升。可以設想,在電源投資效率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如果電網的投資效率能夠維持不變,那么電力行業的整體投資效率也會上升,但近年來行業的整體投資效率卻是下降的,這也反映出電網的投資效率已經出現了巨大下滑,‘吃掉’了電源投資效率提升的空間。”
對此,吳疆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據他介紹,以2003年數據為基準,近年來我國電源設備新增裝機容量增幅明顯高于電源投資增幅。例如,2014年電源投資3646億元,新增容量達到1億千瓦,分別為2003年的2倍和3倍,新增容量增幅顯著高于投資增幅。“而在電網投資效率方面,則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即不管是110kV及以上電網線路長度增幅還是變電設備容量增幅,均低于投資增幅。”
對于2002年電改之后,電源與電網企業勞動生產率和投資效率呈現出的明顯差別,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呈壟斷狀態的電網企業,電源企業多元競爭的格局,使得各市場主體顯示出巨大活力,顯著提高了企業效率。
原標題:電力投資效率降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