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5太平洋能源峰會上,中美能源和環保技術中心主任、美方代表S.
T.Hsieh,就中國正在開展的新一輪電力改革話題,接受了中國電力報記者的采訪。
供需平衡才能談電價改革
中國電力報:您在美國關注中國的這次電力改革嗎?
S.T.Hsieh:非常關注。我們主要關注這么幾個重點。第一,從大局來講,美國在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所謂的“新常態”究竟是什么樣。在我們看來,中國的這次電改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由于電在中國是一種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商品,所以這次電改一定會涉及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這次電改,顯示出中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并向全球展示對改革的信心,我們也在捕捉和分析這些信息。二是,這次電改對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都有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國對中國的信心。
第二,這次電改應該產生不錯的效果,肯定會更加深化中美之間的合作,比如在投資方面。其實,美國在電力產業方面的壓力很大,各公司間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美國要關停一大批煤電廠,意味著要面臨不少損失。另外,還要新建一批天然氣、核電等電廠,存在一些產業結構調整和資金等方面的壓力。其實,我們也在關注中電投和國家核電聯合重組成立國家電投的事情,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大舉措。
中國電力報:非常感謝您對我們電改的關注,那么您怎么看待中國此輪新電改?
S.T.Hsieh:中國的這次電改讓我感觸很深。電價改革是電力改革的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30多年前,中國給我的印象是電不夠用,有錢也買不到,電在那個年代不存在什么改革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和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在電力實現供需平衡后,再來談電力改革就有一定的意義了。由于中國是個大國,發展迅速,如果不合理地控制電價,就會影響所有產業的發展。結合國情來看,中國的電價要由政府來主導,這與美國不同,美國是不主張政府來定價的,但在中國我覺得是必須要這樣的,如果讓各個省或公司去自由競爭也是不現實的。
市場化越成熟補貼就越少
中國電力報:剛剛您談到了電價,那么對于補貼問題,您怎么看?
S.T.Hsieh:補貼,在美國也有。為保證人們能正常生活,美國的一些市政府或電力公司會對夏季付不起電費的貧困人群的正常生活用電進行補貼。
中國對大范圍的居民用電進行補貼,我認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補貼形式。之前說過,在中國,需要政府給出一個電力指導價格,像美國那樣把定價權交給私人公司就不合中國國情,而且由于中國的電網企業主要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相比美國擁有諸多私人化的電網公司,中國的電價補貼也比較容易實現,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情況。
還有,我想說,補貼不是問題,而將補貼用在哪里,才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國電力報:有觀點說,補貼會有損公平,我想聽聽您的看法。
S.T.Hsieh:電價補貼,不只是補貼窮人還是補貼富人的公不公平的問題,而是反映市場化程度如何的問題。隨著電力市場的全面放開,自由競爭的加劇,相信補貼會漸漸減少,甚至會自然消失。如果那時還有補貼,就是浪費人力物力甚至時間了,還有可能造成貪污。
我認為,只要電力市場越成熟,補貼就會越少。美國的電網公司比中國的多很多,現在電網公司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到最后大家算賬時,還是商業利潤為王,說到底,這些公司誰也不愿補貼誰。至于中國的補貼,在一定階段是必要的,等電力進入市場化以后,肯定會有所改進。
印度又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局面,他們補貼得很厲害,但這個國家還處于電力供需極不平衡的階段,怎么補貼都沒 有用,無法照顧到所有的人,斷電和偷電現象普遍存在。目前,中國的供電基本上沒有問題,只是說價格問題,補貼也好,走向市場化、區域性競爭也好,這些都是進步的表現。
中國電力報:那么,美國的電改有什么經驗可供中國借鑒的?
S.T.Hsieh:電改,不要學美國。美國由于體制的原因,往往是地方上先做,全國的行動反應較慢,要經過國會、總統等各方的同意,形成全國統一的意見很不容易,很多時候聯邦政府也不愿意去冒這個險。要說的是,美國各州的權限很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加州的一次改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加州非常富裕,人口有2700萬,GDP卻在全球排進前十。由于經濟活力很強,加州一心爭取為環境保護多作貢獻,比如提出禁止使用化石能源等想法,結果發現電力供應不足,在用電高峰季節購電價格高漲,甚至根本買不到電。
其實,這是一次失敗的電力改革。失敗的根源在于,過分強調“綠色”,過度地相信市場而沒能改變電力供需形勢,錯誤的認為市場機制已經足夠成熟。其實,我想說,各國有各國的“特色”,在電改方面,不要只參照美國。
T.Hsieh,就中國正在開展的新一輪電力改革話題,接受了中國電力報記者的采訪。
供需平衡才能談電價改革
中國電力報:您在美國關注中國的這次電力改革嗎?
S.T.Hsieh:非常關注。我們主要關注這么幾個重點。第一,從大局來講,美國在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所謂的“新常態”究竟是什么樣。在我們看來,中國的這次電改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由于電在中國是一種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商品,所以這次電改一定會涉及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這次電改,顯示出中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并向全球展示對改革的信心,我們也在捕捉和分析這些信息。二是,這次電改對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都有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國對中國的信心。
第二,這次電改應該產生不錯的效果,肯定會更加深化中美之間的合作,比如在投資方面。其實,美國在電力產業方面的壓力很大,各公司間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美國要關停一大批煤電廠,意味著要面臨不少損失。另外,還要新建一批天然氣、核電等電廠,存在一些產業結構調整和資金等方面的壓力。其實,我們也在關注中電投和國家核電聯合重組成立國家電投的事情,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大舉措。
中國電力報:非常感謝您對我們電改的關注,那么您怎么看待中國此輪新電改?
S.T.Hsieh:中國的這次電改讓我感觸很深。電價改革是電力改革的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30多年前,中國給我的印象是電不夠用,有錢也買不到,電在那個年代不存在什么改革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和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在電力實現供需平衡后,再來談電力改革就有一定的意義了。由于中國是個大國,發展迅速,如果不合理地控制電價,就會影響所有產業的發展。結合國情來看,中國的電價要由政府來主導,這與美國不同,美國是不主張政府來定價的,但在中國我覺得是必須要這樣的,如果讓各個省或公司去自由競爭也是不現實的。
市場化越成熟補貼就越少
中國電力報:剛剛您談到了電價,那么對于補貼問題,您怎么看?
S.T.Hsieh:補貼,在美國也有。為保證人們能正常生活,美國的一些市政府或電力公司會對夏季付不起電費的貧困人群的正常生活用電進行補貼。
中國對大范圍的居民用電進行補貼,我認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補貼形式。之前說過,在中國,需要政府給出一個電力指導價格,像美國那樣把定價權交給私人公司就不合中國國情,而且由于中國的電網企業主要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相比美國擁有諸多私人化的電網公司,中國的電價補貼也比較容易實現,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情況。
還有,我想說,補貼不是問題,而將補貼用在哪里,才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國電力報:有觀點說,補貼會有損公平,我想聽聽您的看法。
S.T.Hsieh:電價補貼,不只是補貼窮人還是補貼富人的公不公平的問題,而是反映市場化程度如何的問題。隨著電力市場的全面放開,自由競爭的加劇,相信補貼會漸漸減少,甚至會自然消失。如果那時還有補貼,就是浪費人力物力甚至時間了,還有可能造成貪污。
我認為,只要電力市場越成熟,補貼就會越少。美國的電網公司比中國的多很多,現在電網公司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到最后大家算賬時,還是商業利潤為王,說到底,這些公司誰也不愿補貼誰。至于中國的補貼,在一定階段是必要的,等電力進入市場化以后,肯定會有所改進。
印度又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局面,他們補貼得很厲害,但這個國家還處于電力供需極不平衡的階段,怎么補貼都沒 有用,無法照顧到所有的人,斷電和偷電現象普遍存在。目前,中國的供電基本上沒有問題,只是說價格問題,補貼也好,走向市場化、區域性競爭也好,這些都是進步的表現。
中國電力報:那么,美國的電改有什么經驗可供中國借鑒的?
S.T.Hsieh:電改,不要學美國。美國由于體制的原因,往往是地方上先做,全國的行動反應較慢,要經過國會、總統等各方的同意,形成全國統一的意見很不容易,很多時候聯邦政府也不愿意去冒這個險。要說的是,美國各州的權限很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加州的一次改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加州非常富裕,人口有2700萬,GDP卻在全球排進前十。由于經濟活力很強,加州一心爭取為環境保護多作貢獻,比如提出禁止使用化石能源等想法,結果發現電力供應不足,在用電高峰季節購電價格高漲,甚至根本買不到電。
其實,這是一次失敗的電力改革。失敗的根源在于,過分強調“綠色”,過度地相信市場而沒能改變電力供需形勢,錯誤的認為市場機制已經足夠成熟。其實,我想說,各國有各國的“特色”,在電改方面,不要只參照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