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股開啟智能制造模式
5月26日,中信重工(601608)再一次漲停。此時,距離公司并購重組開盤已有14個漲停。中信重工何以如此強悍上漲?轉型智能制造是主因。
據公告顯示,中信重工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唐山開誠合計80%股權,交易作價8.48億元。公司通過收購可以獲得變頻器相關產品市場和品牌,也是公司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進行轉型的重要舉措。本次交易完成后,將全面進入井下防爆、提升、控制、救援等系列裝備領域,與原有服務領域形成完整體系,以此為依托致力于建設無人礦山和智能礦山。
與中信重工的戰略取向相似。5月14日,在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中,鄭煤機(601717)董秘張海斌表示,未來公司以煤礦裝備作為關鍵產業,并在煤機成套方面、煤機售后維修服務方面有進一步突破,并努力向智能裝備、新能源領域進軍。
作為國內軸承制造的優勢企業,軸研科技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出公司正在開發機器人軸承,同樣涉足智能制造領域。
豫股之中的優勢制造企業正在開啟智能制造模式。
所謂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和模式的總稱。它具備的特征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全流程的智能化為切入點,以端對端的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
這一生產模式,不僅采用新型制造技術和裝備,而且將迅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滲透到工廠,在制造業領域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徹底改變制造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人際關系,并帶來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轉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變革。
這正是5月19日,國務院印發的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的主題所在。
豫股龍頭企業發力智能制造,已蔚然成風。
在《中國制造2025》中,記者觀察到重點攻關十大戰略領域,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記者粗略統計,黃河旋風、洛陽玻璃、一拖股份、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宇通客車、華蘭生物、新天科技、漢威電子等,不同領域的龍頭企業已在《中國制造 2025》的行動指南之下,開始由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沖刺。
涉及智能制造的產業門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參與智能制造的豫股(部分):鄭煤機、軸研科技、中信重工、黃河旋風、洛陽玻璃、一拖股份、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宇通客車、華蘭生物、新天科技、漢威電子。據公開資料整理。
打開豫股成長空間
河南在智能制造規劃上,已是落紙驚風起。
年初,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推動我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目標上,重點打造洛陽、鄭州、許昌等3個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集成應用的產業園區和專業基地。
目標是“推進實現全省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使我省成為全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先行區,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及服務的核心區,以及全國最具規模和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之一”。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河南搶占智能制造高地,是河南工業經濟結構的出路與方向。“應該說,河南制造業剛剛完成機械化,正在向自動化轉軌,現在又必須向信息化邁步。這種多重疊加的制造業現實對我們的工業產業升級來說,困難不少,但是,機遇更大。”
一拖股份作為我國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專業農用拖拉機生產商,面對行業出現下行的嚴峻形勢和公司銷量下滑的不利局面,一拖股份堅持實施“調結構、提品質、轉機制”的經營方針,致力推進主導產品技術升級以及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調整。“智能制造是公司的成長新方向。”一拖股份人士介紹。
5 月14日,河南上市公司2014年業績說明會暨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洛陽玻璃總經理倪植森表示:“洛陽玻璃的重組如果實現,將擁有三條電子玻璃生產線,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玻璃生產企業,基本實現了從傳統建材領域向電子信息顯示領域的成功跨越。”近期,洛陽玻璃股價漲勢如虹,正是市場對洛陽玻璃未來經營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的預期。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洛陽玻璃借助重組實現產品結構的升級,這為公司未來在玻璃新材料領域的成長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由制造邁向“智”造河南仍須埋頭耕耘
從《中國制造2025》發展目標上,有三大指標,即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對比這三大指標,河南制造顯然要走更遠的路程。
“從產業現實分析,河南大部分工業制造仍然處于要素驅動的發展方式,仍然依靠發展河南人多勢眾的優勢,仍然發揮著資源的比較優勢,甚至仍然發揮著市場結構的優勢,在此產業條件之下,河南企業向‘智’造轉型的壓力不小。”馮德顯認為。
在他看來,創新驅動,發揮的是企業主體的技術創新力、人才創造力,組織管理的流程優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等。好在,河南上市公司中,大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所屬行業內,應該說具有制造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規模組織優勢等,這需要企業自我加壓,主動抓住政策機遇。
客觀分析,隨著人口勞動力規模下降,新一代勞動力對工業化制造缺少興趣以及工業技術發展的驅動,也要求企業在智能制造上發力,用工業技術取代人工操作。
智能轉型的核心在于兩化融合,即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這對于河南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不過,作為市場的主體,在政策驅動之下,追隨市場趨勢是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
比如,像雙匯發展這樣的老字號企業不僅開始追逐新的消費群體開發產品,也開始實施“互聯網+”戰略,拓展智能生產與網絡銷售的新領域。再比如,作為河南老牌棉紡生產企業新野紡織也主動擁抱“互聯網+”等,都展示出企業的主動作為。
不過,針對《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通過實施智能制造,實現制造業“兩提升、三降低”的要求,即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的發展目標,顯然,包括豫股在內的企業,要實現智能制造,河南制造企業剛剛邁出了步伐。
原標題:豫企搶占中國制造 2025高地
5月26日,中信重工(601608)再一次漲停。此時,距離公司并購重組開盤已有14個漲停。中信重工何以如此強悍上漲?轉型智能制造是主因。
據公告顯示,中信重工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唐山開誠合計80%股權,交易作價8.48億元。公司通過收購可以獲得變頻器相關產品市場和品牌,也是公司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進行轉型的重要舉措。本次交易完成后,將全面進入井下防爆、提升、控制、救援等系列裝備領域,與原有服務領域形成完整體系,以此為依托致力于建設無人礦山和智能礦山。
與中信重工的戰略取向相似。5月14日,在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中,鄭煤機(601717)董秘張海斌表示,未來公司以煤礦裝備作為關鍵產業,并在煤機成套方面、煤機售后維修服務方面有進一步突破,并努力向智能裝備、新能源領域進軍。
作為國內軸承制造的優勢企業,軸研科技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出公司正在開發機器人軸承,同樣涉足智能制造領域。
豫股之中的優勢制造企業正在開啟智能制造模式。
所謂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和模式的總稱。它具備的特征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全流程的智能化為切入點,以端對端的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
這一生產模式,不僅采用新型制造技術和裝備,而且將迅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滲透到工廠,在制造業領域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徹底改變制造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人際關系,并帶來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轉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變革。
這正是5月19日,國務院印發的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的主題所在。
豫股龍頭企業發力智能制造,已蔚然成風。
在《中國制造2025》中,記者觀察到重點攻關十大戰略領域,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記者粗略統計,黃河旋風、洛陽玻璃、一拖股份、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宇通客車、華蘭生物、新天科技、漢威電子等,不同領域的龍頭企業已在《中國制造 2025》的行動指南之下,開始由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沖刺。
涉及智能制造的產業門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參與智能制造的豫股(部分):鄭煤機、軸研科技、中信重工、黃河旋風、洛陽玻璃、一拖股份、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宇通客車、華蘭生物、新天科技、漢威電子。據公開資料整理。
打開豫股成長空間
河南在智能制造規劃上,已是落紙驚風起。
年初,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推動我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目標上,重點打造洛陽、鄭州、許昌等3個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集成應用的產業園區和專業基地。
目標是“推進實現全省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使我省成為全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先行區,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及服務的核心區,以及全國最具規模和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之一”。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河南搶占智能制造高地,是河南工業經濟結構的出路與方向。“應該說,河南制造業剛剛完成機械化,正在向自動化轉軌,現在又必須向信息化邁步。這種多重疊加的制造業現實對我們的工業產業升級來說,困難不少,但是,機遇更大。”
一拖股份作為我國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專業農用拖拉機生產商,面對行業出現下行的嚴峻形勢和公司銷量下滑的不利局面,一拖股份堅持實施“調結構、提品質、轉機制”的經營方針,致力推進主導產品技術升級以及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調整。“智能制造是公司的成長新方向。”一拖股份人士介紹。
5 月14日,河南上市公司2014年業績說明會暨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洛陽玻璃總經理倪植森表示:“洛陽玻璃的重組如果實現,將擁有三條電子玻璃生產線,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玻璃生產企業,基本實現了從傳統建材領域向電子信息顯示領域的成功跨越。”近期,洛陽玻璃股價漲勢如虹,正是市場對洛陽玻璃未來經營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的預期。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洛陽玻璃借助重組實現產品結構的升級,這為公司未來在玻璃新材料領域的成長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由制造邁向“智”造河南仍須埋頭耕耘
從《中國制造2025》發展目標上,有三大指標,即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對比這三大指標,河南制造顯然要走更遠的路程。
“從產業現實分析,河南大部分工業制造仍然處于要素驅動的發展方式,仍然依靠發展河南人多勢眾的優勢,仍然發揮著資源的比較優勢,甚至仍然發揮著市場結構的優勢,在此產業條件之下,河南企業向‘智’造轉型的壓力不小。”馮德顯認為。
在他看來,創新驅動,發揮的是企業主體的技術創新力、人才創造力,組織管理的流程優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等。好在,河南上市公司中,大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所屬行業內,應該說具有制造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規模組織優勢等,這需要企業自我加壓,主動抓住政策機遇。
客觀分析,隨著人口勞動力規模下降,新一代勞動力對工業化制造缺少興趣以及工業技術發展的驅動,也要求企業在智能制造上發力,用工業技術取代人工操作。
智能轉型的核心在于兩化融合,即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這對于河南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不過,作為市場的主體,在政策驅動之下,追隨市場趨勢是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
比如,像雙匯發展這樣的老字號企業不僅開始追逐新的消費群體開發產品,也開始實施“互聯網+”戰略,拓展智能生產與網絡銷售的新領域。再比如,作為河南老牌棉紡生產企業新野紡織也主動擁抱“互聯網+”等,都展示出企業的主動作為。
不過,針對《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通過實施智能制造,實現制造業“兩提升、三降低”的要求,即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的發展目標,顯然,包括豫股在內的企業,要實現智能制造,河南制造企業剛剛邁出了步伐。
原標題:豫企搶占中國制造 2025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