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16日與中國金融中心上海“滿滿”接觸7小時。這7小時的“經濟時間”,以與中國大型企業CEO見面開始,與在華印度人的會面結束,完成他在中國的所有預定訪問行程。在這最后一站,他見證了中印企業簽署總金額高達22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在滬期間,莫迪為復旦大學新成立的“甘地和印度研究中心”揭幕。
相關新聞:中印兩國簽署24合作文件 特變電工等8家企業搶占先機(名單)
與絕大多數國家政要帶著顯著經濟色彩到訪上海一樣,經貿是莫迪此番“上海之旅”的重頭戲。其間,無論是出席中印經貿論壇、上海為其舉行的歡迎儀式,還是與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的會面,他均傳達出印度希望繼續加強同中國的經貿關系,密切同中方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內的合作,印度歡迎中國企業家加大對印投資。
在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印度駐華大使館合作舉辦的“中國-印度經貿論壇”上,中印企業簽署了20多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高達220億美元,合作內容涉及能源、貿易、金融與工業園區等領域。
莫迪在發表主旨演講時,呼吁更多中國企業加大投資印度,印度正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制定更寬松的政策,努力讓中國企業家“便利、舒適”地在印度開展商務活動。
目前,在中國的印度人約4.5萬,上海是在華印度人較為集中的城市,他們主要分布在投資產業、跨國公司、餐飲業、高校等領域。印度人十分重視上海,對上海也頗為熟悉。因此,莫迪選擇在此舉辦“老鄉會”,與他們進行面對面對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中心主任趙干城則認為,這是莫迪借鑒去年訪美時,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說受到成千上萬印裔美國人歡迎的經驗。
互動 莫迪會見了哪些中方企業家?
昨天,印度總理莫迪在訪華最后一站上海參加了中國企業家圓桌會論壇。據印度媒體報道,他在這里會見了20多名中國企業家,其中有19名來自內地。包括馬云、梁穩根、王健林、黎瑞剛等。
就這19名內地企業家所在領域來看,既有小米、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企業,也有中影集團和上海東方傳媒等文化企業,其余大部分為重工業、制造業企業。
莫迪稱,我來此是想跟大家說印度制造的問題,他邀請中國企業參與印度制造,“這個世紀是亞洲世紀,相信你們肯定能感受到印度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建議你們去印度當地感受一下。我確認我將對你們每個人進行關注。”
據透露,馬云在會上第一個發言。在會上,三一重工CEO梁穩根對莫迪說,我們對印度的勞動力和國內巨大市場有很大期待。小米總裁林斌說,我們全力支持印度制造,除此之外,我們企業在印度未來也有相應計劃。
會議結束后,在沒有事先安排的情況下,莫迪臨時拉住馬云,私聊了很久。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卡斯˙史瓦魯普隨后在推特上寫道:馬云對莫迪說,我們對印度制造,特別是印度的數字技術充滿期待。
這其實已經不是馬云第一次與莫迪會見。3月底,莫迪同馬云在新德里曾舉行會談。馬云當時前往印度希望幫助中小企業發展電商。他表示,阿里巴巴將投資印度,并將與印度科技企業合作。當時,莫迪還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與馬云的會談非常高興。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張新
哈爾濱電氣集團 鄒磊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 晏志勇
中國中鋼集團徐思偉
小米林斌
三一重工梁穩根
萬達集團王健林
北汽福田王金玉
中國電影集團喇培康
華為孫亞芳
東方-電氣集團斯澤夫
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懷進
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張焰
寶鋼集團徐樂江
阿里巴巴馬云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紀凡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存輝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虹
上海東方傳媒黎瑞剛
連線
“在中國不做麻煩的事兒,也就沒有麻煩”
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上麥赫諾˙帕斯塔卡亞的時候,他正在上海參加印度總理莫迪出席的印度“同鄉會”。
“感覺很好!”提起這場印度在華各界僑民招待會,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
1991年,他從印度孟買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印度餐館員工,至今已有24年。其間,他娶了一名中國妻子,還在國貿開設了自己第一家印度餐館,并且連開了兩家分店。“中國對外國企業還是挺關照的。”他和夫人鄭小文都這么說。
北青報:你是怎么來北京開餐館的?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從飯店管理學校畢業后,在印度做餐飲生意失敗了,那時候很多印度人選擇去中東。我們只是從報紙雜志上了解一些中國的信息,后來我說,我想去中國。
北青報:能不能講講您來中國之后的故事?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1991年來中國,到1997年娶了一位中國妻子。1998年,我和我的妻子在北京國貿大廈開了第一家我們的餐館—泰姬樓餐廳,然后分別于2003年和2008年在麗都和機場附近開了另外兩家分店。
北青報:在中國做生意近20年,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挺好的,沒有什么麻煩。其實我的感受是“你不做麻煩的事兒,也就沒有麻煩”。唯一的麻煩就是語言,我作為老板,說漢語沒問題,但讀寫能力稍差點。
北青報:這些年,您看到中國有哪些變化?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最大的感受是上世紀90年代不堵車,現在堵車了。哈!但是中國變化真的很大,比如以前餐廳做飯用的那些東西,以前買不到,現在都能買到了。現在就是你想買什么,都能買到。
北青報:你覺得中國人能接受印度美食嗎?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給你舉個例子吧,我1998年開餐廳的時候,顧客以印度人、印度旅行團為主,中國顧客只占10%至15%,現在超過50%,而且現在來我們餐廳品嘗印度美食的都是35歲以下的中國人。
北青報:“中國制造”在印度受歡迎嗎?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中國制造留給印度的印象是“很便宜”。在印度,手機領域的中國品牌“小米”和家電品牌的“海爾”最讓人印象深刻。
北青報:您覺得中印兩國關系怎樣?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之前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交流還是比較少,但是近來,中印兩國高層的交流多了起來,這其實也增進了兩國民間經濟、旅游交往。之后,只會越來越好。本組文/本報記者 趙萌
相關新聞:中印兩國簽署24合作文件 特變電工等8家企業搶占先機(名單)
與絕大多數國家政要帶著顯著經濟色彩到訪上海一樣,經貿是莫迪此番“上海之旅”的重頭戲。其間,無論是出席中印經貿論壇、上海為其舉行的歡迎儀式,還是與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的會面,他均傳達出印度希望繼續加強同中國的經貿關系,密切同中方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內的合作,印度歡迎中國企業家加大對印投資。
在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印度駐華大使館合作舉辦的“中國-印度經貿論壇”上,中印企業簽署了20多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高達220億美元,合作內容涉及能源、貿易、金融與工業園區等領域。
莫迪在發表主旨演講時,呼吁更多中國企業加大投資印度,印度正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制定更寬松的政策,努力讓中國企業家“便利、舒適”地在印度開展商務活動。
目前,在中國的印度人約4.5萬,上海是在華印度人較為集中的城市,他們主要分布在投資產業、跨國公司、餐飲業、高校等領域。印度人十分重視上海,對上海也頗為熟悉。因此,莫迪選擇在此舉辦“老鄉會”,與他們進行面對面對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中心主任趙干城則認為,這是莫迪借鑒去年訪美時,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說受到成千上萬印裔美國人歡迎的經驗。
互動 莫迪會見了哪些中方企業家?
昨天,印度總理莫迪在訪華最后一站上海參加了中國企業家圓桌會論壇。據印度媒體報道,他在這里會見了20多名中國企業家,其中有19名來自內地。包括馬云、梁穩根、王健林、黎瑞剛等。
就這19名內地企業家所在領域來看,既有小米、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企業,也有中影集團和上海東方傳媒等文化企業,其余大部分為重工業、制造業企業。
莫迪稱,我來此是想跟大家說印度制造的問題,他邀請中國企業參與印度制造,“這個世紀是亞洲世紀,相信你們肯定能感受到印度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建議你們去印度當地感受一下。我確認我將對你們每個人進行關注。”
據透露,馬云在會上第一個發言。在會上,三一重工CEO梁穩根對莫迪說,我們對印度的勞動力和國內巨大市場有很大期待。小米總裁林斌說,我們全力支持印度制造,除此之外,我們企業在印度未來也有相應計劃。
會議結束后,在沒有事先安排的情況下,莫迪臨時拉住馬云,私聊了很久。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卡斯˙史瓦魯普隨后在推特上寫道:馬云對莫迪說,我們對印度制造,特別是印度的數字技術充滿期待。
這其實已經不是馬云第一次與莫迪會見。3月底,莫迪同馬云在新德里曾舉行會談。馬云當時前往印度希望幫助中小企業發展電商。他表示,阿里巴巴將投資印度,并將與印度科技企業合作。當時,莫迪還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與馬云的會談非常高興。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張新
哈爾濱電氣集團 鄒磊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 晏志勇
中國中鋼集團徐思偉
小米林斌
三一重工梁穩根
萬達集團王健林
北汽福田王金玉
中國電影集團喇培康
華為孫亞芳
東方-電氣集團斯澤夫
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懷進
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張焰
寶鋼集團徐樂江
阿里巴巴馬云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紀凡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存輝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虹
上海東方傳媒黎瑞剛
連線
“在中國不做麻煩的事兒,也就沒有麻煩”
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上麥赫諾˙帕斯塔卡亞的時候,他正在上海參加印度總理莫迪出席的印度“同鄉會”。
“感覺很好!”提起這場印度在華各界僑民招待會,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
1991年,他從印度孟買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印度餐館員工,至今已有24年。其間,他娶了一名中國妻子,還在國貿開設了自己第一家印度餐館,并且連開了兩家分店。“中國對外國企業還是挺關照的。”他和夫人鄭小文都這么說。
北青報:你是怎么來北京開餐館的?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從飯店管理學校畢業后,在印度做餐飲生意失敗了,那時候很多印度人選擇去中東。我們只是從報紙雜志上了解一些中國的信息,后來我說,我想去中國。
北青報:能不能講講您來中國之后的故事?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1991年來中國,到1997年娶了一位中國妻子。1998年,我和我的妻子在北京國貿大廈開了第一家我們的餐館—泰姬樓餐廳,然后分別于2003年和2008年在麗都和機場附近開了另外兩家分店。
北青報:在中國做生意近20年,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挺好的,沒有什么麻煩。其實我的感受是“你不做麻煩的事兒,也就沒有麻煩”。唯一的麻煩就是語言,我作為老板,說漢語沒問題,但讀寫能力稍差點。
北青報:這些年,您看到中國有哪些變化?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最大的感受是上世紀90年代不堵車,現在堵車了。哈!但是中國變化真的很大,比如以前餐廳做飯用的那些東西,以前買不到,現在都能買到了。現在就是你想買什么,都能買到。
北青報:你覺得中國人能接受印度美食嗎?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給你舉個例子吧,我1998年開餐廳的時候,顧客以印度人、印度旅行團為主,中國顧客只占10%至15%,現在超過50%,而且現在來我們餐廳品嘗印度美食的都是35歲以下的中國人。
北青報:“中國制造”在印度受歡迎嗎?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中國制造留給印度的印象是“很便宜”。在印度,手機領域的中國品牌“小米”和家電品牌的“海爾”最讓人印象深刻。
北青報:您覺得中印兩國關系怎樣?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之前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交流還是比較少,但是近來,中印兩國高層的交流多了起來,這其實也增進了兩國民間經濟、旅游交往。之后,只會越來越好。本組文/本報記者 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