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被稱為新電改方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以下簡稱“9號文”)近日正式下發,圍繞中國電改“下一步”的話題也越來越多:此輪電改力度如何?可能將面臨哪些挑戰?亞太地區其他國家電力市場情況如何?
4月2日,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公用事業高級分析師岳啟堯與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和看法。
記者:有人認為中國此輪電改力度不大,您怎么看?
岳啟堯:在我看來,與其說“9號文”是新電改方案,不如說更像“任務宣言”,中國政府正式向整個電力行業發出信號:我們很認真地要做市場化!
當然,現在探討力度和規模不太實際,起碼短期內看不太出來,可變因素太多。不過,中國的能源決策者對于國外電力市場改革研究得很細致、了解得很透徹,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更多的細節,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的電力市場正在向著更加市場化邁進。
從1994年出臺電力法,到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直至2002年廠網分開,中國是亦步亦趨、有節奏地進行改革。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對電改有決心,這不僅僅是為了拉低電價,更重要的是希望將整個行業的效率帶動起來。
我要強調,從國際整體水平來看,中國的廠網分開是很成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一份文件就可以成功,后續需要出臺很多的配套文件支持每一個重要環節,更需要有力度的執行。我們預計未來2至3年,在關鍵領域會有重要進展。
比如,獨立的調度中心在市場化的電力市場中作用非常重要,這個機構必須獨立,這也是市場化的前提之一。在國外,調度中心基本都是獨立的機構,就連在電改相對落后的日本都已經設立獨立調度中心。再比如,需要引入必要的金融工具,包括保險、其他套期保值的工具等來有效管理電力市場的風險。
記者:“9號文”出臺之后,您覺得中國電改的下一步是什么?
岳啟堯:“9號文”中明確了“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的重要性,在我看來,輸配電價就是電改的起步點,至于下一步是什么,這個問題太寬泛,但如果我是中國電改問題的決策人之一,我會強烈推動建立獨立且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制定清晰和詳細的電力交易規則以及配套法規條款。
我認為,即便追求全面市場化,政府主導角色仍然是首位,獨立輸配電或電力調配機構很重要,清晰明確的法律法規很必要,這個機構需要有權力獨立地執行監管規定,不能受制于任何利益團體,也不應該與市場參與者產生利益交集。
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例,這些國家的電力市場監管機構很獨立,權力甚至超越政府,而且管理法規比中國復雜和詳細得多。還可以參考一下新加坡的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該機構評估、指導和監管任務也做得不錯。
目前,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已經完全實現電力市場化,但民用電、農業、小企業用電電價仍然受相關機構管制,這就是我剛剛強調的監管力度問題。不過,與中國不同,由于能效、節能措施以及分布式能源非常成功,澳大利亞的“下一步”是解決電力需求負增長問題。
記者:中國實施電改未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岳啟堯: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誰來監管”,發改委還是其他機構,這個角色必須盡快確定。這同時也體現了政府參與力度。以菲律賓為例,該國曾經實施競價上網,由于供電量跟不上電力需求增速,導致電價猛增,引起電力用戶強烈不滿,該國最終不得不暫停這一市場化舉措。這就是監管角色不明、力度不夠所致。
其二,設計適合中國市場的電力交易規則。不過,這個很復雜,需要參考國家和地區特色。中國的電力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而且是好多個市場組成的,比如東北三省和廣東省就完全不一樣,區域復雜性比較強,到底是地區性監管還是全國性監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三,電力公司商業模式會改變。市場化后,電力行業整體會從低風險、低回報轉向高風險、高回報。其中,輸配電領域相對穩定,但發電公司風險會提高,不過其相應收益也會增加,再加上如果放開售電側,很多公司蜂擁至利潤高的零售電業務,非常容易造成輸配電行業投資不夠,這也是2003年美加大停電的原因之一,因為投資意愿決定一切,誰也不愿意去投資不掙錢的行業,因此供電量上不去,停電事故自然容易發生。
當然,完全不靈活的價格變成市場推動的價格,讓很多公司看到機會,不僅是華能、華電、大唐這些發電公司尋求零售電生意,就連外國企業也躍躍欲試,希望參與這一領域的業務。目前,外國企業在中國可以投建發電項目,包括光伏電站、風電場、燃氣電站等,未來也極有可能參與到零售電業務。
因此,從大用戶直購電過度到售電公司,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售電公司是否擁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是否具備與智能電網相配合的技術;融資實力強不強、來源可不可靠;配套法律法規。
記者:您剛才前面提到日本也將進行電改,請問已經到哪個階段了?同為亞洲國家,您認為日本的電改是否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岳啟堯:今年4月1日,負責統籌日本全國電力融通的“電力廣域運營推進機構”正式啟動,而日本電改也才剛剛進入第一個階段。
事實上,日本的電改速度是慢于中國的。日本從1998年才開始考慮電力市場改革,隨后漸漸放開大用戶的零售電業務,直至2012年才提出具體電改思路。不過,日本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坦率地講,日本的電改其實還沒有真正展開。
日本電改推進速度慢與其體制存在直接關系。目前,日本共有10家電力公司,都是發電、輸配電、零售電一體化的區域性公司。比如,東京電力公司管理東京地區,大阪電力公司管理大阪地區,東部電力公司負責名古屋地區等等。從1998年到現在,日本的電力公司實現跨省、跨縣賣電的并不多,以東京電力公司為例,其非常想在大阪地區賣電,但很難實現。
其實日本諸多企業、機構都希望能夠參與零售電業務。目前,日本已有400多家公司申請了零售電業務牌照,就連日本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最大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Orix)也已經開始通過第三方售電。但是,這些都無法影響到那些區域一體化電力公司的業務,因為這些公司區域壟斷性太強、影響力又大,讓他們自愿放棄手中的權利根本不可能,廠網分開更是別想,所以日本此次建立統籌全國電力融通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預計,日本最早將從2016年開始實施廠網分開,東京電力公司有可能分出3家子公司,即東京電力發電公司、東京電力輸配電公司和東京電力零售電公司。
4月2日,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公用事業高級分析師岳啟堯與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和看法。
記者:有人認為中國此輪電改力度不大,您怎么看?
岳啟堯:在我看來,與其說“9號文”是新電改方案,不如說更像“任務宣言”,中國政府正式向整個電力行業發出信號:我們很認真地要做市場化!
當然,現在探討力度和規模不太實際,起碼短期內看不太出來,可變因素太多。不過,中國的能源決策者對于國外電力市場改革研究得很細致、了解得很透徹,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更多的細節,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的電力市場正在向著更加市場化邁進。
從1994年出臺電力法,到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直至2002年廠網分開,中國是亦步亦趨、有節奏地進行改革。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對電改有決心,這不僅僅是為了拉低電價,更重要的是希望將整個行業的效率帶動起來。
我要強調,從國際整體水平來看,中國的廠網分開是很成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一份文件就可以成功,后續需要出臺很多的配套文件支持每一個重要環節,更需要有力度的執行。我們預計未來2至3年,在關鍵領域會有重要進展。
比如,獨立的調度中心在市場化的電力市場中作用非常重要,這個機構必須獨立,這也是市場化的前提之一。在國外,調度中心基本都是獨立的機構,就連在電改相對落后的日本都已經設立獨立調度中心。再比如,需要引入必要的金融工具,包括保險、其他套期保值的工具等來有效管理電力市場的風險。
記者:“9號文”出臺之后,您覺得中國電改的下一步是什么?
岳啟堯:“9號文”中明確了“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的重要性,在我看來,輸配電價就是電改的起步點,至于下一步是什么,這個問題太寬泛,但如果我是中國電改問題的決策人之一,我會強烈推動建立獨立且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制定清晰和詳細的電力交易規則以及配套法規條款。
我認為,即便追求全面市場化,政府主導角色仍然是首位,獨立輸配電或電力調配機構很重要,清晰明確的法律法規很必要,這個機構需要有權力獨立地執行監管規定,不能受制于任何利益團體,也不應該與市場參與者產生利益交集。
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例,這些國家的電力市場監管機構很獨立,權力甚至超越政府,而且管理法規比中國復雜和詳細得多。還可以參考一下新加坡的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該機構評估、指導和監管任務也做得不錯。
目前,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已經完全實現電力市場化,但民用電、農業、小企業用電電價仍然受相關機構管制,這就是我剛剛強調的監管力度問題。不過,與中國不同,由于能效、節能措施以及分布式能源非常成功,澳大利亞的“下一步”是解決電力需求負增長問題。
記者:中國實施電改未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岳啟堯: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誰來監管”,發改委還是其他機構,這個角色必須盡快確定。這同時也體現了政府參與力度。以菲律賓為例,該國曾經實施競價上網,由于供電量跟不上電力需求增速,導致電價猛增,引起電力用戶強烈不滿,該國最終不得不暫停這一市場化舉措。這就是監管角色不明、力度不夠所致。
其二,設計適合中國市場的電力交易規則。不過,這個很復雜,需要參考國家和地區特色。中國的電力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而且是好多個市場組成的,比如東北三省和廣東省就完全不一樣,區域復雜性比較強,到底是地區性監管還是全國性監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三,電力公司商業模式會改變。市場化后,電力行業整體會從低風險、低回報轉向高風險、高回報。其中,輸配電領域相對穩定,但發電公司風險會提高,不過其相應收益也會增加,再加上如果放開售電側,很多公司蜂擁至利潤高的零售電業務,非常容易造成輸配電行業投資不夠,這也是2003年美加大停電的原因之一,因為投資意愿決定一切,誰也不愿意去投資不掙錢的行業,因此供電量上不去,停電事故自然容易發生。
當然,完全不靈活的價格變成市場推動的價格,讓很多公司看到機會,不僅是華能、華電、大唐這些發電公司尋求零售電生意,就連外國企業也躍躍欲試,希望參與這一領域的業務。目前,外國企業在中國可以投建發電項目,包括光伏電站、風電場、燃氣電站等,未來也極有可能參與到零售電業務。
因此,從大用戶直購電過度到售電公司,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售電公司是否擁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是否具備與智能電網相配合的技術;融資實力強不強、來源可不可靠;配套法律法規。
記者:您剛才前面提到日本也將進行電改,請問已經到哪個階段了?同為亞洲國家,您認為日本的電改是否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岳啟堯:今年4月1日,負責統籌日本全國電力融通的“電力廣域運營推進機構”正式啟動,而日本電改也才剛剛進入第一個階段。
事實上,日本的電改速度是慢于中國的。日本從1998年才開始考慮電力市場改革,隨后漸漸放開大用戶的零售電業務,直至2012年才提出具體電改思路。不過,日本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坦率地講,日本的電改其實還沒有真正展開。
日本電改推進速度慢與其體制存在直接關系。目前,日本共有10家電力公司,都是發電、輸配電、零售電一體化的區域性公司。比如,東京電力公司管理東京地區,大阪電力公司管理大阪地區,東部電力公司負責名古屋地區等等。從1998年到現在,日本的電力公司實現跨省、跨縣賣電的并不多,以東京電力公司為例,其非常想在大阪地區賣電,但很難實現。
其實日本諸多企業、機構都希望能夠參與零售電業務。目前,日本已有400多家公司申請了零售電業務牌照,就連日本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最大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Orix)也已經開始通過第三方售電。但是,這些都無法影響到那些區域一體化電力公司的業務,因為這些公司區域壟斷性太強、影響力又大,讓他們自愿放棄手中的權利根本不可能,廠網分開更是別想,所以日本此次建立統籌全國電力融通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預計,日本最早將從2016年開始實施廠網分開,東京電力公司有可能分出3家子公司,即東京電力發電公司、東京電力輸配電公司和東京電力零售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