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間,凱迪電力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陳義龍、董事潘庠生雙雙辭職,不再擔任上市公司任何職務。此前2012年初,凱迪電力原總經理陳勇、副總經理徐應林,因2011年度經營業績不達標,遭董事會免職。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這家致力于全面轉型生物質發電領域的上市公司先后有6名高管離職。
對于陳義龍辭任董事長,其公告僅解釋為“工作原因”。據記者了解,在發布董事長辭職公告之后的幾天,凱迪電力董秘張鴻健頻頻主動約見媒體。“主要是希望輿論維穩,不要對董事長離職作過多解讀。”一位知情者透露。
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的董事長,陳義龍在掌舵公司21年后突然離職,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近年來凱迪電力經營業績連連滑坡。其2012年實現凈利潤3444萬元,同比大幅下滑高達95.55%。作為公司全面轉型的主要領域——生物質發電項目,也因部分電廠利潤未達承諾指標,而遭大股東回購。
與此相關,凱迪電力大股東陽光凱迪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被部分投資者指責存在利益輸送之嫌。據記者獲悉,小股東針對凱迪電力的維權舉報已遞交給湖北證監局。
業績承諾二度落空
在凱迪電力2012年年度股東大會召開前夕,陳義龍的“突然”離職,在公司方面看來,陳義龍的離職是按照既定計劃的工作變動。但在從公告看來,陳義龍的離職,似乎是“臨時”安排。
6月14日的董事會是為了專門審議陳義龍等董事離職事宜而特別召開。而兩名候選董事的議案,公司是以臨時議案的形式,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這意味著,直到4月26日,公司董事會決議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時,陳義龍尚未提出辭職的申請。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凱迪電力高層可謂震蕩不斷。繼2012年初,凱迪電力原總經理陳勇、副總經理徐應林因業績不達標而被免職后,今年4月,在凱迪電力發布2012年年報之際,公司原財務總監汪軍、董秘陳玲雙雙離職,均不再擔任上市公司任何職務。這意味著短短不到一年半時間,共有六名高管先后離職。
凱迪電力高管的頻繁離職,與近年公司的業績下滑不無關系。2011年,凱迪電力全年生物質發電營業收入4.69億元,實現凈利潤僅3758.35萬元,這與此前公司制定的銷售收入約6億、凈利潤過億元的年度經營目標相差甚遠。
而在2012年度,作為凱迪電力轉型的主業,其生物質發電項目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業績下滑加劇。公司財報顯示,2012年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項目收入4.64億元,同比下滑29.62%。對此凱迪電力官方解釋為,2012年中的燃料整頓,影響了生物質發電的發電量,導致收入下滑。
2012年6月,凱迪電力董事長陳義龍在一次股東大會間隙接受采訪時曾稱,在一次針對燃料供應鏈的自查中,發現包括秸稈等原材料收購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中間商加價、燃料惡意摻水、甚至公司部分燃料采購主管內外勾結損害公司利益等多種違規行為。
在此背景下,凱迪電力臨時進行燃料供應鏈的整頓,甚至主動讓部分生物質電廠停產,影響了公司的發電量和經營業績,直接導致部分電廠承諾利潤未能達標。彼時,在股東大會上層中小股東對記者稱,“沒有對燃料供應市場做充分的調研,就倉促上馬生物質發電項目,說明公司的管理層存在嚴重的決策失誤,甚至是草率的。”
受累于生物質電廠業績的下滑,凱迪電力2012年凈利潤陡降八成。“連續兩年業績承諾未達標,這事實上是嚴重的誤導了投資者。”一位凱迪電力的投資者對質疑稱。
關聯交易成疑
與凱迪電力業績持續下滑相關的,是上市公司與大股東陽光凱迪之間頻繁的大額關聯交易。
曾經主營脫硫和電站建設的凱迪電力,在全面轉型生物質發電領域時,采取的是由大股東投建生物質電廠,待建成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購的方式。在2012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曾有投資者現場質疑,為何上市公司不自己投建生物質電廠,而是向大股東高價收購?對此,陳義龍未正面回應,僅表示:“關聯交易不可避免,關鍵看交易價格是否公允。”事實上2010年底,凱迪電力以2.96億元的價格,收購大股東凱迪控股旗下已建成的望江、萬載、宿遷三個生物質電廠,溢價分別達54%、61.69%、60.99%。其后,收購溢價一路上揚,2012年1月收購的五河電廠,溢價甚至高達75.37%。
但“高溢價”的收購,并未帶來大股東承諾中的高收益。根據此前收購利潤承諾,2012年上述五家生物質電廠,凈利潤均要達到1000萬元以上。但事實上,截至2012年底,上述五家電廠全部虧損,無一盈利。其中五河電廠虧損達到1500萬元。
這些電廠的虧損原因,即為上市公司所稱的燃料市場的整頓。因利潤未達到承諾,按照此前的收購利潤承諾協議,大股東將對上述五個電廠全面回購。原本投資者期待上市公司通過收購生物質電廠,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卻因為一次“突發”的燃料市場整頓,導致生物質電廠又回到了大股東的“母體”。
此外,大股東的回購條款之一為“由凱迪電力后續投入的工程建設支出以及對應交易價款按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作為資產回購的價款”,不少投資者質疑,在“后續工程建設支出”的核算上,大股東存在較大的彈性空間:“其操作中,很容易低估后續投入價格,從而侵蝕上市公司利益。”
但在上述電廠的回購時,大股東忽視了尚未出售的CDM(清潔發展機制)收益,即碳排放交易收益。根據此前公告的信息,其單個生物質電廠CDM收益在1000萬元左右,共計收益大約在5000萬元。這意味著,對于這潛在的5000萬的收益,將全面劃歸大股東,而上市公司顆粒無收。
針對凱迪電力涉嫌通過關聯交易侵蝕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記者知悉,凱迪電力小股東徐財源已經向中國證監會和湖北證監局遞交了舉報信。“我是在4月8日,向湖北證監局遞交了舉報信。在6月7日,接到湖北證監局通知,將延期就舉報問題給予答復。”據徐財源向透露,按照相關的規定,延期將不超過一個月時間:“這意味著,7月8日之前,監管部門將會就凱迪電力是否違規問題,給予明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