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技術裝備是我國能源領域自主創新、世界首創、擁有國際標準主導權和較強競爭優勢的重大技術,也是國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這些年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呼吁加快特高壓建設。”在兩會駐地見到全國人大代表種衍民時,他開門見山地向記者表達了他對于盼望特高壓發展提速的迫切心理。在兩會上,種衍民在會上會下多次給代表們做“培訓”,向他們普及關于特高壓輸電的知識,特高壓有哪些好處,他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是:“我們需要特高壓。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更需要我們加快特高壓建設。”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點名表揚了中國的裝備制造業:“鐵路、電力、油氣、通信等領域對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國裝備正大步走向世界。”種衍民說,正是因為我國特高壓建設為電工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中國電力裝備得以優化升級,掌握了特高壓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終于在世界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強國。”種衍民指著桌上擺放的小音箱、優盤說,“國外到處可見‘Made in China’,但都是些衣服、玩具之類的被貼上‘廉價’等標簽的產品。”在陷入勞動力優勢弱化、產能過剩困境之時,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的中國制造業必須通過轉型升級,才能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與更廣闊的市場。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是推動中國制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第一步。“特高壓的重要意義正在于此。”種衍民肯定地說,特高壓技術裝備是我國能源領域自主創新、世界首創、擁有國際標準主導權和較強競爭優勢的重大技術,也是國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特高壓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金色名片,站在了世界技術的制高點上,這是我們叩開國際高端市場的敲門磚,也是加速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種衍民表示,從第一條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起,特高壓工程設備國產化率一直在不斷提升。目前特高壓交直流設備國產化率均超過90%,2014年底開工的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工程電氣裝備將實現100%國產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制造”。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特高壓輸變電的核心技術,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將依托特高壓技術來打造“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實現與中亞5國的電網相聯,共享哈薩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亞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遠期或將實現和蒙古國、俄羅斯等國聯網,這為我國特高壓走出國門帶來新一輪機遇。“特高壓輸電等世界領先技術帶動了裝備出口升級,我們坐著特高壓這艘大船出海,得以在國際市場上扎根發芽。”種衍民說。
在這次兩會上,種衍民帶來了《關于大力支持自主創新》的建議。“技術研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家制造業振興的立足之本。”種衍民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著深切感受,他說:“我們在特高壓裝備上的研發投入十分巨大,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和持之以恒的決心,怎么能進入‘特高壓俱樂部’呢?”
但是,大量的科研和技術改造投入,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力,但同時極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短期內無法形成成本競爭和優勢,擔起了巨大的研發風險。
“我們有很多研發失敗的案例,幾億元、好幾年、好幾百人的心血都打了水漂。”種衍民建議,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引導推動的創新體系,帶動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同時也為減輕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給企業創新發展搭平臺、補實力、留空間、給政策。他建議國家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的支持,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填補世界空白并通過國家級鑒定的國家首臺(套)產品,給予研發費用50%以上的補助,以推動中國制造業強國夢的實現,讓“裝備中國”走向“裝備世界”。
“這些年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呼吁加快特高壓建設。”在兩會駐地見到全國人大代表種衍民時,他開門見山地向記者表達了他對于盼望特高壓發展提速的迫切心理。在兩會上,種衍民在會上會下多次給代表們做“培訓”,向他們普及關于特高壓輸電的知識,特高壓有哪些好處,他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是:“我們需要特高壓。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更需要我們加快特高壓建設。”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點名表揚了中國的裝備制造業:“鐵路、電力、油氣、通信等領域對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國裝備正大步走向世界。”種衍民說,正是因為我國特高壓建設為電工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中國電力裝備得以優化升級,掌握了特高壓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終于在世界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強國。”種衍民指著桌上擺放的小音箱、優盤說,“國外到處可見‘Made in China’,但都是些衣服、玩具之類的被貼上‘廉價’等標簽的產品。”在陷入勞動力優勢弱化、產能過剩困境之時,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的中國制造業必須通過轉型升級,才能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與更廣闊的市場。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是推動中國制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第一步。“特高壓的重要意義正在于此。”種衍民肯定地說,特高壓技術裝備是我國能源領域自主創新、世界首創、擁有國際標準主導權和較強競爭優勢的重大技術,也是國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特高壓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金色名片,站在了世界技術的制高點上,這是我們叩開國際高端市場的敲門磚,也是加速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種衍民表示,從第一條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起,特高壓工程設備國產化率一直在不斷提升。目前特高壓交直流設備國產化率均超過90%,2014年底開工的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工程電氣裝備將實現100%國產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制造”。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特高壓輸變電的核心技術,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將依托特高壓技術來打造“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實現與中亞5國的電網相聯,共享哈薩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亞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遠期或將實現和蒙古國、俄羅斯等國聯網,這為我國特高壓走出國門帶來新一輪機遇。“特高壓輸電等世界領先技術帶動了裝備出口升級,我們坐著特高壓這艘大船出海,得以在國際市場上扎根發芽。”種衍民說。
在這次兩會上,種衍民帶來了《關于大力支持自主創新》的建議。“技術研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家制造業振興的立足之本。”種衍民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著深切感受,他說:“我們在特高壓裝備上的研發投入十分巨大,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和持之以恒的決心,怎么能進入‘特高壓俱樂部’呢?”
但是,大量的科研和技術改造投入,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力,但同時極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短期內無法形成成本競爭和優勢,擔起了巨大的研發風險。
“我們有很多研發失敗的案例,幾億元、好幾年、好幾百人的心血都打了水漂。”種衍民建議,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引導推動的創新體系,帶動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同時也為減輕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給企業創新發展搭平臺、補實力、留空間、給政策。他建議國家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的支持,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填補世界空白并通過國家級鑒定的國家首臺(套)產品,給予研發費用50%以上的補助,以推動中國制造業強國夢的實現,讓“裝備中國”走向“裝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