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側醞釀改革 6類機構或成售電主體
新一輪電改預期刺激下,電力股表現優異,很多猜測應運而生。售電側醞釀中的改革,成為最新的焦點。
6類售電主體?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一份售電側如何改革的討論方案提出了6類未來可參與售電業務的主體。其中5類是競爭性的售電主體,還有一類承擔售電兜底服務的機構。
第一類是不承擔電力輸配任務的市縣級供電局,重組為獨立的售電公司,從發電企業直接購電,繳納輸電費用,自主向用戶售電。
第二類是以五大發電集團網為主的發電企業,可能在企業內部組建售電部,直接與用戶談判,在大用戶直接交易的同時,從事售電或配電業務。
第三類是與電網相關的工程建設公司,與用戶貼近的節能服務公司均有成為售電主體的機會。
第四類是大型工業園區,可以組建配售電主體,為園區或開發區內企業提供售電服務。
第五是有條件的社會資本組建售電企業,直接提供售電服務。
在上述5類之外,還有兜底售電服務的機構:主要由原來的供電公司轉型而來,承擔普遍服務責任,具有公共事業特性。所有售電服務機構都要接受監管。
本報記者從一位中電聯人士處獲悉,目前還只是在電改方案討論稿中涉及了關于售電側放開的內容,具體怎么放還有待進一步討論。在確定了目標主體后,下一步要明確如何認定以及如何監管問題。
大用戶直購電一直是售電側改革的早期模板,國務院歷次下放和取消審批權都涉及到電力領域。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審批在2013年就被取消,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受到節能減排等產業政策門檻的掣肘,以及涉及到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利益,效果并不算好。
售電側市場化改革,要推進大用戶直購電,放開大用戶購電選擇權,形成多個購電主體競爭格局。同時逐步培育售電主體,引入民營資本,組建電力交易所和售電公司,形成多元售電市場。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的售電側市場主要是管制下的服務,要設法促進用戶用電效率提高,促進需求側響應,要有能夠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的價格體系和調控機制。
招商證券電力環保分析師彭全剛對本報記者稱,一些龍頭的電力公司都在準備做售電方面的業務,另外還包括一些民企。至于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關鍵還是看最終誰能進入售電領域。
進展緩慢的電改
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電改方案在成形后并無變化,主要是“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相對獨立,加強監管。
售電側放開是方案的組成部分,但不涉及“調度獨立”和“輸配分開”。
電改是能源改革推進較慢的領域,2002年電改啟動以來進展不順利,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專門討論能源,提出要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方案。1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推出在深圳實行輸配電價試點改革,新一輪電改再次成為焦點。
年初的國家能源局工作會議提出,盡快出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隨后還在內蒙古、云南開展了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同時也提出要推進電能直接交易和售電側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
因為電改涉及多個部門,以往都是能源局和相關部門一起制訂方案,再協調后,報送國務院批準發布。
長期關注電改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對本報記者表示,電改還處于微妙的博弈階段。事實上,在目前的電改邏輯中,售電側改革并不是最緊迫的任務。電力市場有自己的特性,核定輸配電價、改變電網企業經營模式、建立相對獨立的交易平臺等都應是排在更前面的任務,要謹防資本市場對售電側放開的炒作。
本報記者獲悉,電改方案目前還有幾個配套方案,但并沒有對外公布。
新一輪電改預期刺激下,電力股表現優異,很多猜測應運而生。售電側醞釀中的改革,成為最新的焦點。
6類售電主體?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一份售電側如何改革的討論方案提出了6類未來可參與售電業務的主體。其中5類是競爭性的售電主體,還有一類承擔售電兜底服務的機構。
第一類是不承擔電力輸配任務的市縣級供電局,重組為獨立的售電公司,從發電企業直接購電,繳納輸電費用,自主向用戶售電。
第二類是以五大發電集團網為主的發電企業,可能在企業內部組建售電部,直接與用戶談判,在大用戶直接交易的同時,從事售電或配電業務。
第三類是與電網相關的工程建設公司,與用戶貼近的節能服務公司均有成為售電主體的機會。
第四類是大型工業園區,可以組建配售電主體,為園區或開發區內企業提供售電服務。
第五是有條件的社會資本組建售電企業,直接提供售電服務。
在上述5類之外,還有兜底售電服務的機構:主要由原來的供電公司轉型而來,承擔普遍服務責任,具有公共事業特性。所有售電服務機構都要接受監管。
本報記者從一位中電聯人士處獲悉,目前還只是在電改方案討論稿中涉及了關于售電側放開的內容,具體怎么放還有待進一步討論。在確定了目標主體后,下一步要明確如何認定以及如何監管問題。
大用戶直購電一直是售電側改革的早期模板,國務院歷次下放和取消審批權都涉及到電力領域。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審批在2013年就被取消,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受到節能減排等產業政策門檻的掣肘,以及涉及到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利益,效果并不算好。
售電側市場化改革,要推進大用戶直購電,放開大用戶購電選擇權,形成多個購電主體競爭格局。同時逐步培育售電主體,引入民營資本,組建電力交易所和售電公司,形成多元售電市場。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的售電側市場主要是管制下的服務,要設法促進用戶用電效率提高,促進需求側響應,要有能夠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的價格體系和調控機制。
招商證券電力環保分析師彭全剛對本報記者稱,一些龍頭的電力公司都在準備做售電方面的業務,另外還包括一些民企。至于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關鍵還是看最終誰能進入售電領域。
進展緩慢的電改
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電改方案在成形后并無變化,主要是“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相對獨立,加強監管。
售電側放開是方案的組成部分,但不涉及“調度獨立”和“輸配分開”。
電改是能源改革推進較慢的領域,2002年電改啟動以來進展不順利,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專門討論能源,提出要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方案。1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推出在深圳實行輸配電價試點改革,新一輪電改再次成為焦點。
年初的國家能源局工作會議提出,盡快出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隨后還在內蒙古、云南開展了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同時也提出要推進電能直接交易和售電側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
因為電改涉及多個部門,以往都是能源局和相關部門一起制訂方案,再協調后,報送國務院批準發布。
長期關注電改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對本報記者表示,電改還處于微妙的博弈階段。事實上,在目前的電改邏輯中,售電側改革并不是最緊迫的任務。電力市場有自己的特性,核定輸配電價、改變電網企業經營模式、建立相對獨立的交易平臺等都應是排在更前面的任務,要謹防資本市場對售電側放開的炒作。
本報記者獲悉,電改方案目前還有幾個配套方案,但并沒有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