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力行業金融將呈現融資需求總量增加,融資成本有所降低,融資工具更加多樣的局面。
電力行業向來帶著壟斷標簽,行業融資的成本、效率和透明度受到質疑。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將在限制壟斷環節、市場化定價和豐富電源結構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結合金融行業自身改革發展需求,未來電力行業金融將呈現融資需求總量增加,融資成本有所降低,融資工具更加多樣的局面。
一、電力行業間接融資比重偏高
我國電力行業民營企業占比出現過由高到低再回升的路徑,目前民營企業辦電占比仍十分有限。 從國有企業數據推斷全部電力企業情況,電力行業目前融資規模約3萬億元,其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約為1:3。電力和電網企業融資規模和結構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國有發電企業間接融資明顯高于直接融資。五大央企發電集團和粵電集團合計,銀行貸款和票據融資等占86%左右,債券融資只有14%(見下表)。間接融資中,絕大部分來自國有銀行,僅國家開發銀行就累計發放電力貸款2萬億元,支持建成水電、火電、核電裝機容量3.84億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1/3。 如果加上另外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保守估計國有銀行融資也將達80%左右。發電環節間接融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發電企業利潤水平決定,融資成本承受能力略高;國有企業對價格不敏感,加上國有銀行經營考核機制決定其貸款更多投向國有企業。
二是輸配售電企業融資結構相對均衡。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數據顯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分別占43.5%和56.5%,直接融資比重比發電企業高近30個百分點(見下表)。主觀上,電網相對較低的利潤水平無法承擔過高的融資成本,有拓展直接融資的需求;客觀上,兩大電網的寡頭壟斷地位和較好的信用評級,能幫助企業在債券市場獲得相對較低成本的融資。同樣,貸款等間接融資資金來源更是基本被國有商業銀行壟斷。
三是非國有和新能源企業更傾向直接融資。首先,非國有發電企業直接融資占比明顯較高。主營水力發電的廣東梅雁吉祥水電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首發以來累計募集資金26.2億元,其中首發、股權再融資、發債等直接融資占比達84.2%。 其次,新能源行業普遍注重直接融資。以上海超日為例,截至2014年6月末,銀行貸款22.2億元,債券9.9億元,股票募集資金22.9億元,直接融資占60%。這與國際規律一致,2013年全球新能源股票融資12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2%,通過VC/PE融資43.2億美元 。主要原因是,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一定程度面臨銀行貸款的“麥克米倫缺口”,新能源投入大周期長有風險,銀行貸款期限短和風險規避的業務特點難以滿足需要;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程序復雜效率不高,進一步抬高民營企業和新能源行業融資門檻;資本市場和創投基金等則能較好滿足新能源、市場化企業融資需求。最近6年我國創投資本在節能環保、新能源等行業投資金額是傳統行業的4倍,既預示未來產業結構,也說明未來金融服務發展方向。
二、電力體制改革升級電力行業融資需求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出臺。盡管在輸配售分開與否、電網是否拆分、放開售電側和電網定價次序等問題上的爭論還存在。但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的頂層設計,中央新近提出能源革命的要求,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五號文件)確定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原則,以及最新傳出的“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 等信息分析,未來電力體制改革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向。
一是壟斷最小化。2002年以來,廠網分開的改革進展較好,但輸配分開沒有實現,電網企業負責電網建設、配電、調度、交易等多環節,依然靠低買高賣的價差維持運營。電網的壟斷影響上下游企業和居民利益,完全市場化又面臨自然壟斷行業規模不經濟的制約。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具體到電力行業,新一輪改革核心是如何將電網限制在自然壟斷這一最小范圍,盡管改革可能采取漸進方式,但輸配環節引入競爭,甚至包括社會資本,原有電網企業利潤水平受限是必然趨勢。
二是定價市場化。出于防止壟斷提價等原因,我國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均有明顯的政府定價痕跡,帶來發電企業不滿、電價結構不合理工業用電成本高、電價調整不能及時反映供求關系等問題。三中全會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指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以此為依據,電力行業的未來,保留政府定價的顯然只有電網輸電環節,以及用于基礎設施等公用事業和醫院、養老、學校等公益性服務領域,其余的環節和領域都應該放開,讓供求雙方協商確定電價,如大用戶直購電,或者建立電力交易市場平臺,為市場交易提供參考。
三是電源多元化。長期以來我國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火電占全部發電量在75%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我國火力發電占比高,有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必然性和經濟性,但同時面臨排放嚴重,煤炭產銷非對稱分布提高電力運輸成本等問題。
為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面對國際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和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今年五月中央提出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按規劃,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從目前的9.8%提高到15%,其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億和1億千瓦以上,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3000萬千瓦。 電源多元化為社會資本進入電力行業提供了機遇,也客觀上要求電網降低入網門檻,提供公平開放的電力輸運環境。
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是,社會資本更多參與電力行業,市場機制資源配置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原有壟斷企業的利潤和運營模式面臨調整,融資規模、期限和成本要求改變,發電端和配售電端的市場主體增加,對原有資產的整合和相應的融資需求增加,因而壟斷和寡頭壟斷格局下的電力行業融資結構將發生變化。
三、電力行業融資發展方向
電力體制改革影響融資需求,金融環境變化影響金融服務供給,兩者共同決定未來電力行業金融發展走向。綜合判斷,未來行業的融資特點是:融資需求增加,融資成本降低,融資工具多樣化。
(一) 發電企業金融需求增加。首先,水電、火電等重資產行業,以國有為主的電力生產業目前資產負債率在70%左右,社會資本進入上述行業面臨資金制約,融資需求規模將增加。其次,風、光等新行業目前還處在技術待完善、制度不健全階段,投入需求大且有一定風險,融資需求相應增加。再次,電力企業整合產業鏈增加融資需求,近幾年電力企業盈利能力提高,煤炭市場低迷,電力企業迎來產業鏈整合的好時機,現金管理、資產管理及投資需求擴大。最后,由于電網壟斷地位和電費結算方式,發電企業應收賬款較高,2014年8月底,電力生產業應收賬款2350億元,接近電力供應業的3倍 ,大量應收賬款影響企業正常運行,需要運用金融手段對其進行相應管理。綜合上述因素預計,電力體制改革后發電企業融資需求即使年均增長5%,2020年也將達到2.5萬億元左右。
(二)輸配售電企業要求降低融資成本。首先,目前電力供應業的平均毛利率略高于5%,比電力生產業低20個百分點左右。配售電環節引入競爭后,原有盈利模式將難以為繼,電網企業或新成立的輸配電企業在市場價格作用下,利潤率回落要求降低融資成本。其次,分布式發電、智能電網建設運營等,處在產業發展初期,有風險高、周期長、利潤不穩定的特點,需要低成本多形式的融資服務。再次,改革將需要對原有電網企業部分資產進行整合,并購重組在所難免,而且新設立的配售電企業需要利用股票、債券、股權投資基金等拓寬融資渠道,并整合優秀的技術和管理資源,銀行有條件介入直接融資服務。這對現在金融服務機構而言,既是挑戰,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和轉型機會。初步預計,配售電環節融資需求增速將超過電力企業,假設年均增長 10%,2020年融資規模約達1.5萬億元左右,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三)綜合化市場化金融供給進一步滿足電力行業需要。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向多層次、市場化改革發展,債券市場、場外資本市場、消費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等多層次市場將不斷完善,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及金融脫媒加快,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發展,大資管、跨界競爭、資本市場深化和金融監管轉型,傳統商業銀行將加快向綜合化、信息化方向轉型。
首先,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在未來電力行業融資中的比重將上升,保守預計,未來幾年將實現15%以上的增長。
其次,隨著電力行業對低成本高效率直接融資需求的增加,能為企業創業、成長、上市前、并購、夾層、重振和上市后私募、不良債權處置等階段提供融資需求的股權投資基金未來將加快發展。
再次,憑借客戶、資金和金融資源方面的優勢,加上對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商業銀行能夠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此外,基于優勢互補的新產融結合將不斷增加。
2014年9月2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四家銀行簽約,發起成立中國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產融結合的案例,也是股份制銀行參與傳統壟斷行業金融服務的一個案例。隨著混合所有制和金融形勢變化,國有銀行主要為國有企業融資的格局將發生調整,非國有金融機構發展機會將增加。總之,金融服務和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生動局面即將出現。
原標題:電力體制改革對行業融資需求的影響
電力行業向來帶著壟斷標簽,行業融資的成本、效率和透明度受到質疑。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將在限制壟斷環節、市場化定價和豐富電源結構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結合金融行業自身改革發展需求,未來電力行業金融將呈現融資需求總量增加,融資成本有所降低,融資工具更加多樣的局面。
一、電力行業間接融資比重偏高
我國電力行業民營企業占比出現過由高到低再回升的路徑,目前民營企業辦電占比仍十分有限。 從國有企業數據推斷全部電力企業情況,電力行業目前融資規模約3萬億元,其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約為1:3。電力和電網企業融資規模和結構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國有發電企業間接融資明顯高于直接融資。五大央企發電集團和粵電集團合計,銀行貸款和票據融資等占86%左右,債券融資只有14%(見下表)。間接融資中,絕大部分來自國有銀行,僅國家開發銀行就累計發放電力貸款2萬億元,支持建成水電、火電、核電裝機容量3.84億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1/3。 如果加上另外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保守估計國有銀行融資也將達80%左右。發電環節間接融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發電企業利潤水平決定,融資成本承受能力略高;國有企業對價格不敏感,加上國有銀行經營考核機制決定其貸款更多投向國有企業。
二是輸配售電企業融資結構相對均衡。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數據顯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分別占43.5%和56.5%,直接融資比重比發電企業高近30個百分點(見下表)。主觀上,電網相對較低的利潤水平無法承擔過高的融資成本,有拓展直接融資的需求;客觀上,兩大電網的寡頭壟斷地位和較好的信用評級,能幫助企業在債券市場獲得相對較低成本的融資。同樣,貸款等間接融資資金來源更是基本被國有商業銀行壟斷。
三是非國有和新能源企業更傾向直接融資。首先,非國有發電企業直接融資占比明顯較高。主營水力發電的廣東梅雁吉祥水電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首發以來累計募集資金26.2億元,其中首發、股權再融資、發債等直接融資占比達84.2%。 其次,新能源行業普遍注重直接融資。以上海超日為例,截至2014年6月末,銀行貸款22.2億元,債券9.9億元,股票募集資金22.9億元,直接融資占60%。這與國際規律一致,2013年全球新能源股票融資12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2%,通過VC/PE融資43.2億美元 。主要原因是,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一定程度面臨銀行貸款的“麥克米倫缺口”,新能源投入大周期長有風險,銀行貸款期限短和風險規避的業務特點難以滿足需要;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程序復雜效率不高,進一步抬高民營企業和新能源行業融資門檻;資本市場和創投基金等則能較好滿足新能源、市場化企業融資需求。最近6年我國創投資本在節能環保、新能源等行業投資金額是傳統行業的4倍,既預示未來產業結構,也說明未來金融服務發展方向。
二、電力體制改革升級電力行業融資需求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出臺。盡管在輸配售分開與否、電網是否拆分、放開售電側和電網定價次序等問題上的爭論還存在。但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的頂層設計,中央新近提出能源革命的要求,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五號文件)確定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原則,以及最新傳出的“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 等信息分析,未來電力體制改革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向。
一是壟斷最小化。2002年以來,廠網分開的改革進展較好,但輸配分開沒有實現,電網企業負責電網建設、配電、調度、交易等多環節,依然靠低買高賣的價差維持運營。電網的壟斷影響上下游企業和居民利益,完全市場化又面臨自然壟斷行業規模不經濟的制約。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具體到電力行業,新一輪改革核心是如何將電網限制在自然壟斷這一最小范圍,盡管改革可能采取漸進方式,但輸配環節引入競爭,甚至包括社會資本,原有電網企業利潤水平受限是必然趨勢。
二是定價市場化。出于防止壟斷提價等原因,我國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均有明顯的政府定價痕跡,帶來發電企業不滿、電價結構不合理工業用電成本高、電價調整不能及時反映供求關系等問題。三中全會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指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以此為依據,電力行業的未來,保留政府定價的顯然只有電網輸電環節,以及用于基礎設施等公用事業和醫院、養老、學校等公益性服務領域,其余的環節和領域都應該放開,讓供求雙方協商確定電價,如大用戶直購電,或者建立電力交易市場平臺,為市場交易提供參考。
三是電源多元化。長期以來我國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火電占全部發電量在75%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我國火力發電占比高,有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必然性和經濟性,但同時面臨排放嚴重,煤炭產銷非對稱分布提高電力運輸成本等問題。
為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面對國際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和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今年五月中央提出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按規劃,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從目前的9.8%提高到15%,其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億和1億千瓦以上,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3000萬千瓦。 電源多元化為社會資本進入電力行業提供了機遇,也客觀上要求電網降低入網門檻,提供公平開放的電力輸運環境。
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是,社會資本更多參與電力行業,市場機制資源配置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原有壟斷企業的利潤和運營模式面臨調整,融資規模、期限和成本要求改變,發電端和配售電端的市場主體增加,對原有資產的整合和相應的融資需求增加,因而壟斷和寡頭壟斷格局下的電力行業融資結構將發生變化。
三、電力行業融資發展方向
電力體制改革影響融資需求,金融環境變化影響金融服務供給,兩者共同決定未來電力行業金融發展走向。綜合判斷,未來行業的融資特點是:融資需求增加,融資成本降低,融資工具多樣化。
(一) 發電企業金融需求增加。首先,水電、火電等重資產行業,以國有為主的電力生產業目前資產負債率在70%左右,社會資本進入上述行業面臨資金制約,融資需求規模將增加。其次,風、光等新行業目前還處在技術待完善、制度不健全階段,投入需求大且有一定風險,融資需求相應增加。再次,電力企業整合產業鏈增加融資需求,近幾年電力企業盈利能力提高,煤炭市場低迷,電力企業迎來產業鏈整合的好時機,現金管理、資產管理及投資需求擴大。最后,由于電網壟斷地位和電費結算方式,發電企業應收賬款較高,2014年8月底,電力生產業應收賬款2350億元,接近電力供應業的3倍 ,大量應收賬款影響企業正常運行,需要運用金融手段對其進行相應管理。綜合上述因素預計,電力體制改革后發電企業融資需求即使年均增長5%,2020年也將達到2.5萬億元左右。
(二)輸配售電企業要求降低融資成本。首先,目前電力供應業的平均毛利率略高于5%,比電力生產業低20個百分點左右。配售電環節引入競爭后,原有盈利模式將難以為繼,電網企業或新成立的輸配電企業在市場價格作用下,利潤率回落要求降低融資成本。其次,分布式發電、智能電網建設運營等,處在產業發展初期,有風險高、周期長、利潤不穩定的特點,需要低成本多形式的融資服務。再次,改革將需要對原有電網企業部分資產進行整合,并購重組在所難免,而且新設立的配售電企業需要利用股票、債券、股權投資基金等拓寬融資渠道,并整合優秀的技術和管理資源,銀行有條件介入直接融資服務。這對現在金融服務機構而言,既是挑戰,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和轉型機會。初步預計,配售電環節融資需求增速將超過電力企業,假設年均增長 10%,2020年融資規模約達1.5萬億元左右,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三)綜合化市場化金融供給進一步滿足電力行業需要。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向多層次、市場化改革發展,債券市場、場外資本市場、消費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等多層次市場將不斷完善,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及金融脫媒加快,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發展,大資管、跨界競爭、資本市場深化和金融監管轉型,傳統商業銀行將加快向綜合化、信息化方向轉型。
首先,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在未來電力行業融資中的比重將上升,保守預計,未來幾年將實現15%以上的增長。
其次,隨著電力行業對低成本高效率直接融資需求的增加,能為企業創業、成長、上市前、并購、夾層、重振和上市后私募、不良債權處置等階段提供融資需求的股權投資基金未來將加快發展。
再次,憑借客戶、資金和金融資源方面的優勢,加上對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商業銀行能夠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此外,基于優勢互補的新產融結合將不斷增加。
2014年9月2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四家銀行簽約,發起成立中國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產融結合的案例,也是股份制銀行參與傳統壟斷行業金融服務的一個案例。隨著混合所有制和金融形勢變化,國有銀行主要為國有企業融資的格局將發生調整,非國有金融機構發展機會將增加。總之,金融服務和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生動局面即將出現。
原標題:電力體制改革對行業融資需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