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挑戰是,如何從保證能源的供應到改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確保能源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
目前唯一的答案是:擴大智能電網的建設。記者在當天于廣州召開的2014英中智能電網研討會上獲悉,在中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特別是能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由于本土能源相對分布不均衡,中國的能源供應面臨巨大的需求挑戰。
“對于英國來說,加強與中國在智能電網方面的合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為兩國都面臨著在能效和環境方面的巨大挑戰。”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能部常務副次官道納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這方面,英國和中國是一樣的。
但好在電網技術在不斷進步,電力能源本身的發展優勢也在逐步顯現,特別是電力產業的升級有助于減少碳排放量,以及電力具備可以大規模生產、遠距離輸送等特點,對于緩解世界當前能源短缺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確保能源穩定供給
智能電網是電網技術不斷進步的結果。它是現代化輸電和配電系統的總稱,具有節約能源的有點。一般認為,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新能源技術革命將重新定義人類新生活,通過電網技術和新的通訊手段將世界系統的連接在一起。
“智能電網是全世界都關注的,也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克服能源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南方電網副總經理王久玲在會上說,“我們積極開展智能電網示的實驗研究和示范工程的實踐,目前在廣州深圳等14個城市建立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目前電動汽車行程累計超過了1億公里。”
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對能源的管理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比如,公開資料顯示,在2011年的時候,中國國家電網就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投入約1.6萬億元用于智能電網建設。
“中國投入巨大的資金來建設智能電網,這是非常有遠見的行動。”道納利對本報記者說,“英國電網公司也同樣做出這樣的舉動。”
記者在會議上獲悉,英國在2009至2012年撥出了專門的智能電網示范基金,資助額度高達6億英鎊,主要發展智能配電網技術,如配電網控制優化技術,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技術,通訊傳感技術,儲能應用技術以及分布式發電支持技術等。
道納利向本報記者表示,智能電網對于英中兩國來說,不管是在政策上,還是在商業上,都是非常有利的。“我們(對中國)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是,如何把智能電網的發展和電動車的發展結合起來。”他說,“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英國也一樣。”
中英兩國在2007年建立了聯合的能源工作小組,就最新的能源政策和技術研發進行合作交流。英國卡梅隆首相去年12月訪華以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6月訪問英國的期間宣布了2億英鎊的英中聯合研究創新基金,致力于鞏固和發展英中伙伴關系。
道納利還透露,在具體的合作方面上,兩國正在加強海上風電合作,因為中國有強大的海上風電制造能力,所以合作前景很大。另外,他說,英國若干個核電站正在更新和升級,英國首相之前也發表過聲明,非常歡迎中國到英國投資核電站核。
像大眾商品一樣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探索適合自己國情的智能電網技術。其中,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智能電網新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各有所長。中國也至少在2008年就開展了智能電網發展的探索,并在2012年出臺了首個智能電網專項規劃——《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決心發展智能電網。
國家科技部高新司專家、智能電網專項規劃發布的參與者孫鴻航此前表示,中國發展智能電網的一個目的是應對能源危機。“我國一次能源中石油55%是進口的,一旦別人的石油卡脖子你怎么辦?”他說,中國為此極力開發可再生能源,但如何才能把這些不穩定的能源——比如,風能——接入電網則非常棘手,而智能電網可以破解這個難題。
總體來說,電力專家們認為,智能電網優于目前傳統電網主要有三點:一是提供范圍更大的資源配置能力;二是提高電網資產設備的利用效率;三是讓電力系統更靈活、安全和可靠。
“智能電網是未來提供能源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給人類提供最有效的能源供給,為人類克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王久玲說。
但王久玲表示,智能電網技術是一個新的課題。“這些年來,南方電網和國際同行在研究和探討智能電網到底是解決一個什么樣的一些問題?”他說,目前國際上對智能電網的定義還不夠統一。
在他看來,智能電網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確保能源供給有效,用最小的資源消耗來滿足人類經濟和社會能源的進一步需求;二是克服電力這種特殊商品的商業模式不科學的問題。
“過去,我們傳統的電力行業,事實上,我們供求關系不能夠完全反映市場規律,我們的能源消費者不能夠完全的像大眾商品那樣參與到商業行為當中來,這對于降低能源消耗科學的使用能源帶來了很多問題。”針對第二個問題,王久玲說,“我認為,智能電網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盡量的使用電力這種商品與商業模式更加接近于大眾商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