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力如何在壁壘森嚴的中國市場尋找與本土伙伴的合作機遇?這家法國“央企”帶給中國同行的啟示是什么?
不久前,中國歐盟商會推出的《商業信心調查2014》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歐資跨國企業表示在華經營越發困難,46%的歐洲企業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但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力公司之一,法國電力集團(EDF)(以下簡稱法國電力)似乎并未失去對中國市場的信心。2013年底,法國電力成立了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在華的所有業務。
“在這之前,法國電力在中國只是以代表處的形式開展業務。如今成立了投資公司,是希望以公司為實體,更為便利地參與到中國的市場中去。”法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宋旭丹對表示。
2014年3月26日,在法國巴黎,法國電力與中廣核簽署了“全球伙伴合作協議”。中廣核代表中方合作伙伴與法國電力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同日,法國電力與中國核工業集團簽署協議旨在深化雙方在工程、運維、核燃料及核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兩個月后,也就是2014年5月28日,法國電力董事長兼總裁普格里奧分別會見了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和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共商合作。
這些高層會晤,表明了法國電力和中國核電業關系密切,對英國新建核電項目有著共同期待。對于法國電力而言,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還向外界傳達著一種信息——法電于中國核電的作用和影響還在持續。
不得不說,法國電力在中國電力,尤其是核電歷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全球最大的核電運營商,30年前,以技術總負責方的身份,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大型核電項目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之后的30年間,一直扎根中國市場,并將業務從核電擴展到其他領域。
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法國電力只是作為技術的提供者和服務商。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進入發電投資市場,陸續投資了幾個火電項目。2000年后,在世界其他各國的電力公司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之時,法國電力并未放棄,繼續開拓火電、水電、清潔能源等全方位的能源市場。
法國電力執行副總裁、亞太區總裁馬識路曾用這樣一句話來解釋法電為何留在中國:“為了保持我們世界領先電力企業的地位,必須到中國去。那里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場、全球電力工業的重心,尤其是在核電領域”。
技術提供者與服務商
法國電力進入中國市場始于大亞灣核電站,作為一個同時兼任業主顧問和技術總負責的獨一無二的角色。之后,其又順利獲得了嶺澳核電站一期、二期,以及紅沿河、田灣等核電項目的咨詢服務市場,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雖然在大亞灣項目之后,法國電力獲得的業務量和咨詢費用都大幅減少,但正因為中國政府當初為建設大亞灣項目選擇了法電一體化的AE管理模式,而不是由供貨商的“交鑰匙”工程,這一選擇有決定性意義:大亞灣模式為中國核電企業把握核電站的自主權提供了范本。
同時,在法電牽頭帶領下,法國核電設備主供應商阿海琺、阿爾斯通及87家中小企業通過技術轉讓、組建合資企業、在中國設廠生產等方式成功進入中國的核電市場。
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2002年1月17日,法國電力亞太區總部在北京成立,中國分部與亞太區總部一同設立。中國分部集中管理法國電力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向中方業主提供有關核電、水電、火電、輸配電方面的咨詢服務,并繼續尋找新的投資機遇。
進入中國市場后,法國電力為融入中國文化,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措施是促進人員本地化,晉升當地管理干部,取代原先的外籍管理人員。
“如果能讓中國員工獲得成功,那我們在國外和中國的發展也將取得成功。為此,法國電力努力融入當地文化,形成文化融合”。時任亞太區總部負責人力資源和企業運作的副總裁拉力祖曾經表示。
因此,從2005年起,法國電力開始推動管理人員本地化。法籍管理人數下降,中國籍管理人員代替了原先的外籍領導。負責資產管理、工程、發展與投資、核電等重要部門的領導都在這一時期被替換成了中國籍領導。
在與核電業內人士探討法國電力為何能夠成功開拓海外市場、進入中國的問題時,中廣核工程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國偉告訴記者說:“雖然法國電力是法國的國有電力企業,但它更愿意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市場,更有利于對方接受。”
在何國偉看來,與法國電力合作過程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法電隊伍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對于項目前期所做的調查和整個過程的風險控制,從整體上做到最合理的資源配置。
法國電力認為,法國核電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采用了特有的工業管理模式,由業主—運營商承擔電站上游一體化AE管理,并將自己的經驗和運作流程與海外項目的實際相結合,不斷磨合,使之適應。
作為一體化AE工程師,法國電力負責電站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修,需要同時關注設備制造和采購的能力,其將這種優良的管理運作方式也沿用到海外的項目中。
不一樣的投資者
對于初期踏入中國市場的法國電力來說,因為帶著天生的優勢,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老師”角色。但隨著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技術逐步實現自主化,資金短缺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法國電力和中國企業開始進入了“平起平坐”的時代。
“角色是有轉變的,應該說法電逐步也在調整自己,實際上我們也非常清楚,真正能夠使合作更為長遠的是伙伴關系,而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宋旭丹對志記者說。
法國電力在中國的戰略開始轉變。其頻繁與中國電力企業接觸,包括五大電力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
“不局限于做咨詢、顧問工作,希望有更多的投資機會參與到中國的能源項目中。”宋旭丹告訴記者。但其又解釋說,法電想做的投資,不是單純的出錢,更多的是想參與項目的管理和運行,和中國伙伴進行技術和產業的合作,既是中國電力市場的投資者,也是運營者。
事實上,在90年代,法電除了參與中國核電事業,已經開始投資中國的火電項目,陸續投資了山東中華電力項目和廣西來賓BOT項目。
隨著中國電力市場和中國電力公司步入成熟階段,法國電力決定優先在核電與火電領域與中國幾大發電集團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剛剛成立不久的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為法電在中國的長期合作提供了發展平臺。
目前為止,法國電力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外國電力投資商。2009年,臺山EPR核電項目使法國電力集團成為首家在中國投資建設核電項目的外國企業。臺山核電項目,中廣核集團控股51%,粵電19%,法方持股30%,共同擁有、建設并運行廣東臺山核電站兩臺1750兆瓦EPR核電機組。
除了臺山EPR項目外,法國電力還持有三家燃煤發電公司的股份,總裝機容量為4920兆瓦—— 廣西來賓B項目(2x360兆瓦),為BOT項目,法國電力100%控股;山東中華電力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000兆瓦的三個火電廠,國電集團控股51%,法國電力持股19.6%;河南大唐三門峽項目(2x600兆瓦),大唐集團控股60%,法國電力持股35%。
2014年4月,法國電力集團又與中國大唐電力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法電認購中國大唐集團下屬子公司江西大唐國際撫州發電有限公司49%的股份,共同建設與運營一座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燃煤電廠,預計于2016年投產。
此外,法電推進和開發的項目還包括燃氣、超臨界火電、水電、配電、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等領域。
實際上,外資進入中國電力市場并不容易。但法國電力卻仍然希望能夠在中國能源項目中分羹。“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市場,法電根植于中國市場,與中國伙伴開展長期合作,有助于跟蹤和掌握最新的電力技術,助力中國的電力發展。”宋旭丹如是說。
此外,對于中國核電市場的目標,法國電力更是希望除了臺山核電站外,能夠進入更多的核電項目,成為中國核電的投資商和運營商。“我們期待能夠參與中國其它核電項目的投資、運營和建設。”宋旭丹坦承。
但事實上,在華投資的項目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雙方文化、政治等各方面背景差異,法國電力也常遭遇困境。
廣西來賓B電廠是一個BOT項目,由法國電力特許經營權到2015年后結束。但實際運行過程中,廣西發電企業認為,來賓B電廠上網電價遠高于廣西平均電價,是一個嚴重的過失。很多業內人士甚至指出來賓B電廠采用的BOT模式是一個錯誤,屬于個例。
法電則認為,看待這一問題不能脫離當時的現實。BOT是一個創新的做法,為成功引進外資做出了貢獻,法電在國際招標中以最低電價勝出無可非議。
而隨著我國出臺了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廣西來賓B電廠面臨脫硝脫硫改造的問題,期間多次出現脫硫設備安裝的故障。雖然根據特許權合同規定,脫硫設備改造由中方負責,但這些故障對來賓B電廠形象還是造成了負面影響。
山東三個火電廠的情況也曾在一段時間內不容樂觀,石橫、聊城和菏澤火電廠雖然運行正常,但法國電力在這其中只能扮演小股東融資合作伙伴的角色,并不能對其公司整體戰略做多大貢獻。
不得不承認,對于這些項目,法國電力因為不是控股方,在管理等問題上存在容易被邊緣化的風險。
對此,法國電力認為董事會是最好的解決沖突的平臺——中國企業也需要按照公司規則來治理,通過董事會的治理結構,從開始中國企業的不適應,慢慢磨合到雙方都習慣這種方式,在董事會上探討問題。
“要是單看某一年發生了什么事,雙方有哪些沖突和爭執,這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最終經過磨合,還是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宋旭丹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市場在法電集團的整體營業收入中占比很小,法國電力似乎在刻意淡化中國區域市場業績的概念,在它的集團財務年報中并未對中國市場的業績進行單獨核算。
在其看來,法國電力的主要經營和利潤中心仍是本土和歐洲地區。法電通過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新項目保持其先進的技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更多地是出于長遠的工業戰略而非短期財務盈利的考慮。
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
2013年,法電集團的總發電量為6539 億千瓦時,只增長1.8%。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法電在本土市場上的發展已經達到天花板,必須要大力開拓新的海外市場。
“但是在中國的核電市場上,由于對外企投資核電的嚴格限制,法國電力想要獲得項目極其困難。”何國偉告訴記者。
在此背景下,法國電力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合作方式——聯手開發第三方市場。法國電力未來在中國的戰略之一,是希望利用在國際項目開發的豐富經驗和中方合作伙伴的互補優勢共同開發第三國電力市場。英國欣克利角項目便是最為關鍵的行動。
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由法國電力控股。不得不說,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和法電的長期合作,中廣核和中核才得以進入,有了第一次所謂中國核電企業的“走出去”。
根據法國電力與英國政府就欣克利角核電站的投資合同主要商務條款達成的協議,早期的項目股權結構如下:法國電力集團占45%-50%,阿海琺集團占10%,中國廣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占30-40% ,其他參與方將持股約15%。
法國電力認為,通過這一合作,中國廣核集團和中核集團可獲得在英國的經驗,并實現與法國電力集團攜手、在遵守監管的框架下,成為英國長期核電運營企業的目標。
這一項目在國內業界引起很大反響,被部分人士稱為將是實現我國核電真正走出去的第一項目。
但也有人質疑,表示法國電力之所以選中中國核電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只是想要引入中國的資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資金,中國核電企業這幾年的核電工程表現也是無可非議的,法國電力選擇中方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對英國核電工程是有保障的。”
但他同時也指出,由于英國新建核電項目背景較為復雜,不確定因素很多,項目具有風險性,法國電力尋求中方合作伙伴,當然是希望能夠分攤項目風險。
中國核電希望能夠盡快走出去,法國電力又需要合作伙伴,未來這種雙方聯手走向第三方市場的方式,或許會再次出現。
事實上,除了英國欣克利角項目,法電已經多次與中國企業合作,希望在第三方國家市場中有所斬獲,比如,曾經與大唐集團合作,共同競標在摩洛哥的火電項目。
雖然最后項目因多種原因沒有成功,但宋旭丹認為,今后法電聯合中國企業參與第三國的市場行為將會越來越多。
“東南亞、非洲、歐洲、南美,都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公司和中國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的市場。因為雙方都在那邊有前期開發的項目,所以會有聯合的趨勢。”宋旭丹告訴記者。
不久前,中國歐盟商會推出的《商業信心調查2014》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歐資跨國企業表示在華經營越發困難,46%的歐洲企業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但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力公司之一,法國電力集團(EDF)(以下簡稱法國電力)似乎并未失去對中國市場的信心。2013年底,法國電力成立了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在華的所有業務。
“在這之前,法國電力在中國只是以代表處的形式開展業務。如今成立了投資公司,是希望以公司為實體,更為便利地參與到中國的市場中去。”法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宋旭丹對表示。
2014年3月26日,在法國巴黎,法國電力與中廣核簽署了“全球伙伴合作協議”。中廣核代表中方合作伙伴與法國電力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同日,法國電力與中國核工業集團簽署協議旨在深化雙方在工程、運維、核燃料及核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兩個月后,也就是2014年5月28日,法國電力董事長兼總裁普格里奧分別會見了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和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共商合作。
這些高層會晤,表明了法國電力和中國核電業關系密切,對英國新建核電項目有著共同期待。對于法國電力而言,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還向外界傳達著一種信息——法電于中國核電的作用和影響還在持續。
不得不說,法國電力在中國電力,尤其是核電歷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全球最大的核電運營商,30年前,以技術總負責方的身份,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大型核電項目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之后的30年間,一直扎根中國市場,并將業務從核電擴展到其他領域。
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法國電力只是作為技術的提供者和服務商。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進入發電投資市場,陸續投資了幾個火電項目。2000年后,在世界其他各國的電力公司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之時,法國電力并未放棄,繼續開拓火電、水電、清潔能源等全方位的能源市場。
法國電力執行副總裁、亞太區總裁馬識路曾用這樣一句話來解釋法電為何留在中國:“為了保持我們世界領先電力企業的地位,必須到中國去。那里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場、全球電力工業的重心,尤其是在核電領域”。
技術提供者與服務商
法國電力進入中國市場始于大亞灣核電站,作為一個同時兼任業主顧問和技術總負責的獨一無二的角色。之后,其又順利獲得了嶺澳核電站一期、二期,以及紅沿河、田灣等核電項目的咨詢服務市場,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雖然在大亞灣項目之后,法國電力獲得的業務量和咨詢費用都大幅減少,但正因為中國政府當初為建設大亞灣項目選擇了法電一體化的AE管理模式,而不是由供貨商的“交鑰匙”工程,這一選擇有決定性意義:大亞灣模式為中國核電企業把握核電站的自主權提供了范本。
同時,在法電牽頭帶領下,法國核電設備主供應商阿海琺、阿爾斯通及87家中小企業通過技術轉讓、組建合資企業、在中國設廠生產等方式成功進入中國的核電市場。
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2002年1月17日,法國電力亞太區總部在北京成立,中國分部與亞太區總部一同設立。中國分部集中管理法國電力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向中方業主提供有關核電、水電、火電、輸配電方面的咨詢服務,并繼續尋找新的投資機遇。
進入中國市場后,法國電力為融入中國文化,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措施是促進人員本地化,晉升當地管理干部,取代原先的外籍管理人員。
“如果能讓中國員工獲得成功,那我們在國外和中國的發展也將取得成功。為此,法國電力努力融入當地文化,形成文化融合”。時任亞太區總部負責人力資源和企業運作的副總裁拉力祖曾經表示。
因此,從2005年起,法國電力開始推動管理人員本地化。法籍管理人數下降,中國籍管理人員代替了原先的外籍領導。負責資產管理、工程、發展與投資、核電等重要部門的領導都在這一時期被替換成了中國籍領導。
在與核電業內人士探討法國電力為何能夠成功開拓海外市場、進入中國的問題時,中廣核工程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國偉告訴記者說:“雖然法國電力是法國的國有電力企業,但它更愿意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市場,更有利于對方接受。”
在何國偉看來,與法國電力合作過程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法電隊伍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對于項目前期所做的調查和整個過程的風險控制,從整體上做到最合理的資源配置。
法國電力認為,法國核電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采用了特有的工業管理模式,由業主—運營商承擔電站上游一體化AE管理,并將自己的經驗和運作流程與海外項目的實際相結合,不斷磨合,使之適應。
作為一體化AE工程師,法國電力負責電站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修,需要同時關注設備制造和采購的能力,其將這種優良的管理運作方式也沿用到海外的項目中。
不一樣的投資者
對于初期踏入中國市場的法國電力來說,因為帶著天生的優勢,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老師”角色。但隨著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技術逐步實現自主化,資金短缺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法國電力和中國企業開始進入了“平起平坐”的時代。
“角色是有轉變的,應該說法電逐步也在調整自己,實際上我們也非常清楚,真正能夠使合作更為長遠的是伙伴關系,而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宋旭丹對志記者說。
法國電力在中國的戰略開始轉變。其頻繁與中國電力企業接觸,包括五大電力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
“不局限于做咨詢、顧問工作,希望有更多的投資機會參與到中國的能源項目中。”宋旭丹告訴記者。但其又解釋說,法電想做的投資,不是單純的出錢,更多的是想參與項目的管理和運行,和中國伙伴進行技術和產業的合作,既是中國電力市場的投資者,也是運營者。
事實上,在90年代,法電除了參與中國核電事業,已經開始投資中國的火電項目,陸續投資了山東中華電力項目和廣西來賓BOT項目。
隨著中國電力市場和中國電力公司步入成熟階段,法國電力決定優先在核電與火電領域與中國幾大發電集團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剛剛成立不久的ED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為法電在中國的長期合作提供了發展平臺。
目前為止,法國電力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外國電力投資商。2009年,臺山EPR核電項目使法國電力集團成為首家在中國投資建設核電項目的外國企業。臺山核電項目,中廣核集團控股51%,粵電19%,法方持股30%,共同擁有、建設并運行廣東臺山核電站兩臺1750兆瓦EPR核電機組。
除了臺山EPR項目外,法國電力還持有三家燃煤發電公司的股份,總裝機容量為4920兆瓦—— 廣西來賓B項目(2x360兆瓦),為BOT項目,法國電力100%控股;山東中華電力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000兆瓦的三個火電廠,國電集團控股51%,法國電力持股19.6%;河南大唐三門峽項目(2x600兆瓦),大唐集團控股60%,法國電力持股35%。
2014年4月,法國電力集團又與中國大唐電力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法電認購中國大唐集團下屬子公司江西大唐國際撫州發電有限公司49%的股份,共同建設與運營一座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燃煤電廠,預計于2016年投產。
此外,法電推進和開發的項目還包括燃氣、超臨界火電、水電、配電、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等領域。
實際上,外資進入中國電力市場并不容易。但法國電力卻仍然希望能夠在中國能源項目中分羹。“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市場,法電根植于中國市場,與中國伙伴開展長期合作,有助于跟蹤和掌握最新的電力技術,助力中國的電力發展。”宋旭丹如是說。
此外,對于中國核電市場的目標,法國電力更是希望除了臺山核電站外,能夠進入更多的核電項目,成為中國核電的投資商和運營商。“我們期待能夠參與中國其它核電項目的投資、運營和建設。”宋旭丹坦承。
但事實上,在華投資的項目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雙方文化、政治等各方面背景差異,法國電力也常遭遇困境。
廣西來賓B電廠是一個BOT項目,由法國電力特許經營權到2015年后結束。但實際運行過程中,廣西發電企業認為,來賓B電廠上網電價遠高于廣西平均電價,是一個嚴重的過失。很多業內人士甚至指出來賓B電廠采用的BOT模式是一個錯誤,屬于個例。
法電則認為,看待這一問題不能脫離當時的現實。BOT是一個創新的做法,為成功引進外資做出了貢獻,法電在國際招標中以最低電價勝出無可非議。
而隨著我國出臺了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廣西來賓B電廠面臨脫硝脫硫改造的問題,期間多次出現脫硫設備安裝的故障。雖然根據特許權合同規定,脫硫設備改造由中方負責,但這些故障對來賓B電廠形象還是造成了負面影響。
山東三個火電廠的情況也曾在一段時間內不容樂觀,石橫、聊城和菏澤火電廠雖然運行正常,但法國電力在這其中只能扮演小股東融資合作伙伴的角色,并不能對其公司整體戰略做多大貢獻。
不得不承認,對于這些項目,法國電力因為不是控股方,在管理等問題上存在容易被邊緣化的風險。
對此,法國電力認為董事會是最好的解決沖突的平臺——中國企業也需要按照公司規則來治理,通過董事會的治理結構,從開始中國企業的不適應,慢慢磨合到雙方都習慣這種方式,在董事會上探討問題。
“要是單看某一年發生了什么事,雙方有哪些沖突和爭執,這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最終經過磨合,還是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宋旭丹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市場在法電集團的整體營業收入中占比很小,法國電力似乎在刻意淡化中國區域市場業績的概念,在它的集團財務年報中并未對中國市場的業績進行單獨核算。
在其看來,法國電力的主要經營和利潤中心仍是本土和歐洲地區。法電通過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新項目保持其先進的技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更多地是出于長遠的工業戰略而非短期財務盈利的考慮。
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
2013年,法電集團的總發電量為6539 億千瓦時,只增長1.8%。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法電在本土市場上的發展已經達到天花板,必須要大力開拓新的海外市場。
“但是在中國的核電市場上,由于對外企投資核電的嚴格限制,法國電力想要獲得項目極其困難。”何國偉告訴記者。
在此背景下,法國電力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合作方式——聯手開發第三方市場。法國電力未來在中國的戰略之一,是希望利用在國際項目開發的豐富經驗和中方合作伙伴的互補優勢共同開發第三國電力市場。英國欣克利角項目便是最為關鍵的行動。
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由法國電力控股。不得不說,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和法電的長期合作,中廣核和中核才得以進入,有了第一次所謂中國核電企業的“走出去”。
根據法國電力與英國政府就欣克利角核電站的投資合同主要商務條款達成的協議,早期的項目股權結構如下:法國電力集團占45%-50%,阿海琺集團占10%,中國廣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占30-40% ,其他參與方將持股約15%。
法國電力認為,通過這一合作,中國廣核集團和中核集團可獲得在英國的經驗,并實現與法國電力集團攜手、在遵守監管的框架下,成為英國長期核電運營企業的目標。
這一項目在國內業界引起很大反響,被部分人士稱為將是實現我國核電真正走出去的第一項目。
但也有人質疑,表示法國電力之所以選中中國核電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只是想要引入中國的資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資金,中國核電企業這幾年的核電工程表現也是無可非議的,法國電力選擇中方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對英國核電工程是有保障的。”
但他同時也指出,由于英國新建核電項目背景較為復雜,不確定因素很多,項目具有風險性,法國電力尋求中方合作伙伴,當然是希望能夠分攤項目風險。
中國核電希望能夠盡快走出去,法國電力又需要合作伙伴,未來這種雙方聯手走向第三方市場的方式,或許會再次出現。
事實上,除了英國欣克利角項目,法電已經多次與中國企業合作,希望在第三方國家市場中有所斬獲,比如,曾經與大唐集團合作,共同競標在摩洛哥的火電項目。
雖然最后項目因多種原因沒有成功,但宋旭丹認為,今后法電聯合中國企業參與第三國的市場行為將會越來越多。
“東南亞、非洲、歐洲、南美,都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公司和中國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的市場。因為雙方都在那邊有前期開發的項目,所以會有聯合的趨勢。”宋旭丹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