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東北地區電力消納及電力工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力爭2020年前實現電力供需平衡,國家能源局出臺了《國家能源局關于緩解東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的意見》(國能電力[2014]350號)。
這被視為是《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出臺后,解決東北“窩電”的具體措施之一。
東北“窩電”到底有多嚴重?
因為經濟疲軟,近年來,東北三省面臨著史上最嚴重的窩電情況。東三省負荷中心遼寧省曾長期面臨電力短缺局面,但2013年電力裝機富裕超過500萬千瓦,東三省總體電力裝機富裕超過2000萬千瓦,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沒有一處風電可以滿負荷工作。”一家國有發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東北,風力發電站停止運行的情況司空見慣,其核心原因就是,“電運不出去。”
風電上網難,火電上網也難。有數據指出,在遼寧有292萬千瓦火電機組、200萬千瓦核電機組正在建設,此外還有800萬千瓦火電機組和450萬千瓦核電機組取得路條;在吉林,60萬千瓦火電在建,260萬千瓦取得路條;在黑龍江,195萬千瓦火電在建,97萬千瓦取得路條。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東三省預計將有2350萬千瓦機組投建。中電聯的數據顯示,2013年東北各種形式的發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火電方面,東三省火電利用小時數全面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僅有3433小時,這一數據僅位于西藏之前,排名全國倒數第二。
即便是東北振興政策中中力推的兩個核電項目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記者了解到,東北地區重要的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直處于無法滿負荷工作的狀態。“從內部數據上得知紅沿河核電站設計年開工可以達到7000多小時,但是在近一年,只開工了5000多小時。”核電專家向記者透露。
更令人堪憂的是,在電力如此過剩的情況下,東北地區電源建設仍在加速進行......
東北電源規劃缺位引擔憂
熱電聯產占比較大、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以及外送通道不暢,是導致東北窩電的根本原因。振興東北,能源發展與轉型是關鍵。從這次下發的意見中不難看出,核電、特高壓、石化、火電等項目獲得重點支持。
“雖然特高壓能送出一些,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東北核電規模開啟的前提是,同步配套電力外送通道建設。”一位電力規劃人士告訴記者,“這是治標之策,治本之策應為,國家整體考慮東北電力布局與發展的問題。此次意見的下發進一步暴露了國家層面電源規劃缺位的問題。”
東北及周邊各省“暗戰”輸電項目
電源項目不斷上馬,就意味著要建設更多的電網。除了東北三省,周邊省份同樣因為“上網”難,在爭搶輸電項目。
“為了電網規劃和建設,這幾年來,我經常去國家發改委。我們也能理解電網建設的難處。”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表示,目前的規劃,對內蒙古風電而言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國家電網公司正在規劃建設內蒙古特高壓電線,將有更多的風電被輸送出去。憂的是,這條輸電網只能輸送出少量的內蒙古風電,依舊不能解決烏蘭察布市風電上網難的大環境。
不僅僅是內蒙古的各部門奔走發改委,記者了解到,其他東北省份也多次找到發改委、甚至更高的權力機構,目前一些新的電網項目已經獲得認可,“大家搶輸電工程和該工程沿途的輸電項目,都非常積極,因此,我們還是要最大程度地進行保密,讓更多的本省企業獲得先機。”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能源局發文緩解東北電力供需矛盾
能源局此次出臺的意見顯然是為了解決東北的“窩電”而來。
《意見》對緩解東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提出了五點措施:一是科學規劃外送通道建設;二是嚴控新增裝機規模;三是多措并舉增加系統調峰能力;四是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建設;五是落實責任,加強電力監管工作。
而作為能源局再東北地區的派出機構,東北能源監管局也是高度重視,并立即采取措施:
一是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意見》內容。戴俊良副局長(主持工作)帶領黨組成員和各處主要負責人詳細學習了《意見》提出的五項措施,結合東北實際逐條研究分析了落實辦法,并要求全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該文件。
二是迅速轉發《意見》,并通過局門戶網站、工作簡報等形式,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域內電力企業宣傳《意見》的具體精神和重大意義,使國家能源局的方針政策第一時間傳達到地方政府和電力企業。
三是就《意見》中提出的具體措施,目前已就加快推進綏中電廠改接華北電網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赤峰元寶山電廠改接至河北電網工程建設、建立輔助服務市場化補償機制等具體內容進行了調研和協調,落實工作已全面展開。對于其它要求,也已初步制定出規劃,確保《意見》要求能按時落實到位。
下一步,東北能源局將繼續加大對《意見》的宣傳學習力度,并狠抓綏中電廠改接華北電網工程建設、深度調峰輔助服務等已啟動的重大項目,全面深入推進《意見》在東北區域的落實。
這被視為是《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出臺后,解決東北“窩電”的具體措施之一。
東北“窩電”到底有多嚴重?
因為經濟疲軟,近年來,東北三省面臨著史上最嚴重的窩電情況。東三省負荷中心遼寧省曾長期面臨電力短缺局面,但2013年電力裝機富裕超過500萬千瓦,東三省總體電力裝機富裕超過2000萬千瓦,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沒有一處風電可以滿負荷工作。”一家國有發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東北,風力發電站停止運行的情況司空見慣,其核心原因就是,“電運不出去。”
風電上網難,火電上網也難。有數據指出,在遼寧有292萬千瓦火電機組、200萬千瓦核電機組正在建設,此外還有800萬千瓦火電機組和450萬千瓦核電機組取得路條;在吉林,60萬千瓦火電在建,260萬千瓦取得路條;在黑龍江,195萬千瓦火電在建,97萬千瓦取得路條。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東三省預計將有2350萬千瓦機組投建。中電聯的數據顯示,2013年東北各種形式的發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火電方面,東三省火電利用小時數全面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僅有3433小時,這一數據僅位于西藏之前,排名全國倒數第二。
即便是東北振興政策中中力推的兩個核電項目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記者了解到,東北地區重要的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直處于無法滿負荷工作的狀態。“從內部數據上得知紅沿河核電站設計年開工可以達到7000多小時,但是在近一年,只開工了5000多小時。”核電專家向記者透露。
更令人堪憂的是,在電力如此過剩的情況下,東北地區電源建設仍在加速進行......
東北電源規劃缺位引擔憂
熱電聯產占比較大、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以及外送通道不暢,是導致東北窩電的根本原因。振興東北,能源發展與轉型是關鍵。從這次下發的意見中不難看出,核電、特高壓、石化、火電等項目獲得重點支持。
“雖然特高壓能送出一些,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東北核電規模開啟的前提是,同步配套電力外送通道建設。”一位電力規劃人士告訴記者,“這是治標之策,治本之策應為,國家整體考慮東北電力布局與發展的問題。此次意見的下發進一步暴露了國家層面電源規劃缺位的問題。”
東北及周邊各省“暗戰”輸電項目
電源項目不斷上馬,就意味著要建設更多的電網。除了東北三省,周邊省份同樣因為“上網”難,在爭搶輸電項目。
“為了電網規劃和建設,這幾年來,我經常去國家發改委。我們也能理解電網建設的難處。”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表示,目前的規劃,對內蒙古風電而言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國家電網公司正在規劃建設內蒙古特高壓電線,將有更多的風電被輸送出去。憂的是,這條輸電網只能輸送出少量的內蒙古風電,依舊不能解決烏蘭察布市風電上網難的大環境。
不僅僅是內蒙古的各部門奔走發改委,記者了解到,其他東北省份也多次找到發改委、甚至更高的權力機構,目前一些新的電網項目已經獲得認可,“大家搶輸電工程和該工程沿途的輸電項目,都非常積極,因此,我們還是要最大程度地進行保密,讓更多的本省企業獲得先機。”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能源局發文緩解東北電力供需矛盾
能源局此次出臺的意見顯然是為了解決東北的“窩電”而來。
《意見》對緩解東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提出了五點措施:一是科學規劃外送通道建設;二是嚴控新增裝機規模;三是多措并舉增加系統調峰能力;四是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建設;五是落實責任,加強電力監管工作。
而作為能源局再東北地區的派出機構,東北能源監管局也是高度重視,并立即采取措施:
一是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意見》內容。戴俊良副局長(主持工作)帶領黨組成員和各處主要負責人詳細學習了《意見》提出的五項措施,結合東北實際逐條研究分析了落實辦法,并要求全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該文件。
二是迅速轉發《意見》,并通過局門戶網站、工作簡報等形式,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域內電力企業宣傳《意見》的具體精神和重大意義,使國家能源局的方針政策第一時間傳達到地方政府和電力企業。
三是就《意見》中提出的具體措施,目前已就加快推進綏中電廠改接華北電網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赤峰元寶山電廠改接至河北電網工程建設、建立輔助服務市場化補償機制等具體內容進行了調研和協調,落實工作已全面展開。對于其它要求,也已初步制定出規劃,確保《意見》要求能按時落實到位。
下一步,東北能源局將繼續加大對《意見》的宣傳學習力度,并狠抓綏中電廠改接華北電網工程建設、深度調峰輔助服務等已啟動的重大項目,全面深入推進《意見》在東北區域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