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效管理專家
根據計劃,施耐德電氣中國將在未來三年里繼續招聘更多員工,而這部分人中大部分將被派往中國的中西部地區。
熟悉中國政策的趙國華深知,中西部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區域,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量基礎設施正在建設和大量樓宇正在拔地而起,這些對施耐德電氣來說都意味著商機。
2011年底,在法國開發署的主導下,施耐德電氣與晉中市瑞陽供熱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負責為晉中這個擁有300多萬人口的典型的中國地級城市的供熱改造項目建設能源管理中心,提供集中供熱能源管理系統及部分低壓變頻設備。
這是中國集中供熱領域首個能效管理項目。全部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節約8%的熱能消耗,能源成本減少1000多萬元。
一年前,趙國華拜訪了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后者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這樣描述未來社會的藍圖:每一棟建筑都可轉化為微型發電廠,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一棟建筑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存儲技術以存儲間歇式能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每一大洲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這一共享網絡的工作原理類似于互聯網;發展插電式及燃料電池動力車,這種電動車所需要的電可以通過洲與洲之間共享的電網平臺進行買賣。
杰里米·里夫金認為,在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剛剛開端。分散式能源體系與那些僅在少數地方蘊藏,需要大量投資的傳統能源不同,它在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被找到。例如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能等。它們蘊藏量大,可以供人類使用到歷史的終結,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精髓。
事實上,這也正是施耐德電氣的商業邏輯。6月5日,趙國華在北京出席施耐德電氣“創見能效中國·2013大型巡展”,在活動上他這樣說,“近年來,由于能源價格不斷攀升,能源消費不均衡導致的商業不平衡,氣候變化和大城市的污染等諸多問題,使得綠色和能效經濟成為全球討論的熱點話題,并迫切要求建立一種截然不同的能源發展模式來應對挑戰。”
與之相印證的是,趙國華常常樂此不疲地向人們宣傳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的智能樓宇理念和未來理想的人居情景:電子設備、影音產品及通訊網絡連接在一起,通過施耐德電氣提供的能效管理系統,家中所有開關都可集成在一個控制面板上,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戶外,人們都可以自由操控家中的電器,避免能源浪費。這樣的系統,可以讓家庭每年減少30%的能耗,實現能源再利用。
這樣的描述方式,似乎在提醒人們,施耐德電氣正努力從一家傳統的B2B公司轉型成為B2B和B2C并重企業,并開始用消費者語言與外界進行交流。
這家成立于1836年、脫胎于一家鑄造廠,并最終靠專業武器制造發家的老牌制造商在1891年決定進軍新興的電力市場,實現了對自我的第一次突破。戰后,施耐德電氣逐漸停止武器制造,通過重組和與西屋合作,將業務全部轉向建筑、鋼鐵和電力工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力工業突飛猛進,施耐德電氣抓住機遇迅速調整,將業務重心鎖定在電力工業。
趙國華也是在那個時期被派往中國5年,主管市場和銷售。20年后,趙國華和施耐德電氣也許已經對中國市場了若指掌,但時代已經開始了另一次轉身。這家177歲的歐洲企業在市場越來越科技化和人們消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必須迅速調整步伐跟上。
趙國華認為,工業化、數字化和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三個機遇。很多城市也在提打造智慧城市,在交通管理、用水管理和電子產品上,智能化的市場空間也非常大。
在施耐德電氣戰略圖中,全球市場被清晰地劃為三個部分——成熟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經濟體、中國市場。施耐德電氣沒有將中國劃入發展中國家經濟體,而是將它單獨列出來,提出和實施一套不同于成熟國家與其他新興國家的獨特戰略,目前,中國已是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