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堅持輸配一體化,電企憂慮市場放開,政府避談權力退出
能源改革進入深水區,電改也在步步推進。
記者獲悉,醞釀已久的新電改方案《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正在征求相關部委、電網以及電力企業的意見,意見的核心思路是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和所有售電業務,同時政府部門對現屬于國家電網的“國家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專門、獨立管理。
但這樣一個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然是妥協許多的“非市場化的市場化改革方案”,卻還是遭遇了各方討價還價。電網堅持輸配電、調度、交易一體化管理,爭取“盡量少改”;發電企業對競爭性電力市場的態度也不積極,擔心利益受損;而對業內一直期望的通過電價改革和體制改革實現政府權力退出,方案中也未談及。
“最后的電改方案估計還需要較長時間討論,將是各方博弈和妥協的結果,計劃是在年底形成和公布實施。”有參與方案討論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電力改革延宕12年而未決,堪稱中國改革的一面鏡子。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界稱為“5號文”,提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四大改革任務,電力體制改革由此開端。但是,截至目前,只有廠網分離基本實現,主輔分離仍不徹底,輸配分開尚無時間表,競價上網以及電價市場化更是遙遙無期。
2013年3月份,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電改熱情再次燃起。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要求穩步開展輸配分開試點,國家能源局提出加強輸配電壟斷業務監管,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獨立配售電主體,逐步開放中小用戶售電市場,同時要求調度獨立。而陜西、浙江等地方政府也主動要求輸配分開,成立地方配電公司,部分發電投資者尤其是分布式能源投資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高。
“這次方案中沒有存量輸配電資產的拆分,主要是考慮到資產龐大、涉及利益太多,改革難以推進,所以就只是在新增的配電業務中允許各投資主體進入。同時,為了確保各環節拆分后市場競爭有序,國家將把現在從屬于國家電網的‘國家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專門的、獨立的管理。”上述業內人士說。
這一思路在討論會上遭到電網反對,其理由是輸配分開會增加系統安全風險、推升電網發展成本,而且現階段在各省內實施輸配分開核算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的觀點一直是,在輸配、調度、交易一體化的機制下,對輸配電業務實行成本加收益的方式來進行獨立定價。目前我們還在和發改委等討價還價,爭取有利的輸配電價定價參數和結算方式。”電網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而關于電改的另一個焦點是“競價上網”,政府和監管部門將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的直接交易作為重要突破口,同時提出放開售電側。“售電業務就像電信行業的轉售業務,以后大家可以從國家電網買電,也可以從將來新進入的售電主體買電,未來京東、淘寶等也有望進入售電業務。”上述業內人士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都認識到要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但對于電力市場體系、市場模式和參與主體存在一定分歧,而發電企業則普遍對競爭性電力市場的態度并不積極,擔心會影響自己的利益。
在大用戶直購試點中,部分發電企業認為電廠與用戶談判處于弱勢地位,電量增量收益不一定能彌補對用戶的讓利;部分不具備直接交易準入條件的電廠認為,開展直接交易將擠占他們的發電空間。
“我們希望不要一下子放開,先在大用戶放開選擇權上試點一兩年,規定用戶電量的一定比例(如20%)參與競爭,成熟之后再放開中小用戶選擇權。”上述電網企業人士說。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與5號文相比,此次的方案并不是真正的頂層設計,只是一個“非市場化的市場化改革方案”“該說的都沒說,比如政府權力的退出。阻擋市場化的更大障礙是行政壟斷,在大用戶直購試點中,部分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指定買賣電價和參與企業,并沒有真正讓市場機制來調節。目前審批權只是下放,并沒有取消,電價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未有實質推進。”有協會人士說
能源改革進入深水區,電改也在步步推進。
記者獲悉,醞釀已久的新電改方案《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正在征求相關部委、電網以及電力企業的意見,意見的核心思路是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和所有售電業務,同時政府部門對現屬于國家電網的“國家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專門、獨立管理。
但這樣一個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然是妥協許多的“非市場化的市場化改革方案”,卻還是遭遇了各方討價還價。電網堅持輸配電、調度、交易一體化管理,爭取“盡量少改”;發電企業對競爭性電力市場的態度也不積極,擔心利益受損;而對業內一直期望的通過電價改革和體制改革實現政府權力退出,方案中也未談及。
“最后的電改方案估計還需要較長時間討論,將是各方博弈和妥協的結果,計劃是在年底形成和公布實施。”有參與方案討論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電力改革延宕12年而未決,堪稱中國改革的一面鏡子。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界稱為“5號文”,提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四大改革任務,電力體制改革由此開端。但是,截至目前,只有廠網分離基本實現,主輔分離仍不徹底,輸配分開尚無時間表,競價上網以及電價市場化更是遙遙無期。
2013年3月份,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電改熱情再次燃起。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要求穩步開展輸配分開試點,國家能源局提出加強輸配電壟斷業務監管,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獨立配售電主體,逐步開放中小用戶售電市場,同時要求調度獨立。而陜西、浙江等地方政府也主動要求輸配分開,成立地方配電公司,部分發電投資者尤其是分布式能源投資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高。
“這次方案中沒有存量輸配電資產的拆分,主要是考慮到資產龐大、涉及利益太多,改革難以推進,所以就只是在新增的配電業務中允許各投資主體進入。同時,為了確保各環節拆分后市場競爭有序,國家將把現在從屬于國家電網的‘國家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專門的、獨立的管理。”上述業內人士說。
這一思路在討論會上遭到電網反對,其理由是輸配分開會增加系統安全風險、推升電網發展成本,而且現階段在各省內實施輸配分開核算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的觀點一直是,在輸配、調度、交易一體化的機制下,對輸配電業務實行成本加收益的方式來進行獨立定價。目前我們還在和發改委等討價還價,爭取有利的輸配電價定價參數和結算方式。”電網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而關于電改的另一個焦點是“競價上網”,政府和監管部門將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的直接交易作為重要突破口,同時提出放開售電側。“售電業務就像電信行業的轉售業務,以后大家可以從國家電網買電,也可以從將來新進入的售電主體買電,未來京東、淘寶等也有望進入售電業務。”上述業內人士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都認識到要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但對于電力市場體系、市場模式和參與主體存在一定分歧,而發電企業則普遍對競爭性電力市場的態度并不積極,擔心會影響自己的利益。
在大用戶直購試點中,部分發電企業認為電廠與用戶談判處于弱勢地位,電量增量收益不一定能彌補對用戶的讓利;部分不具備直接交易準入條件的電廠認為,開展直接交易將擠占他們的發電空間。
“我們希望不要一下子放開,先在大用戶放開選擇權上試點一兩年,規定用戶電量的一定比例(如20%)參與競爭,成熟之后再放開中小用戶選擇權。”上述電網企業人士說。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與5號文相比,此次的方案并不是真正的頂層設計,只是一個“非市場化的市場化改革方案”“該說的都沒說,比如政府權力的退出。阻擋市場化的更大障礙是行政壟斷,在大用戶直購試點中,部分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指定買賣電價和參與企業,并沒有真正讓市場機制來調節。目前審批權只是下放,并沒有取消,電價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未有實質推進。”有協會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