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特高壓借霾闖關
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借“治霾通道”名義基本闖關成功,如此大力度放行,源自高層直接推動。但這并不意味著業界爭議已經平息。
膠著多年的交流特高壓爭議,終在2014年春夏之交出現轉機。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提及采用“安全、高效、經濟先進輸電技術”,“規劃建設12條電力外送通道”。
這12條通道,包含4條交流特高壓、5條直流特高壓和3條500千伏輸電通道。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新聞發言人、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正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國網的分析,這12條通道將打包獲得準許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
全國第一條交流特高壓項目“晉東南-湖北荊門”試驗示范工程開工于2006年,此后爭議經年不絕。迄今為止的八年內,僅有3條交流特高壓工程核準開工或在運投產。
12條“治霾通道”中,含有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如此大力度放行,源自高層的直接推動。2013年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張高麗已在多個場合表態支持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用西部和北部等資源富集地區的電力向霧霾深重的東部沿海地區輸送,以解決當地經濟和環境平衡發展的問題。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交流特高壓獲得全方位認可,可以在全國開展全面建設。國網發展交流特高壓的最初設想,是希望把華北、華中和華東三大區域電網緊密相連,構建“三華同步大電網”,但這一設想一直遭遇學界的頑強阻擊。反對者們認為,交流特高壓大電網存在安全隱患,導致決策層對此亦逡巡不前。國家能源局一份內部文件稱,“三華電網”涉及地區有8億人口,一旦發生大面積停電,后果難以估量,因此“尚需進一步論證之后再作決定”。
交流特高壓的此輪政策利好,并未平息爭議。多年來持反對意見的電力系統老專家們,仍在通過各種渠道表達反對意見、陳述他們已擬好的替代方案。清華大學機電系的研究員王仲鴻甚至稱,“完全可以在不建設交流特高壓的前提下實現解決電力遠距離輸送。”
高層推動
這一輪特高壓的政策性利好,源于高層的直接推動。此前,直流特高壓建設進展神速,但交流特高壓因存在巨大爭議,一直進展緩慢。
2013年11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京參觀“中歐城市博覽會”的國網展區時對外表示,“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發展特高壓可以促進這些地區的能源開發,并把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助于應對霧霾。”
這是目前有據可查的、本屆政府對特高壓的最早一次表態。此前,中國最高決策層雖默許業界爭議交流特高壓,但對其一直沒有明確的官方態度。張高麗的公開肯定,釋放出了新的信號。
今年的全國“兩會”,亦成為國網宣傳交流特高壓的輿論主陣地。政協會議開幕當天,國網董事長劉振亞就在《人民政協報》發文,為特高壓項目鼓與呼。“兩會”期間,來自國網系統內外的多名代表委員,還用提案或者發言的方式,呼吁國家盡快啟動包括交流特高壓在內的電網建設。這些言論,多將特高壓建設與霧霾治理緊密捆綁在一起。
今年4月,特高壓獲得了高層的明確支持。4月9日,張高麗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議,討論電網建設問題,其中特高壓項目是重點議題。該會議肯定了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國家應給予“積極支持”。
最讓交流特高壓支持者振奮的信息,來自4月25日召開的國家能源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確認一批特高壓項目將在今年啟動。會議紀要稱,國家決定發展大規模遠距離輸電技術,今年要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
5月中旬,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召集了對交流特高壓持有不同意見的業界人士,集中公開討論交流特高壓議題。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后,恢復了暫停多年的政協雙周會,旨在為社會各界提供討論問題、平息爭議、達成共識的平臺,所有討論意見將匯集成文,送達中央高層案頭作為決策參考。
此前,交流特高壓正反雙方通過媒體和網絡,隔空論戰多年,此番終能同臺競技。
就在政協雙周會結束兩天后,“治霾”的12條特高壓通道正式發布,其中的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規劃,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據稱,這是國家能源局、電力規劃總院等職能部門落實高層決策的具體措施。
據《財經》記者了解,從今年初開始,中央高層對電網建設工作格外關注,習近平、李克強和張高麗等高層領導多次在涉及電網建設的文件上做出批示。在此基礎上,國家能源局形成了推進特高壓工作的初步意見,其中包括“積極支持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等六項主要內容,成為目前決策層對待特高壓項目的主基調。
資本興奮
5月12日,有關12條治霾通道的新聞見諸報端后,旋即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當天,特變電工、平高電氣和中國西電等特高壓概念股,均放量上漲超過5%。
此前,資本市場對交流特高壓已不抱希望。今年4月初,審計署進駐國網的正常審計,曾引發業界無限聯想。資本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國網可能因疲于應付審計,無力騰出手來對特高壓投資進行重點關注。
12條通道中,僅4條交流特高壓,國網給出的投資概算就已超過了1000億元。雖然目前只是“規劃建設”,這12條通道也只是即將獲得準許開展前期工作的“小路條”,設備招投標工作并未展開。但是,各設備供應商一致將其視為特高壓建設將啟動的重要信號。
特變電工的一位研究人士表示,只有項目真正核準開工,國網才會選擇進行設備招標,但小路條是一個標志著“從無到有”的積極信號,“從小路條到項目核準,中間會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方案也有可能發生顛覆性變化,但是沒有小路條,一切皆無可能。”
交流特高壓電網的主設備由GIS間隔、變壓器和串補組成,根據線路長短和設計,不同的線路所需設備的數量有所差別。安信證券曾預測,僅一條華東環網南半環交流特高壓工程,就可能需要GIS間隔30個,變壓器15臺,串補6組,涉及總資金超過40億元。
平高電氣和特變電工將是特高壓工程全面啟動的主要獲益者,前者系國網旗下電力裝備企業,在GIS間隔開關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5%,而后者則是變壓器和高壓電抗器中的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
“四交五直”的特高壓建設計劃,讓資本市場對未來的收益感到興奮,不過,今年特高壓的建設情況可能會低于預期。《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或有“一交兩直”線路開工,低于資本市場此前的“兩交兩直”預期。
其中,“雅安-武漢”交流特高壓線路未能通過中國國際咨詢公司(下稱中咨公司)的評估。中咨公司認為,雅安小水電居多,向華中負荷中心送電沒有必要使用造價較高的交流特高壓,建議改為點對點的直流特高壓。此前市場預計該項目今年開工,但經此曲折之后,年內開工的可能性已非常小。
華東環網北半環在今年4月獲得了發改委核準通知,目前已經開工。“酒泉-湖南”、“準東-華東”兩條直流特高壓項目,目前正在走評審程序。由于直流項目少有爭議,上述三條線路均有很大的可能性在年內動工。
此外,“寧東-浙江”直流特高壓、“錫盟-山東”交流特高壓和“錫盟-江蘇”直流特高壓工程這三條線路,均已拿到了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蒙西-長沙”交流特高壓和“張北-贛州”交流特高壓兩項目,國網正在申請路條中。
加之其他位列“12條治霾通道”內的特高壓項目,近年內共有“六交八直”14條特高壓線路計劃動工興建。目前,資本市場對特高壓概念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多家券商的分析報告均看好特高壓發展前景。
爭議仍存
盡管高層已然拍板決定推進特高壓項目在中國的建設,但國內對其的爭論并未就此停歇。從結果上看,此輪較量貌似交流特高壓的支持者國網先勝一局,但未來走勢如何,尚難預料。
5月25日,反對交流特高壓的11位老專家再次聯名上書俞正聲。在信中,他們一如既往地批評交流特高壓存在不安全、不經濟、占地多和夸大宣傳等問題,要求國家決策部門及中立評估機構謹慎考慮批復治霾通道中的四條交流特高壓項目。與此同時,他們還給出了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有二,一是500KV的“超高壓替代方案”,二是直流與超高壓組合的“混合替代方案”。前者具體的線路與交流特高壓方案基本一致(華東環網北半環除外);后者則認為,四條交流線路中,“錫盟-濟南”、“榆衡-山東”兩條長度在700公里至1000公里的線路應該采用直流特高壓,其他兩條線路因為長度僅為300公里至400公里,采用500KV輸電線路足以解決問題。
老專家們認為,替代方案更具經濟性和安全性,同時也可以達到將西部和北部地區的電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的目的。他們在文章結尾處呼吁,“不能讓四條交流特高壓以治理霧霾的名義暗度陳倉”。
目前決策層對特高壓的支持態度,并未明確區分直流和交流,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未對這兩種輸電方式分別進行考量。國家能源局在綜合高層領導人批示的意見之后,也給出了“科學推進特高壓輸電建設、實現我國電力工業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初步意見”。
能源局的意見,顯然受到了交流特高壓項目反對者的影響。在對待“三華聯網”的問題上,能源局官員也采取了謹慎保守的態度,盡管國網多位高管向國家領導人擔保“三華聯網絕對不存在問題”。
國網曾在2013年向國家能源局上報過一份“十二五規劃”方案,其中即含有“三華聯網”內容。對于這份方案,能源局遲遲沒有給出回復意見,以至于“十二五”已近尾聲,電網規劃卻至今未能出臺。
來自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及資本市場的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目前形勢十分微妙。對于交流特高壓項目,國家總體持支持態度,但是使用交流特高壓進行“三華聯網”,在可預見的將來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列入“治霾通道”規劃的交流特高壓項目,亦不意味著就已敲定。從前期工作展開到最后的核準,仍將經歷漫長的評估和準備工作。在此期間,能源主管部門會根據“將西北部電力資源輸送至東部地區”這一最終目標,選擇合理的輸電方案。
原標題:交流特高壓借霾闖關 電力系統老專家仍在反對
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借“治霾通道”名義基本闖關成功,如此大力度放行,源自高層直接推動。但這并不意味著業界爭議已經平息。
膠著多年的交流特高壓爭議,終在2014年春夏之交出現轉機。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提及采用“安全、高效、經濟先進輸電技術”,“規劃建設12條電力外送通道”。
這12條通道,包含4條交流特高壓、5條直流特高壓和3條500千伏輸電通道。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新聞發言人、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正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國網的分析,這12條通道將打包獲得準許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
全國第一條交流特高壓項目“晉東南-湖北荊門”試驗示范工程開工于2006年,此后爭議經年不絕。迄今為止的八年內,僅有3條交流特高壓工程核準開工或在運投產。
12條“治霾通道”中,含有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如此大力度放行,源自高層的直接推動。2013年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張高麗已在多個場合表態支持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用西部和北部等資源富集地區的電力向霧霾深重的東部沿海地區輸送,以解決當地經濟和環境平衡發展的問題。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交流特高壓獲得全方位認可,可以在全國開展全面建設。國網發展交流特高壓的最初設想,是希望把華北、華中和華東三大區域電網緊密相連,構建“三華同步大電網”,但這一設想一直遭遇學界的頑強阻擊。反對者們認為,交流特高壓大電網存在安全隱患,導致決策層對此亦逡巡不前。國家能源局一份內部文件稱,“三華電網”涉及地區有8億人口,一旦發生大面積停電,后果難以估量,因此“尚需進一步論證之后再作決定”。
交流特高壓的此輪政策利好,并未平息爭議。多年來持反對意見的電力系統老專家們,仍在通過各種渠道表達反對意見、陳述他們已擬好的替代方案。清華大學機電系的研究員王仲鴻甚至稱,“完全可以在不建設交流特高壓的前提下實現解決電力遠距離輸送。”
高層推動
這一輪特高壓的政策性利好,源于高層的直接推動。此前,直流特高壓建設進展神速,但交流特高壓因存在巨大爭議,一直進展緩慢。
2013年11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京參觀“中歐城市博覽會”的國網展區時對外表示,“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發展特高壓可以促進這些地區的能源開發,并把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助于應對霧霾。”
這是目前有據可查的、本屆政府對特高壓的最早一次表態。此前,中國最高決策層雖默許業界爭議交流特高壓,但對其一直沒有明確的官方態度。張高麗的公開肯定,釋放出了新的信號。
今年的全國“兩會”,亦成為國網宣傳交流特高壓的輿論主陣地。政協會議開幕當天,國網董事長劉振亞就在《人民政協報》發文,為特高壓項目鼓與呼。“兩會”期間,來自國網系統內外的多名代表委員,還用提案或者發言的方式,呼吁國家盡快啟動包括交流特高壓在內的電網建設。這些言論,多將特高壓建設與霧霾治理緊密捆綁在一起。
今年4月,特高壓獲得了高層的明確支持。4月9日,張高麗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議,討論電網建設問題,其中特高壓項目是重點議題。該會議肯定了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國家應給予“積極支持”。
最讓交流特高壓支持者振奮的信息,來自4月25日召開的國家能源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確認一批特高壓項目將在今年啟動。會議紀要稱,國家決定發展大規模遠距離輸電技術,今年要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
5月中旬,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召集了對交流特高壓持有不同意見的業界人士,集中公開討論交流特高壓議題。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后,恢復了暫停多年的政協雙周會,旨在為社會各界提供討論問題、平息爭議、達成共識的平臺,所有討論意見將匯集成文,送達中央高層案頭作為決策參考。
此前,交流特高壓正反雙方通過媒體和網絡,隔空論戰多年,此番終能同臺競技。
就在政協雙周會結束兩天后,“治霾”的12條特高壓通道正式發布,其中的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規劃,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據稱,這是國家能源局、電力規劃總院等職能部門落實高層決策的具體措施。
據《財經》記者了解,從今年初開始,中央高層對電網建設工作格外關注,習近平、李克強和張高麗等高層領導多次在涉及電網建設的文件上做出批示。在此基礎上,國家能源局形成了推進特高壓工作的初步意見,其中包括“積極支持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等六項主要內容,成為目前決策層對待特高壓項目的主基調。
資本興奮
5月12日,有關12條治霾通道的新聞見諸報端后,旋即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當天,特變電工、平高電氣和中國西電等特高壓概念股,均放量上漲超過5%。
此前,資本市場對交流特高壓已不抱希望。今年4月初,審計署進駐國網的正常審計,曾引發業界無限聯想。資本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國網可能因疲于應付審計,無力騰出手來對特高壓投資進行重點關注。
12條通道中,僅4條交流特高壓,國網給出的投資概算就已超過了1000億元。雖然目前只是“規劃建設”,這12條通道也只是即將獲得準許開展前期工作的“小路條”,設備招投標工作并未展開。但是,各設備供應商一致將其視為特高壓建設將啟動的重要信號。
特變電工的一位研究人士表示,只有項目真正核準開工,國網才會選擇進行設備招標,但小路條是一個標志著“從無到有”的積極信號,“從小路條到項目核準,中間會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方案也有可能發生顛覆性變化,但是沒有小路條,一切皆無可能。”
交流特高壓電網的主設備由GIS間隔、變壓器和串補組成,根據線路長短和設計,不同的線路所需設備的數量有所差別。安信證券曾預測,僅一條華東環網南半環交流特高壓工程,就可能需要GIS間隔30個,變壓器15臺,串補6組,涉及總資金超過40億元。
平高電氣和特變電工將是特高壓工程全面啟動的主要獲益者,前者系國網旗下電力裝備企業,在GIS間隔開關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5%,而后者則是變壓器和高壓電抗器中的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
“四交五直”的特高壓建設計劃,讓資本市場對未來的收益感到興奮,不過,今年特高壓的建設情況可能會低于預期。《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或有“一交兩直”線路開工,低于資本市場此前的“兩交兩直”預期。
其中,“雅安-武漢”交流特高壓線路未能通過中國國際咨詢公司(下稱中咨公司)的評估。中咨公司認為,雅安小水電居多,向華中負荷中心送電沒有必要使用造價較高的交流特高壓,建議改為點對點的直流特高壓。此前市場預計該項目今年開工,但經此曲折之后,年內開工的可能性已非常小。
華東環網北半環在今年4月獲得了發改委核準通知,目前已經開工。“酒泉-湖南”、“準東-華東”兩條直流特高壓項目,目前正在走評審程序。由于直流項目少有爭議,上述三條線路均有很大的可能性在年內動工。
此外,“寧東-浙江”直流特高壓、“錫盟-山東”交流特高壓和“錫盟-江蘇”直流特高壓工程這三條線路,均已拿到了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蒙西-長沙”交流特高壓和“張北-贛州”交流特高壓兩項目,國網正在申請路條中。
加之其他位列“12條治霾通道”內的特高壓項目,近年內共有“六交八直”14條特高壓線路計劃動工興建。目前,資本市場對特高壓概念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多家券商的分析報告均看好特高壓發展前景。
爭議仍存
盡管高層已然拍板決定推進特高壓項目在中國的建設,但國內對其的爭論并未就此停歇。從結果上看,此輪較量貌似交流特高壓的支持者國網先勝一局,但未來走勢如何,尚難預料。
5月25日,反對交流特高壓的11位老專家再次聯名上書俞正聲。在信中,他們一如既往地批評交流特高壓存在不安全、不經濟、占地多和夸大宣傳等問題,要求國家決策部門及中立評估機構謹慎考慮批復治霾通道中的四條交流特高壓項目。與此同時,他們還給出了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有二,一是500KV的“超高壓替代方案”,二是直流與超高壓組合的“混合替代方案”。前者具體的線路與交流特高壓方案基本一致(華東環網北半環除外);后者則認為,四條交流線路中,“錫盟-濟南”、“榆衡-山東”兩條長度在700公里至1000公里的線路應該采用直流特高壓,其他兩條線路因為長度僅為300公里至400公里,采用500KV輸電線路足以解決問題。
老專家們認為,替代方案更具經濟性和安全性,同時也可以達到將西部和北部地區的電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的目的。他們在文章結尾處呼吁,“不能讓四條交流特高壓以治理霧霾的名義暗度陳倉”。
目前決策層對特高壓的支持態度,并未明確區分直流和交流,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未對這兩種輸電方式分別進行考量。國家能源局在綜合高層領導人批示的意見之后,也給出了“科學推進特高壓輸電建設、實現我國電力工業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初步意見”。
能源局的意見,顯然受到了交流特高壓項目反對者的影響。在對待“三華聯網”的問題上,能源局官員也采取了謹慎保守的態度,盡管國網多位高管向國家領導人擔保“三華聯網絕對不存在問題”。
國網曾在2013年向國家能源局上報過一份“十二五規劃”方案,其中即含有“三華聯網”內容。對于這份方案,能源局遲遲沒有給出回復意見,以至于“十二五”已近尾聲,電網規劃卻至今未能出臺。
來自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及資本市場的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目前形勢十分微妙。對于交流特高壓項目,國家總體持支持態度,但是使用交流特高壓進行“三華聯網”,在可預見的將來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列入“治霾通道”規劃的交流特高壓項目,亦不意味著就已敲定。從前期工作展開到最后的核準,仍將經歷漫長的評估和準備工作。在此期間,能源主管部門會根據“將西北部電力資源輸送至東部地區”這一最終目標,選擇合理的輸電方案。
原標題:交流特高壓借霾闖關 電力系統老專家仍在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