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過去6年共提交25份提案,涉及電力改革、新能源發展、節能減排、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社會責任等多個領域。李小琳2014年將目光轉向電力規劃管理、標準化、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等新領域。
準備了三個提案,分別是《加強電力規劃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利用》、《關于將標準化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大力推動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實質性發展》。
在《加強電力規劃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的提案中,針對當前在電力規劃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境,李小琳建議:
一是出臺“規劃法”,從法律層面對包括電力(能源)規劃在內的國家規劃在地位、作用以及規劃編制、審核、發布、調整、評價和違反責任追究等方面予以明確。
二是出臺“電力(能源)規劃管理辦法”,對規劃的深度、高度和可操作性作出明確的規定,提升規劃的質量,保證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約束力。
三是成立獨立的電力(能源)規劃研究院。
四是做好人才保障,建立科學合理長效的人才保障機制,使相關專業高級人才長期穩定地從事戰略規劃研究工作。五是做好經費保障,保障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必要的經費,納入國家財政預算。
在《關于將標準化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的提案中,李小琳針對目前我國的標準化工作薄弱、存在標準缺失、整體質量不高、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意思淡薄、標準執行不力等問題。
建議:將標準化工作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建立健全覆蓋各行各業的標準體系,實施標準管理,納入政府職能,樹立標準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重點加強標準制、修訂和執行,加大大氣環境標準和節能減排標準制、修訂和考核力度,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引導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政府要對標準實行管控職能,加大標準宣貫和教育。
在《大力推動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實質性發展》的提案中,李小琳指出,我國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并且形勢迫切、潛力巨大。
針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
一是出臺《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管理辦法》,允許分布式能源產生的電力與用戶進行直接交易,確定大電網接入標準和備用服務計費標準,取消分布式能源發電接入電壓等級和容量限制。
二是在《電力法》的修訂出臺過程中,就分布式能源發展方向、管理模式等方面予以明確,使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有法可依。
三是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合資合作,成立專業從事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投資運營的新型能源服務企業,允許供電企業在一定比例下參股。
四是加強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究,及時出臺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五是創新投融資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
準備了三個提案,分別是《加強電力規劃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利用》、《關于將標準化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大力推動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實質性發展》。
在《加強電力規劃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的提案中,針對當前在電力規劃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境,李小琳建議:
一是出臺“規劃法”,從法律層面對包括電力(能源)規劃在內的國家規劃在地位、作用以及規劃編制、審核、發布、調整、評價和違反責任追究等方面予以明確。
二是出臺“電力(能源)規劃管理辦法”,對規劃的深度、高度和可操作性作出明確的規定,提升規劃的質量,保證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約束力。
三是成立獨立的電力(能源)規劃研究院。
四是做好人才保障,建立科學合理長效的人才保障機制,使相關專業高級人才長期穩定地從事戰略規劃研究工作。五是做好經費保障,保障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必要的經費,納入國家財政預算。
在《關于將標準化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的提案中,李小琳針對目前我國的標準化工作薄弱、存在標準缺失、整體質量不高、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意思淡薄、標準執行不力等問題。
建議:將標準化工作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建立健全覆蓋各行各業的標準體系,實施標準管理,納入政府職能,樹立標準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重點加強標準制、修訂和執行,加大大氣環境標準和節能減排標準制、修訂和考核力度,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引導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政府要對標準實行管控職能,加大標準宣貫和教育。
在《大力推動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實質性發展》的提案中,李小琳指出,我國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并且形勢迫切、潛力巨大。
針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
一是出臺《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管理辦法》,允許分布式能源產生的電力與用戶進行直接交易,確定大電網接入標準和備用服務計費標準,取消分布式能源發電接入電壓等級和容量限制。
二是在《電力法》的修訂出臺過程中,就分布式能源發展方向、管理模式等方面予以明確,使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有法可依。
三是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合資合作,成立專業從事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投資運營的新型能源服務企業,允許供電企業在一定比例下參股。
四是加強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究,及時出臺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五是創新投融資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