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但化石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十分突出,日益嚴重的霧霾更是讓民眾對清潔能源的發展更加關注。
國家電網公司緊緊圍繞如何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提升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實踐。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中,提出了通過以特高壓為特征的大電網接入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能源,構建多能互補的配置平臺,推動綠色、清潔能源大發展,減少碳排放,這不僅是解決能源和電力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建設“美麗中國”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必然選擇。
加快開發利用四川清潔能源,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四川省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在國家能源戰略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2億千瓦,居全國首位。二是川西高原擁有較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近年來,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節能減排戰略大力推進下,四川省充分發揮資源豐富和重要區位優勢,制定了“大力優先發展水電、加快發展新能源發電”的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西南水電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目前,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大流域以及嘉陵江、岷江等中小流域均呈現全流域開發局面,四川省水電裝機容量2013年年底已達5266萬千瓦,“十二五”以來累計新增容量近2200萬千瓦,遠超“十一五”累計新增容量1600萬千瓦。
充分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是四川省能源工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石。“十二五”以來,四川累計外送水電119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耗約37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億噸。尤其是在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等嚴重污染現象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加快開發和外送四川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極大地實現清潔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降低中東部地區的碳、硫和煙塵等污染物排放,在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取得生態環境保護等綜合效益。
發揮四川區位優勢,打造西部清潔能源樞紐
四川省位于西南腹地,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在全國能源供應格局中,四川同樣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四川西北部的西藏和新疆均是能源資源富庶之地。西藏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1億千瓦,居全國第二。新疆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位居全國首位;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656.49萬千瓦;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2.57億千瓦。為加快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轉化,滿足中東部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需求,藏電和疆電開發步伐已不斷加快,而兩地電力供應在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后仍需要大量外送。
西藏與四川毗鄰,四川為藏電外送必經之地。新疆距離華中負荷中心相對較近,四川位于華中最西部,承接疆電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藏電入川、疆電入川能夠優化四川省電源供應結構,保障四川省作為“西部經濟高地”快速發展電力供應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將充分發揮四川區位優勢,使藏電、疆電成為西電東送充足有力的接續電源,持續深化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四川在全國能源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越發顯現,四川電網及時找準自身定位,提出了相適應的發展目標,即要打造為“東接三華(華中、華東、華北)、西納新藏(新疆、西藏)、北聯西北、南通云貴”的全國電力交換大樞紐,構筑成跨省區、跨流域的“水火互濟、購送靈活、交換方便、新能源上網便捷”的全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大平臺,促進四川省由能源資源大省向電力強省轉變,使四川電網成為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助推國家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堅強四川電網,服務四川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黨的十八大后,四川省確立了“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多點多極支撐”的發展戰略,要實現跨越發展目標,需要強有力的電力能源等要素保障做支撐。然而,四川電力供應“豐余枯缺”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豐水期尚有余電可以外送,枯水期又有較大缺口需要外購。要滿足“十二五”以及更長時期的電力需求,必須抓住全國聯網和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發展的機遇,加快建設堅強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加強省內骨干網架與特高壓電網的銜接和配套,同步建設好“三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電網。目前,四川電網已建成了向家壩—上海和錦屏—蘇南兩個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正是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將西部水電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2012年、2013年四川電網外送電量連續實現翻番,分別達到342億和690億千瓦時,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的相繼建成投運和持續穩定運行,全面驗證了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和優越性。更感欣喜的是,在《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中我們看到,國家電網堅定發展特高壓、引領世界電網發展潮流的決心和信心。按照規劃,未來將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交流網架,實現資源的全國范圍優化配置,滿足各類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需要,有力承載第三次工業革命。
當前,四川正在抓緊建設±800千伏溪洛渡—浙西特高壓直流工程和500千伏“川藏聯網”工程,全力推動1000千伏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核準開工和±1100千伏準東—四川特高壓直流工程立項實施。這些工程建成以后,四川電網在全國能源輸送格局中的重要樞紐地位將進一步確立,四川電網將具備較強的承接疆電和初步的接續藏電能力。隨著“十三五”1000千伏綿陽、阿壩、甘孜等特高壓交流工程和±800千伏白鶴灘電站外送等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建成,四川電網將真正建成“強交強直”特高壓電網,突破四川省西部輸電走廊瓶頸,全面支撐四川省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為國家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家電網公司緊緊圍繞如何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提升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實踐。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中,提出了通過以特高壓為特征的大電網接入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能源,構建多能互補的配置平臺,推動綠色、清潔能源大發展,減少碳排放,這不僅是解決能源和電力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建設“美麗中國”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必然選擇。
加快開發利用四川清潔能源,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四川省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在國家能源戰略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2億千瓦,居全國首位。二是川西高原擁有較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近年來,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節能減排戰略大力推進下,四川省充分發揮資源豐富和重要區位優勢,制定了“大力優先發展水電、加快發展新能源發電”的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西南水電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目前,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大流域以及嘉陵江、岷江等中小流域均呈現全流域開發局面,四川省水電裝機容量2013年年底已達5266萬千瓦,“十二五”以來累計新增容量近2200萬千瓦,遠超“十一五”累計新增容量1600萬千瓦。
充分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是四川省能源工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石。“十二五”以來,四川累計外送水電119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耗約37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億噸。尤其是在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等嚴重污染現象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加快開發和外送四川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極大地實現清潔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降低中東部地區的碳、硫和煙塵等污染物排放,在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取得生態環境保護等綜合效益。
發揮四川區位優勢,打造西部清潔能源樞紐
四川省位于西南腹地,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在全國能源供應格局中,四川同樣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四川西北部的西藏和新疆均是能源資源富庶之地。西藏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1億千瓦,居全國第二。新疆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位居全國首位;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656.49萬千瓦;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2.57億千瓦。為加快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轉化,滿足中東部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需求,藏電和疆電開發步伐已不斷加快,而兩地電力供應在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后仍需要大量外送。
西藏與四川毗鄰,四川為藏電外送必經之地。新疆距離華中負荷中心相對較近,四川位于華中最西部,承接疆電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藏電入川、疆電入川能夠優化四川省電源供應結構,保障四川省作為“西部經濟高地”快速發展電力供應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將充分發揮四川區位優勢,使藏電、疆電成為西電東送充足有力的接續電源,持續深化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四川在全國能源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越發顯現,四川電網及時找準自身定位,提出了相適應的發展目標,即要打造為“東接三華(華中、華東、華北)、西納新藏(新疆、西藏)、北聯西北、南通云貴”的全國電力交換大樞紐,構筑成跨省區、跨流域的“水火互濟、購送靈活、交換方便、新能源上網便捷”的全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大平臺,促進四川省由能源資源大省向電力強省轉變,使四川電網成為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助推國家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堅強四川電網,服務四川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黨的十八大后,四川省確立了“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多點多極支撐”的發展戰略,要實現跨越發展目標,需要強有力的電力能源等要素保障做支撐。然而,四川電力供應“豐余枯缺”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豐水期尚有余電可以外送,枯水期又有較大缺口需要外購。要滿足“十二五”以及更長時期的電力需求,必須抓住全國聯網和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發展的機遇,加快建設堅強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加強省內骨干網架與特高壓電網的銜接和配套,同步建設好“三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電網。目前,四川電網已建成了向家壩—上海和錦屏—蘇南兩個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正是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將西部水電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2012年、2013年四川電網外送電量連續實現翻番,分別達到342億和690億千瓦時,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的相繼建成投運和持續穩定運行,全面驗證了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和優越性。更感欣喜的是,在《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中我們看到,國家電網堅定發展特高壓、引領世界電網發展潮流的決心和信心。按照規劃,未來將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交流網架,實現資源的全國范圍優化配置,滿足各類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需要,有力承載第三次工業革命。
當前,四川正在抓緊建設±800千伏溪洛渡—浙西特高壓直流工程和500千伏“川藏聯網”工程,全力推動1000千伏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核準開工和±1100千伏準東—四川特高壓直流工程立項實施。這些工程建成以后,四川電網在全國能源輸送格局中的重要樞紐地位將進一步確立,四川電網將具備較強的承接疆電和初步的接續藏電能力。隨著“十三五”1000千伏綿陽、阿壩、甘孜等特高壓交流工程和±800千伏白鶴灘電站外送等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建成,四川電網將真正建成“強交強直”特高壓電網,突破四川省西部輸電走廊瓶頸,全面支撐四川省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為國家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