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安全、經濟等方面考慮,特高壓交流輸電并沒有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但在連日霧霾之下,國家電網被擱置多時的特高壓輸電項目正蠢蠢欲動
特高壓輸電在霧霾下蠢蠢欲動
在霧霾之下,國家電網被擱置多時的特高壓輸電項目也蠢蠢欲動。國家電網日前表示,將規劃建設多條特高壓治霾送電通道,讓霧霾頻發的東中部地區少燃煤,多用“遠方來的電”。
特高壓輸電存在成本高昂、技術不成熟、易造成大面積停電等問題。由于沒有大量輸送能源的需求,目前世界范圍僅有日本和俄羅斯鋪設了特高壓線路,且并未投入商業化運行。
而在中國,國家電網則始終不遺余力地推動特高壓輸電建設,但由于與國家規劃意見存在分歧而進展緩慢。“淮南-南京-上海”和“武漢-雅安”兩條線路甚至在遞交評審后難以進入行政核準程序。
此前,中國的能源消費模式是將西部煤炭長距離運送到東部,用于火力發電、供熱和工業生產。與長距離輸電相比,輸煤更經濟,業界關于輸煤還是輸電的爭論一直存在。
靠特高壓輸電治霾恐適得其反
當前國內仍以燃煤發電為主,從輸煤改為輸電,只是將本該在東部地區燒的煤提前在西部燒掉而已,本質是污染的轉移,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空氣污染。
而且,長期以來的輸煤格局也導致西部地區火電產能遠遠無法滿足東部需求,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實現輸電,勢必導致“小火電”的無序增長,污染將更加嚴重。
2013年全國火電裝機量中,中東部地區占近七成,長江沿岸平均30公里就建有一座電廠,華東地區單位面積火電裝機密度為西北地區的16倍。目前火電環保措施主要靠加裝脫硫、脫硝設備,環保成本較高,電廠規模與集中度直接決定了環保效果,西部地區一度電產生的燃煤污染將比東部地區更高。
在發電領域,幾乎壟斷供電業務的國家電網一直向全國各發電企業低價購電,然后加價出售給企業和消費者。發電企業為降低成本,只能使用包含污染物質的劣質原料發電,這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特高壓輸電的治霾效果尚難定論,但成本高企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特高壓交流線路一個變電所投資在20億元以上,而普通輸電線路變電所只需2億多元,相差近十倍。
此外,隨著中國鐵路運輸效率急速提高,特高壓輸電容量大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原來設計最大年運輸能力1億噸的大秦鐵路,現在的運輸能力已經達到每年2.5億噸,如果全部用于燃煤發電,約等于5條特高壓輸電線路的送電量。
特高壓項目強化國家電網壟斷
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于2008年12月底竣工,2009年1月正式投入運行,在工程上馬之前,電力業內就有廣泛爭議,但由于專業性較強,并未引起公眾注意。
業界對特高壓項目的異常敏感,是由于特高壓項目一旦實行,中國的所有區域電網將全部用交流特高壓連成“一張網”,意味著國家電網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絕對壟斷。這顯然與政府破除行業壟斷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家電網向國內11億民眾供電,資產規模超20000億元,員工數量達190萬人。近兩年發改委多次上調電價,電網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運營效率未明顯提升。
始于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曾在國家電網內設立了五大區域電網公司。改革有意鼓勵區域電網做大做強,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股份化改造以促進競爭。
國家電網建設特高壓電網從技術上形成了壁壘,會與通過改革形成的區域電網體制格局形成矛盾,國家電網借霧霾推動特高壓工程將進一步強化壟斷地位。
特高壓輸電改變的只是能源輸送的方式,從輸煤到輸電,本質是污染的轉移,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空氣污染,只會加強國家電網的壟斷。
特高壓輸電在霧霾下蠢蠢欲動
在霧霾之下,國家電網被擱置多時的特高壓輸電項目也蠢蠢欲動。國家電網日前表示,將規劃建設多條特高壓治霾送電通道,讓霧霾頻發的東中部地區少燃煤,多用“遠方來的電”。
特高壓輸電存在成本高昂、技術不成熟、易造成大面積停電等問題。由于沒有大量輸送能源的需求,目前世界范圍僅有日本和俄羅斯鋪設了特高壓線路,且并未投入商業化運行。
而在中國,國家電網則始終不遺余力地推動特高壓輸電建設,但由于與國家規劃意見存在分歧而進展緩慢。“淮南-南京-上海”和“武漢-雅安”兩條線路甚至在遞交評審后難以進入行政核準程序。
此前,中國的能源消費模式是將西部煤炭長距離運送到東部,用于火力發電、供熱和工業生產。與長距離輸電相比,輸煤更經濟,業界關于輸煤還是輸電的爭論一直存在。
靠特高壓輸電治霾恐適得其反
當前國內仍以燃煤發電為主,從輸煤改為輸電,只是將本該在東部地區燒的煤提前在西部燒掉而已,本質是污染的轉移,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空氣污染。
而且,長期以來的輸煤格局也導致西部地區火電產能遠遠無法滿足東部需求,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實現輸電,勢必導致“小火電”的無序增長,污染將更加嚴重。
2013年全國火電裝機量中,中東部地區占近七成,長江沿岸平均30公里就建有一座電廠,華東地區單位面積火電裝機密度為西北地區的16倍。目前火電環保措施主要靠加裝脫硫、脫硝設備,環保成本較高,電廠規模與集中度直接決定了環保效果,西部地區一度電產生的燃煤污染將比東部地區更高。
在發電領域,幾乎壟斷供電業務的國家電網一直向全國各發電企業低價購電,然后加價出售給企業和消費者。發電企業為降低成本,只能使用包含污染物質的劣質原料發電,這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特高壓輸電的治霾效果尚難定論,但成本高企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特高壓交流線路一個變電所投資在20億元以上,而普通輸電線路變電所只需2億多元,相差近十倍。
此外,隨著中國鐵路運輸效率急速提高,特高壓輸電容量大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原來設計最大年運輸能力1億噸的大秦鐵路,現在的運輸能力已經達到每年2.5億噸,如果全部用于燃煤發電,約等于5條特高壓輸電線路的送電量。
特高壓項目強化國家電網壟斷
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于2008年12月底竣工,2009年1月正式投入運行,在工程上馬之前,電力業內就有廣泛爭議,但由于專業性較強,并未引起公眾注意。
業界對特高壓項目的異常敏感,是由于特高壓項目一旦實行,中國的所有區域電網將全部用交流特高壓連成“一張網”,意味著國家電網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絕對壟斷。這顯然與政府破除行業壟斷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家電網向國內11億民眾供電,資產規模超20000億元,員工數量達190萬人。近兩年發改委多次上調電價,電網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運營效率未明顯提升。
始于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曾在國家電網內設立了五大區域電網公司。改革有意鼓勵區域電網做大做強,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股份化改造以促進競爭。
國家電網建設特高壓電網從技術上形成了壁壘,會與通過改革形成的區域電網體制格局形成矛盾,國家電網借霧霾推動特高壓工程將進一步強化壟斷地位。
特高壓輸電改變的只是能源輸送的方式,從輸煤到輸電,本質是污染的轉移,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空氣污染,只會加強國家電網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