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7日,美國前能源部長比爾·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在美國《政治家》時政新聞網站上撰文指出,美國電網還停留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水平,十多年來鮮有進步。而各地電網“各自為政”是導致電網效率低下、抗災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他認為,美國的電網建設需要向中國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制造業復興的需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觀察者網報道,1月5日以來,一場40年一遇的寒潮襲擊了美國中部、東部大面積地區,局地出現零下40攝氏度的極端天氣,數以萬計居民遭遇停電。“逢災停電”似乎成了美國的慣例。
理查德森在這篇題為“美國的第三世界電網”的文章中說,美國電網的最大問題是“各自為政”。
理查德森在文章中說,作為克林頓政府任內的能源部長,他認為美國電網處在“第三世界”水平。作此比喻,旨在指出向全美商業和家庭用戶輸電的網絡存在的缺陷以及解決這一嚴重問題的緊迫性。而遺憾的是,美國電網十多年后鮮有改觀。
他提出,要實現清潔能源發展的宏偉目標,美國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10多年來,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已取得長足進步。但目前脆弱的電網并不能將清潔能源從遙遠的地方輸送到由傳統電網供電的人口中心。
理查德森稱,在過去100多年中,美國電網系統發展為由數百個區域和地方電力企業獨立運營的分割式系統,而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完整、互聯、協調的國家電網系統。
目前,美國電網由超過9000個發電廠和30萬英里輸電線路組成,系統混亂。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解決,將最終導致全國范圍內電網安全和可靠性的嚴重惡化。隨著負荷需求保持3%~4%的增長速度,裝機容量將繼續增長,當前的電網系統肯定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
他表示,無論從解決管轄權上的爭端考慮,還是從最大限度開發石油、風能、太陽能、水能及核能等資源角度出發,實現全國電網聯網,都應該提上議事日程。比如,風能的增長集中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和威斯康星州,如果將風能輸送到相鄰的東部電網,就迫切需要更強的跨區域能源輸送能力。
理查德森認為,電力系統的安全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過去幾年,極端天氣事件曾一度摧毀輸電系統,中斷電力供應。而此時,電力正是人們最迫切的需要。這一現象正變得越發頻繁,最可怕的例子是颶風“桑迪”。2012年10月,“桑迪”嚴重毀壞了東海岸各州的輸電系統。而2003年8月的美加大停電更表明,老舊、脆弱且缺乏協調、控制技術的電網會變成噩夢。
他說,其他國家正在尋找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比如,中國正在謀求改變目前嚴重依賴煤炭和石油的狀況,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這方面的努力使中國成為全球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領跑者和向眾多發達國家出口光伏板、風機的主要國家。同時,中國也在升級自己的電網,使之能覆蓋全國廣大區域,更高效地輸送電能。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積極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以解決困擾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數十年的輸電難題。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跟美國類似:國內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所在地遠離負荷迅猛增長的東部高度城市化地區,能源需要遠距離輸送。通過提高煤炭生產和輸送環節的效率,特高壓輸電可以使煤炭消費最優化,使遠距離輸電損耗降到最低,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面臨的挑戰。
如果這種前景樂觀的輸電技術能夠充分發揮潛力,在改善環境的同時提升效率,那么它能給美國的老舊電網帶來希望嗎?
理查德森深知,升級美國電網將花費巨大。一些研究者估計,此舉或將耗資185億美元、歷時20年時間。而規劃建設一個能夠滿足風電等新能源并網需求的電網系統,則需花費至少1000億美元。正如實現當年艾森豪威爾總統提出的州際公路系統的宏偉藍圖一樣,如果美國想從發展可再生能源中獲益并把美國的老舊電網帶入“第一世界”,那么,美國能夠且必須現在就開始構建輸送電能的全國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