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毅(左)在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現場。 |
日前,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科諾勘測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廣東院科諾勘測公司”)總工程師馬海毅被評為首屆“中國核工業工程勘察大師”,成為廣東院在高端人才推介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尤其是在科研項目和工程服務方面下功夫。創新、質量、服務、持續地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馬海毅的筆記里,記錄著這樣一句話。從事核電工程勘察20多年,馬海毅始終腳踏實地潛心鉆研,孜孜不倦地追求技術創新,為廣東院乃至我國核電建設事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潛心鉆研的技術帶頭人
1983年馬海毅從成都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專業畢業,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積淀了深厚的技術底蘊、豐碩的專業成果和顯著的工作業績。2012年被評選為全國電力勘測設計行業第二批資深專家。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勘測設計人員,必須要勤奮好學,首先要找機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能真正靜下心來學習。”馬海毅一直走在國內核電勘測技術前沿,關注國際上相關的技術動態,注重在勘測實踐中不斷創新勘測技術;積極帶領團隊與科研單位合作,取長補短;主編、參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推動廣東院在國內核電工程勘測行業保持領先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馬海毅先后主持完成的《核電廠廠址動彈性模量等動參數的測試和評價研究》、《核電工程巖體力學特性評價方法及爆破施工安全監控關鍵技術》等科研成果在多個核電工程勘測中得到廣泛應用,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工程及科技獎項20余項,獲得核工業部級優秀工程勘察、咨詢、軟件等獎勵16項。其中主持完成的嶺澳核電站工程勘察榮獲2004年國家級優秀工程勘察金質獎,嶺澳核電站投運至今屢創世界同類核電站安全運行紀錄,為我國的核電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紅沿河核電的地基把脈者
2013年6月6日,廣東院承擔常規島設計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試運,投入商業運行。
作為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之一,紅沿河核電站見證了幾代核電建設者的拼搏與汗水,馬海毅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員。
“2006年寒冬剛過,廣東院就參與到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中來。紅沿河核電站的地基條件是當時國內遇到最復雜的巖土條件,我們在地基巖體中發現一種叫‘捕虜體’的地質現象。”馬海毅介紹,紅沿河核電站的地基非常特殊,具有典型的不均勻性,給廣東院巖土工程分析與地基評價帶來很大困難。
結合廣東院豐富的核電工程勘測經驗,馬海毅經過充分調查,提出了針對“捕虜體”的勘測方案和評價方法。在地基專題評審會上,1、2號機組主廠區勘測得到評審通過,核島地基現場驗收與評審獲得確認。廣東院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咨詢服務,贏得了3、4號機組核島區初步設計的勘測工作。
但是,更加嚴峻的考驗接踵而來!
相比1、2號機組核島區地基,紅沿河核電站3、4號機組核島區地基的捕虜體分布更加復雜。針對這一特殊地質現象,全部挖除捕虜體的處理方案將導致原定工期延后和成本大幅增加。
“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案嗎?”面對困難,馬海毅陷入深思。通過周密實地勘察檢驗,結合動態分析研究成果和國內外同類工程經驗,馬海毅憑借嚴謹的對比分析和科學論證,為淺層地基處理方案提供了充分的地質及巖土工程依據。經過多次研討、答辯,得到大部分專家認同。該方案既保障了工期、又節省了投資。紅沿河核電項目使廣東院核電勘測技術真正實現了走出廣東的跨越式發展,馬海毅功不可沒。
身先士卒的實踐探索家
“上世紀70年代,核電工程在我國剛剛起步,核電勘測技術尚處于空白階段,既沒有現成的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也沒有任何工程勘測經驗可借鑒,廣東院開展的核電勘測設計可謂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回望廣東院核電業務發展歷程,馬海毅如是說。
“當時培訓的機會不是很多,事實上也沒有人去培訓你,”馬海毅感慨道,“所有關于核電站地基勘察的知識都要靠實踐,靠設計人員查閱資料,一步一步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再將經驗升華成理性的知識和技術。”
“實踐出真知”成為馬海毅技術創新道路上的習慣,“勇于接受挑戰,承擔沒有前期經驗、巖土工程條件復雜的工程,重視并應用多種手段于核電工程勘測中,尤其是原位測試,解決特殊的地質及巖土工程問題。”
“居于斯不囿于斯,踏實于斯升華于斯。”馬海毅參與、主持了包括大亞灣、嶺澳、陽江、紅沿河、寧德、臺山腰古、防城港在內的多個核電站廠址選擇與勘察。目前,這些項目都已投產或在建設中,還參與了大量的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并將實踐中的探索和感悟,升華為技術理論,比如撰寫了《核電站廠址工程地質勘測中巖體風化等級劃分的應用》、《廣東嶺澳核電站工程勘察實錄》、《粵西濱海核電廠址強風化花崗巖物理力學特性試驗研究》等論文,主持新編行業標準《核電站工程勘測技術規程》,參編多項國家和行業的技術標準。在廣東院取得的眾多大型火電、電網、新能源工程業績中,也凝聚著馬海毅30年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勞付出,其中海域風電工程在近幾年的科研、培訓、實踐中初結成果,項目已付諸實施。
近年來馬海毅逐漸將工作重心轉到了科技開發和人才培養上,主持或指導了多項科研項目、參與廣東院博士后培養、擔任博士后課題的院內導師。
盡管歲月流轉,有種情懷卻始終沒變,那就是馬海毅身上映襯出的廣東院人腳踏實地踐行“創新先行”理念的精神,它也成為推動廣東院快速發展的重要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