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特高壓項目評估為何逾期多時而無結果?“十二五”電網規劃為何遲遲難以出臺?特高壓是否有機會與高鐵一樣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來自國家電網的權威消息源證實,已有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因國家規劃意見分歧、評估、審批遷延而擱置。記者獲悉,甚至有“淮南-南京-上海”和“武漢-雅安”的兩條線路在遞交評審后難以進入行政核準程序。
“中國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電網。目前中國既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壓技術,也是全球唯一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國家,目前已經建成“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實現累計送電量1380億千瓦時。2013年1月18日,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與當前已成為國家領導人對外推銷主項的高鐵技術的命運有所不同,特高壓電網在剛嶄露頭角、大規模建設尚未展開之際,即陷入此伏彼起的爭議,使其推廣建設面臨明顯障礙與不確定。高鐵技術最初以所謂“客運專線”之名開展大規模建設,因而得以很大程度規避了輿論的關注與爭議,直到武廣高鐵等線路開通、大規模建設已有階段性成就之后,高鐵是非才成為重大輿論議題。即便如此,高鐵技術仍然逐漸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技術成熟且世界領先的特高壓,有機會成為另一張“中國制造”的新名片嗎?前景堪憂。雖然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但至今國家電網“十二五”規劃仍被擱置。
特高壓評估逾期未果
2012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開展華東環網交流特高壓項目北半環(淮南-南京-上海)工程評估。項目評估函中明確寫到,評估時限為30天。而一年已經過去,仍無評估結果。
類似華東環網交流特高壓項目北半環項目等待評估的,有一列長隊,其中包括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這是一條將四川清潔能源水電外送至湖北等省市的電力大輸送工程。“這個工程的評估,發改委也是委托中咨公司評估,評估時限是45天,到目前為止,時間已過,仍舊沒有啟動評估程序”,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呂健說。另外,“從錫盟到南京輸電項目,我們也拿到了路條,我們上報核準后,到現在也沒有下文”,中國電力科學院總工程師印永華說。
參加華東環網項目評估的印永華告訴記者:“整整一年過去了,要求30天完成的評估,中咨公司三個月以后才啟動,到現在為止沒有給出評估意見,為此我們非常著急”。此前,國家電網公司委托中國電力顧問集團公司組織6家設計單位已完成此項目的可研,取得了所有的支持性文件,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準。
在中咨公司評估專家組的幾次調研后,于今年10月24日在北京正式召開工程評估會議。在參加評估會議的19位專家中,有14位專家明確表態支持核準該項工程建設,有5位專家持不同意見,評估結論是支持該工程建設。但在11月28日中咨公司內部審議時,還是因個別專家堅持不同意見,使已形成明確結論的評估報告擱置。到現在為止,評估報告一直沒有上報國家發改委。
為何在投票表決14:5——贊成者居壓倒性多數——的情況下,中咨公司的評估報告遲遲不能上報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認為,交流特高壓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爭論仍然是重要原因。這些爭論從特高壓建設開始,一直沒有停止。
華東電網既有能力之辯
在特高壓論證、上馬之初到現在,少數人始終反對發展特高壓,反對的理由隨著工程建設進程不斷變化。從最初認為中國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不可行,到工程安全性問題,再到特高壓造價高不劃算等,這些質疑聲浪中,中國特高壓技術和工程的研發建設方仍在積極作為。
目前有關華東環網項目最新一波質疑,焦點是特高壓交流環網問題,即華東地區現有的500千伏主網架是否能承接更大規模的外來電。
今年夏季,連續48天的高溫造成電力供應緊張,這使得區外送電成為華東一些地區迎峰度夏的主要手段。江蘇省發改委能源局煤電處處長戚玉松說:“8100多萬千瓦的負荷壓上來,江蘇本省所有的發電能力全部用完,還有720多萬千瓦的缺口。”分管調度運行的華東電網副總張懷宇稱,華東地區今年夏季用電峰值達到了2.09億千瓦,超過國網年初的預計。
國網系統人員還認為華東區域缺口將擴大。國務院今年9月下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規定長三角在2017年的細顆粒物濃度必須下降20%左右,這使得各省市均傾向于更多依靠區外送電,從而減少本區域內燃煤電廠的數量。據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李明節估算,到2020年,華東電網的區外來電至少要達到1.3億千瓦的需求,目前的區外來電是2000多萬千瓦,未來幾年至少要有1億千瓦以上區外來電輸入華東電網。
以前述特高壓華東環網工程升級當地現有500千伏主電網,曾被部分電力系統人士視為應對電力供應缺口的機會。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表示,“華東500千伏電網不能承受多回直流同時閉鎖的沖擊,而1000千伏特高壓電網可以承受更大規模的潮流轉移和沖擊,出于安全性考慮,必須升級主網架”。
而反對者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員王仲鴻指出,安徽在2012年已是電煤凈輸入省,已建成的南半環將面臨無電可送的尷尬局面。安徽未來無電可送,環網的功能只能是將省外來電再轉送出去,“這完全可以通過優化目前的電網來解決”。關于大量區外來電帶來的電網容量問題,他認為,華東電網到2020年可能發展到3億千瓦以上,而世界上最大的500千伏電網容量已達7億-8億千瓦,但后者并未采取升壓到特高壓電網去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劉開俊對此指出,目前安徽仍是電煤凈調出省,根據安徽省能源局統計,全省煤炭保有儲量529億噸,2012年電煤凈調出1534萬噸。已建成的南半環工程配套電源596萬千瓦,是有電可送的。我國國情所致的西部、北部向中東部地區大規模輸送電力所形成的強大電力流,華東地區500千伏電網無法承載。應對這種系統性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不行了,必須要用技術升級的手段系統解決。“事實上,北美及歐洲電網同樣有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海上、陸上風電的迫切需求,但由于國別、市場的層層壁壘,面對成熟先進的特高壓技術,也只能望‘特’興嘆。”
來自國家電網的權威消息源證實,已有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因國家規劃意見分歧、評估、審批遷延而擱置。記者獲悉,甚至有“淮南-南京-上海”和“武漢-雅安”的兩條線路在遞交評審后難以進入行政核準程序。
“中國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電網。目前中國既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壓技術,也是全球唯一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國家,目前已經建成“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實現累計送電量1380億千瓦時。2013年1月18日,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與當前已成為國家領導人對外推銷主項的高鐵技術的命運有所不同,特高壓電網在剛嶄露頭角、大規模建設尚未展開之際,即陷入此伏彼起的爭議,使其推廣建設面臨明顯障礙與不確定。高鐵技術最初以所謂“客運專線”之名開展大規模建設,因而得以很大程度規避了輿論的關注與爭議,直到武廣高鐵等線路開通、大規模建設已有階段性成就之后,高鐵是非才成為重大輿論議題。即便如此,高鐵技術仍然逐漸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技術成熟且世界領先的特高壓,有機會成為另一張“中國制造”的新名片嗎?前景堪憂。雖然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但至今國家電網“十二五”規劃仍被擱置。
特高壓評估逾期未果
2012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開展華東環網交流特高壓項目北半環(淮南-南京-上海)工程評估。項目評估函中明確寫到,評估時限為30天。而一年已經過去,仍無評估結果。
類似華東環網交流特高壓項目北半環項目等待評估的,有一列長隊,其中包括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這是一條將四川清潔能源水電外送至湖北等省市的電力大輸送工程。“這個工程的評估,發改委也是委托中咨公司評估,評估時限是45天,到目前為止,時間已過,仍舊沒有啟動評估程序”,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呂健說。另外,“從錫盟到南京輸電項目,我們也拿到了路條,我們上報核準后,到現在也沒有下文”,中國電力科學院總工程師印永華說。
參加華東環網項目評估的印永華告訴記者:“整整一年過去了,要求30天完成的評估,中咨公司三個月以后才啟動,到現在為止沒有給出評估意見,為此我們非常著急”。此前,國家電網公司委托中國電力顧問集團公司組織6家設計單位已完成此項目的可研,取得了所有的支持性文件,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準。
在中咨公司評估專家組的幾次調研后,于今年10月24日在北京正式召開工程評估會議。在參加評估會議的19位專家中,有14位專家明確表態支持核準該項工程建設,有5位專家持不同意見,評估結論是支持該工程建設。但在11月28日中咨公司內部審議時,還是因個別專家堅持不同意見,使已形成明確結論的評估報告擱置。到現在為止,評估報告一直沒有上報國家發改委。
為何在投票表決14:5——贊成者居壓倒性多數——的情況下,中咨公司的評估報告遲遲不能上報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認為,交流特高壓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爭論仍然是重要原因。這些爭論從特高壓建設開始,一直沒有停止。
華東電網既有能力之辯
在特高壓論證、上馬之初到現在,少數人始終反對發展特高壓,反對的理由隨著工程建設進程不斷變化。從最初認為中國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不可行,到工程安全性問題,再到特高壓造價高不劃算等,這些質疑聲浪中,中國特高壓技術和工程的研發建設方仍在積極作為。
目前有關華東環網項目最新一波質疑,焦點是特高壓交流環網問題,即華東地區現有的500千伏主網架是否能承接更大規模的外來電。
今年夏季,連續48天的高溫造成電力供應緊張,這使得區外送電成為華東一些地區迎峰度夏的主要手段。江蘇省發改委能源局煤電處處長戚玉松說:“8100多萬千瓦的負荷壓上來,江蘇本省所有的發電能力全部用完,還有720多萬千瓦的缺口。”分管調度運行的華東電網副總張懷宇稱,華東地區今年夏季用電峰值達到了2.09億千瓦,超過國網年初的預計。
國網系統人員還認為華東區域缺口將擴大。國務院今年9月下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規定長三角在2017年的細顆粒物濃度必須下降20%左右,這使得各省市均傾向于更多依靠區外送電,從而減少本區域內燃煤電廠的數量。據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李明節估算,到2020年,華東電網的區外來電至少要達到1.3億千瓦的需求,目前的區外來電是2000多萬千瓦,未來幾年至少要有1億千瓦以上區外來電輸入華東電網。
以前述特高壓華東環網工程升級當地現有500千伏主電網,曾被部分電力系統人士視為應對電力供應缺口的機會。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表示,“華東500千伏電網不能承受多回直流同時閉鎖的沖擊,而1000千伏特高壓電網可以承受更大規模的潮流轉移和沖擊,出于安全性考慮,必須升級主網架”。
而反對者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員王仲鴻指出,安徽在2012年已是電煤凈輸入省,已建成的南半環將面臨無電可送的尷尬局面。安徽未來無電可送,環網的功能只能是將省外來電再轉送出去,“這完全可以通過優化目前的電網來解決”。關于大量區外來電帶來的電網容量問題,他認為,華東電網到2020年可能發展到3億千瓦以上,而世界上最大的500千伏電網容量已達7億-8億千瓦,但后者并未采取升壓到特高壓電網去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劉開俊對此指出,目前安徽仍是電煤凈調出省,根據安徽省能源局統計,全省煤炭保有儲量529億噸,2012年電煤凈調出1534萬噸。已建成的南半環工程配套電源596萬千瓦,是有電可送的。我國國情所致的西部、北部向中東部地區大規模輸送電力所形成的強大電力流,華東地區500千伏電網無法承載。應對這種系統性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不行了,必須要用技術升級的手段系統解決。“事實上,北美及歐洲電網同樣有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海上、陸上風電的迫切需求,但由于國別、市場的層層壁壘,面對成熟先進的特高壓技術,也只能望‘特’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