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2004年-2012年公司一直在進行改革
12月12日,相對于A股上海板塊蘭生股份、海立股份等個股的強勢漲停,老牌國企——上海電氣則僅以微弱漲幅“隨聲附和”。看來,市場寄希望于上海電氣也能在新一輪國資改革中嘗到“甜頭”的預期不強。
有圈內人士看來,由于上海電氣早在2008年便已通過換股方式與上電股份合并,完成了整合,故其此番似乎已不具再次重組的空間。不過,也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推測稱,在新一輪上海國資改革中,上海電氣或將在內部管理(例如權利下放、激勵方式等)上有所動作。
曾被傳將再次展開整合
根據《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相關表述,到“十二五”末,上海國企90%以上的產業集團都要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市國資委系統95%的國有資產要集中到20個大企業集團。
基于這一導向,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上海電氣的身上。特別是此前11月14日,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自儀股份發布的一份有關“原董事長徐子瑛辭職”的公告,彼時曾被市場視為上海電氣將進行重組、整合,而釋放的重要信號。
但不久以后,徐子瑛赴任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的消息一經公開,人們的推測也隨之難以成立。畢竟,這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調動而已。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電氣前身可追溯到中國最早的機器電氣工業。1949年后,上海主要的機器工業劃歸上海市重工業局(后稱上海市機電工業管理局)管理。1985年成立上海電氣聯合公司(后改名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1995年上海市機電工業管理局改制,并與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資產聯合重組。合并后的集團命名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應該說,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以上海電氣為平臺展開兼并重組,完全符合上海國資改革“支持大集團”的戰略方針。
要知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上海電氣銷售收入一直居于我國機械行業前三位。目前,集團主導產品主要有1000MW級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1000MW級核電機組,重型裝備、輸配電、電梯、印刷機械、機床等。高效清潔能源、新能源裝備是上海電氣集團的核心業務,能源裝備占銷售收入70%左右。
似乎不具再次整合空間
不過,早在2003年,上海國資委成立后,便著手進行了對上海國資的戰略重組。
2004年3月,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組建了上海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事實上,從此以后,直至2012年,上海電氣一直在進行改革,例如其從上市的9家公司組改成目前的6家公司。
2003年時,組建后的上海電氣集團面臨著“資產較分散,關聯交易多、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直到2005年4月28日,經過一番兼并重組,上海電氣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其核心業務被明確為電力設備。
此時,作為中國最大的裝備制造企業,上海電氣集團旗下還有坐擁上海機電、上電股份、上柴股份3家A股上市公司,但不久后,上海電氣集團在A股完成了“3-2+1”格局,即出售上柴股份、合并注銷上電股份,同時實現上海電氣作為存續主體在A股上市。
2007年底,上海電氣宣布稱以“人民幣9.23億元出售所持全部上海柴油機股份及上柴B股50.32%股權予上海汽車”。此前不久,上海電氣宣布通過換股方式與上電股份合并,實現“A+H”整體上市。2008年12月5日,中國最大的綜合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上海電氣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在圈內人士看來,“如今,上海電氣似乎已不具備進一步重組、整合的空間。不過,即便上海電氣僅是在內部管理上有所動作,對其而言,也是一項利好”。
12月12日,相對于A股上海板塊蘭生股份、海立股份等個股的強勢漲停,老牌國企——上海電氣則僅以微弱漲幅“隨聲附和”。看來,市場寄希望于上海電氣也能在新一輪國資改革中嘗到“甜頭”的預期不強。
有圈內人士看來,由于上海電氣早在2008年便已通過換股方式與上電股份合并,完成了整合,故其此番似乎已不具再次重組的空間。不過,也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推測稱,在新一輪上海國資改革中,上海電氣或將在內部管理(例如權利下放、激勵方式等)上有所動作。
曾被傳將再次展開整合
根據《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相關表述,到“十二五”末,上海國企90%以上的產業集團都要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市國資委系統95%的國有資產要集中到20個大企業集團。
基于這一導向,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上海電氣的身上。特別是此前11月14日,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自儀股份發布的一份有關“原董事長徐子瑛辭職”的公告,彼時曾被市場視為上海電氣將進行重組、整合,而釋放的重要信號。
但不久以后,徐子瑛赴任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的消息一經公開,人們的推測也隨之難以成立。畢竟,這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調動而已。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電氣前身可追溯到中國最早的機器電氣工業。1949年后,上海主要的機器工業劃歸上海市重工業局(后稱上海市機電工業管理局)管理。1985年成立上海電氣聯合公司(后改名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1995年上海市機電工業管理局改制,并與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資產聯合重組。合并后的集團命名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應該說,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以上海電氣為平臺展開兼并重組,完全符合上海國資改革“支持大集團”的戰略方針。
要知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上海電氣銷售收入一直居于我國機械行業前三位。目前,集團主導產品主要有1000MW級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1000MW級核電機組,重型裝備、輸配電、電梯、印刷機械、機床等。高效清潔能源、新能源裝備是上海電氣集團的核心業務,能源裝備占銷售收入70%左右。
似乎不具再次整合空間
不過,早在2003年,上海國資委成立后,便著手進行了對上海國資的戰略重組。
2004年3月,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組建了上海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事實上,從此以后,直至2012年,上海電氣一直在進行改革,例如其從上市的9家公司組改成目前的6家公司。
2003年時,組建后的上海電氣集團面臨著“資產較分散,關聯交易多、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直到2005年4月28日,經過一番兼并重組,上海電氣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其核心業務被明確為電力設備。
此時,作為中國最大的裝備制造企業,上海電氣集團旗下還有坐擁上海機電、上電股份、上柴股份3家A股上市公司,但不久后,上海電氣集團在A股完成了“3-2+1”格局,即出售上柴股份、合并注銷上電股份,同時實現上海電氣作為存續主體在A股上市。
2007年底,上海電氣宣布稱以“人民幣9.23億元出售所持全部上海柴油機股份及上柴B股50.32%股權予上海汽車”。此前不久,上海電氣宣布通過換股方式與上電股份合并,實現“A+H”整體上市。2008年12月5日,中國最大的綜合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上海電氣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在圈內人士看來,“如今,上海電氣似乎已不具備進一步重組、整合的空間。不過,即便上海電氣僅是在內部管理上有所動作,對其而言,也是一項利好”。